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醒醒吧,人们!!掀起批判《汉武大帝》的高潮 [打印本页]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7-6-12 10:25 标题: 醒醒吧,人们!!掀起批判《汉武大帝》的高潮
醒醒吧,人们!!掀起批判《汉武大帝》的高潮
中国现在不行啦,当初据说也当过几天世界革命的中心,现在据说就变成了全球化的外围。这当然很叫人沮丧,不过阿Q同志有一句格言,“我们先前 — 比你阔多啦”,从前阔气的想复古,未曾阔气的想革新。鲁迅先生告诉我们,大抵都是如此。古虽然是复不了。还是可以翻翻祖宗的牌位,一翻发现,我们从前也也很牛逼,也有“帝国”也有“王朝”,也有“大帝”也有“天骄”。把“大帝”当成伟哥服用,未必不能有雄起的效果。最近电视剧〈汉武大帝〉的广告词里不是说么?—“他给了一个民族挺立千年的自信”。一不留神我就差点把它当成壮阳药的广告了。
当然当然,追忆祖国和祖先的辉煌历史,这绝对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但是我们几乎所有的“大型历史剧”中几乎无一例外的充满了那种对权术,对阴谋阳谋,对这种所谓的“雄才大略”不知羞耻的炫耀和津津乐道。充满了各种法西斯主义的美学,充满了对权力奴气十足的崇拜。仿佛这些权术,这些勾心斗角,就是我们祖先伟大的文化和智慧,刚刚热播的〈汉武大帝〉无非又是这一类的品种。央视的历史大戏里,只有〈成吉思汗〉没有大力渲染这种权术文化,大概因为描述的是蒙古人的历史,人家没多少文化,于是毕竟有一份不可腐蚀的草原男儿的胸襟,要决斗要征服也是明刀明枪的来,没咱们这般龌龊下作的雄才伟略。
可是我们的祖先就真那么下作?我们的祖先不也讲浩然正气么,不也说过正大光明么?不也说过匹夫不可夺志么?这些祖训我们怎么就忘了?看书店里到处是什么〈慈禧太后掌权术〉〈袁世凯为官之道〉〈希特勒的谋略〉一类畅销书,我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民族能这样大力的四处兜售权术和阴谋,还命名为“智慧”!我真不知道几千年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状态到底有多大改善。余世存先生一篇文章里说过:在中国,说一个人有能力,就意味着他善于和大大小小的权力的结亲。其实,我也知道,做为一个中国人,一个无权无势的中国人,生存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往往不得不去学会那些“生存之道”。但是,就不要把这种“生存之道”这种所谓的智慧拿出来炫耀好不好。这有什么可炫耀的?是啊,阿Q先生和王胡先生也曾经在一起搞竞赛,他们比什么呢?就是相互炫耀自己身上的虱子。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它是否也给了阿Q和王胡“挺立千年的自信”?
