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转载] 金融帝国覆灭记 看一个长达158年的美国神话(图) [打印本页]

作者: 笑雨     时间: 2008-9-26 21:04     标题: [转载] 金融帝国覆灭记 看一个长达158年的美国神话(图)

  9月14日,是华尔街历史上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以后最动荡的一天。这一天,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国道指暴跌504点,创近7年来单日最大跌幅。紧接着,全球金融市场势如山崩。

  说话从来都模棱两可的格林斯潘沉不住气了,喊道:“这是百年难遇的经济危机!”美国政府紧急救市。

  9月21日,高盛宣布将成为美国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并接受美联储的监管。同时宣布成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还有摩根士丹利,华尔街前五大独立投行至此无一幸免于此次金融危机。

  事实上,这些大投行经历过美国若干次的经济周期。比如雷曼兄弟,创办于1850年,至今已有158年的历史,更由于饱经风霜而屹立不倒,获得绰号“有19条命的猫”。2001年,“9·11”袭击中,该公司设在世贸中心三楼的金融交易中心毁于一旦,但它仅用了48小时就恢复业务,此后更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展现出一个150多岁“老人” 的勃勃生机。

  2007年,它被《财富》杂志评为年度“最受尊重的证券公司”。然而,2008年开始,它就由于“次级债风波”陷入苦苦挣扎之中,最终,这家伴随华尔街成长起来的公司还是走到了破产的境地。但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家伟大的、值得尊重的公司,毕竟没有多少公司可以活得比它更长。它走过的158年的历史,构成了华尔街金融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这里,我们尝试去还原这些大投行已经褪色的时光,看看金融业如何与大自然一样经历自己的生老病死。

  雷曼兄弟兴衰史:一个长达158年的美国神话

  华尔街最凶狠、“最长寿”的斗牛犬被打败了

  这个神话最初的主角,是来自德国的牛贩之子三兄弟(Henry Lehman、Emanuel Lehman、Mayer Lehman),他们于158年前,来到这片流着蜜和奶的地方,创立了一家以他们的姓氏命名的商号。历经美国南北战争、两次世界大战、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1970年代能源危机、“9·11”袭击和一次收购等重大变故,158年来,“雷曼兄弟”演绎了一个不倒的神话。

  158年来,“雷曼兄弟”的业务遍及证券、投资、资产管理、私人投资管理等各大领域,曾屡遭不测风雨,却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与抗风险能力,被经济学家喻为“有19条命的猫”。但2008年这一次,这只百年老猫却劫数难逃,终于没能躲过去,给华尔街留下一段功过难断的传奇。

  犹太牛贩的儿子们

  时间回到一个半世纪以前。1844年,23岁的亨利·雷曼(Henry Lehman),有着犹太血统的牛贩子的儿子,从德国巴伐利亚州移民到美国,定居在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在那里开了雷曼家族第一家美国产业——名为H. Lehman的干货商店。

  几年后,亨利的生意渐上正轨,他把两个弟弟艾曼纽尔和梅耶也从德国召到美国。兄弟三人很快就不满足于小本薄利的鸡毛小店,他们看中了当时美国最有利可图的大宗商品——棉花。在19世纪50年代,阿拉巴马是个产棉花的地方,很多农夫在光顾雷曼兄弟的杂货店时,由于缺乏现金,都愿以棉花付账。三兄弟开始定期接受由客户付款的原棉贸易,并化零为整,转手倒卖,最终开始棉花的二次商业贸易。雷曼兄弟也就接受了“以棉代币”的付账方式,久而久之,倒卖棉花成了他们的主要进项。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之前,亨利·雷曼患黄热病过世,年仅33岁。他的两个兄弟顺理成章地继承他的商号,继续从事他们的农产品期货生意和经纪商业务,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此时,雷曼家已经跻身于南方奴隶主阶层。

  1858年,棉花贸易中心从美国南方转移到了纽约。艾曼纽尔顺应潮流,把他们的第一家分店开在了纽约的Liberty Street 119号。几年间这项业务的增长成为他们经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雷曼家的商号早在1850年就正式改为“雷曼兄弟公司”,然而,还八竿子打不着金融投资。直到32岁的艾曼纽尔亲赴纽约坐镇的这一年,才被公认为雷曼兄弟公司正式诞生。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南方与外界的棉花交易被迫中断,这严重地影响了雷曼兄弟的生意。但是,他们成功地帮助南方绕开了北方的经济封锁,受到了叛乱政府——南部联邦政府的器重。梅耶·雷曼和里士满当局发展起亲密的关系,成为当局颇为信任的交易顾问。战争期间,阿拉巴马政府甚至曾请梅耶北上,代表州政府游说格兰特将军同意他组织一个南方战俘的救援使团,未果。

  因为面临内战困难,雷曼兄弟的商号在1862年和一个名为约翰·杜尔的棉商合并,组建雷曼杜尔公司(Lehman, Durr & Co.)。内战结束后,该公司为阿拉巴马州提供财务支持以协助重建。

  战后,艾曼纽尔恢复了在纽约城中断3年的商号生意,梅耶也搬到纽约,Lehman Brothers的总部转移到了纽约。相比而言,两兄弟中的梅耶爱冒险,在扩展业务上大胆激进,而艾曼纽尔生性谨慎、稳健。华尔街当时有一民谚说:“梅耶赚钱,艾曼纽尔存钱。”

  南方的棉花生意在强劲复苏,雷曼商号的生意迅速振兴,在接下去的15年中,雷曼商号一直把业务重心放在以商品为基础的交易上。1880年,亨利的长子梅尔·雷曼作为一名初来乍到的合伙人加入雷曼商号。几乎与此同时,梅耶的长子西格蒙·雷曼从康奈尔大学毕业,也加入了这家商号。

  雷曼家族的第二代进入家族事业,为商号在未来的成功注入了新的血液。

  二世祖们的光辉岁月

  战后的美国掀起了一阵兴建铁路的高潮,铁路债券成为当时融资的重要工具。雷曼兄弟和其他商人银行一道,也参与到铁路的风险投资,代理销售铁路债券。银行业同样引起了雷曼兄弟的注意,在商号的帮助下,许多银行在纽约城里和周围冒出来。1884年,艾曼纽尔设置了公司理事会。公司在新兴市场从事铁路债券业务并进军金融咨询业务。

