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伊甸探源 [打印本页]

作者: 可见光     时间: 2006-9-20 12:59     标题: 伊甸探源

伊甸探源

作者: 可见光

概要:
一 圣经上的记述
二 详细分解
三 佛教上的对应理解
四 关于小我和大我
五 重归伊甸

伊甸园的故事出自 <<创世记>>. <<创世记>> 是古老的犹太民族的一本经典, 后来被收录在圣经的旧约中. 它成书于大约公元前一千五百年, 传说是犹太民族的先知摩西写的. 与 <<出埃及记>>, <<利未记>>, <<民数记>> 和<<申命记>>一同被称为<<摩西五经>>.

<<创世记>> 记载了神创造天地, 造人, 伊甸园, 挪亚方舟, 巴别塔, 亚伯拉罕离开家乡吾珥, 并从他出犹太民族, 直到犹太人避灾到埃及的故事.

“伊甸”这个词与 “乐园” 是同义词, 在希伯来文为 “极乐” 和 “欣喜”, 在美索不达米亚文中, 又有 “平原”的意思, . 有可能作者微妙地将这两个意义都暗示在内.从地理位置上讲, 伊甸园可能邻近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 这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即现今的伊拉克南部. 在灵意上, 它是人类最初的家园, 是人在堕落之前与神和谐相处的极乐状态.

伊甸园里曾发生了一个关系人类命运的重要事件, 就是亚当夏娃偷吃  “分别善恶果” . 本文将首先从 <<创世记>>的记载开始, 揭开这个事件的属灵涵义. 不仅从解经的角度, 还会从佛教的角度看关于这个故事的相应说法, 以及现今我们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研究和理解予以探讨.

一  圣经上的记述

伊甸园的故事记载在 <<创世记>>的第二章和第三章.

我们从第二章第七节一直到第三章结束, 不加注释地细读一下原文, 看圣经是怎样记载的.(小标题为笔者所加), 请在阅读时, 注意头脑中形成的情景和图象.

0. 造人(2:7)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 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 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1. 立园(2:8)

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 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

2.  园中景物(2:9-14)

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 可以悦人的眼目, 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 园子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
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 从那里分为四道:第一道名叫比逊, 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 在那里有金子.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里有又珍珠和红玛瑙. 第二道河名叫基训, 就是环绕古实全地的.第三道河叫希底结, 流在亚述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

3. 警诫(2:15-18)

耶和华神将那人安置在伊甸园, 使他修理看守. 耶和华神吩咐他说: “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 你可以随意吃; 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 你不可吃, 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
耶和华神说: “那人独居不好, 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

4. 命名(2:19-20)

耶和华神用土所造的野地各样走兽, 和空中各样飞鸟, 都带到那人面前, 看他叫什么. 那人怎样叫各样的活物, 那就是它的名字. 那人便给一切牲畜, 和空中飞鸟,野地走兽都起了名; 只是那人没有遇见配偶帮助他

5. 第一个婚姻(2:21-25)

耶和华神使他沉睡, 他就睡了; 于是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头, 又把肉合起来. 耶和华神就用那人身上所取的肋骨, 造成一个女人, 领到那人跟前. 那人说: “这是我骨中之骨, 肉中之肉; 可以称她为女人, 因为他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

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

6. 偷吃分别善恶果(3:1-7)

耶和华神所造的, 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 蛇对女人说: “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么?”女人对蛇说: “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 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 神曾说: “你们不可吃, 也不可摸, 免得你们死.”
蛇对女人说: “你们不一定死,  因为神知道, 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 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

于是女人见那棵树上的果子好作食物, 也悦人的眼目, 且是可喜爱的, 能使人有智慧, 就摘下果子来吃了; 又给他丈夫, 她丈夫也吃了. 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 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 便拿无花果的叶子, 为自己编作裙子.

7. 躲藏(3:8-13)

天起了凉风, 耶和华神在园中行走. 那人和他妻子听到神的声音, 就藏在园中的树木中, 躲避耶和华神的面. 耶和华神呼唤那人: “你在哪里?” 他说: “我在园中听到你声音, 我就害怕, 因为我赤身露体;我便藏了.”

耶和华说: “谁告诉你赤身露体呢? 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吗?”