有时候我想,我们的祖先倒不一定都是这样,“变了奴隶以后,还觉得万分欢喜”。我倒怀念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过的,那种“士”的精神状态,或许他们生在乱世欲行王道,也面临着要与大大小小的权力结亲的问题,但是他们毕竟有着一份不可折辱的正气与尊严。所谓虽千万人吾往矣,所谓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所谓匹夫不可夺志,士可杀不可辱,说的无非就是这种高贵的气质。〈汉武大帝〉号称是根据〈史记〉改编的,可是〈史记〉是什么?〈史记〉不是别的,就是司马迁满腔悲愤沉吟心血,为古中国“士”的精神留下的一曲不朽挽歌。恰恰这种高贵的精神,我们在〈汉武大帝〉里一点也看不到,剧中暗示周亚夫有政治野心,连李广都被描绘得么圆滑和猥琐,它倒是推崇鹰犬一样的郅都,倒是处处为大汉两代皇帝的残忍和冷酷辩护,这与〈史记〉作者的态度截然相反。它的媚权的奴才气,它对权术的渲染和炫耀,更与〈史记〉的境界相去万里。它和先前的什么〈康熙帝国〉〈雍正王朝〉一类没有什么区别。
〈史记〉是值得读的,是真的可以给我们做为一个中国人的自信的,自杀的李广,叛国的李陵,他们这些血性汉子以生命和历史毁誉为代价,在国家的无道强权面前誓死捍卫个人尊严的高贵精神,让我见贤思齐,让我对于做一个自尊的中国人,有了信心。〈汉武大帝〉里那种媚气和奴性,则不会让我有任何自豪感,只让我觉得恶心。以前什么〈康熙帝国〉〈雍正王朝〉倒也罢了,满清毕竟是中国人的精神被严重奴化的时代。但是〈汉武大帝〉却歪曲一段我们祖先充满了血性和尊严的历史。我不能认为这样的电视剧对中国历史有着丝毫的敬意。如果这样的东西大行其道,也只能证明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的贫血病。
在这一点上,批判“逆向种族主义”的民族主义者同样南辕北辙了,我了解他们沉痛于中国人精神的委靡,他们试图唤起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唤起血性和大道。但是只有一个个中国人个人的自信和自尊,才能支撑起我们整个民族的自信和自尊。“五星红旗,你的名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这样毫无理性可言的民族主义煽情,能够给予我们什么自尊呢?一个名字,仅仅是一个名字,什么大帝的名字,什么旗帜的名字,就让我们的生命毫无价值可言,这是什么样的自尊自信!古今中外的历史都有种种的证明,大喊祖国利益的,往往是从祖国中受益最多的社会集团,并且,它们往往就是在祖国中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正因为如此,动不动就说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代表了祖国的利益的,其代表性都是可疑的。祖国的利益是有的,它是民族独立,人民自由,是繁荣富强,是法治,是民主,是人权。而实现这一切,绝对不是把“大汉帝国”的意淫就可以达到的。把祖国放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它造成的後果,恰恰害的是生活在这一国土上的平民百姓。把祖国当成高于一切的,必然导致一种扩大了的利己主义 — 爱国的利己主义。这个词是费尔巴哈提出来的,他说:“不仅有单数的或个别的利己主义,而且又有社会的利己主义,有家族的利己主义,有集团利己主义,有区域利己主义,有爱国利己主义”。失职守则失“信”,国家是民众“信用”的集合,一国失信,大到政权,小到货币都不稳定。《大学》:有此德者,有此人。有此人者,有此土。有此土者,有此财。可见民主是第一的。其次是国人的自由,有国人的自由才有国家的自由,国人守其土则有财。故“德”本“财”末,不可将“爱国主义”放在第一,一国失“德”,执政失仁,为人失礼。国将破,家将亡。
他满怀激情吹响号角,他燃烧生命照亮大地,他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天地旋转,他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我们呢?挺立千年的是他,匍匐下去的是我们。他是伟大的,我们是卑微的。我们看着他伟岸的身影,我们觉得自信了,就象阿Q非说自己赵老太爷的本家,然后因此觉得自信。可是赵老太爷一点面子都不给,还给他两耳光呢!我曾经相信过鲁迅的话,认为中国要现代化“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较量,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我也曾服膺过陈寅格的话,认为中国今后“其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经过近几年的观察与思考,我现在认为,所谓“固有之血脉”或者“本民族之地位”必须分清是传统文化还是文化传统。如果是前者,可继承发扬的当然是极多的;如果是指后者,那末,我认为无论如何不能继承作为顽固的意识形态的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只能否定,谈不上继承的。
------------------------------
里约瑟:
《武》剧片头插曲肉麻地吹捧武帝,“你燃烧自己温暖大地,任自己成为灰烬”,把封建皇帝说得象革命先烈一样先进。该剧导演说 “汉武帝这个人物在历史上一直没有争议”,所以该剧与《雍正王朝》不同,“不翻案”。我们怀疑《武》剧作者是否真的象他们写在片头告诉观众的那样,读过《史记》《汉书》?司马迁批评武帝提拔妻舅为将军、滥用民力、大造宫室、笃信方士、严刑酷法的记载在《史记》中比比皆是,因此差点丢了性命。《汉书》批评武帝为了让自己妻族立功封侯,连年发动对匈奴大战,“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耗尽了汉朝建立50年以来的公私积蓄,“户口减半”,全国人民死了一半。到武帝死后霍光执政时,“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在昭帝时社会才得以恢复,“匈奴和亲,百姓充实,举贤良文学。问民所疾苦”。就连武帝本人也在晚年下《轮台罪己诏》说:“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又封丞相为“富民侯”。千年后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严厉批评武帝:“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认为武帝干的坏事、蠢事跟秦始皇没什么两样,唯一值得后世借鉴的是他晚年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晚而改过”。
中华民族传统的政治理想是“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评价帝王在历史上的地位,是看他能否顺应天道,就是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让老百姓能安居乐业,社会安定,而不是看他实现了多少个人理想,把国土扩大了多少。剧作者吹捧武帝不惜耗尽国力民力出击匈奴是政治远见,其实是不明白、或者是故意不说汉朝对匈大战的真实目的,认为帝王的个人意志和功业应置于老百姓的身家性命之上,这是今天《武》剧作者个人的政治理念,不能代表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思想。
《史记》记载汉文帝原打算造一座露台,听工臣说造价需要百斤黄金,觉得太贵,他说百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我住着先帝留下的宫室,常常考虑不要作愧对先帝的事,还造什么台呀!有人从渭河桥下突然出现惊了文帝的乘马,文帝发怒,要判他死刑,廷尉说按法律应罚金,文帝就改变主张同意了廷尉的判决。汉文帝在历史上一直被作为皇帝的榜样受到称赞,就在于他一生简朴,任用贤才,轻徭薄赋,依法治国,使社会在长年战乱后恢复发展,让人民能过上发家致富的好日子。汉代称皇帝为天子,不是说皇帝可以为所欲为,而是说天比皇帝大,皇帝必须顺天法祖,如果发生自然灾害,就是天在警告皇帝,你的统治有问题,必须检讨,《汉书》中记载了数则日食发生时皇帝的罪己诏,文帝日食诏书说:人主和政府的统治有问题,天就会显示灾害作为警戒,我“不德”的过失太大了,全体官员都想想我有什么过失,以及我考虑不周的地方,不要隐瞒全都告诉我。《武》剧作者借景帝之口说出的“我说话不算数,谁说话算数”,只是剧作者本人对封建皇权的庸俗化理解,不是汉代皇帝能在朝廷上公然说出的话。
中国古代史学记载帝王事迹的原则是“不虚美,不隐恶”,不过分赞美,也不隐瞒皇帝作过的坏事,正史在本朝灭亡后由下一王朝撰写的理由也在于此。《武》剧作者对皇帝皇权五体投地式的极度崇拜,绝不是来自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不能代表司马迁、班固及中国传统史学的历史观。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以两代人毕生精力,才写出《史记》,班彪、班固、班昭父子兄妹两代人经数十年呕心沥血方完成《汉书》,而作为两部鸿篇巨著基础的,是中华民族自文字发明以来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各个领域内积累的丰厚精神遗产、制度遗产和物质遗产。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面对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应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主流媒体召集人员出巨资创作历史剧,表达创作人员本人对帝王的评价和政治观点、审美理念,本无可厚非,而硬要把今人的想法和古代正史典籍捆在一起,利用《史记》《汉书》的无形资产和品牌效应推销自己的产品,使观众分不清哪是真古董哪是冒牌货,就不能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只能是糟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
【转自中国大陆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上的转帖,文章起始来源及作者不详。特此致谢!】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7-6-12 19:48
利用《史记》《汉书》的无形资产和品牌效应推销自己的产品,使观众分不清哪是真古董哪是冒牌货,就不能说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只能是糟蹋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了。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
Powered by Discuz!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