  但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雷曼兄弟依然是一家以商品交易为主的商号。雷曼兄弟是纽约许多期货交易所的创始会员,其中包括棉花交易所和咖啡交易所。1887年,雷曼兄弟又加入了纽约股票交易所。同时,他们开启了欧洲和日本的投资银行业务。1889年,首次作为承销商发行了国际蒸汽公司 (SteamPumpCompany)的股票。当这家商号不再交易商品或者为其提供融资的时候,它把业务重心转移到了南部的棉花种植业、采矿业以及房地产投资方面的商人银行业务上。

  随着雷曼家族第二代在商号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家族生意中与商品有关的业务越来越少,并且最终关闭了南方的分号。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铁路投资仍然在继续,但是,新兴工业不断涌现,尤其是交通、制造业和燃料行业。这些新兴行业为新的证券承销商以及资产重组提供了机会。新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传统产业,年轻一代立刻认识到了潜在的机会。

  正巧,新一代的雷曼兄弟也有三位:亨利的儿子梅尔、艾曼纽尔的儿子菲利浦和梅耶的儿子西格蒙。其中,艾曼纽尔的儿子菲利浦被艾曼纽尔指定为新一代的领导核心。

  年轻的雷曼家族成员也利用家族日益增长的财富和地位与纽约其他富有的犹太家族联姻,有的时候,他们甚至表兄妹联姻,从而以确保公司始终处于家族的牢固掌控中。尤其是新一代的领导核心菲利浦·雷曼,他和高盛创始人之子亨利·古尔德曼关系甚密,两大家族在许多投资银行交易中都有合作,并约定彼此之间不进行过激的商业竞争,这对雷曼兄弟在投资银行业的最初成功和后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到1906年艾曼纽尔去世,雷曼兄弟公司才从一个贸易商真正转变成为一家证券发行公司。那一年,在菲利浦· 雷曼的掌管下,雷曼公司与高盛公司合作,接连把西尔斯·罗巴克公司、通用雪茄公司送上市。

  这段时间,美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大量的公司上市融资。在此期间,雷曼兄弟伙同高盛,成为近百家企业IPO的发行商。雷曼已经成为一家彻头彻尾的投资银行。在随后的20年间,差不多有上百家新公司都由雷曼兄弟协助公开上市,其中多次都和高盛公司合作。其中有 FW Woolworth Company、May Department Stores Company、Gimbel Brothers,Inc.、RH Macy & Company、The Studebaker Corporation、The BF Goodrich Co. 以及 Endicott Johnson Corporation。其中一些公司都是新行业的新企业,像JP摩根这样的传统投行根本不愿接纳他们为客户。相比摩根家族的目光短浅,雷曼兄弟对尚处于萌芽阶段的美国商业趋势的远见和作为,赢得了人们的赞许。

  在这些岁月里,雷曼家族一直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10位家族成员构成了商号的全部合伙人。但到1924年,公司引入了第一个非家庭成员的“合伙人”— John M. Hancock,随后1927年又引入了两位非家族合伙人 Monroe C. Gutman 和 Paul Mazur。

  二世祖中的佼佼者菲利浦·雷曼于1925年退休,由他儿子罗伯特·雷曼接手担任公司的掌门人。

  劫后余生

  相比他的父亲菲利浦·雷曼,罗伯特·雷曼生性保守,谨慎地延续着家族生意,把公司业务聚焦在风投业务。雷曼家族察觉到美国经济正在经历的巨大变化,把公司业务拓展到消费领域,诸如零售业、航空公司等,同时全力支持娱乐业。

  1920年代的美国经济正处于蒸蒸日上的高速发展阶段,亨利·福特开创了汽车时代,财政部长梅隆推行的退税政策使得居民收入大大增加,一战的结束导致社会出现了广泛的放纵现象,并购浪潮风起云涌。华尔街再次伴随美国经济的繁荣起飞了,而且,步伐明显快于美国经济本身——GDP增长不到50%,道琼指数上涨了3倍,不断飙升的股市让人们忘记了什么叫风险,轰轰烈烈的牛市正在走上一条通往死亡的道路。

  1929年10月中旬,美国股价涨到了一个高位平台,看上去像是要永远上涨的架势,而那正是数以百万计的美国股民所梦寐以求的。有很多人不惜举债炒股,人们都觉得只要把股票在最获利的高位卖出,就可以还债了。但到了10月23 日,道琼斯工业股票大幅下跌,第二天更是全线狂跌,史称“黑色星期四”。至11月初,美国股市市值已经下跌了50% 。

  史无前例的美国大萧条开始了,雷曼兄弟公司也遭到了重创。幸运的是,由于侧重风险资本,当股票市场复苏时,已经缩减开支、调整业务的雷曼兄弟终于挺过了大萧条时期的资本危机,并成为金融融资创新技术的先驱之一。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的电视业、广播业和石油业高速发展。雷曼兄弟签署了第一家电视制造商杜蒙的首次公开招股,并为美国广播公司(RCA)提供资金协助。它也为快速增长的石油工业提供金融协助,其中包括了哈利伯顿公司(Ha lliburton)和科麦奇公司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消费服务业和汽车制造业蓬勃发展,雷曼兄弟在这一轮的发展中,开始成为华尔街举足轻重的投资银行。

  1950年代,美国的计算机行业初露萌芽,雷曼即签署了数字设备公司的首次公开上市(IPO)。稍后,它又协助康柏公司上市。随后,一大批快速成长的公司,如福特汽车、美国航空公司、美国大陆航空公司、通用食品、菲利浦·莫里斯公司都先后成为雷曼的客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雷曼兄弟的许多客户成为跨国公司,雷曼也开始全球布局。1960年,雷曼在巴黎开设分公司,1969年进入东京。自此,雷曼兄弟由一家美国本土的投资银行向国际性投行转向。

  在第三代雷曼家族里,领头人罗伯特·雷曼成功地引导公司躲过了美国大萧条,并将公司推向国际化道路。但是,这位三世祖让人记住的不是他身为投资银行家的成就,而是他酷爱艺术品收藏和赛马。现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有一角保存着他捐献的3000多件艺术品,罗伯特·雷曼艺术讲座基金依然在运作。

  罗伯特死于1969年,此时,雷曼家族竟无一人接班。120年,雷曼家族对雷曼兄弟的统治就此终结。

  没落的王国

  罗伯特·雷曼的死,给公司留下了领导真空。

  此时,美国正在经历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时代,通货膨胀、越南战争、石油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股市低迷。196 9年也正是美国60年代股市牛市结束的一年,也是巴菲特清光股票退出合伙人公司,开始全力介入BERKSHIREHA THAWAY(BH)公司的一年。