那人说: “你所赐给我, 与我同居的女人, 他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 我就吃了.”

耶和华神对女人说: “你作的是什么事呢?”

女人说: “那蛇引诱我, 我就吃了.”

8. 处罚(3:14-21)

耶和华神对蛇说: “你即做了这事, 就必受咒诅, 比一切的牲畜野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 终身吃土. 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 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 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 你要伤他的脚跟.”

又对女人说: “我必多多加増你怀胎的苦楚, 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 你必恋慕你丈夫, 你丈夫必管辖你.

又对亚当说: “你既听从妻子的话, 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

“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 你必终生劳苦, 才能从地里得吃的. 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 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 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 直到你归了土, 因为你是从尘土而出的; 你本是尘土, 仍要归于尘土.”

亚当给他妻子起名叫夏娃, 因为她是众生之母.

耶和华神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作衣服, 给他们穿.

9. 出伊甸园(3:22-24)

耶和华神说: “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 能知道善恶. 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 就永远活着.” 耶和华神便打发他出伊甸去, 耕种他所自出之土. 于是把他赶出去了. 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璂璐伯, 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 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
作者: 可见光     时间: 2006-9-20 13:00
二 详细分解

语言用一个词来代表一个物, 或思想中的一个概念, 但 “神” 是无法用一个词或一个概念来表达清楚的, 我们用”神”这个词想表达的不是一个概念, 是一个无法表达而只能经历的 “非物”(no-thing). 而万物都是从之而来. 这个“非物”超出一切, 包括语言文字.  所以在解经之前, 我们先来查考 “耶和华”这个词, 并且思考神的 “人物形象”.

“耶和华”是希伯来文 YHWH(雅威),即神的名字.这个词本身是在人 “见” 到神的容光时所发出的一个象声词.在中国, 人们很早就知道似乎冥冥中有一个 “主宰”, 好象在高天之上俯瞰着芸芸众生, 所以在中文中有 “天”这个概念.人认识神需要在他的生命中亲身经历到他. 当我们用语言来表达这种经历时, 暂且用一个名词来不很准确地指代.久而久之, 我们会忘记这是一个言词所不能表达的 “非物”(no-thing).

神的 “人物形象”

从上面圣经的描述, 我们常常看到, 神做了什么…, 神对人说…, 因此阅读时, 在头脑中很容易给 “神” 产生一个 “人物形象”, 他象故事里亚当的爸爸, 对他这样说, 那样做…. 我们看到的好象是有两个角色的故事. 然而细读一下下边的一段文字,   “耶和华神说, 那人独居不好, 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注意这里亚当是 “独居”的, 并没有我们很容易误以为的 “神” 这 “另一个人物”出现. 所以请在再次阅读时消除这个表面上的“人物形象”. 当我们读到 “神对亚当说”, 应当理解为 亚当内心的“这个灵”在向亚当说.

有灵的活人

重新阅读圣经上这一段文字, 我们看到它用诗一样的语言记载了人类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 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 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我们首先看到人的身体出自泥土, 和动物是很相象的, 而人与动物的区别是 “有灵”, 即有神的灵(而神就是灵)在他里面. 当神创论和进化论的学说为了“人到底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 接开文字表面的矛盾, 我们发现了它们惊人的一致性. 圣经上的这段记载成文于三千多年前, 那时候, 如果进化论的学说所描述的人类进化的过程象电影一样向人快速播放, 他会用怎样的语言来叙述出来呢?

园中景物和分别善恶果

园中的四条河, 可以对应人的四种不同的秉性气质. 从人最初就有不同(不同河水滋养), 不同的秉性是从那里就已经分开了.

伊甸园中有各样的果树, 是人类在身体和灵性上的食物, 它意味着那里是人类最初的家园, 人类是要“吃”这些果子, 在身体和灵性上得到成长. (注意此时, 人的身体和灵性并没有分开.)
其中之一是 “分别善恶果”, 从浑沌不知到开始判别, 辨识和认知, 这是我们现今人类成长的一个过程, 而且可能是人类发展的途径之一. 然而当人开始分别善恶, 就与原来的自足自在, 与神为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 这是从一元开始向二元对立的发展过程, 世界分成了美丑, 善恶, 荣辱, 人开始承受由此而来的痛苦和快乐, 生存和死亡. 关于这一点, 神, 这个具有完全智慧的灵, 在伊甸园中曾提醒亚当.


