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诗歌的黄色文字狱
[打印本页]
作者:
fanghuzhai
时间:
2006-10-8 19:59
标题:
诗歌的黄色文字狱
本人在CND贴出曾格格吹箫的照片,没想到引来一帮子骚人墨客大作黄诗,然而有位老兄做诗两首,自言不黄。老夫看了以后,发现其黄的程度远大于“日破云涛万里红),遂为之作注如下:
要想从不黄的诗里头看出黄来是很容易的。性事有太多的征象可以表达。人类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现在基本上公认长而挺的东西就是男性生殖器。在这里,箫就可以看作性器,此乃诗眼。其他的征象在这个认知框架中 (Schemata)就获得了新的含义。 下面括弧中是鄙人的歪批:
吴姬出青巷
为我一把箫 (一手拿住)
江月依枝残 (月男枝女, 二人相依)
渔声入梦遥 (高潮中的“吁”声, 泛指叫床)
舟移罗裙湿 (前后移动,当然要湿)
曲徊秋云高 (秋云高,象征向上的笔挺)
但随楚腰舞 (女方越扭动,男方越来劲)
休忆南北朝!
春尽江南草未凋
吴中阿娥犹吹箫 (女方还在 caress , 尚未入巷)
檀郎歌罢玉壶迸 (此言I have come。 男方等不及了)
琼液飞过廿四桥 (琼液不消解, 其意自明。廿四,虽言二十四,实为2x4也。二四得八,双腿分开乃八字也。琼液飞过,乃早泄也)
作者:
wxll
时间:
2006-10-8 20:09
诗歌的黄色文字狱
--------------------------------------------------------------------------------
本人在CND贴出曾格格吹箫的照片,没想到引来一帮子骚人墨客大作黄诗,然而有位老兄做诗两首,自言不黄。老夫看了以后,发现其黄的程度远大于“日破云涛万里红),遂为之作注如下:
要想从不黄的诗里头看出黄来是很容易的。性事有太多的征象可以表达。人类学家和心理分析学家现在基本上公认长而挺的东西就是男性生殖器。在这里,箫就可以看作性器,此乃诗眼。其他的征象在这个认知框架中 (Schemata)就获得了新的含义。 下面括弧中是鄙人的歪批:
吴姬出青巷
为我一把箫 (一手拿住)
江月依枝残 (月男枝女, 二人相依)
渔声入梦遥 (高潮中的“吁”声, 泛指叫床)
舟移罗裙湿 (前后移动,当然要湿)
曲徊秋云高 (秋云高,象征向上的笔挺)
但随楚腰舞 (女方越扭动,男方越来劲)
休忆南北朝!
春尽江南草未凋
吴中阿娥犹吹箫 (女方还在 caress , 尚未入巷)
檀郎歌罢玉壶迸 (此言I have come。 男方等不及了)
琼液飞过廿四桥 (琼液不消解, 其意自明。廿四,虽言二十四,实为2x4也。二四得八,双腿分开乃八字也。琼液飞过,乃早泄也)
作者:
wxll
时间:
2006-10-8 20:11
身体的书写和身体的欲望:解读李白的“玉阶怨”
诗中叙述了两个故事:一个供读者阅读消费的易见故事;一个让读者写作生产的潜在故事。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
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
玲珑望秋月。
读者阅读消费的故事---女主人等候在台阶上,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夜已经 深了,冰凉的露水打湿了罗袜。她回到了屋里,透过放下的水晶帘,眺望帘外那 一轮皎洁的秋月,幽怨不知不觉油然而生。
读者写作生产的故事--时间:时值秋夜,欲念尽情游荡。天象:明月高挂, 气氛更加浪漫。人物:女子一人,无任何拘束感,地点:屋内室外,静候情人相会 。
玉阶是白色的台阶,更是女人洁白如玉的肌肤,它象征感情和欲望。玉阶宛 如四肢舒展的凸凹有致的身躯,是通往屋内 (女性体内)的必经要道,是撩拨性欲 的前奏。“生白露”说明女人无声等候多时,直到台阶上面渗出露珠,更暗指女子大胆性幻想之后,体内所产生的明显生理变化。一个“露”字,既点明夜间的寒意,也意表女人侗体的暴露和性欲的外显。“夜久侵罗袜”形象指出女人等待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直到露水打湿了她的罗袜。然而它却是用既含蓄又夸张的笔法,描绘女人春潮泛滥,爱液蔓溢。此时的她已经进入欲望的顶峰。诗前两句高度概括了身体欲望的发生、展开、最后达到高潮的过程。“生”和“久”则充分显示了这一时间过程的延续性及持久性。
诗前半部分的身体欲望是先在屋外发生的(居所外面的白色台阶),身体也是外露的(脚下有袜无鞋,身上白肌雪肤),其欲望的结果也是外在可见的(爱露浸湿下体)。高潮之后,夜更深了,天更凉了。身体遂由屋外移到室内,欲望也从外露转入内显。室外的身体欲望强调肢体外表(玉阶和罗袜),屋内的身体欲望侧重脸部内心(玲珑望秋月)。欲望从体外层次转化为心理层次,也因珠帘的遮挡而更加显得内在和神秘。从室外到屋内,地点换了,但欲望仍在继续----凝望秋月的“玲珑” 面孔要和“玲珑”的秋月对望到什么时候,无人能够知晓。
夜深人静,正是欲望自由驰骋的时刻;玉阶罗袜,优美的身材正在昭示情欲。“玉”“欲”谐音,“玉阶生白露”,实为“欲皆生白露”,蕴涵了常人的心理生理现象。李白这首短诗隐喻精彩,意象纷呈。读者若积极参与解读是能够理解其中的精髓的。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