  群龙无首,加上经济不景,雷曼兄弟公司在内忧外困中开始走下坡路。同年,因投注利率失误,损失了670万美元,使公司陷入严重困境,几乎要宣布关门停业。后来,公司实施了一项重大的“勒紧裤腰带计划”,千方百计弥补损失,才得以渡过难关。

  直到1973年,雷曼兄弟公司才挖来了贝尔豪威尔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皮特·彼得森。彼得森接管公司后,完成了一些并购行动,使得公司摆脱了亏损,并连续5年保持盈利。1977年,雷曼合并库恩-洛布公司。这曾是华尔街最有名的犹太投行,20世纪初排名仅次于当时如日中天的J·P·摩根公司。二战后,库恩-洛布公司日渐没落,遭遇资本危机后,遂被雷曼兄弟公司收入囊下。合并后,公司更名为 Lehman Brothers,Kuhn,LoebInc.,位列美国投行业第四 (前三位是所罗门兄弟,高盛,第一波士顿信贷)。因为库恩-洛布公司在国外名气比雷曼兄弟大很多,在国际上,公司一度曾以 KuhnLoeb Lehman Brothers Inc. 出现。

  好日子没过多久,公司内部内乱了,投行和交易员之间冲突愈演愈烈,1983年两派之争已趋白热化。当年5月,压不住阵脚的彼得森,不得不提拔一位前经纪人路易斯为副CEO。路易斯上任后采取的一些措施加深了投资银行家与经纪人之间的矛盾,再加上经济不景气,导致了“雷曼兄弟”内部的权力斗争加剧。彼得森被迫去职,路易斯出任公司CEO,独揽大权。然而,愤怒的投资银行家们纷纷脱离了“雷曼兄弟”,公司运转失灵,损失惨重。

  上世纪80年代,美国运通当时的CEO James D. Robinson III梦想打造金融服务业的“超级公司 ”,在他授意下,运通买了一堆投行、证券公司和财务顾问公司,而且把目光投注到当时已处境艰难的雷曼兄弟。1984年,屁股还没把老大位子捂暖的路易斯不得不把公司以3.6亿美元卖给美国运通旗下的金融服务公司Shearson。

  对经历过多次生死大关的雷曼兄弟来说,这算是最严重的一次。不幸中的万幸是,虽然被美国运通给收购,雷曼兄弟的这块百年招牌还是保住了。

  “华尔街最凶狠斗牛犬”的功与过

  世纪之交的14年间,一个名叫迪克·富尔德的交易员,忽然改变了雷曼兄弟已步入黄昏的命运。从低谷到巅峰,从巅峰到死亡,如同一部大欢大悲的大戏。

  被并入美国运通之后,雷曼业绩一直不佳,成了让运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1993年,美国运通公司上任了一位新CEO,他的策略是剥离公司的非核心业务——银行及经纪业务。当年,运通卖掉了公司的资产管理等业务,也把雷曼兄弟公司甩了出去。

  临危受命的迪克·富尔德接管了刚刚从美国运通独立出来、已经面目全非的“雷曼兄弟”。富尔德交易员出身,自信,高傲,凶狠,果断,做任何投资项目,他都会追求投资速度与准确性,被人称之为“华尔街最凶狠的斗牛犬”。

  他毕业于科罗拉多大学,后在纽约大学史坦商学院攻读MBA,自1969年进入了雷曼兄弟银行,再从未离开过,直到雷曼兄弟最后的垮台。

  毫不夸张地说,富尔德是雷曼兄弟的大英雄。1994年,在他的推动下,雷曼兄弟通过IPO在纽约交易所挂牌,正式成为一家公众公司。但是,危机仍然不断,由于大量亏损,公司又陷入了资金严重短缺的危机,致使公司股东资产大幅缩水,只剩下不到2%。据说,富尔德曾经面对这个“烂摊子”突然因恐慌症发作而窒息45秒。然而,他还是当机立断、百般努力,把雷曼兄弟从生死线上抢救回来,成为公司上下仰慕的超级偶像。

  随后14年,在富尔德的铁腕统治下,雷曼兄弟重新回到了华尔街的顶端行列。在这期间,安度俄罗斯倒债风暴、长期资本公司倒闭与“9·11”事件,到了2007年,雷曼兄弟已经和高盛、摩根士丹利平起平坐,成为第四大国际投行巨头,全年收入为193亿美元。而14年前,富尔德接手时这个数字仅仅为30亿美元。

  交易员的天性,使得富尔德喜好冒险。竞争和金钱是他激情的原动力,他曾对员工说:“雷曼兄弟员工都流着绿色的血,那是雷曼标志的颜色。”是的,美钞是绿色的,富尔德身上流着的其实是美钞颜色的血。在他的统治下,雷曼积极扩展业务,到处寻找利润增长点,大量涉足各种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在繁荣时期,这意味着高额利润:雷曼和贝尔斯通一样,在债券行业狠赚了一大票。

  在华尔街,富尔德是任期最长、生命力最顽强的投行总裁。他素以“心狠手辣”著称,在金融业树敌无数,以致后来雷曼兄弟出事后,华尔街各大公司都作壁上观。而在公司内部,他行事傲慢自大,会议常常由他一人拍板决定。没有人敢反驳他,员工私底下给他取了个外号“大猩猩”。

  拐点终于到来,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次年全面铺开。然而,刚愎自用的富尔德并不愿低头。

  其实雷曼去年账目中已露出衰败先兆,它有多达面值7380亿美元的衍生工具合约,这种金融产品因为难以准确估价,所以交易员和高层可以夸大收益,有如暗藏的定时炸弹。

  富尔德却迟迟未采取必要措施,次贷危机爆发之际,他拒绝大幅冲减雷曼的地产资产价值。当其他同行四处奔走、寻找援手之时,他依然高高地仰着那颗高傲的头颅。

  8月份,韩国产业银行曾有意购买雷曼的资产,然而,富尔德态度傲慢地拒绝了对方。他可能认为,当情况好转了,他手上的债券又会让公司一飞冲天。可惜,已经熬不到那个时候了。事实上,在他40多年的雷曼生涯中,他似乎永远都在抗拒出售公司。

  当情形进一步恶化、他不得不到处求援时,却发现已经没人肯伸出援手,包括美国政府。

  9月11日,雷曼在总部设置“战略室”,富尔德仍然坚信能够全身而退,更卖力推动分拆出售计划,而且将公司整体出售之议也浮上台面。12日,雷曼岌岌可危的气氛弥漫,当晚美国联准会召集华尔街金融大亨进行紧急会议,富尔德却缺席。14日,当美国政府表示不愿为收购雷曼的交易担保,美国银行和英国巴克莱银行离去之后,痛苦不堪的富尔德开始给他能想起的任何人打电话,包括有可能在最后时刻达成交易的摩根士丹利,午夜临近,他还在那里不停地拨出电话。

