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民国首脑诗 - (2) [打印本页]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6-10-3 17:51     标题: 民国首脑诗 - (2)

黄兴:独立苍茫自咏诗,江湖侠气有谁知

  黄兴(1874~1916)字克强,湖南长沙人。十九岁进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四岁到武昌两湖书院读书。1902年赴日本留学。1903年回国,变卖家产,创建华兴会。1904年11月拟乘慈禧七十寿辰在长沙起义,事泄,再次东渡日本。同盟会成立后,是仅次于孙中山的革命领袖,后多次组织武装起义。 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退居香港。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赶赴武汉,出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复亡日本,后去美国。1916年袁世凯死后回到上海,因积劳过度旧病复发,10月底逝世,年仅四十二岁。章炳麟挽联云:“无公则无民国,有史便有斯人。”作为革命家的黄兴,豪侠刚勇而儒雅风流,其诗词今存二十多首。

  还在两湖书院求学时,黄兴就有一诗《咏鹰》:“独立雄无敌,长空万里风,可怜此豪杰,岂肯困樊笼?一去渡沧海,高扬摩碧穹。秋深霜气肃,木落万山空。”这鹰的雄姿和壮怀,无疑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

  1902年初夏,黄兴提前一年毕业于两湖书院,被张之洞选派日本留学。此时的黄兴,抱负者大,忧虑者远,与母校同学告别,无暇伤感,惟有豪情:“沉沉迷梦二千载,迭迭疑峰一百重。旧衲何因藏虮虱,中原无地走蛇龙。东山寥落人间世,南海慈悲夜半钟。小别何须赋惆怅,行看铁轨踏长空。”

  1907年,同挽刘道一,黄兴《挽道一弟作》诗云:“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据文献记载,刘道一天资聪慧,风流倜傥,精通日语、英语。作为湖南同乡,黄兴对他格外器重,期以“将来外交绝好人物”。待噩耗传至日本,黄兴与其胞兄刘揆一相抱痛哭,乃挥毫泼墨,诗以志哀。此篇直与孙中山的同题挽诗争辉,堪为近代革命诗史上的双璧。

  “破碎神州几劫灰,群雄角逐不胜哀。何当一假云中守,拟绝天骄牧马来。”太息家国不幸,呼唤救国雄才。这首绝句作于1909年初夏,三年后书于绢幅,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方声洞的遗孀王颖。“云中守”指西汉云中郡(今内蒙托克托东北)守、抗击匈奴的名将魏尚。末句犹言“驱除鞑虏”。

  1910年2月(农历正月),广州新军起义失败。5月,黄兴在香港与前来了解中国革命的日本友人宫崎寅藏、儿玉右二晤谈。临别,有诗《为宫崎寅藏书条幅》:“妖云弥漫岭南天,凄绝燕塘碧血鲜。穷图又见荆卿古,脱剑今逢季札贤。七日泣秦终有救,十年兴越岂徒然。会须劫到金蛇日,百万雄师直抵燕。”诗以广州新败的悲情起,以他日革命胜利的愿景终。“凄绝燕塘碧血鲜”一句,作者原注:“庚戌正月广州之役,倪浑(映典)死于此。”颔联两句迭用典故,以荆轲刺秦王图穷匕首见,赞叹汪精卫、黄复生等行刺清朝摄政王的壮举。作者原注:“北京炸弹案,精卫、复生被陷。”复以吴国公子季札挂剑于知友徐国国君墓前以践其心中之诺的故事,表达对热忱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志士如约而来的感佩。作者原注:“君与篁南君南来。”篁南,即儿玉右二。颈联再以楚臣包胥立于秦廷号哭七日七夜楚国终于得救、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越国终于复兴的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信念。

  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是革命党破釜沉舟的一搏,无奈又遭失败,七十二侠士枉洒青春热血。黄兴痛不欲生,为祭奠英烈,填《蝶恋花·辛亥秋哭黄花岗诸烈士》词一阕:“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墓。回首羊城三月暮,血肉纷飞,气直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大业尚未竟,英雄已长眠,幸存者还得继续奋斗,转战四方,只好嘱托西风,抱一束花香,掬几回艳露,聊慰英灵。而作为起义的总指挥,对于导致英烈饮恨的革命队伍中的“鼠子”(内奸和胆怯之辈),除了诅咒和鄙夷,夫复何言。

