标题:
[转载]让历史还原梅兰芳 梅孟自由恋爱是影片杜撰
[打印本页]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8-12-3 10:14
标题:
[转载]让历史还原梅兰芳 梅孟自由恋爱是影片杜撰
前两日有幸观看了陈凯歌电影《梅兰芳》。陈凯歌隐去本事,择其大者,将梅兰芳、近代京剧诸多宗师事迹与历史的诸多细碎尘埃重新组合,塑造了一个“走下神坛的梅兰芳”。电影《梅兰芳》不是一部严格追求历史真实的传记片,片中的梅兰芳与真实的梅兰芳并不完全一致,比如梅兰芳的成长、他与孟小冬的恋爱等等。作为一个业余戏迷,这里将影片背后的一些真实史实拉杂谈一些,希望大家能分清楚真实的梅兰芳与电影《梅兰芳》的区别。
影片中梅兰芳少年失怙,父亲早亡,大伯也因在西太后寿辰中以家中出殡而未穿红,犯了忌讳而被打死。大伯为梅兰芳留下的一封书信成为全片最重要的一条线索,伶人地位的低下、境遇的悲惨、对梅兰芳的期望混杂在这封书信中,梅兰芳一生信念,由此出发。
一、家世与大伯
在真实的历史中,梅兰芳的确出身梨园世家,父亲早逝,主要由梅家大伯抚养长成。而这位大伯叫梅雨田,为著名琴师,清内廷供奉,为当时京剧界最著名的老生演员谭鑫培拉琴,有“胡琴圣手”之称。老先生一直活到梅兰芳20岁已初步成名后才逝去,享年45岁。
少年梅兰芳真正得享大名,始于他与爷爷十三燕的三天“打对台”。打对台通俗理解就是PK,双方各自在不同剧场演出,拼票房成绩。十三燕是内廷供奉、当时最著名的京剧演员、老生泰斗,号称“天下无敌”,而梅兰芳则只是一个新兴旦角。
梅兰芳第一天就输了,第二天在邱如白等梅党诸人帮助下,推出新戏《一缕麻》大受欢迎,大胜十三燕;最后一天,十三燕演出的“丹桂茶园”空无一人,而梅兰芳在“吉祥戏院”上演的《黛玉葬花》则满坑满谷,完胜十三燕。用邱如白的台词说:“你的时代来了。”
二、梅兰芳的成名
历史上梅兰芳的成名,不是一时一场爆得大名。十三燕的原型,很明显更多集中了谭鑫培的经历。谭鑫培是西太后最喜欢的名角,内廷供奉、御赐黄马褂,而十三燕最珍视的就是老佛爷御赐的翡翠与黄马褂。谭鑫培与梅兰芳,的确打过一次擂台。1916年,梅兰芳在“吉祥戏园”重演他最早的创新戏《孽海波澜》,而谭鑫培同时在同处东安市场的“丹桂茶园”演出。梅兰芳的卖座自然超过谭鑫培,事后梅曾为此向谭道歉,谭也是一笑置之。一年之后,谭鑫培就因为被迫抱病出席权贵堂会,回家后气累交迫,病势日重,不久去世。
梅兰芳周围的超级粉丝、智囊团等可以统称为“梅党”。电影中只着重表现了两位,“三哥”邱如白与“六爷”冯子光。冯子光为银行家,很早就开始欣赏、支持梅兰芳,一生不离不弃。包括财力的支持、找大学生粉丝为梅兰芳打对台捧场、为梅兰芳迁居上海找房子、在抗战期间陪伴梅兰芳等。不过在电影中冯子光的笔墨虽多但并不浓。
三、梅党
“三哥”邱如白的原型是齐如山,“六爷”冯子光的原型是冯耿光,两人均为重要梅党成员,当然梅党成员众多,绝不止此两位。光智囊团就有国会议员、银行家、知名文人、画家、教授林林总总,齐、冯之外还有李释戡、许伯明、罗瘿公、黄秋岳、吴震修、王梦白、陈师曾等许多人。更不用说梅的老师、艺术指导“通天教主”王瑶卿、琴师徐兰沅与王少卿等。
邱如白是冯子光的好朋友,留洋归来后担任司法部长,以其研究欧洲戏剧与冯子光介绍的缘故,被梨园公会邀请做演讲。这是梅兰芳与邱如白的第一次见面,戏剧化的是梅兰芳迟到了,被邱如白特地拎出来批评一番。
蔑视传统戏曲的邱如白,不久后就观看了梅兰芳的表演:一次群贤毕至的堂会上,来宾有革新派(如蔡元培)、守旧派还有袁世凯大总统,梅兰芳表演昆曲《牡丹亭-惊梦》一折。传说中的一见钟情也不过如此:邱如白被梅兰芳的美征服了,他瞪圆了眼睛,情不自禁地站起来领导鼓掌喝彩。他对戏曲的态度因为梅兰芳而180度转弯,接下来写信给梅建议修改《汾河湾》身段、不顾五世为官的家族反对而挂冠辞官,全心全意帮助梅兰芳。而梅兰芳也热情对待邱,接了信后就亲自上门拜访,一脸等待长者指导的炽热——让人想起古希腊时代少年男子必有一位长者陪伴成长的暧昧关系……