  15日正午12点,雷曼发出公告,宣布公司申请银行破产保护。曾经不可一世的富尔德也消失了,不用说,此刻,他正躲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独自舔着流血的伤口。

  这头华尔街最凶狠、“最长寿”的斗牛犬被打败了,158岁的雷曼兄弟重重倒下了。尘归尘,土归土,新的轮回将再次在这个金钱和权力统治的世界里上演。

  雷曼大事件

  一. 1850年雷曼兄弟公司建立 (亨利·雷曼;艾曼纽尔·雷曼;迈尔·雷曼)

  二. 1906年雷曼二代登场(罗伯特·雷曼)这一年雷曼兄弟公司已成为纽约最有影响的股票承销商之一。

  三. 第一次遭遇危机1929年经济大萧条(罗伯特·雷曼)

  四. 第二次遭遇危机1973年,权力真空、经济衰退、加之雷曼兄弟投注利率失误损失670万美元,公司陷入严重困境(皮特·彼得森)

  五. 第三次遭遇危机 1984年因内部争斗被美国运通收购(路易斯任公司CEO)

  六. 第四次遭遇危机 1994年刚从运通独立出来的“雷曼兄弟”遭遇资金短缺危机(迪克·富尔德)

  七. 2001年 “9·11”袭击:该公司设在世贸三楼的金融交易中心毁于一旦,但他们仅用了48小时就恢复业务(迪克·富尔德)

  波及中国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雷曼兄弟的倒下,会给中国带来一定的影响。

  自然,几家涉及海外投资的中国银行、基金公司首当其冲:国内第一只QDII——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现已停止赎回。而根据公告,目前,招商银行持有美国雷曼的债券敞口共计7000万美元,旗下一款理财产品也难逃厄运;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有雷曼5000万美元银行贷款;工商银行持有美国雷曼兄弟的债券及与雷曼信用相挂钩债券余额1.518亿美元,占总资产额的万分之一。

  自1993年前雷曼兄弟进入中国,虽然远没高盛、大摩这般高调风光,多年来也颇多作为,先后出现在42家A股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粗略估算,截至9月15日,其旗下QFII收益约在3亿元人民币左右,A股4年来的收益累计约为3.16亿元。另据港交所披露,雷曼兄弟账户申报持有的内资企业香港个股包括中国中铁5.42%股份、富力地产 5.84%股份、绿城中国6.65%股份、中国基础资源17.7%股份、资本策略18.03%股份以及鸿隆控股6.6 9%股份等。

  雷曼此前在中国的诸多PE项目前景也成为关注的焦点。雷曼兄弟2006年出资9000万美元与IBM联合组建中国投资基金。该基金购买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购入金蝶软件约7.7%股份。2007年底,雷曼联合多家风投向旅游搜索网站“去哪儿”注资1000万美元。2007年12月,雷曼兄弟向天津融创注资2亿美元,拟取得后者3 5%的股份。2008年3月,中铁二局与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旗下公司在成都成立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4054.1万美元,两者分别持股51%和49%。

  中国投资者们从这堆垃圾里能拿回多少钱呢?

  高盛 华尔街神话终结者

  布兰克费恩带领着高盛小心翼翼地前行,最终仍然成为这家已有139年历史的独立投资银行的“终结者”

  成为银行控股公司

  9月21日,高盛(Goldman Sachs,纽约证交所代码:GS)宣布将成为美国第四大银行控股公司并接受美联储的监管。

  同时宣布成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还有摩根士丹利,华尔街前五大独立投行至此无一幸免于此次金融危机。

  高盛被美国《财富》杂志称为“华尔街最著名也最诡秘”的公司。

  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Lloyd C. Blankfein)在新闻稿中称:“当高盛还是私人合伙制公司的时候,我们因为考虑到需要永久性资本来实现规模扩张而做出了上市的决定。虽然我们接受美联储监管的决定由于市场情绪而加快了步伐,但做出这个决定的根本原因是我们认为美联储的监管可以为成员银行提供充分、审慎的监督以及获得永久流动性和资金的渠道。”

  纵观华尔街的历史,资本一直是一个让投资银行头痛的问题。在灵活性和资本实力的摇摆之间,独立投资银行再一次被迫选择了资本。上一次这样的选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投资银行出于资金压力,纷纷抛弃合伙制选择公开上市。

  高盛宣布这一决定之前,华尔街前5大投行已经有3家失去了名号,只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摩根士丹利前一段时间积极在全世界的商业银行中寻找买家,希望像美林(Merrill Lynch)一样,给自己找到巨额储蓄构建的靠山。独立投资银行模式还能不能继续下去?世界都在看高盛。

  高盛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在去年年底因为带领公司成功躲避了次贷危机被公司重奖,领到了1亿美元的超额巨大红包。但现在,曾经被认为在这场危机中“独善其身”的高盛,因第三季度利润下滑70%,身上落满了怀疑的目光。

  在今年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时,高盛利润仅仅下滑11%,当时市场还说,高盛这艘华尔街投资银行的领头巨舰再一次展示了自己“抗击大风大浪”的能力。

  但9月16日高盛发布第三季度财报,利润下降70%,这是自其1999年上市以来季度收入跌幅最大的一次。

  记者19日联系高盛中国公司相关负责人,该人员说,公司最近和证监会、央行等不断交流、沟通,也在看事态如何变化,但是公司这个时候肯定不会出来讲话。

  在这极度动荡不安的几天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产,美林首席执行官约翰·赛恩在3天时间里把公司飞速地卖给了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高盛仍然坚称,自己可以作为一家独立的投资银行幸存下来,不需要与一家商业银行合并,以获得更为坚实的资金后盾。

  高盛首席财务官大卫·维尼亚(DavidViniar)说,他们对雷曼和美林的员工“非常同情”。但他表示,从商业角度来讲,高盛将从其最有力竞争者们的消亡中获利。维尼亚说,“竞争减少了,这对我们更有利。我们有了定价权,这甚至带给我们更好的竞争优势。”

  从天堂到地狱

  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布兰克费恩喜欢讲的一句话是“自1998年以来从未感觉如此良好”。那一年,俄罗斯债务拖欠危机使得高盛和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困境,布兰克费恩当时带领高盛集团英国子公司成功地渡过了危机,从而使人们对其风险管理能力另眼相看。

