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
[打印本页]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7-12 16:09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其一:帝皇篇)
因为忙着别的板块,把这第三版块高阳红学搁起了一段时间。现在开始急起直追。之前按照我写红楼心得的次序写了服饰经济居室三部分,算是个引子吧。这一回才是真正研讨高阳红学的第一个重要主题。
红楼梦被人称道的不应该是它本身隐含内情的扑朔迷离以及作者究属何人的众说纷纭,而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带给读者的有哪些重大贡献。
以往分析这一点首推其反封建的政治性进步性。封建社会三纲五常中,君为臣纲夫为子纲夫为妻纲。其中最最最是重点的就是第一条:君为臣纲。而红楼梦作者给我们铺陈的文字里确实用曲笔抨击了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
这藐视皇权集中体现在两个人物身上。一是元妃,她在大观园省亲如此一个君恩浩荡的喜庆场面忍不住哭哭啼啼,说出当日送我到那见不得人的去处这样一类话语来。明显地挑明宫闱重重似囚牢,这其实是大逆不道的反动论调。另一个是黛玉,她在辗转拿到宝玉送给她礼品的时候,只因为那是北静王送给他的,还是皇上赐给北静王的,于是就扔了回去。还说是什么臭男人拿过的这样的话来。搞得宝玉兴冲冲而来灰溜溜而去,好没有意思!
不能苛求于红楼作者,因为封建社会文字狱可怖,尤其在作者生存的年代更甚。不过,往深里去想这两点实在也不是啥大不了的揭露。
深宫怨艾,乃是千古话题。比较有深刻印象的比如就有唐诗中的“白头宫女在,至今说玄宗”。而林妹妹简直也可以说是发小女孩的娇惯坏脾气——一不称心就借题发挥。假如一个新世纪的俏女孩子自认为很有些本钱的,在自己的热烈追求者送来礼品的时候一旦发现这是二手货三手货并非原包装,同样可能,哦,应该说非常可能也是扔了回去,说出别的啥人拿过的东西我才不要呢。
当然,就是这样子分析,红楼梦比之它很可能作为参考蓝本受到莫大启迪的《金瓶梅》还是进步意义要大得多得多。——毛泽东1961年12月20日说过,《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没有《金瓶梅》就写不出《红楼梦》。兰陵笑笑生无论如何是不触及皇帝这个最高封建统治者的。
到了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红曹系列小说总称),社会进步文明普及。在高阳先生的生态环境里没有那种白色恐怖。至少他是可以自由地提笔写封建皇帝并且不需要为雍正翻案。从而,我们广大读者就很幸运地看到了并欣赏到作者笔尖直指封建社会第一把手的锐利锋芒。
《朱楼梦》红曹系列中“三春怎及初春景”里乾隆皇帝正式登场。他在接位登基前就碰到一个极大的难题。理亲王以东宫嫡子的名义向他发难。问题转化为假如雍正隔代寄予厚望的乾隆嫡子永琏未成年即夭折时,必须让位也就必须要有人出来对天罚咒担保。因为兹事体大,臣下无人肯以这样的方式来作保。事情陷入僵局。
高阳先生笔法老练,他先写出第一步的密谋是“如果不用罚咒,倒可以许他”——显然的,这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履行保证责任的打算。
这和乾隆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只要皇位到手,谁也奈何我不得!
可是理亲王不依不饶,硬要有人出来罚咒才能算数——这当然也是一种迷信,认为对天罚咒罚了毒咒就能不敢欺瞒天老爷。
乾隆说不出口,让臣下姑且设下誓言作保暂且哄骗过场的话决定自己来罚咒以便解决皇位争端。接着理亲王居然直言“不行,我不相信他的话。” 一口拒绝。
可见,所谓皇上的金口玉言纯属放屁。这样犀利的话语在红楼梦里从头到尾都是找不到的。原因有二——一是写作环境苛刻;二是红楼梦涉及出场人物远远不如朱楼梦那样广泛,后者可以说上自帝皇下至草民无所不包。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不仅不说明朝代年月而且并不曾有帝皇的身影出现过。
乾隆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龙庭。接下来发生的事端更进一步说明帝皇家并无诚信可言。永琏果然夭折,理亲王就是重提。对策是先拖延,推脱对准格尔用兵必须要有布置有交待。最后则是以天下大局安定把理亲王以“谋反大逆”“主犯”身份永远圈禁高墙了事。
一场儿戏似的宫廷政变,在谈笑间兵不血刃地予以解决。固然和乾隆铁打江山早已坐稳而理亲王并无任何实权泥鳅掀不起大浪有关,但是,乾隆早早就和作保的保人他的叔辈庄亲王设下圈套请君入瓮大有关联。
高阳先生写作历史小说,最为称颂的应该是有机地结合大量史实和人物典故。就在这由雍正驾崩乾隆即位时的宫廷动荡而起的皇位争斗中,写进了明白无误的煌煌上谕。
经过数度思考,乾隆决定亲自动笔。他的目的是既不能不让大家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是又得轻描淡写得使人会很快地忘记掉。其中最费关碍的是从头到尾参与和皇帝密谋的叔叔庄亲王被硬给绑上贼船陪同接受惩罚。
乾隆危难之处是——说庄亲王能干,则结交私党便是有心谋反,处置不能不重;说他庸庸碌碌,则一向委以重任俱越常格(这一点正说明庄亲王和他两下勾结故而酬答),更加说不过去。最后无奈之下只好自承无知人之明。
借庄亲王的苦肉计来打击对手,可谓用心良苦。但也彰显帝皇并无诚信可言。不仅仅是庄亲王和乾隆一个愿挨一个愿打,就是庄亲王的儿子弘普贝子一样参与密谋而行打入敌阵的实际行动,为了乾隆的帝位和面子也被皇帝“借”走了贝子。
明明白白的做戏,所谓“万不得已”“官样文章”——结果是弘普他被革去贝子。“先把你的贝子借给我,将来还你一个贝勒,也许是郡王也说不定。”
这也正是一架镜子的正反两面。正面看来都是冠冕堂皇,反面看穿尽是鬼蜮伎俩。
(未完待续)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7-17 11:06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其一:帝皇篇)续
封建皇帝的诡计多端,高阳先生写来力透纸背。
乾隆多年经营,大局底定。于是一改初衷,使出辣手。
起因自然是他内心的自卑感,触发的导火线却是因为他的结发夫妻孝贤皇后在德州投河自尽引起的风波。
乾隆自觉这个宫闱闹笑话有点太抬不起头来。在众目睽睽之下逼得皇后不得不投河以求解脱,实在是莫大之耻辱。出于一种强烈的“乾纲独裁”,刻意立威的愿望,一系列的措施接踵出台。
其中,许多详细细节读者诸君自可细细阅读祥加品味。这儿先举一个极其卑鄙毒辣的手法以正视听。由此完全可以揭穿所谓明君所谓盛世的谎言。
军机大臣汪由敦对皇后的兄长当朝国舅傅恒分析乾隆皇帝外派衲亲为经略大臣经略四川军务的上谕。汪由敦告诉傅恒的心得是——“用人用其长,不用用其短”,这是皇上得自先帝秘传的心法。
这里的皇上就是乾隆,先帝则就是曾被大力吹捧的雍正。
“用人用其长”,发挥其长处这自然是正理。不用其长,难道用其短?可是,后半句就是不用用其短。
