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品读探轶及扩写——从红楼艺菀的四大板块说起 [打印本页]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6-11-13 13:56     标题: 品读探轶及扩写——从红楼艺菀的四大板块说起

红楼艺菀这一块红楼爱好者的天地,其须经审稿后始能发表的版面主要有四大板块组成。它们的栏目名称分别是:细品红楼,学术研究,百家争鸣,衍生红楼。某些大概编辑们觉得实在不能归入以上四者中任何一类的文章则属于第五个(暂无名)栏目。

顾名思义,细品红楼是读者在品读文学巨著《红楼梦》之后所品味出来的感想体念,然后决定要端出一盆红坛小花或烧就一盘红坛佳肴来与大众共享。共同品尝欣赏也会触发出更多的体味,也在红学的继续向纵深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前进步伐。细品红楼栏目,即使是淡淡的感想也往往散发出浓郁的茶香。正如茶余饭后三两知己畅谈某一部电影的观后感某一篇文章的震撼性某一幅图画的穿透力,只不过在这儿是集中在一部小说上不涉及其他。

最近结顶的红楼十二老钗就是其中香味特浓的一个代表。高晶网友别具匠心,择取红楼之中十二位年长女性一一娓娓道来,在自己细品的同时也让大家好好地细细品尝了一回。特别是红楼十二老钗系列以贾母作为压台戏,更显得作者预设的写作计划老到之至。作者的写作技巧也极佳,条分缕析简括扼要,读来使人赏心悦目。

品读是作为一个认真的读者走进红学天地的第一步。可以说品读是充满真诚的,品读是出自内心的,品读阶段的读者并不直接参与红学纷争,也绝没有任何名利思想的侵扰。品自己的红楼谈自己的想法,仅此而已。这里没有繁琐的考据,这里不必要有严格的论证。有欣赏的有同感的有共鸣的,很少有板砖。本来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诚如鲁迅先生讲过的那样——看到易看到淫都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品读红楼的拥有最高人望的那个读者就是毛泽东。他并没有做什么学术研究,他也不希罕去做什么学术研究。正如网友张义春在“大丈夫红学”一文中所写——拒绝道理的风格,近乎紊乱的情绪等等等等。然后惟其如此,才有真性情,才有真知灼见。既然是毛泽东读《红楼梦》,那就读出毛泽东的独特风格来。尽管毛老读者早已仙逝,若他的细品红楼至言放在现在的红楼艺菀栏目中也一定令人耳目一新。

毛泽东作为一个非常有心得有思想的红楼读者,提出了总纲一说。登高一呼万山响应。于是阶级斗争说甚至于引出了厨房风波。无论如何,那样的品读在当时无人能与之抗衡。但是在思想解放的今天,势必要进入到可以争议的境地。

探轶既然说是探索佚失,那么就绝对不是靠个人的感受体会能做出结论提出想法那么简单。这里也就是引申到学术研究的领域,有学术研究自然就要允许百家争鸣。自然科学领域内早已被公认的许多定律也会被发现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不少被公认的事实到头来也会露出破绽甚至于被彻底推翻。更有甚者,定义被重新界定,作伪终爆出真相。

在人文科学领域里,由于难以像自然科学那样用数据用实验来准确地加以描述果断地来作出判定,更加容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具体落实到红学范畴,因为时代久远资料散失,要得出完全一致的结论越发是困难重重。

然而困难管困难,前赴后继走向前的红学英雄好汉今天越发是人头济济。这也就是红楼艺菀中百家争鸣和学术研究栏目兴旺的原因所在。有了探轶的学术研究成果,接踵而来的也就有百家争鸣的讨论批评。总而言之,虽然困难重重能使万众信服的结论至今未见,但能自圆其说的一家之言并不鲜见。