  目前高盛拥有多少不良资产外界不得而知,不过华尔街普遍猜测,他们的不良资产比雷曼和美林少得多。

  迄今为止事态推进的每一步都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次贷危机爆发后,高盛因为成功预见了危机,去年全年都采取了和大多数华尔街投行反向的操作,从而使得它去年的盈利又再创新记录。但高盛终究没有躲过这场海啸。

  有个笑话说,一般的公司里分为“有钱人”和“没钱的人”,而高盛里面则分为“有钱人”和“有游艇的有钱人”,以此来形容高盛的待遇之高。

  美国现任财政部长、高盛前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在2005年年底领到了3800万美元的年终奖,创下了华尔街记录。

  2006年5月,保尔森执掌美国财政部,将高盛这架赚钱能力惊人的机器留给了布兰克费恩。

  与保尔森的强硬、冷峻无情和一言九鼎相比,布兰克费恩给人感觉多了一份亲切。这位前“黄金推销员”个头不高,有些谢顶,他自谦并且和蔼可亲。但若你因此轻视他,显然就大错特错了。

  布兰克费恩再接再厉,在2006年年底和2007年年底都交上了非常漂亮的作业,盈利分别飙升70%和32.7%,达到创纪录的95亿美元及116亿美元。他本人也将华尔街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的年终奖记录两次刷新,2006年年底,布兰克费恩领到了5340万美元;为了奖励他带领高盛团队在应对次贷危机中的出色表现,去年年底布兰克费恩的年终红包更是达到了1亿美元。

  将高盛一手带上巅峰的保尔森,如今在财政部用前所未有的巨大权力处理着远比1987年上任的格林斯潘更为棘手的经济危机问题,布兰克费恩则带领着高盛小心翼翼地前行,最终仍然成为这家在雷曼兄弟成立之后11年开张,迄今已有1 39年历史的独立投资银行的“终结者”。华尔街神话至此结束。

  尽可能保守的运作方式

  2007年1月,美国《商业周刊》在一篇《布兰克费恩:邮政工人的儿子执掌高盛》报道中,以高盛董事兼前高级合伙人史蒂芬·弗里德曼 (StephenFriedman)的话结尾:“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们经历过足够多的市场混乱,因此知道将会出现另一次混乱”,“但劳埃德清楚,树长不到天上去,不会有一帆风顺、无休止的扩张。”

  文章中说,“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对高盛而言,更大的威胁在于可能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此时次贷危机刚刚有星火之势。

  2006年年底,次贷危机爆发之前,高盛紧急召开了一个以“抵押风险”为主题的会议。会议之后,从成立之时就以保守著称的高盛决定减持抵押贷款相关债券,并且购买高价的保险,作为抵抗进一步损失的保护性举措,此举让这家百年投行避免了次贷危机的灾难。

  之后当雷曼和美林以激进风格继续增持抵押贷款债券的时候,高盛则在2007年做着与其他投行相反的事情。利用衍生工具在抵押贷款市场上保持净空头部位,因而从抵押贷款市场的熊市中获利。

  到2007年末,高盛通过沽空次级贷款获利高达40亿美元,不仅成功躲避次贷危机,还创下了远远超过花旗、美林等竞争对手的出色业绩。

  你可以说这个决定是出于高盛高人一筹的风险管理能力,但是和资本市场上其他决策行为一样,也未必不能说这其实是一种押注。高盛在本质上和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等其他公司并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押注的成功率比其他公司更高一些而已。

  即便在当时,劳埃德·布兰克费恩也说:“迄今为止,在其他投行遭遇到较大困难时,我们可能还表现不错。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任何一家机构能够一直拥有出众表现。因此,我们在经营方面必须保守一些,争取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他还说,在证券业这样一个动荡的行业,“任何人都有走背运的时候”。

  上个季度,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杠杆比例分别为24倍和25倍,这一比例高于商业银行,但低于雷曼兄弟今年早些时候32倍的最高值和贝尔斯登的33倍。

  美国银行首席执行长肯尼思(Kenneth Lewis)9月15日接受CNBC电视频道采访时预计,剩下的两大投行目前的状况坚持不了一两年。

  事实证明,他过于乐观了。

  在2006年4月的那期《市场》杂志中,彭博社还评价道:“当麻烦来到时,CEO们就会去找高盛(when trouble calls,CEOs call Goldman Sachs)。”

  那恰好是保尔森最后执掌高盛的日子,此后他成为美国财政部长,以另外一种方式去迎接这一场华尔街的大风暴。

  美林神话的黄昏:公牛不再牛

  在来势汹汹的金融风暴面前,巨人已经变成了侏儒,公牛已经变成了小鸡

  如果天堂也有报纸和网络,查尔斯·美里尔恐怕难以再享受那永世的安宁,这位一生娶过三任太太的华尔街奇才说不定会翻身坐起,对着美林公司被美国银行以440亿美元收购的新闻怒发冲冠:这是为什么?!

  创办于1914年的美林证券是世界领先的财务管理和顾问公司之一,它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来满足个人以及机构投资客户的需要。美林旗下所管理的客户资产总值达1.7万亿美元,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财富管理公司之一。

  对于美林这家“百年老店”来说,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它已经安然度过了许多次的经济危机和股灾,在新的世纪里翻船,确实有点叫人难以平静。

  更有况味的,美林一直以来的口号就是:Merrill Lynchis Bullishon America!(美林看好美利坚!)这句英文口号的字面含义(Bullish),为美林营造了勇往直前一路狂奔的公牛形象。多年来,美林证券正是因为这个响亮的、既爱国又爱钱的口号而为美国投资者和普罗大众所熟知。

  将华尔街延伸到了主街

  “领头牛”美里尔,其崛起的故事跟那些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杰出银行家们完全不同,查尔斯·美里尔是华尔街第一位出身卑微的传奇人物,是他将华尔街的业务扩展到了普通民众,从而使他的美林商号成为了华尔街和主街(Main street,指普通小城镇居民,亦即平民百姓)的连接点。

  直到上世纪20年代,华尔街主要向大公司及富豪逢迎讨好。普通老百姓在资本市场几乎没有扮演任何角色,他们把自己的绝大部分储蓄存放在小银行里,与金融完全绝缘。

  当时,在买房买车后还有经济余力的普通消费者沾染到一种普遍的乐观主义情绪,他们开始在市场上如鱼得水地大把投资,今天中国股市的长鸣警钟“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正是华尔街80多年前的惯用口号:Let the buyer beware(投资需谨慎)。美林,正是这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明星证券自营商。