这后半句的意思就是不想用一个人的时候,就得用其所短。为啥呢?傅恒起先还想不明白,思考良久方始回味过来——非如此不能名正言顺地“欲加之罪”。
明知道其人所短,却偏要把这个人安放在这个不适当的位置,正是让他自爆其短。然后就可以加以罪名,而有所不用。
对一个臣下,不是直言其短也不是干脆辞退或者贬职,而是采取这样一种迂回曲折的做法。其道理就是由此可以名正言顺地欲加之罪。这罪过是任命时就可以预见的到的。一切的心计策划,出发点在于杀大臣以立威。本来人家勤勤恳恳并无差错,故意安放给你一个你所短的去处,自然力不胜任自然难以应付,因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处罚,并且自然是不会轻的处罚。
至于,如何知人善任,这就不存在追究的问题。最多也就像上文中所说自承阅人失察而已。
果然,对军务毫无所知的衲亲督师不力,最后被处斩。军机领班落了这么一个下场——原由就在于乾隆决定“不用”,而这不用的最后达到目的是因为用了其短这样一个办法。
乾隆学先帝,不仅仅是这个“用人用其长,不用用其短”,还有威权独操。赏罚由心。威权独操,好理解。历来封建帝皇就是独裁,自然要威权独操,不能大权旁落。大权旁落的帝皇日子不好过,甚至于岌岌乎危矣,连命都会不保。而这赏罚由心四个字,在高阳笔下用刑部尚书阿克敦的话来诠释,就是天威不测。傅恒对此不明白——好好儿的,没有过失,怎么就给人降了官呢?这就只能用天威莫测来解释清楚。
天威莫测,才能叫人害怕。皇上就是要叫人这么想。乾隆要伸法,伸法必先立威,于是就要拿人来开刀显示权威。如果没有过失,好好儿的也会开刀,那么立威的效用就更其强烈。
我知道几位经理先生或女士,都曾采用过这样的办法来立威。惟其不才,惟其不才而被属下看不起,惟其出错而不承认,于是就采取这样立威的办法来铲除异己,都可以对芸芸众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用。真正的德才兼备的领导必然虚怀若谷,是不肖于那样一种秘法心传的。
乾隆觉得自卑,是有其历史原因的。这一点和古代近代现代的其他好些例子可以相互佐证。比如朱元璋,他当过和尚,所以忌讳好些字眼。比如一个众所周知的伟人他在一个图书馆里受过气,于是就要编造出“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这样的名句,把老九打入十八层地狱之中,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高阳先生不但是列举历史史实,有机地糅合进小说情节,而且还通过曹雪芹的表哥平郡王之口说明弄权是会上瘾的。
平郡王说了一个非常浅显的例子——他小时候有一天在花园里玩,无意间摘了一朵芭蕉的花搁在嘴里,吸了一下发现花露是甜的。当时大为惊奇。不过光有一丝甜味自然心有不足。(加注:小孩子嘛。)于是,一朵一朵摘,一朵一朵尝,一百来朵芭蕉花,都让他糟蹋尽了。
平郡王使用小时候的例子来表示自己的失悔,也形象地反映了一个人发现自己有着那么大的权力,尝到甜头不肯罢休一而再再而三地不罢不休。
弄权上瘾,这四个字极其深刻地揭示了帝皇内心世界的一种滥施淫威的原始推动力。当然,实际生活中的平郡王不一定说过这样一段小时候的经历,而是我们的作家高阳先生以极其生动的比喻写出了他人所没有想到的或者即使他人想到了也未必写得出未必敢写出来的这种特殊的上瘾:弄权上瘾。
(未完待续)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10-20 14:49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帝皇篇续二)
因为要提前完成今年的剧本创作,从七月份之后就把高阳红学这一板块搁置起来到今天方始重拾话题。
高阳先生的红曹系列小说长篇宏旨,我称之为《朱楼梦》。其中位列第一的直击反封建主题就是帝皇篇的内容。
言而无信,弄权成瘾分别是前两篇的内容。这帝皇篇续二说的是抄家。历史上遥远的李家曹家的抄家,红楼中贾府甄府的抄家,看起来和我们现实世界的读者毫不相关。曹雪芹笔下的真正的抄家场面甚至于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只是简略地提及江南甄家抄家的一些片断。可是事实上,在最近的近代最为大规模出于政治经济目的的抄家为中华民族至今记忆犹新特别是身经其祸的人民刻骨铭心。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学大师历史小说高手中国最后一位旧式文人高阳先生笔下的抄家。
“织造公馆抄家,两面都是差人,还有兵,不让过去。”
“上谕:据报李煦亏空甚巨,恐有藏匿私产情事,着两江总督迅派妥员,会同江苏阜巡抚将李煦私产房屋眷口一律查封,听候核算交代后再行发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眷口两字。也就是说李家的眷口仆从,按大清律可以变卖抵亏欠,当作财产看待。后文曹家时隔多年提及这一条的时候犹自胆战心惊。有的女眷甚至于说如果真的要被拉到大街上贩卖,还不如一根绳子了结完事。
于是,在红楼梦里尚还隐晦的抄家大事件到了朱楼梦里揭露无遗。
很有可能是林黛玉史湘云或者贾巧姐的部分原型的一个冰雪聪明的小女孩李筠,也很可能就是电视连续剧《曹雪芹》里曹雪芹的那个表妹人物创作的出发点,为了逃避被变卖的悲惨命运,踏上崎岖世途星夜出奔江湖。本来娇生惯养的大家小姐,一旦落难,处处要委屈自己时时要低头服小看人颜色遭人白眼。
织造府抄家完毕,一片狼藉。“满目凄凉,遍地的废纸破布旧物摔烂了的坛坛罐罐,门窗洞开”;地下横七竖八地扔着几件旧衣服;“地上一本有灰泥脚印的《全唐诗》”“曾经花费了李煦和曹寅多少心血”方始刻制,如今被作践成这个样子!
江宁织造府是——传谕“署理江南江西总督印务范时绎”,将曹頫家中财物固封看管,并将棺是掌权的家人立即严拿,财产一样固封看管,后新任织造随赫德到任处理。
何谨劫后重来,“大门已经不开,只走角门,屋子腾空了大部分,旧日的伙伴也只剩下不多几个人了。”“小厨房早已有名无实,相当于平儿的锦儿和有一半鸳鸯影子的秋月轮流亲自下厨”——别以为这已经是抄过家。抄家的人还没有来呢。
更为可虑可怖的还不是经济上的帐,查抄查抄,重在一个查字。借经济之名查证政治上的勾结。
当然,是来搜查与雍正政敌八贝子交往的信札之类。“这件事非比等闲,要马上动手”——对策是及早搜得细烧得净,“宵夜备了一个火桶,把信撕碎了慢慢儿烧,回头把纸灰倒在阴沟里拿水一冲就尸骨无存。”后来因为发生了一件事故,丢失了一包宣纸里包的碎纸片。顿时五雷轰顶,惶惶然乱糟糟地四处寻找。最后,居然还在织造老爷自己的鞋底上沾有一张纸片,上前揭下来一看偏偏就有“八贝子”字样。
抄家的最后结果对于苏州来说是一大家子星散。李煦圈禁在京吃一口冷饭坐等一瞑不视,李鼎发配盛京当差,李筠下落不明(高阳先生就像曹雪芹一样,来不及写完朱楼梦就告别人世)。
曹家抄家的情况因为有平郡王这门贵戚,再加上曹頫当差谨慎没有卷入夺位之争,江宁算是比苏州幸运。废员回旗,从此曹雪芹告别秦淮风月繁华。就这样,王熙凤的原型震二奶奶还是以一死来殉曹家的家难,献出了年轻的鲜花般的生命。
拿震二奶奶生前的话来说:“从舅太爷出事之后,几次做梦,梦见抄家,哭醒来心里宽松,原来是梦!如今梦成真的了!”——将来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虽不至于像李家那么惨,一回了旗那种冷冷清清的日子也够人受的。芹官怎么能过那种日子,真是想都不敢想!
