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我为上海本土文艺一大哭
[打印本页]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8-9-9 08:50
标题:
我为上海本土文艺一大哭
新一轮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揭晓。不说众多海外剧团献演的精彩(包括香港芭蕾的谭元元领衔的芭蕾舞新作),单说上海市的文艺单位其中有上越的《韩非子》和上京的《圣母院》。这两部剧作都是新戏。也不去说它们究竟如何是否会得奖,只是在参演名单中露面便足以让那些连面也没有露的剧团汗颜。
重点要说的是上海本土文艺的三大代表全部落榜(或许还是未曾赶考)无一幸免,它们是沪剧滑稽以及上海说唱。
沪剧最早发源于东乡调后演变为本滩(本地滩簧)申曲最后定名为沪剧,不言而喻最最标准的上海地方戏之谓。文革前鼎盛期间不说,就是现在的上海沪剧院院长当时刚出道组建三团即青年团时便捧出一台大戏新戏《血染姐妹花》,其中的著名唱段“夜深沉人寂静茫茫海天”“海波浴日蓝映红”流传至今。更不用讲连演连满的《一个明星的遭遇》等好戏连台。
可是现在有啥呢?《瑞珏》《露香女》都已经是老戏。就是青年班底也没有什么新戏出台。别的沪剧团情况同样不妙。能看到的就是长宁沪剧团参加今年城隍庙城隍生日的祝贺演出。对比下来,沪剧落魄上海国际艺术节难道不应该让人深思吗?
滑稽戏也是上海本土产品,后扩展到苏杭两地。最兴旺的时候几家滑稽剧团都有好戏新戏。就是后来的王汝刚钱程他们也是一时之秀。可后来小品兴起,不要说滑稽就是相声也处于没落状态。最近出了一个非著名相声演员后来居上大红大紫。据说相声界正致力于创作相声剧以便与小品一争高低。而我们上海滩的滑稽戏却未见足够的动静,至少这次(或许应该加上前面好几次)与国际艺术节绝缘正足以说明问题。
曲艺类属于本土文化的最早是浦东说书。记得大公滑稽剧团杨华生的搭档张樵侬就是浦东说书的老手。现在浦东说书早就绝迹暂且不去说它。后来兴旺一时的上海说唱自黄永生之后好像再无传人,也根本没有新段子。记忆犹新的是文革刚结束,黄永生的《狗头军师》《古彩戏法》家喻户晓。“毯子身浪盖一盖”的唱词以及狗头军师活龙活现的头一缩头一晃弄堂口的小朋友大家都在有样学样。
往事难追,即使大气候关系不能恢复当年繁华,总不应该连年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销声匿迹吧。别忘了这是上海举办的艺术节,上海市是东道主啊。
曾经郑重奉献过沪剧剧本《玫瑰别墅》(心理悬疑剧)《新结婚时代》(潮流剧——由当红电视连续剧改编的话剧早已问世)小戏剧本《钻石项链》(西装旗袍戏)滑稽戏剧本《女儿国传奇》(易装反串喜剧),很可惜推荐后都没有下文。锡壶啊西湖!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