  黄花岗起义失败,黄兴负伤断指,避居香港时,还填有一阕《蝶恋花·赠侠少年》:“画舸天风吹客去,一段新秋,不诵新词句。闻道高楼人独住,感怀定有登临赋。昨夜晚凉添几许?梦枕惊回,犹自思君语。不道珠江行役苦,只忧博浪锥难铸。”上片化用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的词意,赞美少年侠气。下片一转,径以少年志士此番出征前的慷慨陈词,写出自己的敬重和担忧。“博浪锥”,张良使力士于博浪沙狙击秦始皇用的铁锥,这里借指武器弹药或谋刺行动。此篇所赠之“侠少年”,即十六岁的同盟会员李沛基,他潜入广州后不辱使命,于当年10月25日炸死新任清军守将凤山。

  所幸这一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终见曙光。其时,黄兴在香港闻讯,即绕道上海赶往武汉,被推为革命军战时总司令。行前,他写成一诗《致谭人凤》:“怀锥不遇粤途穷,露布飞传蜀道通。吴楚英雄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愧我年年频败北,马前趋拜敢称雄。”谭人凤,湖南新化人,广州起义失败后受黄兴委派,与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在长江流域发动革命,是武昌起义的播火者和组织者之一。此诗表达了黄兴在广州起义挫败之后,得武昌起义捷报飞传之情,和对谭人凤等人的敬佩之心。露布,也称露报,指公开发布的文书,汉代开始多用于发表军事捷报。相传黄兴当年常配一印,印文为:“上马杀贼,下马草露布。”

  武汉三镇光复后,清军反扑,黄兴亲率革命党人殊死抵抗。时为清军将领的冯国璋立功心切,竟下令纵火,使得汉口最繁华的市街遂成火海。革命党且战且退。在坚守汉口、汉阳的日子里,全国有十多个省举起反清义旗,宣布独立。至11月27日,黄兴率残部退守武昌,旋即往上海主持东南军务。在江船之中回望首义之城,他感怀江北血战,赋《山虎令》一首:“明月如霜照宝刀,壮士掩凶涛。男儿争斩单于首,祖龙一炬咸阳烧。偌大商场地尽焦,革命事,又丢抛,都付与鄂江潮。”

  自汉赴沪途中,黄兴在镇江与溯江而上的宫崎寅藏相遇,于是同往上海。约在此时,有七律一首《赠宫崎寅藏》:“独立苍茫自咏诗,江湖侠气有谁知?千金结客浑闲事,一笑相逢在此时。浪把文章震流俗,果然意气是男儿。关山满目斜阳暮,匹马秋风何所之。”此诗盛赞这位日本朋友的洒脱豪侠,独标高格。其赞语,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其中首句“独立苍茫自咏诗”出自杜甫《乐游园歌》。

  《回湘感怀》:“卅九年知四十非,大风歌好不如归。惊人事业随流水,爱我园林想落晖。入夜鱼龙都寂寂,故山猿鹤正依依。苍茫独立无端感,时有清风振我衣。”1912年4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北迁,黄兴任南京留守,6月辞职,10月25日从上海乘舰返回湖南,适逢三十九岁(虚岁)生日,大江夜航,感而有赋。其时辛亥革命已经完成,虽是袁氏当权,但共和体制毕竟已经建立,黄兴遂有功成身退、归隐家山之志。抵长沙后,受到家乡数万人欢迎。学生集体高歌:“晾秋时节黄花黄,大好英雄返故乡。一手缔造共和国,洞庭衡岳生荣光。”

  1913年元旦《祝湖北〈民国日报〉》:“万家箫鼓又喧春,妇孺欢腾楚水滨。伏腊敢忘周正朔,舆尸犹念汉军人。飘零江海千波谲,检点湖山一磊新。试取群言阅兴废,相期牖觉副天民。”民国诞生一年,《民国日报》问世,诗从新春气象入笔,颔联以历史典故,颈联以山川意象,表达对当时诡谲多变的政治形势的忧思,然后点明题旨,道出对创办报纸的期待。牖觉,犹言诱觉,启发民智。《诗经·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埙如篪。”