那一次抄家,曹雪芹还小吧,算是少年。返回京都后曹家又有一段中兴。直至芹官步入中年。再一次不亚于抄家的没顶之灾——想都不敢想的日子终于来了,长大成人后的芹官也只能身受。
可是如果没有如此大幅度的变革,他能写出世界文学巨作《红楼梦》来吗。
震二奶奶杀伐决断干脆利落。在锦儿提出疑问把亏空补完“何必非抄家不可?”时,她直言不讳地说:“你这是跟谁讲理?跟皇上讲理吗?你也未必想得太天真了!”
跟皇上是没法讲理的,理都在皇上那儿,皇上永远都有理——雷霆雨露莫非皇恩。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10-21 10:48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帝皇篇续三)
和当红电视连续剧《雍正皇帝》绝然不同,和那些野史也截然不同,高阳先生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把娴熟的史实和生动的文笔结合起来,描绘了那个时代的帝皇家宫闱秘史。
不幸生在帝皇家,这是多少深宫内院呱呱落地的龙子凤孙之哀叹。不但是末代皇帝,而且在所谓的盛世。康雍乾三朝,正是那个被历代文人且直到如今津津乐道广为编写的文字内容。别的不说,就戏曲领域内那部连台本戏《乾隆下江南》就是海派京剧的代表作。眼下正在热演新一代关老爷的关少爷就是他这个金嗓子出演乾隆,已经定居美国的黄小秋出演小玉。还把那个真有趣和真趣的故事编了进去。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则把笔锋的矛头直指帝皇。
破尘居士行乐图就是雍亲王的画像。宋人服饰,手拈一串佛珠,戴的是一顶浩然巾,鬓间露出的是他与众不同的卷发。面貌是眼小眉细,一张瘦削的脸,配上薄嘴唇,长且小而扁的鼻子,和两撇自唇角下垂的八字胡。用书中人的话来说,那面相令人难以亲近,再加上三角眼,岂是王者相!
雍正为人性格是多疑且气量狭窄。预先布局,这在后来乾隆接位后与十四叔交谈过程中就透露出雍正力荐年羹尧到十四阿哥行在当副手,此事连得刚刚得知详情的亲儿子都觉得乃父阴险。
关于雍正接位夺嫡之事不必在此多说,就拿确有上谕存档的字里行间来看,逼迫亲生母亲太后在困境中不得不自裁的情况实际上是很清楚的。真太后变成假太后,她才迟迟不肯受尊号;尤其是不肯移居寿宁宫。至于上谕中的“非故为推诿”等词句真是像大义觉迷录一样越描越黑。而且没有脉案,并无病重先兆。
高阳笔下的老百姓起先听说皇城又要有白事,误以为雍正驾崩举额相庆。——说是京城发下哀诏,大概是皇上归了天,一想这是好消息啊。这样的诅咒和误信传言不单是清朝才有,至少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心所向。愿意某一位皇帝早死,早死早太平。后来才知道不是皇帝出了大事而是太后仙逝,感到痛心疾首。
有头脑冷静的人士听到消息认为即使是哀诏,也不一定是皇帝死了,可能是太后也可能是皇后。这一次雍正朝是在先皇死后不久太后意外死亡。到了乾隆朝就是皇后意外死亡。
乾隆朝的孝贤皇后一样死于非命。那也在哀诏的字里行间透露消息。
“今在舟行,值此事故”“忽遭变故”,既称“肤疴”,何以暴亡?未曾请脉同样也没有病重先兆。谜底就是这位大行皇后也是刻意自裁。
凡自杀者都有不能不死,死胜于苟活的原因。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人,何况是以天下养的太后和母仪天下的皇后!
宫闱丑闻在高阳先生笔下昭示天下暴露无遗。贵为天子,照样丑陋照样卑鄙!而且这是红楼梦作者绝对无法秉笔直书的事儿。那样子的隐晦那样子的直率,时代毕竟不同了。假如曹雪芹先生生活在高阳的同期,那么我们就能看到一部更为坦白的红楼梦不用去胡猜什么哑谜。好在,我们读者有了高阳先生的朱楼梦就能更好地体味曹雪芹生活的那个时代。
附带说一下,在高阳先生的朱楼梦里是绝对没有刻意编造的宫闱秘史——诸如曹雪芹和雍正朝某皇后有私通还有孩子;康熙朝废太子有一个女儿藏在宁国府之类的霍刘宫闱秘史。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10-22 10:51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帝皇篇续四)
三年无改人子孝。这是儒家规范的百善孝为先基本原则之一。
可是这对平民百姓适用的清规戒律对帝皇家并不适用。换句话说,在帝皇家本来应该是给平头百姓作出典范的可自己往往带头违背。
三年无改人子孝,也是我编进为振兴地区文化创作的新编历史剧《肝胆皆冰雪》第八场“入仕”里的一句唱词。
原文是——
宋孝宗唱:
先皇驾崩无子嗣,
迎来寡人立当朝。
太后懿旨殷殷告,
三年无改人子孝。
无为而治本应当,
怎奈是,
庙堂内外,
朝野上下,
怨声载道。
三年无改怎生好?
三年无改怎生了。
民为贵,
君为轻,
朕虽不敢称舜尧,
民意民生心头绕。
大学之道明明德,
人心所向最紧要,
大学之道在亲民,
人心所向最紧要!
(接白)奉天承运,公道自在。朕登基以来,为岳飞岳元帅平反冤狱,谥武穆,封鄂王,重修陵墓。又晋封张浚张将军为魏国公,深得民心。前番检点先朝表章,竟有张孝祥身为状元却是赋闲之奇事。观其文字如大海之起涛澜,泰山之腾云气,倏散倏聚倏明倏暗,虽千变万化未易诘其端而寻其所穷。如此人才,岂可轻弃!日前已然颁旨,召他前来应对。来啊,宣张孝祥上殿!
