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也谈《好了歌》该如何理解?
[打印本页]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7-12-12 15:46
标题:
也谈《好了歌》该如何理解?
《好了歌》恐怕是曹雪芹的《红楼梦》里最容易被记住的一段文字。原因无他,这既不是古体诗词更不是曲赋文字。说实在的,那不过是一段顺口溜式的街头巷尾传唱的歌词。很有点通俗大众的味道,我想也一定比那护官符好记得多。后者只和贾雨村之类有关,而那出家人口中道出来的倒多半是市井俗语,说不定连得刘姥姥也一听就懂一下子便记住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总共四段,分别阐述功名金银娇妻儿孙人生的四大方面。归结到一点则是“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
这总括的要点不光甄士隐一下子就抓住并予以进一步解释得到称赞,我认为大凡有头脑的读者也是不难理解。这同样也是曹雪芹被苛求遭批评说他没有天天向上努力奋斗精神的一个重要论据。
在《红楼梦》问世以来,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的读者和评论家也都从这一点出发来认识这首《好了歌》。可是现在有人提出了石破天惊的新观点新视角。于是不能不再来就如何理解的问题来理解一下。
以下是一段摘录——
“3、以当前红学中的相关疑点进行验证:
红学中遗留着大量疑点,有些与雍正之死有关。令人惊奇的是,当把"曹雪芹毒杀雍正"这一史实考虑进去之后,便都能迎刃而解。
①《好了歌》该如何理解?
按照小说,《歌》中的"世人",应理解为世界上的人。但世界上有多少人既晓"神仙好",却又"忘不了""功名"、"金钱"、"姣妻"、"儿孙"呢?既然并非世界上的人全都如此,为什么作者偏偏要加上个"都"字呢?
再有,难道世界上的人都能成为"将相",都对财产"只恨聚无多"吗?难道在他们死后,妻子都会"随人"而去;"儿孙"中也找不到一个"孝顺"者吗?
谁能对上述疑点做出合理解释?
然而,当以"毒杀雍正"去验证《好了歌》时,这一切疑点便立刻得到合理的解释了,原来"世人"所隐写的是"世宗"(即雍正皇帝)”
概括起来关键是两个字和一个词。
第一个是“都”字。首先必须说清楚的是“都”是否必须专指“全部”。因为事情涉及“世界上的人全都”如此,非同小可。
查查字典。自然包含“全部”的意思,这一条无需多说。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不是挂一漏万而是挂万漏一的情况也不能说没有。或者说这里的这个“都”字本来只是泛指而并非是数学概念上那么严格的缺一不可。即使是科学概念上的“都”也往往可以有前提应该有前提。不能贸贸然就推而广之地把“世界上的什么什么全都”抬出来吓人。比如牛顿定律都是正确使用的。难道真的就“都”了吗?否!偏偏有的时候有的场合不正确不能使用。甚至于三大定律无一幸免。
再往深里想一想,那个“都”字在这儿无非强调一下普遍性而已。那个疯疯癫癫的道人哪会想得到要把“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无一例外地一个个全部计算在内。曹雪芹可能也没有学过统计学集合学之类的高深数学,一个疏忽没有把多少年之后会有人认认真真地把所有两条腿的高等动物一个不漏地计算在内才允许使用这个“都”字。
算啦,让我们原谅一下曹雪芹。何必那么订正呢?