  美里尔1885年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毕业于密歇根大学。值得一提的是,这里出了不少在1920年代名噪一时的优秀银行家,除了美里尔以外,国民花旗银行的查尔斯·米歇尔和卡尔文·柯立芝也曾经是密歇根大学的学生。

  离开密歇根的美里尔进入了华尔街,并在乔治·H·布尔商号找到了一份工作,为一些小公司提供低等级的公司债券承销。这是一项崭新的业务,美里尔运用了一些在华尔街上很不寻常的销售技巧,他直接投寄邮件,向小投资者推销并鼓吹这些新的业务。这个项目很快遭遇了噩运,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行债券的公司便开始赖账。美里尔不得不向许多投资者写信,为这笔糟糕的投资而向他们道歉。但他从这件倒霉事中认识到良好、透明的财务信息的价值。

  虽然最初的工作经验并不顺利,可美里尔还是准确地预见到:扩张是未来的浪潮,仅仅是战争打乱了扩张的脚步,他决定自己单干。

  1914年初,查尔斯·E·美林商号(Charles E. Merrill & Co.)正式成立了,很快,他选择了爱德华·林奇(Edward Lynch)担任合伙人。两个人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销售队伍,通过投资于他们向客户出售的同种证券而积累起自己的财富。

  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成为了美林合伙商号的核心业务。美里尔在1920年代初充满乐观的情绪,他意识到数百万的新客户正在涌向证券市场。美里尔处理投资银行业务的方式,与传统投资银行家完全相反。证券仅仅是有待销售的项目,它们并不代表与发行证券的公司之间的长期联系——这是50年之后主宰华尔街的基本哲学,但在1916年,这还是一种相当新颖的方法。这种利益至上的灵活态度,为美林赢得了声望。

  危机化解专家

  在美林的百年历程中,数次与经济危机和萧条擦身而过,但是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以1929年的股灾为例。早在华尔街喜气洋洋见证股市进军历史新高的时候,美里尔已经对股票市场深感不安。1920年代四处弥漫的投机氛围并不适合他的理念,市场的持续火爆违背了他基本的商业哲学。

  在美里尔的坚持下,美林于1928年开始在市场上出售自己的持股,以减少自己的风险。

  美里尔在一本手册中向雇员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努力以一种安全、适宜的方式运作我们的业务,”他写道,“ 无论何时,都要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最大的保障。”美林证券向客户发了一封信,敦促他们减持投机性股票头寸,减少风险,并且奉劝他们减少 交易。

  不过,美里尔对市场的担忧并未减少。1928年夏天,他再度命令他的心腹减仓。他准确地预测到股灾的发生,他的客户以及雇员对他的保守策略深怀感激。正是他的提前动作,使商号拥有了抵御后继风险的资金。

  一年之后,当市场面临巨大压力的时候,美里尔的行动显得颇有远见卓识。有的商号向客户提供高达90%的保证金信用安排,这种极高的杠杆制度迫使许多账户在股市下跌之时被迫催交保证金甚至被逼平仓,从而加剧了1929年10月、 11月间的市场恐慌。由于成功地避免了过高的杠杆运作,美里尔的商号顺利地渡过了这次股灾。

  但是,美里尔对零售经纪业务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不再将零售业务视为商号的业务增长点。这一次,他再度准确地预见到了未来的趋势,因此,他和合伙人于1930年将美林商号的经纪业务转让给E·A·皮尔斯商号,未来的10年,美林从证券业务中悄然隐退。而这10年,欧洲的上空正酝酿着战争的阴云,股市一再陷入困境。历史再次证明了美里尔趋利避害的眼光。

  美林独创的实践哲学

  美里尔常常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对华尔街的一些惯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1940年,他公布了美林-皮尔斯合伙商号的年报,成为少数几家公布年报的券商之一。他还决定新商号要迎合所有类型客户的品味,而不论其规模大小。

  美林-皮尔斯商号的宣传重点是“言而有信”,“信任”成为美林的一个操作口号,也是美林的哲学。客户信任自己的股票经纪人,他们为客户提供可靠的经纪服务,并且提供翔实可信的投资研究。

  研究成为了美林的专长——帮助投资者捕捉有利的投资机会,而不是兜售美林承销的股票。为了实现这一点,美里尔创造性地制定了一项新的制度:经纪人领取相对固定的工资,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仅仅依靠佣金。这样经纪人就会把客户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心中念念不忘自己的利益,在创造佣金的利益驱动之下怂恿客户颠来倒去地频繁换股。

  美林还创造性地推出正式的培训计划,这也是华尔街上的首创,目的是培训经纪人达到大学本科的专业水准。在此之前,华尔街对教育背景的要求很低,经纪人的执照资格考试也不严格。这项创举成为日后美林的人才储备和品质证明。后来美林的著名的明星CEO、里根总统的内阁成员之一唐纳德·里甘,就是美林的第一批受训经纪人。

  随着1950年代大牛市的来临,美林商号加强了自己的销售力量。它旗下的股票经纪人也已经获得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地位。在1930年代,股票经纪人的名声非常糟糕。经过漫长岁月的艰苦努力,股票经纪人总算为自己洗清了名声。现在,他们和医生、律师一样,成了受人尊敬的高尚职业人士。

  1940年代,在查尔斯·美里尔的领导下,美林集中力量在投资银行领域寻求突破,加强自己在投资银行业务方面的表现。它从其他声名卓著的商号那里挖来了一些投资银行家,开始享受作为一名承销商的成功滋味。

  当时的美林证券与所罗门兄弟、雷曼兄弟和布里什商号一道,被人们称为“所向披靡的四大家”(fearsome four-some),仅仅数年时间,美林商号便已经登上主承销商前10名的宝座,成为华尔街上举足轻重的大商号,并且将这个荣誉保持至今。

  接下来,美林证券很快便成为了第一家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的交易所会员商号。它的股票发行,结束了华尔街上最短的、也是最成功的合伙人制企业的历史。美里尔去世以后,到1970年代中期,美林已经成为了华尔街排名第一的券商,此后,它也从未将这个位置拱手让人,在主承销商和参与承销商的名单上,它是当仁不让的大哥大。

  既是券商,又是银行

  在唐纳德·里甘担任美林首席执行官期间,银行业与经纪业务之间原本径渭分明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从传统意义上说,银行家提供的是单纯的银行服务,而经纪人则集中全力关注股市客户。但是,当1970年代利率开始上扬时,经纪人发现他们可以提供与银行业务相关的服务,这种服务令监管者头痛不已。