四、齐如山与梅兰芳
历史上的齐如山,乃梅党最重要成员之一与一代国剧理论宗师。就历史细节来看,齐如山的确是留学归来后在梨园公会做了次讲演,批评中国戏曲。齐第一次看梅的戏,不是昆曲《惊梦》,是京剧《汾河湾》。接下来齐写信提建议,两人通书信两年之后才见面,也的确是梅主动约见齐。齐、梅订交后,齐的确帮助梅很大,梅的新戏大多是由齐策划、编写。赴日、赴美齐全程跟随,统筹诸种事宜。电影中更多把邱如白描写为经纪人,其实齐如山更像是梅家班的导演与宣传总监。
直到九一八事变后,齐如山与冯耿光就梅兰芳去向问题发生争执,最后梅兰芳采纳冯耿光意见,迁居上海,齐如山留在了北京,两人分开。齐如山颇凄楚而伤感、骄傲又倔强地写信给梅:“我从民国二年冬天给你写信,至今已二十年了。……我大部分的功夫,都用在您的身上……您自今以前,艺术日有进步;自今之后,算是停止住了。”此后两人联系很少。
电影中梅兰芳的妻子是福芝芳,是包办婚姻的产物;后来又与孟小冬发生了撕心裂肺的爱情,是自由恋爱。梅、孟是在一次曲会相遇,雨中一朵轻巧蓝伞罩住两人,梅一身白西装,孟一袭青绿竖纹素灰旗袍。两人清唱了《游龙戏凤》。继而梅对孟产生了炽热的感情,不惜回戏、在“伶界大王”赠匾仪式上匆匆离去,以求实现“跟你看一场电影”这个卑微的小愿望。鉴于孟对梅产生了重要影响,而这种影响未必是众人所乐见,邱几次劝进,福芝芳更是亲自上门谈判,邱更激烈地暗地里雇人采用假刺杀行动试图惊散这对野鸳鸯。事败后刺客惨死,邱瞠目结舌。最终孟小冬识大体,主动离开了梅。
五、梅兰芳的婚恋
梅兰芳很早就结了婚,头一位妻子是王明华。王给梅生过两个孩子,可惜都早夭。因做过绝育手术,后来只能接受梅再娶福芝芳的事实。福芝芳是旗人女子,性格爽朗。
梅、孟的结合,绝不是什么自由恋爱。两人的相识有多个版本,最流行的版本是梅党如冯耿光之流撺掇二人,以分福芝芳的权;最诡异的版本是王明华因不甘心而导演了两人结识。总之事实上两人成了,梅置下另外的宅子,正式同居。或许梅最初对孟许了名分,后来孟在一次梅家的长辈葬礼时登门梅宅,结果被福芝芳拒之门外。根本不像电影中两个女人还谈心,两人从头到尾根本面都没照过一次。
日据时期,电影也有极为戏剧化的情节安排。日本军官、少佐田中隆一发出了“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支那文化;欲征服支那文化、必先征服梅兰芳”论调,他15岁即观看过梅兰芳赴日演出,对梅在“征服”之余,也抱持了最大的敬意。而其上司在田中未能劝服梅兰芳出演后,直接拘禁了梅,并羞辱梅“你在台上就是个娘们”云云,梅沉着反击:“在台下我是个男人。”更戏剧化的是,田中隆一在国家与艺术、情感与命令之间痛苦挣扎,不愿继续逼迫梅兰芳,最终饮弹自杀。 电影以抗战胜利、梅兰芳复出作为结束。1945年10月10日,上海美琪大戏院的大幕拉开,电影《梅兰芳》全片谢幕。
六、日据时期
日据时期,梅兰芳先是从上海去香港避祸,回上海后即蓄须拒演,卖画维生。被日本人拘禁的事宜,是没有发生过的。梅在抗战前就赴日演出两次,与日本人的关系其实是极好的,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梅兰芳在北平联合义演,还捐了1万大洋给日本。基本上没有哪个日本军官敢拘禁梅兰芳。
电影中为梅兰芳而死的日本军官田中隆一,没有原型人物,但多少有些日本戏剧学家波多野乾一的影子。波多野与梅兰芳是老朋友,梅一生三次赴日都有他陪伴,头两次都是由波多野做向导陪伴。他还是最早出版过关于中国京剧著作的学者。
来源:扬子晚报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