  1913年3月宋教仁遇刺,孙中山力主武力征讨袁世凯。7月中旬,黄兴到南京就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旋即失利,离宁赴沪。“贸然一走,三军无主”,讨袁战争迅速溃败,黄兴当时颇受责难。26日黄兴发表声明:“我如奋斗到底,将使大好河山遭受破坏,即获胜利,全国亦将糜烂,且有被列强瓜分之虞。”8月作《吴淞退赴金陵口号》二首:“东南半壁锁吴中,顿失咽喉罪在躬。不道兵粮资敌国,直将斧钺假奸雄。党人此后无完卵,民贼从兹益恣凶。正义未伸输一死,江流石转恨无穷。”“诛奸未竟耻为俘,卷土重来共守孤。岂意天心非战罪,奈何兵败见城屠。妖氛煽焰怜焦土,小丑跳梁拥独夫。自古金陵多浩劫,雨花台上好头颅。”抒发其回天无力的愧疚和悲愤,仰天长叹之余,直欲一死以谢天下。

  二次革命失败,孙、黄再度流亡日本。1914年,孙中山组建中华革命党,而黄兴因意见不合,离开日本转往美国,途中作《太平洋舟中诗》:“口吞三峡水,足蹈万方云。茫茫天地阔,何处着吾身?”人生的苍凉感和对国运的忧患感跃然纸上。其前两句系袭用《清稗类钞》所录前清一位落魄者的题壁诗,大抵是借他人卮酒,浇自家块垒。原诗为:“不信乾坤大,超然世莫群。口吞三峡水,脚踏万方云。”

  1916年5月,黄兴由美洲乘船返国,途中口占一绝:“太平洋上一孤舟,饱载民权和自由。愧我旅中无长物,好风吹送返神州。”其时正值袁世凯八十三天皇帝梦破灭,民国得以恢复,黄兴从大洋彼岸归来,满载民权思想和自由主义,有几分自信,也有几分茫然。可惜就在这一年,黄兴英年早逝,其孤舟载回的民权和自由思想,也宿命般地与这个古老的国度乍即还离,渐行渐远。

  黄兴少时饱读诗书,满腹才情,虽投笔从戎,献身暴力革命,无暇吟业,所作散佚者亦不在少数,但其存世者仍足见儒雅本色,天纵风华。其最后十年的诗词作品,简直就是其革命生涯的一部编年史,且艺术品位甚高,即与古今大诗人同列,亦不遑多让。

  另外,在黄兴诗词的某些辑本里,有几首题为黄兴书赠友人的诗,其实并非黄兴所作。如《为蒋作宾书扇面》:“谁教失脚下渔矶,心迹年年处处违。雅集图中衣帽改,党人碑里姓名非。苟全始信谭何易,饿死今知事最微。醒便行吟埋亦可,无惭尺布裹头归。”此乃明朝遗民、反清志士吕留良所作。《书赠山田君》:“岂是前身释道安,遇人不着鹿皮冠,接篱漉酒科头坐,只作先生醉里看。”这是清初吴梅村题《归玄恭僧服小像》四首之一。归玄恭,即归庄,武装抗清失败后一度亡命为僧。而《为覃振书条幅》:“西风肯结万山缘,吹破浓云作冷烟。匹马寻径黄叶寺,雨晴稻熟早秋天”,则出自清人郑板桥之手。书者乃是借前人诗句寄自家情怀。
作者: searain     时间: 2006-10-4 01:45
黄兴当时是革命党的第一军事专家,可是看他的经历,武昌起义前,他最多没有指挥过100人,也没有正规军队的指挥经历。武昌起义后立刻成为总司令,与久历戎行的北洋将帅冯国璋等对阵,这仗不知道他如何指挥。以后任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江苏讨袁军总司令,也不知道黄兴凭那份正规的军事资历。黄兴一辈子一次胜仗也没打过,那时,革命党真是“人有多大胆”,事就能做多大。
作者: xzhao2     时间: 2006-10-4 07:26
不凭正规的军事资历。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