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高阳《清宫外史》评点之一 [打印本页]

作者: xzhao2     时间: 2015-1-4 10:52     标题: 高阳《清宫外史》评点之一

拉开序幕是在养心殿东暖阁。

西太后权力巩固再度垂帘——这是第二次,以后变法维新失败还有第三次直到她去世。

当然,死了死了一死便了。相对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来说,兰儿实际上胜过一筹。

因为她的至高无上权力直到阎王召唤才不得不撒手。

自然,死了之后管它腥风血雨洪水滔天。

武则天则不然,李唐复辟---自打武周建立,始终害怕李唐复辟,最后还是不可避免地复辟了。

我们也一样面临着时时处处讲防止复辟---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的教育,反修防修,树欲静而风不止。

然而,邓毕竟活过了毛---据说有暗杀,但没成功,传闻哦。

第一件事就是西太后打算让军机大臣沈桂芬去贵州当巡抚---小说文字说的是:抢着说。

为什么?抢着说是为了先发制人。

结果,天意虽回,而何以突然起此波澜?

值得深究。

触目惊心,冰冻三尺。

我这里注意到的是“天意虽回”四个字。

说明,先发制人抢着说表明还是不能为所欲为,自己知道道理不足。

于是,权力制衡器发挥作用。

这里不去评议军机全班和六王爷恭亲王是否清正廉明。

权力制衡器好比刹车,不至于极度出轨,作出荒谬的决策。

请看----“臣等不敢奉诏!”

有抗声相争-------理由如这道旨意一下,中外震骇,朝廷体制、四方视听,都大有关系。

此时的西太后,尚不足以专横到底,只得收回成命。
作者: xzhao2     时间: 2015-1-4 10:53
高阳《清宫外史》评点之二

养心殿退朝。

活动开始----摸底和运作。

派系分明,特别是天颜有所不测之时,怎么样去探底至关重要。

恭亲王一派吃准了西太后宠臣荣禄搞鬼。

荣禄之得宠,有说是青梅竹马,有说是早有勾搭,还导致西太后为打胎引起血崩。

此乃最高机密---但是在于今的新编京剧《曙色紫禁城》里点到了德龄早早起来探视请安时发现荣禄从寝宫中出来----所为何事逗留过夜一目了然。

很有意思的是贵为帝师的常熟老家的翁同和居然出任间谍去摸荣禄的底牌。

交换条件是桑春荣一旦开了缺——他就是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时期的刑部尚书,军机处保举翁同和出任接替刑部尚书。

牵丝攀藤,多么复杂。

类似的情景,官场自古至今照旧。

高阳先生笔下写来自然顺溜。

这里照抄一首诗——

事事承母命
处处蒙人怜
深潭不见底
柔蕤故为妍

把一个佞臣刻意宛转承欢的样子刻画得惟妙惟肖。
作者: xzhao2     时间: 2015-1-8 12:21
高阳《清宫外史》评点之三

同治皇帝皇后相继下世,安葬惠陵。

两宫启銮。

留守自然成为要务。

满清因为康熙年间太子一案,不设东宫。

留守人员以亲贵之长惇亲王为首。

荣禄负责京城治安,自当留守。

但是上谕措词说的是——惇亲王、全庆、董恂三人,分日轮班,在内值宿;不值宿者,申刻散值。荣禄每日进内办事后,毋庸值宿,午刻先行散值。

字里行间,精心设计,暗示荣禄失宠。

值宿不值宿,如此重要的处置和对照,体会出荣禄不过相当于军机章京之与军机大臣,供驱使使令而已。

这一个会合,打击荣禄的一方大获全胜。

从细微处领会上意,历来如此。

得宠失宠,对于仕途是何等的重要。可谓生死一线。
作者: xzhao2     时间: 2015-1-13 10:52
高阳《清宫外史》评点之四

晚清死谏的吴可读,在他死谏之前,有过一次死里逃生。

那是同治皇帝认为触犯了他,非得杀吴可读不可。

连得两宫太后的话都不听,特别是一向宠爱他的母后皇太后的话也不听了。

结果,三法司会审,秉承上意——可见多么封建——定了死罪。

满清法律规定,判处死刑必须”全堂阙诺“,缺一不可。

刑部尚书,左右四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大理寺正卿,少卿;共计十三位堂官。

其中十二位在奏稿上画行。

唯独大理寺少卿王家璧无论如何不肯落笔。

于是,死罪改为充军。

案子轰动朝野。

可见,即使满清,钦命要案,上意是要判死罪,三法司会审也是死刑,可十三分之一偏偏有刚直之士。

堪比奥斯卡电影十二怒汉中那一个陪审员。

甚至于比那个陪审员还伟大。

为什么呢,陪审员不表示同意判死刑,对个人毫无损害。

而少卿违拗得罪皇帝不得了,甚至于得罪正卿都会不得了呢。

如果有十三堂官各个要画行,方才能押赴刑场枪毙的话,肯定能减少许多屈死的冤魂。
作者: xzhao2     时间: 2015-1-15 13:59
高阳《清宫外史》评点之五

