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来,《一九八四》里的“大洋国”完全符合极权主义国家的标准。我们从中不难看出苏联的影子,无处不在的党显然是影射苏共,留着黑胡子的老大哥显然是影射斯大林,两分钟仇恨会的公敌果尔德施坦显然是指被斯大林驱逐并暗杀的托洛茨基。但是奥威尔并没有在苏联生活过,他是如何了解极权主义呢?了解奥威尔的经历,有助于理解《一九八四》。30年代,他参加国际纵队在西班牙作战,后因喉部中弹而不得不回国修养。这期间,他看到了由共产国际领导的国际纵队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清洗。接纳了奥威尔的巴塞罗那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被共产国际认定为托派组织,斯大林下令消灭马统工党,把政治警察特务、搜捕异端及清洗专家和军事指导员一起派至西班牙,在共和军中建立恐怖统治。奥威尔夫妇被视为“狂热的托派分子”,受到严密的监控。妻子爱琳的房间受到西班牙共产党的搜查,他保存的一批资料也被抄走。更为可怕的是,受伤的马统工党党员仍然遭到逮捕,甚至连孩子和被截肢的人也不放过,包括奥威尔本人在撤退到巴塞罗那之后还遭受到共和军的追杀。1996年欧洲影展最佳影片《以祖国之名》(Land and Freedom)再现了这段历史。奥威尔曾在他的文章中提到“西班牙内战和一九三六年至一九三七年间发生的事件改变了态势,此后我就知道我的立场如何。一九三六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行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