  从1977年开始,美林证券为投资者提供现金管理账户(cash management account,简称CMA)服务。投资者在自己的经纪人那里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这些余额可以用于投资,也可以按照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累计复利,这种利息远高于银行利率。由于受到联邦储备委员会关于利率上限的法规限制,银行显然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

  这一理念很快被华尔街的其他经纪商所接受和效仿,他们害怕客户被美林夺走,赶紧开设了类似的账户。在银行家与经纪商的大战之中,美林打了一场“先进管理账户”的大胜仗。

  这项创新给监管者出了一个大难题,美林既不是一家银行,又没有违反银行法,美林首创的现金管理账户就像是一把凿子,逐渐地掘进原本具有特权的商业银行领域。美林此举的后果是,几年以后,经纪商开始提供更多的银行服务,而银行则相应地努力提供经纪业务作为回应。

  到了今天,美林证券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资本市场及顾问公司,业务囊括个人理财计划、经纪证券买卖、公司顾问、外汇与商品交易、衍生工具与研究。

  作为投资银行,美林也是全球顶尖的跨多种资产类别之股票与衍生性产品之交易商与承销商,同时也担任全球企业、政府、机构和个人的战略顾问。

  美林与雷曼,谁更难堪?

  但这样一个以1.6万金融经纪人组成的金融巨鳄也未能躲过信贷风暴袭击。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美林的股价从去年1月的每股97.53美元最高点暴跌80%,与抵押贷款相关业务净损失大约190亿美元。

  《财富》杂志网站于8月公布了“美国十大处境难堪CEO”排行榜,这一排行榜是根据《财富》杂志自制的CEO 痛苦系数排列,系数指标包含了一家上市公司过去一年股价跌幅、CEO2007年薪酬等等。十大处境难堪的CEO排名第一的是雷曼兄弟CEO富尔德:难堪系数为110分,第五名就是美林的现任CEO约翰·赛恩(John Thain):难堪系数为83分。

  仿佛为了验证这个榜单似的,就在9月14日,美国银行还在与雷曼兄弟公司商讨收购事宜,但在数小时之后,它转而收购同样在风雨中飘摇的美林,这一戏剧性的变局引起人们关注。而倒霉的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在第二天就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据透露,美林证券是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压力之下被迫出售的,因为美联储担心美林将成为雷曼兄弟公司之后的又一个次贷危机牺牲品。

  不少分析师认为收购美林物有所值,尤其与雷曼兄弟相比,美林的优质资产有吸引力得多。尽管资产负债表并不好看,但美林运营健康状况毋庸置疑。花旗集团9月12日发布的分析报告显示,美林公司的价值至少在每股40美元左右。这是美国银行今年二度出手收购在信贷危机中处于困境的对手,这次收购将有望造就一家全球银行业的巨无霸。

  “兼并美林比雷曼更有意义,”亨廷顿资产顾问公司资深经理人彼得·索伦蒂诺说,如果美国银行能妥善处理美林的不良资产,“它的零售业务马力强劲”。

  如果说破产是宣布死刑,那被收购也许就是死缓。无论是美林,还是雷曼兄弟,这两家超级百年老店的结局都让人唏嘘。在来势汹汹的金融风暴面前,巨人已经变成了侏儒,公牛已经变成了小鸡,更遑论没有多少风险抵御能力的普通投资人,他们都在等待另有一双更大更强的母鸡翅膀,庇护他们躲过未来可能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严冬。

  谢国忠:华尔街不是中国的机会

  2008年对美国来说,就像亚洲的1997年,美国2009年就像亚洲的1998年。

  对一般美国老百姓来说,更大的危机还在后边

  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准确预言。无论是美国的宏观经济还是中国的楼市与股市,他基本都是看空,也因此成为众所周知的“乌鸦嘴”。

  事实上,谢国忠的预言成绩不算十分理想。在2006年底,他就开始高喊股市“狼来了”,那时股市还在半山腰,离“狼来了”还有一年多时间。在一段时间里,他反复宣称中国股市未来将经历调整,如今调整来了,其预言也就成功了。之前,谢国忠还有多次这样的成功预言,比如他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预见到了陷阱。

  资深媒体人叶檀认为:谢国忠这种经历长期时间考验之后的巫术式预言,因为没有时间限制,狼来的可能性是百分之百。不过谢国忠对于美国经济泡沫的分析,以及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也确实体现了一个独立经济学家的真知灼见。

  偏执是导致雷曼破产的一个原因

  人物周刊:在去年8月初,你曾预言“正在破灭中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泡沫,暗示目前全球流动性泡沫很可能会在2 008年破灭,并以华尔街衍生品市场的崩溃为开端”,当时做出这个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谢国忠:美国的衍生产品那么多,在背后支撑的是房地产的价值。如果你买房子,出30块钱,然后借贷70元买了 100块的房产,房价是有支撑的。如果100块钱都是借来的,那就没支撑了。

  华尔街以贷款为基础搞出花样繁多的衍生产品。但房价掉下来之后,很多人不还钱了。美国房地产是有限责任贷款,房子还给银行就没事儿了。特别是对买不起房子的人推出的所谓的“三零”按揭(首付是零,第一年、第二年的利息是零),买房者头两年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的经济负担。两年后房价涨了之后(比如 100万美元的房子变成150万美元),原先从A 银行贷款100万美元买的房子,现在从B银行贷150万美元(还是以房子抵押)。还掉A银行的100万美元以后还可多出50万美元用于消费。如果房价掉了,他们认为不合算就把房子丢给银行了事。这种次级贷款本身风险就很大,投行又以其为基础衍生出许多金融产品。可以说整个大厦都是建在沙滩上的。

  人物周刊:分析一下雷曼兄弟破产的原因。

  谢国忠:雷曼兄弟这个破产,他是要拖到最后等政府来救,他不想拆。当时他要把那个资产管理公司卖掉,然后到韩国的发展银行再卖三分之一的股份,韩国发展银行要的股票是6块,他要卖18块,相差太大。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他还是有一个想法,就是不能拆分,他在这个公司里做了很多年,是他创造起来的一个帝国。他不愿意想象,他过去的辉煌是个泡沫, 因此在这个层面上,也不完全是钱的事。

  他在泡沫当中,并且不能相信自己的生命是泡沫当中的一部分,一定要熬到最后一刻。在泡沫当中成功的人都是敢赌的人。不然的话,他怎么成功。刚赌的时候,他不信,然后赌着一层一层都成功了,他开始相信自己了。

  人物周刊:一种妄想和偏执?

