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2024耶鲁行 [打印本页]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24-9-3 21:13     标题: 2024耶鲁行

8月1日午间飞抵新泽西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去租车行提车,耽搁了个把小时,转眼到了下午两点多,旋即驱车前往康乃狄克州纽黑文市。不料区区不到100迈的距离,马不停蹄竟足足开了将近四个小时,傍晚六点才到,天都快黑了。东部南北大动脉95号高速一路“阴堵”,即开能开的起来,就是巨慢,几乎比任何正常的local行速都慢,沿途也没见有道路施工或车祸事故,就是没来由的慢,开得人好心烦。后来才意识到,租车去耶鲁是一个失策,应该乘坐通勤火车,在纽黑文市内步行即可,基本不用亲自开车,有车parking也是个麻烦,实在需要用车随时可以叫Uber。算是学到了功课。(待续)
附件 1 : IMG_20240803_114308713_HDR_wFhHysTeu3kI.jpg (2024-9-6 21:07, 78.58 K )


附件 2 : IMG_20240803_144854172_9iI6Lj5uFWqq.jpg (2024-9-6 21:07, 61.71 K )


附件 3 : IMG_20240803_163240280_wnzOWkTMU0ME.jpg (2024-9-6 21:09, 78.58 K )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24-9-5 22:30
事先没做啥攻略,眼下不无惊讶地发现耶鲁大学与所在中小城市纽黑文的高融合度,她像是一颗硕大的蓝宝石,镶嵌在一块斑驳陆离的老旧地毯上。沿街走着走着,无意间就踏进了耶鲁,再转过几个接口,又来到了不知名城区。开始真有些不适应,本想着校园就是校园,城市就是城市,两者理应泾渭分明,哪能犬牙交错,这岂不污染了著名高等学府的纯洁与清高。走的稍多些,发现了一个规律:砖石建筑物所在地,十有八九是校园。这些建筑比比皆是,形态各异,共同点是高大结实,近似中世纪欧洲的天主教堂,乃至古希腊神殿、古罗马市政厅,透着满满的古朴沧桑与庄严肃穆,一看就有文化,一股敬意不觉油然而生。(待续)
附件 1 : IMG_20240803_141609716_kCENGNuVZ4rp.jpg (2024-9-6 21:11, 82.43 K )


附件 2 : IMG_20240803_145219140_PiTAOYXqUqaK.jpg (2024-9-6 21:12, 86.6 K )


附件 3 : IMG_20240802_124839564_HDR.jpg (2024-9-22 21:28, 3.61 M )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24-9-6 21:15
迄今美国建国247年,耶鲁建校322年(1701年,清康熙年间,美国第三),大学比国家年长3/4世纪。这个中国望尘莫及,号称五千实则三千余年的历史,最早的几所大学都建于1890年后——大多还是欧美援助的产物,至今还不到150,而校龄高于150岁的大专院校,在美国少说也有两三百所——不很确定,抛砖引玉,比如主要服务于非裔美国人,现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的母校 Howard University 就已年过150。没有历史就没有积淀,这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没有——还不是缺乏——基本的言论和学术自由,就甭幻想着什么弯道超车了——当然偷窃另论,整个一龟兔赛跑,一个戴着手铐脚镣一个浑身上下无牵挂,两个人赛跑不论是百米还是马拉松,你说谁能赢。(待续)
附件 1 : IMG_20240803_161732851_PVZU4Dz04nDE.jpg (2024-9-6 21:15, 56.65 K )


附件 2 : IMG_20240803_162411989_KFXTbaReEInH.jpg (2024-9-6 21:15, 74.39 K )