可见,新皇登基推翻前朝某些做法屡见不鲜。宋孝宗为岳飞平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换句话说----其实就是承认做错了!只不过先皇在世出于某种原因不能承认错误不肯承认错误不愿改正错误罢了。
在高阳先生笔下的《朱楼梦》里,同样演绎着这一幕。
康熙南巡,和曹家李家关联甚大。其间劳民伤财事项多多,也是曹李两家积年巨额亏空的缘由之一。正如赵嬷嬷跟王熙凤说的那样银子花得跟水淌似的,罪过可惜这四个字真说不得了。
在高阳先生笔下也是追忆。因为小说重点不在康熙朝。就说巡行,河道两岸安搭起空心围墙遮掩不堪入目的情景。围墙边种上爬藤植物只觉得两岸青翠,心旷神怡。
到了雍正朝,以廉洁自重,摒绝南巡一事。雍正他连得热河行宫除非出于要务也轻易不去。为啥?因为临幸行宫虽然不比南巡,那也一样兴师动众。狩猎一类事项照样化费银子钱。整个一部《朱楼梦》从康熙在热河行宫要苏州织造进献丹桂盆栽开场。这些都是奉有上谕的差使。从这一点来说,雍正实际上是自己的现实行动否定了他父亲的挥霍做法。
到了乾隆朝,事情又倒过来了。乾隆南巡更胜于乃祖。所以,乾隆下江南成为剧坛文坛津津乐事。书中明确表示——太后虽为天下养,但为博一己之欢耗尽民脂民膏,其谴责之意跃然纸上。
乾隆一继位,头几件大动作里就有废除乃父信佛炼丹的做法。所谓辅助雍正夺位的国师文觉被罚步行遣送原籍,这和当年的作威作福一个天来一个地。炼丹房撤销,那一干道士统统遣返。
做了皇帝想神仙,那样子追求长生不老的措施于是实际上被后继者宣布为荒唐不稽之谈,也同样是滥用民脂民膏。
其实这种直击帝皇家后任推翻前任的写法,可以说在高阳先生之前少见多怪。在红楼梦里因为朝代年纪俱不可考,更无从谈起。
长篇巨制红曹系列小说《朱楼梦》可谓是秉笔直书,以后朝的一反三年无改人子孝的做法印证了前朝的罪错。
青史凭谁问是非,并非是只有史书才能行。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小说,主要是历史小说,起到了比之史书更为普及面广深入人心的作用。在这方面,中国最后一位旧式文人高阳先生的历史小说《朱楼梦》横跨康雍乾三朝,起到了很优秀很深刻的鞭鞑作用。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10-24 09:47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帝皇篇续五)
要搞臭一个人,不说政治经济,最方便最容易引起轰动的莫过于男女丑闻。
搞四清的时候也是这样。三令五申不要纠缠在男女关系上,可是往往一揭发就是这路子。
帝皇家的丑闻从古至今屡见不鲜。俗话说得好——脏唐臭汉,这四个字道尽了帝皇风范的一个方面。
最荒唐的大概算纵欲亡身的那个金海陵。最著名的要算唐明皇---因为那部曲解套上爱情光环的长生殿。父夺子媳前朝也有,也算是著名的新台丑。可是把丑事写成美事作为爱情史上的神奇,不能不说是洪升的功劳---尽管他本意不是写李隆基和杨玉环。可他俩倒确实是沾光了——成了仙又千古传唱那个到如今。
落实到康雍乾三朝,原来意义上的三宫六院本不足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啥玩意儿不是他的!何况一个女人!
那些都还是算“明媒正娶”的妻妾,诸如苏州织造江宁织造孝敬主子给物色的江南佳丽。雍正算是节欲的道德家,可也炼丹。保不住有那种伟哥之类的作用。乾隆则是有名的风流种子,所以乾隆下江南演得不亦乐乎---也被作为皇家美谈来对待。在连台本戏里赞美玉牡丹的词曲都非常之美----戏曲的作用莫大焉。
真实世界里的乾隆最最乱伦的例子就是偷了舅子的老婆。国舅爷只能忍气吞声,连得皇后看着娘家出此丑闻也尽量隐忍。
据朱楼梦所载,舅嫂傅太太是代替皇后孝敬在热河的婆婆真太后时成为太后的宠臣。于是经常出没深宫勾搭成奸,还养了一个儿子福康安。福康安的私生子身份早就有所披露,但是事由端末确实是高阳先生的这本书里写的切实写得真实。
傅太太让曹雪芹惊艳,几乎不能把持。同在热河侍奉太后的年轻男女在一起日久难免滋事,为曹雪芹叔父堂兄所告诫为曹雪芹本人所警惕于是以回京名义全身告退。
这样一个尤物,一旦落入乾隆眼中接下来的场面不言自明。男女通奸到怀孕生子,孩子大了经常养在太后宫里以慰老祖母,更造成了继续勾搭的方便和看起来名正言顺。
高阳可贵的不单是暴露天字第一号的男女丑闻,而且根据上谕蛛丝马迹写出了皇后被逼一气之下投河自尽的真相。
皇后两位嫡子本来都是有望继承皇位的,相继早夭。第二个儿子还是因为太后的病患而耽搁。自忖三十六岁在皇宫深院三千宠爱的情况下难再受孕,又天天要孝奉慈亲亲眼目睹太后皇帝福康安这个私生子三代人的行乐图,怎不叫人痛心疾首!
一朝争执,皇帝报以拳脚,皇后愤而投河就是一种最好的解脱。要知道结发夫妻曾共患难。乾隆也是在逆境中走过来的人物。一旦恩断义绝,不亚于历代戏文里唱的那种无情无义。
“孝贤”皇帝脱口而说——“昨天做挽诗,‘圣慈深忆孝,宫坤尽称贤’从来知臣莫如君,知子莫若父,知妻亦莫若夫,大行皇后的淑德只有孝贤两字可以包括。”说着,皇帝的眼睛眨了几下,仿佛忍泪的模样。
这最后两个分句揭穿了为夫者为君者的假惺惺。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10-25 14:00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帝皇篇续六)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这是规律。开国皇帝杀功臣屡见不鲜。我写一个剧本时候借用了一个故事----某人哀叹生不逢时,学文时尚武因为天下纷争;改学武了却又河清海晏尚文啦。
所以,刘邦要杀韩信。未央宫悲剧那是不管萧何如何把女儿也搭上性命都不能避免的。
总之,涉及到江山社稷子孙万代(只是现任帝皇这一系的子孙万代不及其他,不要说平头百姓连得皇室旁系都不在内)的天大地大的大事,出手和心肠绝对不能不辣。
雍正朝的大风大浪在《朱楼梦》一书中披露得够可以的了。这也是正史都无法回避的事情。凡是参与夺嫡储位之争的对手,八九王爷不但被赶出宗室,革除玉牒,而且还更名为猪狗。可是难道不想一想它们都是猪或狗,那么雍正他自己不就是和猪狗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了吗。一个人有猪兄狗弟,他不也就是畜牲?!再说即使不是同一个母亲,那么也牵连到亲生父亲换句话说就是雍正的父亲生养了一头猪还加一只狗。
乾隆接位,起先还委屈自己。不过要做的事情也很多---第一要务就是更改玉牒,把自己的生母从热河行宫宫女正式从册子里替换成具有正式妃子身份的实际上的养母。
那件事是由从小的铁哥儿们平郡王曹雪芹的亲表哥总体操作,曹雪芹的四叔具体执行。始末端由被高阳先生写得细致入微,仿佛就在读者眼前发生的一件更换档案的私密大事。
平郡王福彭从小因为宗室子弟镶红旗旗主的接班人,在上书房陪“太子”“皇子”读书。而乾隆因为出身低微,常受欺负。这一点很好理解---好比现在学校实际生活里和影视屏幕上体现的穷人的孩子被别人看不起农家的孩子常遭受白眼一个样。这时候,也和屏幕上的情节一样,有个大一点儿的有财势的学生出来保驾那么情况就会改善。于是,也就是福彭扮演了仗义的脚色,乾隆也就是有了一个保护伞。
童年光阴容易过。到了接位登基,福彭依然是皇上心腹。直到一系列的宫闱密使都一一摆平之后,终于也是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就是开国皇帝杀功臣和后续皇帝弃功臣是一个理儿。总之,时过境迁了。
乾隆嫌先太子东宫嫡子想要夺位一事处置得还不够理想---本来已经风平浪静对手圈禁高墙皇位坐得稳稳,总觉得自己背信弃义的丑事大白于天下而迁怒于堂兄福彭。
不去说福彭因此忧心忡忡,经常血压升高手冰凉终于年纪轻轻一瞑不视,导致曹雪芹的亲姑母平郡王府太福晋白发人送黑发人。只看福彭身后——
“平郡王也是个福薄之人。”皇帝叹口气,“我原想重用他的,哪知道他也太忠厚了。”
忠厚就不能重用?言下之意这忠厚仿佛是一种恶德。
“处世待人要忠厚,为国家办事就不同了。忠厚乃老实之别名,老实乃无用之别名。”
如此拐弯抹角地来解释忠厚,似褒实贬!