第一个爱情故事

“耶和华神说, 那人独居不好, 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在亚当心中的灵提醒了他. 我们看到亚当开始寻找一个能够帮助和陪伴他的 “爱人”. 他在园中找寻, 首先他看到了各样的走兽飞鸟, 他为他们亲切地起名字----语言产生了, 那时人已经用词(和声音)来代表一种动物, “只是还没有遇到配偶帮助他”, 于是他就熟睡了, “他醒来的时候”, 这个 “醒”是指人从浑沌无知中苏醒, 他“看”到了他身边的这个女人, 爱情第一次进入人类! 亚当吟出了人类第一首情诗: “这是我骨中的骨, 肉中的肉”, 从此亚当和他聪明娇小的妻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那个肋骨作成的女人, 仍然常常依偎在亚当胸前, 守护着他的心.

“那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 并不羞耻” 那时候, 他们是被神---内心中的这个灵完全地接纳, 他们看到的万物, 包括他们自己(注意那时自我还没有从万物中被分离出来, 他们的眼睛并不 “明亮”) 都是美好的, 那种没有丑恶与之相对的美好.


偷吃善恶苦果

蛇本来是神所造的美好活物之一, 但无知黑暗却以一个美丽聪明的蛇的形象向女人说话, 这里提醒阅读时, 不要把蛇想象成另外的一个“人物角色”, 而是女人心中的一个声音. 这是一种无知黑暗的声音, 在女人看来却是聪明的. 它首先让人产生怀疑: “岂是真说…”----女人内心的争战开始了: 然而女人又记忆起了神的告诫,(这个记忆, 可能是亚当对他的转述,  可是已和神最初的警告有了出入:
“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 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 神曾说: ‘你们不可吃, 也不可摸, 免得你们死.’,”.
神并没有说”不可摸”

无知黑暗的声音又出现了: “你们不一定死”并且开始怀疑神这个警告的动机: “因为神知道, 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 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

争战以女人听从无知黑暗的声音为结束: “就摘下果子来吃了”

容易听信无知, 心中怀疑动摇的女人, 她追求的是什么智慧呢? 蛇说的不错, 他们的眼睛果真明亮了, 然而明亮的眼睛看到了什么?
他们自己的赤身露体.
明亮了的眼睛开始把自己从与神为一中分离开, 并把自己与他们和动物相似的身体认同. 分离产生了不接纳, 极大的罪疚感开始产生,有了羞耻.

有的观点把伊甸园禁果理解为性交, 这个理解有失偏狭, “分别善恶果”是指人开始分别善恶, 产生论断. 吃分别善恶果, 眼睛明亮后, 强调的是与肉体认同, 因此身体的需要, 食欲和性欲就常常使人处于痛苦之中, 并且这时人自己来判定善恶, 在 “神” 之外建立自己的道德判断, 性才常常被认为是羞耻的.

然而神对人的祝福却是:“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

罪疚感产生以后, 他们把自己隐藏在林中, 开始回避内心中的这个“灵”. 于是风也不再和煦温暖----“天起了凉风”----灵里的改变, 必定带来身体感官上的改变: 肉身感到寒冷, 内心产生惧怕.

而这个灵, 却在呼唤着他们: “你在哪里?”

当人在内心中听到灵的声音, 就处于了极大的恐惧当中, 这个曾经向他的妻子唱出美丽情诗的男人, 开始把罪疚向他称为”骨中之骨, 肉中之肉”的妻子身上投射: “你所赐给我, 与我同居的女人, 他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 我就吃了.”

女人的内心也受到责问: “你做的是什么事呢?”
女人也为自己争辩说”那蛇引诱我, 我就吃了.”-----仍然不求宽恕.
在灵的责问下, 无论亚当还是他的女人, 都在推脱和争辩, 而没有请求宽恕.
设想, 在偷吃了禁果以后, 夫妻二人一同向神请求宽恕, 按照神性的慈爱和怜悯, 长长的苦难一定会被免除.  然而在那时, 这个宽恕还没有进入人类, 他们还没有学会请求宽恕和宽恕, 而关于宽恕的学习----在吃了禁果之后----竟是这样始料未及地漫长而艰难!