基于探轶属于学术范畴,那么当然不是有兴而发有感而作的细品红楼。必须要见得真章,必须要有理有据。很可惜,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论文大作漏洞百出,或者根本不能自圆其说。在这儿有必要附带提起的比如把杨贵妃定位说成是皇后,最后打招呼解释为仅仅是比喻。请问能把妃子比喻成皇后,那么也就能把阎婆惜比喻成宋夫人,把潘金莲当作西门太太。在长达数千年封建历史,特别讲究名分等级地位差别的中国,搞不清这些大概可以用分不清第二和第一的区别来作比喻。

无论如何,有争议是好事。只是恐怕,红楼之谜不是好解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没有第一手资料而只有旁征博引材料,在缺乏确属证据而仅靠推理证据的情况之下,完全可以讲这桩桩红楼公案不但是现在无解,而且永远无解。换句话说,探轶的结果往往是在发现更多的新轶条件下得到的,难以让所有人接受。当然这也正是文学特别是红学的魅力所在。

在准备研究生论文时,最恨的是查找那些缩微胶卷。浩如烟海的专利文献让人望而生畏。三年下来,近视度数加深了许多,这副产品直到如今叫人耿耿于怀。因此,在结合专业写出第一篇红学文章“红楼梦服饰色彩纵横谈”之后,接下来的继续几乎都不想涉及纯学术内容。

好在红楼艺菀另有一个板块:衍生红楼。据字典条文和实践经验,衍生者,从中派生出来又绝不是原来的样儿。从米丘林来看,那是梨苹果;从方舟子来讲,那是转基因。读者诸君还可以进一步联想到非马非驴,半人半仙等等。

衍生红楼又有一个更为通俗更为明确的字眼就是扩写。扩写就是延伸,扩写就是补充,扩写就是写出新意,扩写就是一种“补天”的创作意愿和具体实践。

不管后四十回续作者是否被人们肯定他的著作版权,高先生肯定是第一个获得莫大成功的始作俑者。调包计,金玉良缘,焚稿哭灵,至今在银幕舞台上大放光芒。那些流传已久并将继续流芳百世的经典唱段并不以某些人的意志而销声匿迹。

因此,断然地拒绝刻意地界定或贸然地批评他人的扩写是没有用处的。扩写是飞扬着扩写者的自由,这儿没有品读的细腻没有学术的高傲,有的只是扩写作者在自己对红楼诠释后的再创作。品读者可以认为不符合自己心目之中的红楼人物形象,考据者可以不接受林黛玉焚稿断痴情,但是扩写者仍然可以并且完全可以继续扩写他们的扩写。请理解扩写者在得不到学术研究上严谨结论后的苦恼,请体味扩写者在探轶道路上发现轶中之轶后的惊恐。于是,选择走一条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

既然严肃的学术研究都允许百家争鸣,那么为什么衍生红楼不允许百花齐放呢?赵树理绝对想不到世界上会有一部“老二黑离婚”的小说问世;万家宝也绝不会想到有一个张艺谋拍出一部“满城尽戴黄金甲”的申奥电影,更想不到万家后代竟然会答应并满意两张的肆意篡改。尽管那本“围城”续作者被迫向钟老先生道歉,我却至今仍是认为续作者的写作水平一点不次于原作者。

所以我们会有“沉梦不堪醒”里赵姨娘的少年老年,所以我们能有妙玉未婚夫的一选二选,……。我们还有二十七岁的胡楠(雨山雪)《梦续红楼》即将出版,我们再有梅登强的《红楼圆梦》——神话版《红梦楼》,我们又有浙江台州黄岩的一位名叫柯元华老人完成的一部50万字共80回的《红楼再梦》。相信,随着网络的兴旺电脑的普及,今后衍生红楼还将更加热闹。
作者: wxll     时间: 2006-11-14 08:01
How about this title?  品读、探轶及扩写──从红楼艺菀的四大板块说起

----品读探轶及扩写三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从红楼艺菀的四大板块说起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6-11-14 11:55
You're right!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