附件 3 : IMG_20240803_195402380.jpg (2024-9-22 21:44, 2.6 M )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24-9-20 21:45
日程紧凑,计划又出了些纰漏,浪费了宝贵的一整天时间,结果只能是走马观花了,几乎没迈进任何耶鲁建筑物的门槛,除了耶鲁艺术馆(Yale University Art Gallery),正巧赶上开门,还免费(由此联想起前些年刚成立,号称中国最大的大学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收起费来可不含糊,公众指望免费没门儿,而清华是中国最富有的大学,其经费远超任何院校包括北大。清华的最大亮点是它的食堂办得特好,深得民以食为天真谛),于是当仁不让进入。艺术馆于1832年建立,眼下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对于一般大学堪称博大精深,可对于具有300多年历史以人文艺术著称的耶鲁,感觉此乃理所当然,不足为奇。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新式建筑,与周遭的新哥特古风形成对比,倒也没啥惊艳,当然我不懂建筑。

博物馆的展品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展出的或许只是部分),最大特色是兼顾五湖四海,除了阿拉伯和南美没见着,古到两河文明,近到后毕加索,分为非洲艺术、亚洲艺术、印度洋-太平洋艺术、现代艺术、绘画、摄影、雕塑等几部分。几根牙雕还算精美,非洲艺术依旧是原始古朴,进化程度有限;若干东南亚民间艺术品亦半斤八两。咱们老祖宗的东西也不少,无非绘画陶瓷类。没时间细看,不知道耶鲁是通过什么渠道,于何年何月收集来的,如晚于上世纪7,80年代,我对其真伪持谨慎态度。中式古董市场上赝品已泛滥成灾,进化到了假成真真亦假的境界,我有些怀疑耶鲁有能力对其去伪存真。当然参观者尽可不必较真,只把所有展品当作真迹看,这样大家都轻松愉快。最佳艺术还是要看欧洲尤其西欧,不服不行。这里以绘画为主,雕塑为辅,名家不少,虽然还没到you name it的地步,至于名家之名作,眼熟的似乎不多,自然和本人的局限有关。值得一提的是一批美国独立战争绘画,由约翰·特朗布尔(John Trumbull,1756–1843年)创作并捐赠,这是艺术馆的首批馆藏,最为独特珍贵,盖因耶鲁艺术馆即由此而来。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现代艺术作品,以我的管窥,参差不齐,良莠难辨,姑且不谈。(待续)
附件 1 : IMG_20240803_134645988.jpg (2024-9-21 21:50, 55.64 K )


附件 2 : IMG_20240803_123420831.jpg (2024-9-21 21:52, 2.16 M )


附件 3 : IMG_20240803_124415357.jpg (2024-9-21 21:56, 3.64 M )


附件 4 : Screenshot 2024-09-21 230015.jpg (2024-9-21 22:01, 62.58 K )


附件 5 : IMG_20240803_133518605.jpg (2024-9-22 21:38, 2.58 M )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24-9-29 21:46
耶鲁艺术馆可谓耶鲁大学近年形象的一个缩影,即DEI(Diversity, equity and inclusion),所谓“多样,平等与包容”,典型“政治正确”的产物。行走在耶鲁校园,发现男女老少还是以白人为主,亚裔次之,非裔、拉丁裔再次,当然只是浮光掠影印象。今年是美国最高法院废除平权法案后的首度招生,常年备受平权法案打压的亚裔学子扬眉吐气,于哈佛、MIT、哥伦比亚、霍普金斯等顶尖名校大有斩获,取得创纪录的录取率,其中MIT、霍普金斯等的亚裔新生几乎占据半壁河山,相反白人成了少数族裔,非裔、拉丁裔的录取率呈相反趋势即大幅下降。而耶鲁(和普林斯顿等)却逆潮流而行,亚裔新生比例竟不升反降,由30%大降至24%,几乎只有MIT、霍普金斯的一半。明显地,耶鲁无视最高法院判决,依然在奉行业已“非法”的平权法案,也即把种族因素作为录取新生的一大标准,格外关照非裔拉丁裔,同时继续善待白人,有意识地控制亚裔。竟敢抗旨不办,耶鲁凭啥这么牛呀?(待续)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