蛇因此而受到诅咒.  因为人从恩典中的坠落, 地球上的一切生灵都随之从恩典中坠落. “只是蛇受到的诅咒更甚.”  注意在这里, 蛇, 女人和男人都受到了审判, 但只有蛇和土地受到了诅咒. 世界开始有了黑暗的一面.

“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 你要伤他的脚跟.”  人与蛇之间的敌对, 是象征神与抵挡者----宇宙间最大的智慧和感知与愚昧无知----之间的争战, 这个争战就象光明与黑暗的较量一样, 有光明的地方, 黑暗自然就消失. 这个争战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并且因此在人类历史中,演映出来. 女人的后裔要压碎蛇的头---光明最终战胜黑暗, 这也是从那时起就注定了的.

女人和男人都受到了 “惩罚”, 这里很谨慎地使用 “惩罚”一词. 当把 “神”作为一个人物角色, 面对这个惩罚, 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 “面目可憎” 的上帝的形象 . 这个用法好比: 我们不注意饮食时, 就会引起身体不舒适, 比如肚子痛, 消化不良等, 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自然过程, 并不是一种惩罚. 但我们可以把这个事件表述为: 我没有好好对待“MYSTOMACH”, “MYSTOMACH” 惩罚了我, 我得了消化不良.当我们明白神是人心中的灵时, 就很容易明白这个上帝的惩罚其实是一个自然结果.

亚当要受劳苦, 当他的眼睛明亮了, 与肉体认同, 那么肉体的来源以及他食物的出处----泥土---- 就成为了死亡的记号.

女人因此要受怀胎的苦楚, 这是一种惩罚, 也是一个恩典.  虽然亚当和妻子因为吃“分别善恶果”而招致死亡, 而他们的后代却能够延续下去,神用延续后代的方式来等待人的回转.

最后一段, “恐怕他伸手摘生命树的果子, 就永远活着”. 如果人仅仅是他的肉体, 并因他的肉体而终身劳苦, 而又没有死亡的话, 这无异于一个最大的惩罚,极端的咒诅. 因为有了肉体的死亡, 无论多么深重的苦难, 因为只有一生的期限, 在灵魂的永活里, 也至暂至轻.
作者: 可见光     时间: 2006-9-20 13:01
三 佛教上的对应理解

空与灵

旧约里上帝的形象, 在初读圣经的人心中是威严甚至可怕的, 这和在表述时, 用上帝或神这个词把一个其实永远不会与人分离的 “灵”表达为 “另外一个角色”有很大的关系.

佛教没有“上帝”或 “神”这样一个概念, 所谓的 “佛”是指一个觉悟了的人, 即一个与神重新为一的人, 佛教也没有 “抵挡者”这个概念, 而与之相应的是 “无明”来表达这个黑暗无知的状态.

佛教认为构成宇宙的元素, 其自性是空的, 构成生命的元素, 其自性也是空的. “空”又是什么涵义? 没有定义, 与之相对的是 “色”, 即物性.

佛教的 “空性” 需要学习者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慢慢(或突然)领悟, 之所以不能够用语言来直接传递, 就是因为它已经超出了语言和思维. 注意, 本文在上面解释说“神” 的时候,也称:”神”不是语言中的一个概念可以表达的, 他是 “灵”, 而同样也没有给出 “灵”的定义, 只知道它与物质是相对的.

由于这样的一个表达方式,佛教甚至没有给出一个词来指代, 对于初学者, 它好象有些不好抓住,当把佛教划分为宗教时, 曾有说它是无神论, 或是多神论(因为,我们执拗地想用“多少个神”来归类它) 对建筑在概念, 文字和分析中的西方文明, 在佛教刚刚传入的时候, 曾它当作一种哲学, 并划分为虚无主义. 其实佛教虽然有浩瀚的佛经, 但它是一个注重实证的宗教, 尤其在有一段几乎在文字中迷失后, 佛教产生了 “不立文字, 直指心源”的禅宗.

