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短篇小说] 白光 [打印本页]

作者: 华     时间: 2006-5-13 21:58     标题: [短篇小说] 白光

为力好.谢谢你的帮忙.转贴一篇我的小说.以前写的,今天修改了几个字,也是我早想改的.也不知道能不能称为小说.
各位周末好
.
---------------------------------------------

华:白 光



  白光照著,我看见一幅很清静的图像:画面的三分之二被一片纯粹的黑色,一点杂质都不掺的黑色倾斜地占据了,另外的三分之一是一层层叠加起来的螺旋,象云母一样透明闪烁。这闪光的螺旋逐渐展开成扇面。我沿著这扇面无声无息地向前移进,渐渐地接近了扇面缩小的中心。这旋涡的中心构成一个转折点,似乎象数学的极限一样不可能达到。我继续向前,用手抓住一层螺旋的拐角,犹如扶著楼梯栏杆的拐角处。一帘白色的雾幕兀然垂挂眼前,潮润、松散象云絮一样翻滚。我穿过这白雾的帘幕,进入一个实在的空间,幽静而清晰。

  一个女人披著长发,映著一抹桔黄的光正跳着一个很瘦很瘦的舞蹈,给人一种古怪的感觉。她的肚腹倾斜地膨胀。胳膊、脸都显出骨骼的棱角。她很象我认识的一个人。她常对我说人瘦毛长。我记得她已经有一个孩子了。“你还要生第二个?”我问。“女人只要生了第一个孩子,她就想再生一个。”她继续跳舞,头发甩向后面一扬一扬地,脸的一半是微黄的光,另一半是黑黝黝的影子。她的嘴抿了一下似乎吞下一粒药丸。“这个孩子……”她拍了一下肚皮,“他的气管被我的骨盆_住了,经常打嗝,我得喂他一点药。”“你这样是在帮孩子吃药,你服的药可以直接进入孩子的嘴里,这方法真先进。”我恍然大悟;为什么以前没有人想到呢?

  我们的车停下来。这是位于华盛顿特区边缘的一条路。路面不宽。路边的商店稀少,只有一家麦克当纳快餐店的招牌惹人注目。那个大而黄的,棱角圆滑的M,象一个美国胖子的屁股一样朝天蹶著。下了车,九月的风凉嗖嗖的。我面前出现一壁红色的砖墙。“哎呀,象中国的砖墙一样!”一种似曾相识的欣悦使我的内部突然松弛下来。我嘿嘿地笑起来,似乎对著人,又好象没有人在那里。我伸开两只手尽力伸开又前前后后地摇晃,看起来很激动,但心里却并不感到剧烈的振荡,反倒觉著悠闲而超然。大股大股的阳光倾泻到我身上,我浸泡在阳光中周身闪亮。我再仔细看那堵墙,原来墙缝里的白色是再着重涂上去的。“他们强调白色,结果红得更明显。中国的砖墙强调红色反而不红了。”有几个人的脑袋凑在一起,很内行地分析到:“强调的部分不一样。”

  最近有一本书在市面上很走红。名字好象叫《多次性生命时代的故事》。作者姓发。名字我看得很清楚,是我哥哥的名字。怎么盗用我哥哥的名字呢?我看了看书,是一种打印的手稿式的版本。第一排是题目,下面一排小一号是作者的地址和名字,再下面更小一号是正文,正文两旁留有空白,犹如我们按要求写论文文摘一样。第一眼看去字很不清楚,好象极细的黑虫纠缠在一起,蜿蜒在白纸上。仔细地看,字的中心都是空白,只有四周的铅印的框角。大家读得聚精会神又频频点头:“真是引人入胜,真是引人入胜。”

  作者正在作报告讲这个故事,只看见头发亮铮铮的。“一个崭新的生命时代已经来到,个体的死亡将不再发生,生命……!”一听到这种激动人心的话,我手臂上的肌肉就收缩,皮肤发紧,汗毛就竖起来。“迄今为止,地球生命从诞生到死亡,必须一次性完成,这属于一次性生命方法。”“这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唔,用得很好。”“很精炼。”几个退色的老头穿着藏青布长褂,手背著或指指点点,带著地主帽子,头一摇一晃地评论。