“平郡王天性很厚,从小在上书房就看得出来。......后来派他带富尔丹主持北路军务,就显出他的无用来了。当年除了献马筑城两事之外,可说一无表现。”
“敏则有之,贤则不足。”
总之,后来的平郡王已经对皇帝来说一无用处。
当年就是乾隆自己把福彭提拔入军机,相当于领班地位年少才俊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若非忠厚,怎能在上书房保护乾隆?若非可靠,如何保全皇家机密大事?时过境迁,这才有了忠厚转化为老实老实转化为无用的说法。
说起来,乾隆生母还曾经由曹雪芹的姑母平郡王府太福晋当年搭救过——“如今的太后,那时候跟着娘老子一起从杭州到江宁,长得又丑,又不爱干净,到处惹厌(惹厌是典型的吴方言)。我跟丫头们说:人家是好人女儿,别亏待她。丫头们都说她蠢,话又听不懂,不爱理她。她娘老子看她不得人缘,想把她送回去,交给她叔叔。她哭着不肯,后来还是我说了一句,她老子才不做声。为此,她娘还叫她替我磕过头。”
“当今皇上在上书房念书的时候,都要欺侮,尤其是他三哥更瞧他不起(那位三哥就是被雍正处死的乾隆异母兄长)。只是咱们家照应他。皇上八九岁的时候,常到咱们家来,见了我叫婶婶,有一回跟我说:我的亲哥哥就是福彭。可是如今也忘了。”
还是那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11-11 10:10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其二:官僚篇)
在回归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之前,再把天下第一意淫之人归纳一下。有着许多的梦中情人,也是许多人的钟爱对象;同时又是一个守礼仪的人绝非皮肤滥淫之辈,这就构成了几个要素。由此可见贾宝玉选角之难度。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首先把锋利的匕首投向封建社会的最高层面——帝皇,同时也把尖锐的笔触指向官僚阶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高阳先生并不如通常官场小说(无论古今)那样来区分清官贪官,这也可以说正如同红楼开卷所说突破了千人一面的俗套。
常言道主雅客来勤
你也该去会会做官人
学习些仕途经济好学问
...............
由越剧吕派创始人吕瑞英扮演的薛宝钗这段唱词宗旨是规劝贾宝玉走上封建正道。
徐玉兰扮演的贾宝玉当然要给宝姐姐冷脸子看。这也是历来红学家称道的红楼梦反封建色彩浓重的一笔。
可是,为何贾宝玉他不喜欢仕途经济呢?为何他就不能听宝姐姐的话“百尺竿头求上进”?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并没有给我们读者作出任何令人信服的答案。
《朱楼梦》就完全不同了。除去足够详尽地揭露官场百态之外,特地从多方面多层次地披露了曹雪芹他对官场对做官的厌恶。
在曹震等人激励他极力地给他指明“还是好好用功”“从正途上去巴结”“重振家声荣宗耀祖”“从正途上求个出身让大家把你抬了上去”的时候,曹雪芹充耳不闻。
他自知不是做官的料子,不愿与人同流合污。“谁是生来该人抬的,谁又是生来抬人的命?我看轿子没有坐成,坐腊倒是真的。”
“人家把你抬上去干什么?无非是想让你听他的话,譬如说吧,粤海关向来是内务府要抓在手里的,如果把你抬了上去,假传圣旨,今天要这样,明天要那样,你又怎么知道,是不是真的上面要?反正要什么给什么,闹了亏空是你的事,与他无干。这种轿子能坐吗?”
红楼梦里只树立了一个大家庭里长辈的反面典型---也就是棒打贾宝玉的贾政。而在朱楼梦里不光是树立反面典型,而且还指明了曹雪芹不想当官思想由来的长辈支持者。
“老太太常说,只望曹雪芹他无灾无难,平平安安过一生”——这是历尽荣华富贵之后的感叹。
我在新编戏曲剧本《红丝砚传奇》里就写到曹太夫人她的满腹心事——
秋月:(正经地换个话题)哦,我说呀,老爷官运亨通,此番应诏进京述职,主母您为何却要长吁短叹?
李氏:秋月,你那里知道哦——
(接唱)
休要看,
你老爷脸上好尊荣;
看不到,
他人背后几多愁容。
只因为——
万岁爷南巡银子花得似流水淌,
我曹家几回接驾闹亏空。
虽说是圣上待他情分浓,
却也难——
难补得起(这)偌大窟窿。
苏东坡曾说道——
高处不胜寒,
爬得高就怕跌得鼻青脸又肿。
更何况有多少人来眼红,
总担忧有朝一日会失宠!
曹雪芹母亲马夫人对儿子关于曹震的规劝不以为然的想法甚为动容。
“他的想法,不能说不对。”
“当年四老爷就是吃了这个亏。”
“内务府里的人,你不知道有多阴险狠毒,得罪了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受暗算。”
“做官做官,要会做才行,四老爷不会做,芹官也不是做官的材料。”
“爬得高,掉得重,富贵实在不必贪图。有人想,只要富贵到手,小心谨慎,富贵就能保得住;上了高枝儿,根本不掉下来,那就管它重也罢,轻也罢,与我何干?可是,世上的事哪里包得定?就命里带来的富贵,保不住还是保不住。”
“你看看从康熙爷驾崩算起,这十来年!”
“做官难不难”是《廉吏于成龙》这部精品戏里看守老家的于夫人在幻思一场戏中的问话。
宦海处处藏暗礁——其实于成龙的这句唱词早就道破了官场的险恶。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里这副对联从另一方面来解读的话,恰恰坐实了曹雪芹也正已经是洞明了世事练达了人情。只不过他是反方向操作而已——不趋炎附势。
这也就从一个方面说明了曹雪芹(一个活生生的贾宝玉似的人物)为何憎恶仕途经济。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11-13 10:56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官僚篇续一)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是古典小说古装戏曲常用词汇。
一部红楼,仅仅写了一张乌庄头的年货单子,就被红学家们阐述成揭露了封建地主罪恶的铁证。
在高阳先生的朱楼里,那才是有着朱门酒肉臭的详细揭示!
整个红曹小说系列第一部《秣陵春》开卷第一页就直击封建官僚制度的丑恶和暴敛。
“怎么能够再点巡盐就好了!”
现任苏州织造的如意算盘是——不用多,只要两年就行。
两淮巡演御史一年有五十五万两银子的好处——注意:是好处,不是俸禄!
照例贴补织造二十一万(这个织造是皇家厂子,非盈利单位,不能和后来的纺织印染成为利税大户相提并论),代完两淮“总商”亏欠官课十二三万,也还有三十万两银子富余。
两年下来六十万两银子,再上下打点用掉个十来万,多下来的足够弥补苏州织造的积年亏空。
其中的上下打点十来万银两也是一样流入官府私囊。
接下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事发,苏州织造府办丧事——“看了一副板,是沙枋独幅,讨价三千银子,还到两千五,还不肯松口。”
“依他的价码就是。”
接着文氏太夫人丧事,接三姑太太的事儿,曹太夫人出金叶子二百两。
按旗人规矩僧道番尼四棚齐全,江苏外省喇嘛缺如,只有三棚。七七四十九名全真道士要打七昼夜不停的解冤洗孽醮。
冥衣铺的烧活也一应齐全。从绿呢大轿到纸牌,无所不有。总计上百样,付之一烬。
送三的还有三十一名身披袈裟手执法器的僧众。队伍浩浩荡荡,万众瞩目。
平时呢?