苦与被罚

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Samudayasacca),说苦的消灭(灭谛Nirodha”sacca)和灭苦的方法(道谛Magga”sacca)。
(这四谛的英文分别为: suffering, thh origin of suffering, the cessation of suffering, and the path to the cessation of suffering).

世间的苦是佛教对于世间基本状况的描述.和亚当夏娃被罚出伊甸,受劳苦明显是对应的,这也是人类状况的真实描述.然而由于佛教不是故事性的描述, 它所说的苦由于修习者的亲身扣问而更加宽泛. 他们会发现这个苦不仅仅是我们平常讲的遭遇痛苦的事件, 不仅仅是身体的劳苦(汗流满面方得糊口), 不仅仅是病痛贫困死亡, 而它到底指什么呢, 这需要修习者亲自来看见和体味.

“欲”与分别善恶

我们来细细考查 “苦的原因”.
佛教中,苦(suffering)源自一个巴利词 Dukkha, 中文中的痛苦并没有它的词义宽泛, Dukkha这个词不仅指痛苦, 也指那些使我们快乐的事, 因为快乐和痛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而这个硬币就是 “判断”, 即伊甸故事中的 “分别善恶”.

佛教认为苦的原因是来自人的欲望. 这个欲, 不仅指身体方面的如食欲, 性欲, 它广义地来说, 是一种对现状的不满足, 这个欲是建筑在现状与所谓的 “应该的样子”比较之后产生的, 即一个判断和辩识的过程,产生了“欲”, 所以现在所有和所是的(what is)总是不够好, 不够美, 因此而带来了痛苦(suffering).

这个由于人判断而产生的 “欲”是与生俱来的, 在基督教中有对应的 “原罪”的说法.
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小孩子, 因为要吃奶, 因为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玩具而大哭, 因为没有得到妈妈的肯定或夸奖而焦躁不安.其实人生中的诸般苦痛无一不是这些苦痛的翻版.

无知或无明是两方面的.
最深层的无知在与我们对于现实的误解, 即我们二元的理解力, 它产生了主体和客体,自我和别人. 这就是对现实的一个原始观点(即基督教里的原罪)

这种无知如此之深地印刻在我们里面, 我们把它当作自然. 而这个分裂的观念又引起了一系列不幸的后果:它在你我之间早成紧张, 导致了 “支持,反对”,  “喜欢,不喜欢”, “想与不想”以及我们所有的悲惨.

这又产生了第二层的无知.
正如病痛损害我们的身体一样, 不能公正无偏见地看待事物, 偏见和成见笼罩着我们所有的思想和意识. 没有清晰稳定的意识, 我们的生活就建筑在恐惧之上. 这个恐惧控制了我们所有的生活和情感, 以至于我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关键在于我们对这种状态并无察觉, 就象在一个有噪音的房间里时间长了, 人已经忘记了安静的滋味.
佛教里的打作冥想, 是试图消除和减少这个  “背景噪音”. 只是常常由于”试图消除噪音”的想法已经在我们的意识中产生了很大的 “噪音”.

禁果已经吃了. 我们陷入痛苦中, 没有指望了吗?
作者: 可见光     时间: 2006-9-20 13:01
四 关于小我和大我

小我(ego)是现代精神分析和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概念. 相对于大我(Self)而言. 它是人对自我的不同认知. 请注意这里 “人” 又是一个未经定义的概念. 在用语言表达时, 谬误其实已经产生了,
“人对自我的不同认识” 中, 什么是 “人”, 什么是“自我”, 这样的表达其实分开了主体和客体, 造成了分离.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因为吃了禁果, 眼睛明亮了的结果.

当我们提到一个 “人”时, 我们是指他的身体, 他的经历和故事 还是他的本质?

人从出生以后, 就开始了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 刚开始, 他在母亲的呵护下, 并没有自我的概念, 他与周围的一切都是一体的. 慢慢的, 他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 他的身体被皮肤和外界 “分开”, 与此同时, 他也因为他的经历而与别的人分开. 当母亲用名字呼唤他的时候, 他知道 “亚当”是他的名字, 他曾摔过一次跤, 曾得到一次奖励,他从某某学校毕业, 他身高一米八, 他是一个工程师, 他是一个中国人,, 他有妻子和孩子, 他的宗教信仰是XXX, 他还有一个网名叫Adam, 等等, 等等, 但这一切都只是对他的一个描述, 而不是他.  那么他是谁呢?