  谢国忠:人总希望把自己看成是有能力、伟大的,自己的成功是自己的努力和天才得来的,是吧?所以最初去试的时候,可能还对自己信心不足,可是试了几把,就成功了,然后就觉得自己确实有本事,然后想一套理论出来,为什么这个东西我做的是对的。所以华尔街出了这样一代人。

  人物周刊:华尔街会有下一个雷曼兄弟?

  谢国忠:现在政府把摩根变成银行了,银行有一个正规的接管机构叫(FVRC)。如果你破产的话,它专门有一个就接管了。然后有个清盘的过程,雷曼兄弟是个投行,它不是银行,它是法庭接过去由法庭来做的。

  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可能会回到十年前

  人物周刊:这场危机会对华尔街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多少影响没有显现?

  谢国忠:(让华尔街)回到20年前。因为过去都是靠服务赚钱,后来变成完全靠资本运转赚钱,杠杆用得特别多, 一块钱的本金30块钱的资产(这还不算客户的资产),现在资产流通不好,所以这边发债发不出去,那边资产抛不掉,不就破产了吗?

  人物周刊:对老百姓有什么影响吗?

  谢国忠:老百姓把房子押去贷款消费,然后开心了一阵子,现在又吃苦,走了一圈。美国的收入10年都没涨,只不过靠借钱来维持他们的生活水平。所以这个回到10年前的可能性还挺大的。

  人物周刊:美国政府最近成立了一家5000亿美元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然后用来收购,你怎么看美国救市这个举动?

  谢国忠:它就是要把破产资产从金融机构里面买出来,希望恢复大家对金融机构的信心。

  人物周刊:这种救市政策多大程度上能缓解目前的危机?

  谢国忠:解决问题还是挺难的。不光金融机构有问题,家庭也有问题,家庭以后不能再贷款借钱、花钱了,所以说经济危机马上就来了。2008年对美国来说,就像亚洲的1997年。2009年就像亚洲的1998年。1997年金融市场大调,1998年亚洲经济大幅度萎缩。

  人物周刊:更大的灾难还在后面?

  谢国忠:对一般老百姓来说更大的危机还在后边。

  人物周刊:政府政策不能改变既定事实?

  谢国忠:救是改变不了现实的,只能缓解。今天的危机是昨天造成的,所以你再救的话也不能改变昨天的事实。只能尽量平稳过去。

  中国应该给老百姓多一点钱

  人物周刊:目前华尔街金融风暴将对中国造成多大冲击?

  谢国忠:第一就是中国出口的下降,中国30年来出口从来没下降过,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大约有25%;第二个就是热钱回流,房地产占10%的GDP,中国的经济增长一半以上来自于这两个推动力。这几年,可能它不涨了,也可能萎缩了。

  人物周刊:如何把这种冲击降到最低?

  谢国忠:就是平稳,这是一个核心。一个是国内的钱流通起来,但这需要地方政府有钱,地方没钱的话,这个就流不起来了,所以地方财政也很重要。还有一个就是,想办法提高农民的收入,因为现在电冰箱之类的他们都没有买。农产品的价格可以上升,让农民们有钱买东西,这个是第二招。第三招我们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加快一点,也撑一撑。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的话,可以管点用。

  人物周刊:你觉得接下来中国的宏观经济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状况?

  谢国忠:我们也有泡沫,别人也有泡沫,其实都破了。接下来吃苦是肯定的。稳定加自我检讨、改革。

  人物周刊:周期会有多久?

  谢国忠:一般的周期至少两年。

  人物周刊:目前中国的出口和固定投资都有所萎缩,在你看来,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要依靠什么?

  谢国忠:一个是中国要发展跟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特别是资源输出国的贸易,因为他们有钱。我们还得想办法赚钱。贸易的话,机构、产品各方面消费需求都有一定的调整才可以。第二就是给老百姓多一点钱,让他有机会去消费。中国老百姓家庭收入的比例一直在下降,但是在收入萎缩的情况下,还让我们去炒房产炒股票,把多少年工作赚的钱又亏掉了。所以,家庭这边的钱越来越少了。所以要调整分配结构,给家庭的钱多一点、政府手里的钱少一点。就是说政府要萎缩,要缩小。

  目前政府税收有6万多亿,加上国企和卖地的收入可能有11万亿差不多。而中国的GDP才二十七八万亿。

  华尔街不是中国的机会

  人物周刊:18日,中国政府推出了救市政策:印花税单向征收;汇金公司高调宣布为稳定国有商业银行股价,将在二级市场自主购入工、中、建三行股票;国资委也表示将全力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您怎么评判中国政府这一系列举动?

  谢国忠:我觉得先稳一稳,让老百姓过得好。这些政策没有改变现实而是改变股票的价值,但股票的终极价值是由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来决定的。公司的盈利能力跟经济的好坏有极大的关系。短期的利好政策,会改变市场心态。但汇金公司的钱哪里来,还是要到财政部拿。

  原来老是说,“外国人来捞底,我们要跑到外国人前面”,这句话说了半天不管用了,就要有新的花样。信心是暂时的,短线管用。

  人物周刊:你如何看待现在的股市?

  谢国忠:现在说中国股市有什么问题?股价太低是不是?股价太低用什么来衡量?是因为你看过6000点了是吧?但现在中国股价不低。现在2.35倍的市净率,十七八倍的市盈率,全世界最高了,别人牛市的时候也就是这个价格。股市现在这个点是不低的。

  人物周刊:中国政府一系列举措有必要吗?

  谢国忠:没有,它就让老百姓有个过渡嘛,有的要去跳楼之类的,一浪一浪的让你有个接受的过程。

  人物周刊:有很多经济学家把这次风暴看成中国的一次机遇,你认同这种看法吗?

  谢国忠:看是谁了,如果你是巴菲特,可能是个机遇。60亿人说这个股票值5块钱,我就知道值10块钱,那对你来说就是个机遇。但如果说不出道理,你还要去捞底,就说明你是一个很大的傻冒。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附件 1 : U2414P1T1D16364434F21DT20080926173636.jpg (2008-9-26 21:04, 47.54 K )


附件 2 : U2414P1T1D16364436F21DT20080926173657.jpg (2008-9-26 21:04, 25.21 K )



作者: weili     时间: 2008-9-28 18:21
读了。谢谢笑雨。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