看看我们现代人当代人。未知来源的网络帖子“女人的好了歌”——
人人都说女人好,纯情女子没多少
毛头小伙她不爱,整天围着老板跑
人人都说女人好,女孩穿衣年年少
露完大腿露肚脐,穿着泳裤不嫌小
人人都说女人好,女人当家不得了
工资月月必交齐,男人不准留一毛
人人都说女人好,女人办事手段巧
用哭用笑效果差,媚眼一递男人倒
人人都说女人好,女人不能看外表
都说多有负心汉,痴情女子又哪找
人人都说女人好,女人好比墙上草
东方不亮西方亮,一心只把老外搞
人人都说女人好,女人简直没头脑
看完影视追偶像,寻死寻活是自扰
人人都说女人好,漂亮女人吃得饱
可惜青春不长在,奈何人黄朱颜老
不去关心其文采和内容,只关注那个“都”字。马上可以举出一个反例(对不起,我用了一个数学名词)——那个中国的蓝宇红豆和出没好莱坞的男同星们就不见得“都”说女人好。
再来一个“读书《好了歌》”,也是网络杰作。
世上都晓读书好,悬梁刺股人静了!
独对孤灯把书卷,尘嚣浮躁走光了。
世上都晓读书好,明目醒心头清了!
书中融我心常静,功名利禄除去了。
世上都晓读书好,喜怒哀乐愁何了?
苦辣酸甜千般味,哈哈一笑都没了。
世上都晓读书好,烦恼包袱抛去了!
书中自有滋味长,慢慢品尝满足了。
世上都晓读书好,漫天要价吓人了!
咸菜馒头为买书,营养不良受不了。
世上都晓读书好,疑惑不解明晰了!
明明白白透心亮,胡胡涂涂昨日了?
世上都晓读书好,学好便好事未了。
立定脚跟做好人,哪里来的哪里了。
世上都晓读书好,红袖添香来陪了!
心猿意马情难定,书的内容全忘了。
世上都晓读书好,思想品德升华了!
清风徐徐拂心灵,脱俗洗面换胎了。
世上都晓读书好,书中世界不得了!
古今中外入大脑,不用出门知道了。
世上都晓读书好,人生伴侣找到了!
静坐读书陶情操,白发偕老就她了。
同样也不能够由于有了一个“都”字,就囊括了世界上所有人在内无一幸免。比如白痴啦精神病患者啦等等就不会属于“都”晓读书好的范围。
这些都是一些极普通的人,照样依样画葫芦地创作他们的好了歌。这里面的那个“都”字使用时谁也没有想到是百分之一百丝毫不差的包括聊着世界上所有的人在内。相信这些作者绝对不会出过多少本大作名著开创过一门几门某学。然而完全不妨碍他们去理解那个“都”字——只是泛指而已。
第二个字是“世”字。这个字要讨论起来篇幅不会太长。仅仅把“世人”和“世宗”联系起来是不够的。这一次不是因为统统包括百分白,而是因为漏掉的例子有很多。即使是“世宗”也不能完全肯定只是清世宗雍正一人,不信大家去查查三皇五帝到现在历朝历代有多少世宗?!对不起,我就偷懒了。为何我想偷懒呢?太简单了——就算是清朝,还有清世祖顺治——他可是雍正的爷爷,怎么能把他给忘了,只记得雍正呢?!
第三个是词——“神仙”。世人都晓神仙好,不一定能够确证他们要炼丹要成仙。硬往雍正的求长生上面去套是不明智的。常常听说有一句话——“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啊”。这里也同样是仰慕是艳羡是企盼。可不强求这些仰慕艳羡企盼的“世人”一定要去出家一定要去修道一定要去取经。所以,那《好了歌》开头的第一句也仅仅是一种表示一种态势,仅此而已。
至于后面的“难道世界上的人都能成为"将相",都对财产"只恨聚无多"吗?难道在他们死后,妻子都会"随人"而去;"儿孙"中也找不到一个"孝顺"者吗?”,相信看到这里世人一点都不会觉得有啥疑点。因而也绝对不需要作出什么“合理解释”。
哈哈,对不起啦,我上面这最后一段也用了一个“世人一点都不会觉得有啥疑点”。同样的是,这个“都”字也不包括世界上所有的人。因为就我所知道,始终持有疑点的至少有两个人。
作者:
况也
时间:
2007-12-12 17:52
真服了这样来做学问, HA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