李大少爷置一副戏箱,就花了三万银子。——这还不算置一个戏班,江宁织造府就有家养的戏班子。
苏州织造李老爷好几房姨太太。除开小厨房的日常伙食不计靡费,在自己额外的小灶上有当点心的炖乳鸽进补。由炖乳鸽开端也是同样引发一场厨房风波。因为这一场小厨房风波正当政治风波大风大浪之际,这一场风波就比红楼的厨房风波更其深刻。
每年照例该送的京官炭敬,从王府(不光是至亲平郡王,该有八王爷)到户部的书办,不下四十人之多。一份炭敬至少十二两,多到四百两;通算平均八十两一个,就是三千二百两银子。
......................
这儿仅仅是苏州织造府未垮台时的点点滴滴。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11-15 17:18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官僚篇续二)
封建官僚有了俸禄之外的收益,自然体现在日常生活上——锦衣玉食。
从苏州织造府李大少爷李鼎的族兄李绅身上说起。他本是一介书生,先是经江宁织造府老太太推荐,在她的女婿平郡王衲尔苏帐下专司笔札。一次大捷,李绅为平郡王写了一份贺函给皇十四子结果大获赏识。御史李绅便由诸侯的门下转为“东宫”的宾客。
李家势败,为求其族叔苏州织造免祸的客途中,因为康熙逝世过丧期间瓷器不用五彩一律青花。客人无意间将一只调羹翻过来看,赫然有“大明成化年造”的字样,不由得大为惊奇。
“家常日用,都是成化窑,真讲究!”
“唉,也是故家乔木了!回想十几年前,曹李两家全盛之日,说甚么钟鸣鼎食,真是餝金炊玉。”
“丫头老妈子,肥鸡大鸭子都吃腻了。”
老太太留下来的好东西里面有“十多个打簧金表”全是泊来品,镶钻镶宝的。内中还有一顶金丝帐,系赤金打就乃是当年赵文华孝敬严嵩的寿礼,有人开价一万两。
曹寅在日,一方青州“红丝砚”要以田黄计价,也毫不含糊地买下托辞祖传珍品。
震二奶奶讥笑本家侄儿曹世隆眼皮子真浅,就一吊(这儿指一千两)银子的外快也值得大惊小怪。结果,在一场家务纠纷中,曹震暗自偷窃到手他太太的私房存折三张就不下十五万两。
震二奶奶一夜风流,资助其表叔李鼎五万两白银救灾——其余的巨额私房还真不计其数。悄悄地搬回北京娘家也还不在少数。
不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单单对穷家小户日常浇裹来说,那就是一个极鲜明的对比。
正黄旗包衣上驷院副牧长的遗孀刘大妈就是孤儿寡母度日艰难。想要求曹雪芹走门路到他的舅舅广储司头儿那里给人说合——“这件事办成了,也就有几十两银子的好处。”
有着着几十两银子,给刘大妈的独子刘保住日后娶亲以及刘大妈自己的棺材本都有了着落。
曹雪芹觉得诧异,——他是大少爷出身,从不知道一口人,一个月关多少钱粮多少米。
也难怪他!
“府上的阔,谁不知道!听说老太太烧一回香,写缘簿起码是一百两银子。”——那就够刘家三口两三年的浇裹了。
平心而论,这里说到的曹李两家都还不是贪官。曹李两家鼎盛期间急人所难乐善好施的“事迹”在《朱楼梦》里随处可见。所以说,高阳先生不需要去脸谱化地区分贪官清官写什么贪官是如何之贪清官又是如何之清,而是妙笔生花信手拈来不断地揭示了整个封建社会官场生活面貌。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11-16 10:49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官僚篇续三)
我们读者所熟悉的封建社会官场有很多代表人物,尤其应该拜戏曲舞台艺术电视连续剧之赐比如清官包公于成龙魏征孙安况钟;比如贪官“和绅跌倒嘉庆吃饱”以及天下粮仓里的米老爷。
红楼梦里着墨最多的一个官吏是红楼第一贪官贾雨村。我就曾将他的故事集中在一起编写了一部大戏《贾雨村别传》。
综合起来比之《朱楼梦》来,红楼对封建官吏的描写也是远不及朱楼的多层面多方位。
上文已经说过粤海关这样一个肥差,高阳先生的朱楼中提到的类似关卡还有临近苏州的浒墅关以及安徽芜湖的税关。这些都和曹李两家有过瓜葛,典型的肥差。还有《红楼梦断》第三卷《五陵游》里和曹雪芹来了一次庵堂相会的丫头小莲最终嫁了一个日后计划要当江宁府税收官员的丈夫——尽管在书中最后到了《大野龙蛇》里还没有来得及展开。
官吏官吏,官和吏密不可分。高阳就写到了好些官衙内风尘俗吏的恶习。
六部书办,其中以户部的书办最多有一千多人,也最阔。
户部管的就是钱,脂润之地入息必丰可想而知。
但是,户部书办必得和兵部书办相互勾结。因为最大的开销在军事,最大的好处便是军费报销。而军费报销则和兵部职掌有关非他莫属。报销多少如何报销就看户部和兵部具体办事人员的了。
此外,部队发饷由户部调拨,可审核权限在兵部。本意是相互牵制,可是相互牵制也即成为相互勾结的前提和途径。
吏部执掌的是文官的升迁调补,相当于国家一级的人事部门。从中央到地方,连得七品芝麻官都在其管辖范围之内。刑部则遇到外省有大案要案发生,需要笔下超生的机会也很多。工部相当于建筑部,每遇大手笔大兴作,这都是书办从中捞钱的发财大好时机。朱楼梦里便有好几处大的建筑工程——整修行宫新建陵工以及最后导致曹家再次败落的和亲王新王府的承建。
相对而言,礼部向来是穷衙门。但只要脑筋精明,处处都可以搞钱。
高阳先生就说了一个礼部书办敲了本衙门堂官竹杠的故事。
礼部尚书陈尚书是遗腹子,为母忠烈遗寡抚孤守节请旨旌表。不过因为陈尚书在报考时少报年岁,到了这时候就和遗腹子生育年份不符。此中隐情为礼部书办发现,而尚书本人尚木然不察。在即将昭告天下的公事明天正式行文之际,书办星夜走访堂官。提出一万两银子的代价。
好乖乖,一万两!原因是陈尚书从入学时就少报了两岁,这样一来遗腹之子会变作再醮之子却还为母请旌贻笑天下。
所以要更正年岁。得从原籍开始由县而府由府而道由道而省一直到吏部礼部,所有档册记录的年岁都得一一更正。于是一万银子撒出去,还不知道够是不够呢。
陈尚书识趣,岂止一万两纹银,而且还额外赏赐这位星夜来访的书办一千两作为犒劳。
故事说完,曹雪芹的震二哥曹震识得机巧。他连得两回陵工差使,眼红的人不少。财去身安乐,那才是聪明人。
和内务府和工部有关联的监察御史,那班都老爷们看和曹震他的关系大不大近不近,少则四两多则八两的节敬。最多的一位都老爷是十六两。总共名单上是十五位。
别忘了监察御史,那就是监察部的干活。——下文还将提到一位监察御史的细节。
至于让曹震识窍的这位书办,震二爷认为大可结交,出手大方准备奉送纹银一百两。
最后,这一百两银子出自京城成记木厂掌柜杨胖子的腰包。自然,杨胖子有求于曹震要承包陵工。那一百两的白花花银子就是毛毛雨了。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11-16 17:52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官僚篇续四)
纵观高阳先生的红曹系列小说《朱楼梦》,读者就会发现参与人物之多涉及范畴之广作者知识面之渊博实在是令人击节长叹。
封建官场的一个特点是倾轧。在朱楼梦中《红楼梦断》第二部《茂陵秋》里甚至于还写到了两个都头之间的争斗。