当人与这个描述认同以后, 自然地产生恐惧. 因为这个描述的状态是那样地不稳定, 他好象一下被孤零零地抛入了这个世界, 为诸如此类的描述而奔忙, 试图从中获得满足(汗流满面方得糊口).  人在由此产生的喜与悲中沉浮, 最终这个被描述的个体也无法避免地从世界上消失.(或许重新进入时空开始一个新的旅程, 再一次开始认知---然而关于这一点, 他在肉体消亡时, 并不一定知道, 从而又加剧了旅程中的恐惧)

小我出于恐惧, 就不断地以外部的事物为满足. 用不断地增强关于自我的描述来驱赶恐惧, 陷入永远没有止境的更多. 小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安全感. 这个恐惧是人在世间挣扎的根本动因. 这个恐惧令我们陷入苦中, 所以一个人无论拥有多少外部的所有, 也无法摆脱内里的贫穷,因为他根本就没有向里面看到那真正的财宝, 不, 不是财宝, 而是他的本质.

然而在这个旅程中的恐惧迫使他开始寻找和思考, 也会有一种可能, 是他作为个体在世界生存的有限的时间内, 意识到分离的自我根本不存在.
(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认识上帝的过程, 它以信为开始, 通过望而最终达到爱, 而神就是爱)

这个大我的意识如光亮发出, 而这光亮不是来自世界, 却照彻时空中的每一个角落, 每一个时刻.

这个具有大我意识的人, 仍然在世界上行使他的功能. 他可能仍然被称为亚当(如果他不改名字的话).
如果有必要, 他会回忆他曾摔过的跤, 并不带伤痛怨恨或罪疚. 他也仍然会保留他从前学习的知识,
他仍然身高一米八, (不是太高或太矮如他从前认为的). 他也可能会继续作工程师, 作丈夫和父亲,然而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总之, 他不需要挣扎了!

不知该怎样表达这个 “无需挣扎”的状态.  如果一个人没有品尝过 “蜜”, 那么无论用什么文字, “蜜”或 “honey”, 都无法把他带入你想表达的. 要达到这个 “无需挣扎”的状态, 我们要首先看到我们自身的 “挣扎”.
事实上, 出于小我的每一个举动, 每一个意念, 都是 “挣扎”.

当个体真正认识到出于恐惧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对大我的一个偏离, 一种抵抗,(我们称为挣扎) 那么他全部的抵抗就消失了力量, 他就学会了顺服, 顺服打开了更高的大我意识之门.

他, 就从一个长长的梦中, 醒来.

这个从小我和大我的解释, 听起来很好, 好象也不难做到.然而听到这个描述的人能不能放下与生俱来的小我的恐惧而进入大我? 还是以此增加小我的一个描述而已.

生命要得到真正的改变, 要有一个真实生命的进入.
作者: 可见光     时间: 2006-9-20 13:02
五 重归伊甸

苦的消灭

佛教中的灭苦, 可以表达为 “了悟自身的空性, 因而除去人的欲望”. 初学佛的人会因为这个 “空”而认为是虚无, 以为佛教是厌世和逃避. 其实它是让人从世界上的肉体,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欲望中脱升出来. 一个人真正进入 “空”境时, 感受到的却是极大的平安喜乐和满足, 而这个状态又不是依赖任何外界条件而改变的.

人何尝不愿从这个世界的欲望中脱升出来, 保罗在<<罗马书>>中替我们发出了了痛苦的呼喊:  “我所愿意的善, 我反不做; 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倒去做…… 我真是苦啊, 谁能救我脱离这个取死的身体?”

谁能救我脱离这个取死的身体?

解铃还需系铃人, 让我们仍然回到关于伊甸的这个故事性描述中来.

救赎

亚当和夏娃离开伊甸后, 把盼望寄托在他们的孩子身上. 而该隐因为献祭的事, 心生嫉妒而杀了他的兄弟亚伯. 这是人类第一件凶杀. 它的根源来自分别善恶之后, 人不能够完全接纳自己, 而开始把这种不接纳投射出去, 形成怨恨. 以后人与人之间, 人群与人群之间相互的杀戮, 无外乎这个罪恶的翻版.