扶乩,在拙作《贾雨村别传》里把红楼梦未曾披露的内容细节补上了。

没想到,满清朝确实流行扶乩。

红学新作《红楼夜探》(待2015出版)中特别作了介绍。

高阳《清宫外史》关于上文吴可读的死里逃生,特别强调他的直声,也就是敢言。

不仅名动天下,而且惊了鬼神。

朝廷一批重臣如陈宝琛张佩纶等喜欢扶乩,专门就此请来乩仙。

请来的是乾隆年间一名诗人吴泰来。居然还是吴可读本家。

早有盛名的吴泰来降临乩坛,即兴做诗。

摘录几句——

乾坤双泪眼
铁石一儒冠

道心娱白石
噩梦到青銮
杜宇三春雨
苍梧一夕澜
出山非小草
不死是猗兰

赞美之词,溢于言表。

也是没想到,吴可读作出了惊天动地的文死谏举动。

我以我血荐轩辕。

国人古时多死节之士,现在呢?
作者: xzhao2     时间: 2015-1-19 18:55
高阳《清宫外史》评点之六

吴可读身为言官,采取文死谏的激烈运动。

生前写好遗作---一首绝命诗:

回头六十八年事
往事空谈爱和忠
坯土已成皇帝鼎
前星预祝紫微宫
相逢老辈寥寥甚
到处先生好好同
欲识孤臣恋恩所
惠陵风雨蓟门东

这结句表示他要葬在离开同治陵寝不远的地方以表孤忠。

到处先生好好同,是愤慨没有人像他那样鲠直。

有点鲁迅先生所说今天天气哈哈哈的味道。

究其所以,是强调光绪日后所生之子须得归属同治一脉。

所谓继承大统也就是继承正统的事,被两宫皇太后特别是西太后看作是迹近庸人自扰。

可笑可悲。
作者: xzhao2     时间: 2015-1-31 14:57
高阳《清宫外史》评点之七

高阳《清宫外史》评点之七

看看一个清流是如何变质的。

贺寿慈二甲第四名进士高第。

因不愿投入权相穆彰阿门下——有骨气吧——竟不能点翰林,用作吏部主事。

后来一度军机章京,后转监察御史。

最后爬上工部尚书好差使。

可惜当年不肯厕身“穆门”的清风亮节早已不复存在。

颇有贪名,被清流弹劾。

不但其家人子弟与各处书办(污吏)相勾结,而且尚书本人和一个声名狼藉的山西商人李春山结交。

典型的官商勾结---尚书和李春山前妻认做干爹义女。

现在不是也有吗。

后来,前妻死了,贺家的一名丫头娶做填房,继续丈人女婿关系。

李春山又敬献绝色女子送给老丈人为妾,后又转正,成为名副其实的丈母娘。

背后的肮脏行径不计其数。

最后,避重就轻,军机大臣开脱,降三级调用。

清流不服,继续追打。

结果,军机处抵挡不住,作为交换条件,贺寿慈老于世故觉得与其自己保官位不如儿子再上层楼升官图。

有了这个承诺,他告老还乡得以善终。

儿子贺良桢从南昌知府提升为道台指顾间事。

清史足可引以为鉴。

所以毛伟人喜欢读资治通鉴。
作者: xzhao2     时间: 2015-2-13 12:57
高阳《清宫外史》评点之八

第六章名士风流。

满清禁止官员嫖妓,于是另一种堂子盛行。

翰林王先谦就喜欢招呼相公。

一天拜会恩师宝鋆军机大臣,招呼景和堂子弟。

景和堂主人梅巧玲,是梅兰芳先人。附带说一下,梅兰芳本人也曾在他表哥的堂子里呆过一阵。

梅巧玲同时也是四喜班班主----可见当时的梨园和堂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招来的两位子弟是“梨园状元”——这就是所谓的色艺双绝——朱霞芬,唱青衣,和唱武旦的孙福云。

朱霞芬卖力,唱了祭江,——那会儿皮黄刚冒头,外加长生殿昆曲本工。

武旦拿手的是天波府烧火丫头杨排风和白水滩的徐凤英。并不擅长唱。

整个梨园行---武旦能练成文武老生文武小生那样的文武旦还是近年的事情。

纵观京剧界,可以说从上京史大小姐为能文能武的典范。

但愿今后,涌现更多的这类好角名家。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