  王教授抿一下嘴,他一抿嘴头发就发亮。原来这书是他写的。我似乎没有听懂王教授的话。我经常发现自己听不懂别人的讲话。只看见讲话者的嘴唇“啪嗒、啪嗒”地响,上面两个幽深的黑洞一抽一抽的。危险三角区!小时候,母亲告诫我:“当这个区域发生疖子的时候,十分危险,因为容易造成颅内感染。”

  我开始翻书。我一翻书,王教授的手指头就指过来,正好是我想读的:“多次性生命方式是指生与表象性死亡之间是可以逆转的。它可以用几个数学的公式表达出来……。”我最崇拜有数理天才的人了。一听到王教授用数学来描述生命,不禁肃然起敬。整个阶梯形大教室突然鸦雀无声,三百多学生都屏住呼吸:“地球生命是信息和载体的复合体。如果这两者都消失则为实质性死亡。如果前者保存而后者消失则为表象性死亡。表象性死亡方式可用于调节人口爆炸,妇女生育痛苦,资源短缺等地球性问题……。”

  王教授的脸突然变成圆锥形。“外星人。外星人。”很多人吵吵嚷嚷变得窄窄扁扁的,全身是牛仔蓝色,头戴一顶小红帽,在大街上匆匆忙忙,来来往往地疾走。一片海浪哗啦啦卷起来。我站在海边,身体如弓,两手紧紧抓住一条巨鱼的鱼尾,那鱼的身体在接近肚腹之处整个溶溶于大海,与海连成一体。

        闪光的螺旋一层层剥开。

  一封信正放在我面前的书桌上。信从中间剖开,以便直接进入主题信上写道:

  “天暗下来。华灯竞放,流霞乱飞。夜的喧嚣泄露出人类的胆怯。寂寞热带黄昏的天空渗出永恒静谧的晶蓝。所有的一切都将消失,只有天空永垂不朽。

  “我们日常所见的白光是波长范围400-700纳米的电磁波。它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单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光……。”信上的字越来越小,有渐渐趋于原点的倾向。但我仍模糊地辨认出一些字。“第一道光将……现于……红光……的区……”,下面的字更难辨识,但突然第一道光的几个字又明显地显出来,接下来似乎是“源于……”我突然有所触动似的,我的血液开始慢慢变冷,第一道光源于何处?我一直冥思苦想不得其解。而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起来,置我于全然不顾……。

二零零六年五月十三日 修改 于美国
作者: wxll     时间: 2006-5-14 00:41
超现实主义作品?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5-14 20:17
当初牛顿怎么来的灵感?他让光过小洞,还知道用棱镜,把透明光分成七色光,然后再把它们变消失为白光。让我现在动脑筋,也不会想出来的。

生命也是呈现过程,产生于无,消失于无。可是不对呀,生命实实在在,灵魂可能永生呢?

华不愧是写诗的,小说写的干练、用词准确。

“但我仍模糊地辨认出一些字。“第一道光将……现于……红光……的区……”,下面的字更难辨识,但突然第一道光的几个字又明显地显出来,接下来似乎是“源于……”我突然有所触动似的,我的血液开始慢慢变冷,第一道光源于何处?我一直冥思苦想不得其解。而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起来,置我于全然不顾……。”


这篇属于意识流吗?我们这帮人瞎评后,请华出来解释一下。
作者: adagio     时间: 2006-5-14 23:23
华来了。好久不见,问候一声。
作者: 冷热     时间: 2006-5-15 09:40
很耐读。周末与几个亲戚聊天,一个与我关系非常亲近的回想几年前一次重大车祸,濒临死亡,也是这样看见了颜色和光。这篇也是人生体验,作者的感觉好得很。
作者: 华     时间: 2006-5-21 20:3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xll at 2006-5-14 05:41 AM:
超现实主义作品?

wxll 好:

我也读到你的诗歌分析的文章. 很感兴趣.
上周在玛雅咖啡正好与网友讨论到Bruno.Schultzd的作品
和两位超现实主义派画家基里柯与恩斯特超现实的画.

我自己这篇作品写了很久了. 那时我自己只想写出自己的一种感觉.
现在看来似乎在某些观点上与超现实主义的看法不谋而合.
不过,如何写作,我有自己的看法.