神把亚伯拉罕从家乡领出, 是要从他的身后建立一个族裔而对全地实行拯救. 以色列人也一直盼望着有一位弥赛亚(救主)把他们拯救出来. 然而他们不明白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拯救, 他们盼望的是一个君王, 把以色列人从外族的奴役中拯救出来, 如我们一样, 我们看到人间的苦难, 以为只要改变了社会制度, 改变了物质条件, 这个苦难就会消失.对于个人生活中的不满意, 我们也执着地认为(也许我们并不察觉自己这样的想法): 只要我们有了更多的钱, 离开了这个讨厌的人, 变换了这个乏味的工作, … 等等, 我们就幸福了. 然而在很多的盼望和失望之后, 我们得到了结论是, 世界有两件不幸的事: 没有得到你想要的, 和得到了你想要的. 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吗?

耶稣出现了.

他的出生就带着传奇色彩, 他是处女玛丽亚从圣灵感孕而生(应验了 “女人的后裔要压碎蛇的头”这句话中的女人的后裔). 这是一个与神不分离的人(所以也被称为神子, 即道成了肉身),他从三十岁开始传得救赎的道, 然而他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是以一个无罪的身体顺服地被钉在十字架上,代替了所有人的过犯, 并为钉他的人求宽恕: “ 宽恕他们, 因为他们做的, 他们不明白”.
在此, 我们看到一个完全的宽恕和对神的完全顺服,进入了世界------ 罪的果效就失去了.

他来了, 他说: “我就是道路, 真理和生命”. 从这样的话语, 我们看到他真正认识了他的身份. 他被称为 “初熟的果子”.

相信他的人, 就借着耶稣基督, 重新找到道路, 进入真理,得到生命.

圣经对这个人类失落又回归的描述, 以故事开始, 然后以故事结束. 耶稣,也被称为末后的亚当, 受死赎去了人类的全部罪, 所以, 罪从一人进入, 也从一人的受死而被赦免. 耶稣的复活, 使得人从与肉体的认同中解放出来, 人看到他的本质不是肉体, 而是神所赐的灵.

正是因为这样的救赎, 人与神之间的道路又重新通畅, 人可以坦然无惧地回到神的面前. 这样我们就找到了回归伊甸园(乐园)的道路.在耶稣的大爱中, 我们终于学会了如他那样放下判断, 向神完全地顺服, 我们明白完全的宽恕, 才能把我们从罪, 从苦中解脱出来.

上面的一段话, 很容易让人想起宗教, 其实本文的目的却是剥开宗教的外表, 揭示一些里面的信息.
在当今的世界, 以宗教的名义而起的冲突, 越来越突显. 所以宗教已经有了不那么好的名声, 人们以为它是冲突的来源. 其实冲突的原因不在宗教, 仍然是小我以这样一个方式表达的恐惧----人吃分别善恶果的结果.
宗教作为一个得生命的信息的载体,当存在时,仍然有存在的必要.在这个意义上, 宗教和语言的功用非常相似.

人不一定需要宗教, 但是人需要耶稣(谁是耶稣?).

在帖撒罗尼加前书中 : “凡事谢恩, 因为这是神向你们所定的旨意”
当我们能够凡事谢恩, 我们就看到了神那没有丑恶与之相对的完全美善.

无论我们现在身处何方, 每一个人都在准确无误地被引领在他当走的道路上. 虽然有不同的宗教, 语言, 表述, 然而每个人要面对的核心问题是相同的. 我们用语言所表达的 “神”(无论是什么词,或是否用词表达)只有一个. 我们每个人以及万事万物都在他里边. 并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内心中. 我们更多地顺服和宽恕(什么是顺服和宽恕?)我们的道路就越通畅.

上面用不同的语言简单介绍了回归伊甸的路途. 生命是超乎言语之上的, 言语仅仅是一种思想的表达, 它有可能会把我们指向那个真正的生命, 而在真正的生命里, 无需语言.


现在, 终于回到了伊甸. 这是多么好!


二零零六年六月于伊甸文苑
作者: 可见光     时间: 2006-9-20 13:12
把这几部分放在一起, 加入文集.
原来的五个部分的帖子转入博客中了.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