各省州县衙门升堂的戏多多,最有名气之一的就是玉堂春里的三堂会审杨乃武与小白菜里的三审。昆曲十五贯白罗衫等戏里也有。但是舞台上无法展现衙门里的真情实况。
八字衙门朝南开,大家都知道。一进大门还远不是大堂,沿着甬道两排平房。东面是吏户礼三房;西面是兵刑工三房,恰如上文所说的朝廷的六部一一对应。差役隶属于三班,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班六房。哪三班?分别是皂班,也就是古典小说和戏文里常说到的皂隶。皂班是内勤,县老爷升堂,戏台上看到的就是皂班——他们是站班执勤的衙役。适于内勤的还有观监狱的牢头禁子,有女监的也就有禁婆。北班和快班是外勤人员,分工名为一管拘捕一管侦缉,其实常常混杂,总称就是捕快。这外勤两班的头儿名为都快,俗称捕头。
故事就发生在苏州府长洲县余捕头和吴县潘捕头之间的龙争虎斗。
起因是苏州织造府要送一个人情给京里来的专差。本来区区银子是小菜一碟,可是已日薄西山朝不保夕在账面上亏欠之巨实在是捉襟见肘,不得已出了下策。
长洲县余捕头受托拘拿老鸨兰桂姐到案,以便扣押(实则买放妓女妙红被老鸨扣押的两只贵重箱子)兰桂姐手下妓女妙红的财物。这样一来,妙红就可把自己的财物拿到手和京城来客一起远走高飞。
兰桂姐的靠山是吴县潘捕头,两下较劲,从官府一直打斗到江湖。
起先余捕头占了上风。拔出萝卜带出泥——在查抄兰桂姐的私人箱子时连带抄出潘捕头的不是来。一是潘捕头贪赃枉法,证据在他的姘头兰桂姐这个老鸨手里(妓女行不但和黑道有勾连,而且和白道也一样有勾挂);二是还牵连到当年朱三太子疑案。这种抄法也是司空见惯的手段。
结果,潘捕头不怕敲山震虎。因为他明白一旦丢了面子保不住自己的相好兰桂姐那就瘫足招势以后就别想再在苏州地界上混了。
两下里交锋,最终牵涉到长洲县的刑房书办(你看,又是一个书办出场)以及刑房书办的顶头上司刑名师爷(就是戏台上书场里常见常听得的绍兴师爷)再加上由长洲知县出面暗示吴县知县潘捕头可恶应该有所惩罚。
吴县潘捕头一番较量斗不过长洲县余捕头,再加上有证据在人家手里,挨了二十板子。看来是余捕头占了上风。
谁知道,山不转水转,你在这儿赢了一局,他在那儿扳回来一手。
不旋踵间,又有消息传来——余捕头突然因病辞职。长洲县捕快头目履了新换了人。
原来潘捕头认为余捕头无端讹诈栽赃陷害仗势欺人甚至于惊动了县太爷,这种种行径无一不是江湖上所说的“伤道”。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同样适用在此。
潘捕头实在气不过,请出江湖前辈出来吃讲茶评道理。从江湖道理来讲,一致认为余捕头理亏。于是逼他告退闭门思过。因此有了托词生病请求辞役的又一轮新结果。
总之,种种官场黑幕揭露无遗。可以说是从上到下无所不及,甚至于写到了七品芝麻官的下属。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11-17 10:31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官僚篇续五)
封建官场的倾轧争斗,在两个县级衙门的捕头之间那实在是太小儿科了。最惊心动魄的是在高层。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大家记得最清楚的是那句名言——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中还有的就是“忧谗畏讥”这四个字。
谗言可畏,谗言杀人,谗言可恶,谗言狠毒。
曹寅刻的《楝亭诗别集》内中有一首“咏红叙事”,五言排律连用一系列红的典故。最后初刻的版本却打上了两个墨钉。原来是刺背绣针圆一句中挖掉了第三第四个字。
那是岳母刺字的典故!精忠报国!
大清朝之清实由辽金之金而来,爱新觉罗据说就是金的意思。岳飞抗金,那也就是和大清朝作对。颂扬岳飞那反对大清匡扶汉室的含义一看就明白。
曹寅备受恩宠,不光包衣人家羡煞就是真正的满洲八大贵族也非常眼红——那就是曹寅长女指配平郡王为嫡福晋。奴才家的女儿成为铁帽子王的王妃!
于是,忧谗畏讥这四个字就自然适用。有人在康熙跟前进谗说的就是这首诗,指控曹寅鼓动前明的遗老遗少仁人志士“精忠报国”。
高处不胜寒。尽管康熙知道派曹寅任江宁织造所起的收罗人心秘密活动一如既往加以信任,曹寅后来还是觉得不妥,毁版再印的时候干脆就把这首诗拿掉了。
相应的进谗未起作用的还有好些例子。但足以说明封建官场谗言之可怖。
雍正年间,年羹尧先是红得发紫继而紫得发黑。因张廷玉曾参与收拾年羹尧的密议,为同僚文渊阁大学士史贻直因其不顾同年落井下石卖友求荣很看不起。
在年羹尧一案兴起大狱之时,张廷玉进谗史贻直亦为年羹尧所荐意欲雍正一网打尽。雍正查问时,史贻直回答得非常巧妙:荐臣者年羹尧,用臣者皇上。这话雍正十分欣赏——许多在年羹尧一案中受株连的就因为“受爵公堂拜恩私室”只知道感激年羹尧“只知大将军不知有皇上”。史贻直则不然,他真正知道是受谁的恩自然知恩图报会向谁效忠心。雍正另眼看待,张廷玉的谗言才不起作用。
如果谗言都这样不起作用,那就有惊无险。可是,毕竟起作用的时候远远多于不起作用的时候。
康熙朝高士奇为报复索额图,使出一石两鸟的毒计。由明珠向皇帝进言,说索额图按照门下江潢的建议谨事太子。太子他年将三十而立,未能接位渐露狂挬之形。康熙本来就担心太子有逼宫的企图,正中下怀。江潢处死索额图则圈禁高墙直至一瞑不视。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无需谎称无年代可考而只能把真事隐去假语村言不用担心文字狱,于是“肆无忌惮”地尽情披露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官场秘事,把他们的故事有机地融合到了以曹雪芹为主线的红曹系列小说中去。
不必打哑谜,这正是朱楼胜于红楼的一大特色。
朱楼官僚篇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11-18 12:17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官僚篇续六)
在中国的封建官场里,御史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职位。维基百科上是这样来描述御史职能的——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汉书·百官公卿表》:“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汉朝御史统归御史台领导,按职掌分为侍御史和治书侍御史,东汉末改刺史为州牧之前,汉朝的刺史也是监察官,也是御史的一种。
三国时,曹魏于殿中省置殿中侍御史,掌记录朝廷动静,纠弹百官朝仪。
西晋,御史名目很多,开后代专门职务御史的先河,有督运御史、符节御史、检校御史等。
隋唐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与殿中、治书两侍御史并立。
明清,专设监察御史,隶都察院,另有派遣监察御史巡察地方者,明称巡按、清称巡按御史,清又有御史巡行京城之制,称巡城御史,又有监察御史督察漕运,称巡漕御史等等。
