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原创]李兆阳谈诗之八:佳句和诗眼 [打印本页]

作者: zhaoyang     时间: 2007-12-23 15:54     标题: [原创]李兆阳谈诗之八:佳句和诗眼

李兆阳谈诗之八:佳句和诗眼

现在来谈谈诗歌欣赏行为。长久以来,诗歌的欣赏很大程度上被佳句的寻觅行为所主导。对佳句的喜好,构成我们诗歌欣赏行为很重要的一部分。这点中外都一样。比如说,我们谈雪莱的诗歌,就记得他这样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中文诗歌欣赏行为更是如此,其例子比比皆是。这里不列。诗眼这个概念的出现,与中文文字单字词的特征分不开的。笔者不知道西方诗歌中有无诗眼的概念。在这里,我们姑且认为只有中文诗歌中有“诗眼”的概念。

关于“诗眼”,有两个问题要回答,“诗眼”是谁先、在哪里提出的?是谁提出这个概念的,笔者不清楚,对本文的主题而言,也并不重要,重要诗眼这个概念的诗歌出处。其中一个很有名的出处是唐人贾岛的“僧推月下门”“僧敲月下门”。众所周知,这是单词“推敲”的出处。而“敲”一字,被人名为“诗眼”,有所谓“画龙点睛”之效。另一个很有名的例子,是宋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据说其中“绿”字,让整首诗歌活起来,是诗眼。

诗眼一说,是益诗还是害诗,老实说,并不清楚。佳句亦然。诗歌本身也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现代诗歌体现了诗人对某个生命主题的整体性把握,因此很难想象某一首现代诗歌的整体情境可以维系于某个字或某个意像。所以说,就现代诗歌而言,诗眼,如果有的话,可能可以让诗中的某个情境“活”起来,却未必能让整首诗歌活起来,这样的诗眼,也不成为诗眼了。因此,诗眼一说,就现代诗歌而眼,已经无关紧要,笔者称之为无所相关的“伪概念”。

诗眼和佳句之害诗,更多地体现在诗歌欣赏这一环节。诗歌中承载的生命意涵,是“活”生生的生命,这样的意涵,会随读者的情境而变化。这是一首“真”诗歌让人百读不厌的原因,这也是一首“真”诗歌能感染不同读者的原因,这也是一首“真”诗歌能在各种不同德情境中感染读者的原因。当读者孜孜以求“诗眼”“佳句”什么的时候,读者已经在用庖丁解牛的方式解剖诗歌,这样的诗歌欣赏,与其说是在欣赏诗歌,不如说是在解剖一首“死”诗歌。这样的诗歌阅读,其呆板处且先不谈,到底能如何感受到诗歌中的生命意涵,老实说,笔者存疑。再者,将一首诗歌解剖为“诗眼”和佳句,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把一首诗歌分解/降解为“诗眼”和佳句,对诗歌整体意涵的破坏,不言而谕。这样的诗歌欣赏行为,是分析式的、也是西方式的诗歌欣赏行为,与诗歌审美中当有的整体性行为方式,格格不入。

读者请注意,笔者在本文中第一次将“活”诗歌与“死”诗歌的概念引进诗歌批评中。

笔者与朋友谈论诗歌欣赏的时候,曾说对方带着自己设定的“语言的框架”寻找诗意,笔者称这类诗歌欣赏为典型的“盲人摸象”。实际上,这样的诗歌欣赏行为是“佳句”欣赏的另一种表现,只不过佳句欣赏是以客观的面目出现,而语言的框架无疑是主观的框架。实际上,佳句欣赏也是读者自己设定的主观的“语言的框架”。以自己设定的“语言的框架”欣赏诗歌的谬处,与佳句欣赏类似,已经作如上言,在此不重复。


李兆阳        2007.12.23 于东京返旧金山的飞机上
作者: xw     时间: 2007-12-23 19:42
句与篇的关系确实自古如是。我手头一本六朝诗,里面就批评大小两
谢的一些诗“有句无篇”,而言及陶潜,终究是以篇为上。

但诗歌能留下佳句,供千古流传,也是洪恩福造喽

要说西方,古罗马的诗篇章极好,可惜追佳句的人看不到多少。兆阳
有机会读读维吉尔的Georgics(农事诗),蒙田以为完美!
作者: zhaoyang     时间: 2007-12-23 20:53
谢XW读。“有句无篇”一说应该是从反面印证了李四这篇文字吧,无损这篇文字的原创性哦。维吉儿的诗让但丁佩服,很遗憾我只读过三两篇,没有机会多读。农事诗我一定找来好好研读。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12-23 22:07
“于东京返旧金山的飞机上”

空中谈诗。:))
作者: 文取心     时间: 2007-12-24 00:26
空中谈诗?——空谈。
作者: 金凤     时间: 2007-12-24 01:37
空中谈诗?----高谈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文取心 at 2007-12-24 05:26 AM:
空中谈诗?——空谈。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7-12-24 09:14
大诗人的诗论,常常是有论点而乏论据,说服力自然就有限。

当然,飞机上的作品,可以原谅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文取心 at 2007-12-24 00:26:
空中谈诗?——空谈。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7-12-24 09:24
印象中古人传下来的佳句,其载体就全篇看,通常也大都是不错的。想想杜李吧。

况且,佳句本身常常就是不朽的诗,就象一个人的一件伟业,完全可以脱离其人而
光耀。

想起了李贺的“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如果这是一个“有句无诗”
的例子,又有什么可批评的呢?光这两句难道还不够吗?
作者: zhaoyang     时间: 2007-12-25 16:07
谢谢大家读。谢为力和金凤读:圣诞快乐

章凝这家伙,没有好好读本人的文字,乱评,远不如象罔。。。:)以李四说文解字的功力,诂训一类的功夫,还不是小case啊。非不能,乃不为:不想太学究/学院味。。。:)圣诞快乐

文兄终究是个戴文字框框、胸无学问的文人啊。。。:)圣诞快乐
作者: 海外逸士     时间: 2007-12-26 17:33
不知這裡談的詩眼是指新詩的﹐還是古體詩的﹖詞是談不上詩眼的。因為不是詩。新
詩當然也無所謂詩眼﹐即使有個別字用得較好。只有古體詩才談詩眼。並不是用的
好的字就可以叫詩眼。五言第三字為詩眼﹐七言第五字為詩眼。所以此處須精練。
其他位置上的字當然也要精練。
作者: 纯属个人视角     时间: 2007-12-26 17:57
海外逸士是认真的高人。
看来干什么都需要“眼”啊
歌赋,需要诗眼
算计人,需要心眼
作者: 况也     时间: 2007-12-27 19:23
拜读兆阳和各位高论,我觉得佳句和诗眼最初只应是读者的感受,于诗者是不能强求的,佳句天成,诗眼非字眼而是心眼(不是小心眼的心眼哈),但既然有不少人用佳句和诗眼判诗,诗者就难免会有刻意营造佳句和诗眼的倾向
作者: zhaoyang     时间: 2007-12-28 18:33
况也说得也不是没道理
作者: 楚寒     时间: 2013-4-27 22:50     标题: 问候

刚读了兆阳的一篇书评。问候兆阳。
作者: xyy     时间: 2013-4-29 14:31
  古詩講究煉字,故有詩眼之說;新詩煉句煉意,大概不常說詩眼吧?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