我读你的文章,当代文学中有各种写作流派.
然而,写作究竟为了什么?不同的人应该是不同的吧?否则写作就失去意义了?

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一日 华
作者: 华     时间: 2006-5-21 20:5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5-15 01:17 AM:
当初牛顿怎么来的灵感?他让光过小洞,还知道用棱镜,把透明光分成七色光,然后再把它们变消失为白光。让我现在动脑筋,也不会想出来的。

生命也是呈现过程,产生于无,消失于无。可是不对呀,生命实实在在,灵..

为力好:

我正一边读你们的网络手册,一边上贴.看来很顺利.令人鼓舞.
上个回贴,我也谈到一点这篇小说,其实我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
我当时写过一点看法,现在一下找不到.
不过我当时的主要感觉是这个世界的空间与时间并非它所呈现的.
所以,一般的小说反而是虚构的.不真的.

你讲,生命是实实在在的.这点我同意.
作者: 华     时间: 2006-5-21 21:0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dagio at 2006-5-15 04:23 AM:
华来了。好久不见,问候一声。

兰舟好.就是因为好久不见了,到伊甸问候一声。还有欣欣和曼.
我还在咖啡店贴了横幅,欢迎你们,不知你们读到没有?
慢慢读你们的大作.
作者: 华     时间: 2006-5-21 21:1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5-15 02:40 PM:
很耐读。周末与几个亲戚聊天,一个与我关系非常亲近的回想几年前一次重大车祸,濒临死亡,也是这样看见了颜色和光。这篇也是人生体验,作者的感觉好得很。

谢谢冷热君的夸奖.但是也真的让我即好奇又有点毛骨悚然.
不过这个世界上好多东西都是相通的.
我也相信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是人不能明白的.

认识各位很高兴.转眼夏日炎炎.
作者: 曼陀罗     时间: 2006-5-22 06:3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t 2006-5-22 03:01 AM:


兰舟好.就是因为好久不见了,到伊甸问候一声。还有欣欣和曼.
我还在咖啡店贴了横幅,欢迎你们,不知你们读到没有?
慢慢读你们的大作.

问候华姐!过去欣赏你的诗你的评论,这是第一次读你的小说,知道必须花些时间来慢慢地读慢慢地体会。确实如此。很敏锐的感觉,还有华特别的语言。崇拜华姐!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6-5-22 10:18
华好!好象以前在玛雅咖啡馆没机会说过话吧?
大作回头拜读。玩好!
作者: 华     时间: 2006-5-29 18:09
读完华写的这篇短篇小说, 我感觉非常的不舒服… 好想有一股重重地不正之气压在心口上. 同时, 有一个愿望想真正地理解刚才读的到底是什么. 因此, 就重新返回到以前读到的段落. 然后再仔细地思考哪一句是真的,哪一句是假的. 到最后, 突然发现, 华写的和我们这些读者不知不觉想的问题不谋而合. (比如, 她说的 “麦克当纳快餐店” 和 “美国胖子的屁股”的比喻很熟悉但从未听别人讲过) 而且, 有时感觉写的有可能发生, 但是仔细一想, 又是很荒唐的 (胎儿在肚子里吃药). 反正是乱乱糟糟的像一个转得飞快的阴阳卦…  不晓得华写的啥子名堂…

二零零六年五月二十九日.

华之老友 - L金林J (借华的户头乱评几句, 敲打敲打)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1-5 09:54
提一下华的这篇意识流小说。

很佩服她能写出的这个系列。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3-25 12:15
今日重读。
作者: 三川     时间: 2007-5-14 03:00
去年今日篇。
作者: 更其     时间: 2008-9-23 02:00
很好看的小说呵~,不但有想象,还有文采.比我的那篇好太多了.
这些想象够让人琢磨的.原来伊甸很深啊,喜欢这文~高人多呀.
作者: 笑言     时间: 2008-10-1 23:34
这位华何许人也?感觉属于艺术家诗人一类,,,小说的本名就叫虚构,而虚构往往带给我们无比真实的感觉。我新写的罗医生的床也在探索这类梦境虚幻的问题。学习了。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