不少学者如钱穆、孙中山认为御史制度是中国古代运作良好的监察机关,但近代学人何炳棣却认为,御史的功能无疑是被夸大了,御史制度大部份的只是沦落成文人官员之间彼此攻讦的工具。李鸿章叹曰:“言官制度,最足坏事,故前明之亡,即亡于言官。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借此以出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1]明代第一清官海瑞就常被御史弹劾,嘉靖四十年(1561年)巡盐御史袁淳弹劾海瑞“倨傲弗恭,不安分守”,海瑞从升任浙江省嘉兴府通判,反而平调江西兴国当知县;隆庆四年(1570年)吏科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庇护刁民,鱼肉乡绅,沽名乱政”,并罢其官,闲居家乡十余年;万历十四年(1586年)四月,御史房寰弹劾海瑞:“谓其莅官无一善状,唯务诈诞以夸人,一言一动无不为士论所嗤笑。妄引剥皮实草之刑,启皇上好杀之心。”
在高阳先生的朱楼梦里着力描写了京城的一个巡城御史崔都老爷。
巡城御史专管地面,查禁淫书便是他的职司之一。凡是查到禁书一律销毁,所以并无数目可稽。所以但凡查到了这些书,执事的官员吏役随意取几本带回家去阅读不足为奇。曹雪芹的四叔受和亲王之托,为赋闲在家的十四爷搞几本新出的淫书消遣。这就找上了崔都老爷。
要找崔都老爷,得上砖塔胡同老鸨大金铃那儿找。大金铃就是崔都老爷的相好,崔都老爷就是大金铃的靠山。清朝明文规定官吏不得嫖妓,但规定是规定执行是执行。崔都老爷是有恃无恐的,本来就是他自己巡城嘛。
崔都老爷有一件新闻就是大金铃是如何傍上他的。原来大金铃要撵走她原先的泼皮相好牛三,牛三是个混混死赖皮不肯离开。大金铃嫌他受了伤在床上无济于事铁了心要赶走他。出身天津卫的泼皮混混不好惹,于是请出巡城御史崔都老爷来。
崔都老爷被大金铃的姿色吸引鬼迷心窍,不惜身份出面和混混较量。利用官场势力把牛三赶出京城撵回天津。于是大金铃就以身相许投桃报李。
曹四老爷转辗托人找到崔都老爷,不仅拿到王爷要看的椑官说部一类的淫书而且还搞到了以唐诗三百首为名的春册。
这一托可算是找对了人。崔都老爷言而有信,第二天午前就送到有一批“薄本儿”(淫书的代称)的书。什么《肉弄堂》《僧尼孽缘》之类不下三十多种,而且都是年前年后新刻的版本。
投桃报李的结果,原来崔都老爷结交太监偷盗宫中珍贵药物包庇窃案,如此一个下流不堪不安分守己的御史还想利用这次交易来挪一挪位置。想调任山东道这样一个好差使。
如此一个御史想调任山东道的思路来自都察院就省份分道的重新分配方案。山东道稽查刑部太医院河道总督衙门监管五城盗窃命案。缺分仅次于江南道,又有稽查河道总督衙门的职守就能出差到河南江苏去巡河。外加崔都老爷身为御史本来就内外勾结在他管辖之下贼盗的孝敬就更加铺开范围。
这就是满清政府当时活生生的一幅官场现形图——矛头直指都察院这样一个本应清廉监管群臣的机构。
由于种种原因,中间环节脱钩等等,崔都老爷未能满足其餍。到了曹家再次遭遇大难的时候,崔都老爷干脆投井下石充分发挥了他巡城御史秉公执法上执言事的职能。对曹雪芹的四叔狠狠地踢了一脚,曹家从此落入万劫不复之地。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9-11-18 17:19
标题:
高阳先生的《朱楼梦》直击反封建主题(官僚篇续七)
封建官僚贪赃枉法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单项无后续任务中搞的花样。
苏州织造江宁织造这些都是常任职务,并非单项无后续任务。一旦抄家查帐兜底翻,所以才有曹李两家吃不了兜着走的麻烦。
而许多单项无后续任务就没有这样子的麻烦。往往时过境迁,当事人当时情况都已隔膜无从查起无法追究只能不了了之。就是在现代社会也有许多这样类似的情形。远的不说,就讲大跃进办公社食堂集体伙食制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在大小四清时每每有人提出却无从追查余下的粮油桌椅去向如何。
在高阳先生的朱楼梦里,前面的分析已经指出兵部和户部相互勾结报销军费是一个贪污途径也是一个单项无后续任务的代表。
某一项军事任务总有结束班师回朝的时候。于是,随着大将军平郡王的挂帅出征,在后方管粮台的曹雪芹的震二哥曹震就得交卸。
曹震在粮台上很弄了些好处,军需报销本是一笔烂帐。全看主帅的恩眷或是战绩。若是恩眷正隆,或是战绩辉煌甚至于先败后胜。部里都不会挑剔,就是先败后胜还可以将功折罪败仗中的损失还可以多报。
正因为平郡王是当今皇上上书房读书时的哥儿们,倍受恩宠之际。曹震的《四柱清册》交了出去,最多化上几百两银子给书办,就会核准报销。诚如曹震所说:一件湿布衫脱掉了有多舒服!
用当代人周立波的上海话就是一只肩胛卸脱了!
那么粮台上是怎么个侵吞的呢?
军粮完全是运价贵。运到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运价每石二十五两;北路最近的也要十一两,通扯就是十六两运一石。运两万石米光是运价就得三十二万两。倘使在这上头耍点花样,捞个两三万两银子是很方便的事情。
具体的手法是以近报远。譬如运到乌里雅苏台本来是三千石,报它一个五千石,运价自然就高了。多出来的两千石运价就可以扣下来。
另外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单项无后续任务就是抄家。现代的抄家也是一笔糊涂帐,反正经历过的人都心里有数。这儿就不再就此展开,只谈朱楼梦。——这也是红楼梦里无法展开也没有展开的细节,无论是曹雪芹写的还是高鄂续写的都是简单地一笔带过。
苏州织造府抄家早,诚如红楼梦里写的江南甄家先抄了家。
由两江总督查总督遣派中军王副将星夜赶到苏州,出示咨文转录的上谕。江苏巡抚会派首县蔡永清和两江督标王副将一并承旨办理。
到处是感受到的无形中的禁制让人压抑。但是照样能够变换花样。
“尊大人名下的字样,说法从宽。”——李鼎死了妻子捐班有了官职也是朝廷的官员,可以当作析产别居之子看待。“你名下的东西应该不在查封之列。”不过,“要拿出去,恐怕先要过得了太原这一关。”
这太原是王氏的郡望,自然指的是王副将。
李鼎很识趣,——“东西暂且封在那里了,我们想动手脚也不成。不过,权在您手里,您不妨斟酌。”——反正册子上有多少,我们总认账就是。可是,估算的价码总数,务请口角春风。
这话说得很暧昧,也很清楚。只要查抄官员喜欢什么,暗中拿走几件,李家尽可承认封存的册子上原无此物。但是封存册子上所有的财物估价,须尽量抬高以便抵补亏空。
最大的收获还不光是财物,而是李鼎的小侄女李筠给从册子上本来应该变卖的眷属人头上去除,混出了大门。
年方九岁的李筠原本的闺阁千金,李家文氏老太太的活盆景从此流落江湖。不过无论如何也要比当时就拉出去拍卖要强。正如后来曹家女眷一提起来假如碰上李家那样一场变故,就说真要是眷属人口变卖银子抵亏空的话,就只能自己抹脖子了。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