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威斯敏斯特寺断想(外一首) [打印本页]

作者: beige     时间: 2006-6-26 12:32     标题: 威斯敏斯特寺断想(外一首)

              

威斯敏斯特寺断想

外表的金碧辉煌,
更衬托出里面的深沉和苍凉。
一部部古老的大英帝国的历史,
一页页在这里展现昔日的荣光。

一排排皇室成员的陵墓中间,
是暴君亨利八世的雕像。
他安详地躺在自己的石棺上,
全不顾后人各式各样的目光。

只见莎士比亚手握剧本,
傲然站立在牛顿的身旁。
是巧合?还是有意的安排?
拥有无上权力的统治者躺下了,
而思想的巨人却永远挺立,望着远方。

最难忘入口处的地面上,
嵌有丘吉尔的丰碑。
没有他力挽狂澜于既倒,
只怕纳粹的铁蹄,
早已踏碎了英伦三岛-----

直起身来,
我忽然想起了故国西湖岸上的岳庙。
丘氏何幸,
身后还能永远仰天长啸。
他不必在九泉之下担心,
红卫兵何时会再把这丰碑毁掉-----

(二)

谒拿破仑墓

逝去的,是欧洲霸主的赫赫英名,
忘却的,是法兰西皇帝的文治武功。
我只看到,你躺在冰冷的石棺中,
相伴的,只有窗外塞纳河终古长新的流水声。

庭院里陈列着缴获自普鲁士的大炮,
粉墙上高挂的是俄军降将的银柄军刀。
与这一切形成强烈对比的是,
画像上你那白面书生似的微笑。

我不知道你的生命,
是如何结束在那荒凉的圣海伦纳小岛。
我真想把你摇醒问一问,
天下可有不败的王朝?

(原载  星星诗刊)
作者: xw     时间: 2006-6-26 13:37     标题: 悲歌断想后的断想

威斯敏斯特,我想到华滋华斯:

Composed Upon Westminster Bridge, September 3, 1802

William Wordsworth

Earth has not anything to show more fair:
Dull would he be of soul who could pass by
A sight so touching in its majesty:
This City now doth, like a garment, wear
The beauty of the morning; silent, bare,
Ships, towers, domes, theatres, and temples lie
Open unto the fields, and to the sky;
All bright and glittering in the smokeless air.
Never did sun more beautifully steep
In his first splendour, valley, rock, or hill;
Ne'er saw I, never felt, a calm so deep!
The river glideth at his own sweet will:
Dear God! the very houses seem asleep;
And all that mighty heart is lying still!

最后一节的红卫兵意象。前不久咖啡里有人贴老山烈士墓,我想到文
革中红卫兵墓,大多早已填平掉了,我也提示了一下。。。

&&&&

第二段拿破仑墓,在塞纳河滨?可惜我没有拜临。

印象中好象是在一个大西洋中的岛上(达尔文拜祭过的),拜伦写了
长诗。。。

谢谢两首远方的诗!
作者: beige     时间: 2006-6-27 08:50
谢谢xw 的“断想的断想”。这园子里比较多的是姐姐妹妹们娇声软语的风花雪月,我的这两首不合拍的拙作等于是来胡乱“掺沙子”,老兄见笑了。

1。关于老山烈士墓, 我看到过几张十分震撼人心的照片, 其中一位白发苍苍的乡下老太太,孤独地站在荒山中战死的儿子的墓前抹眼泪。当时我曾写过一首小诗发了一通感慨。不知谁能把那张照片转贴过来,它胜过无数首诗和任何文章。看到它,不由人不更加痛恨那场战争。多少万年青子弟兵的生命啊!换来的是什麽?“一将功成万骨枯”, 可是那“功”又在哪里?

2。拿破仑死在圣海伦纳小岛上,(可能开始被葬在那里,) 但最后被安葬在巴黎的“英烈祠”内, 距离塞纳河约有一箭之遥。 我说“听到窗外的流水声---”是一种联想,老兄要真在河边找, 只怕还找不到呢。不过,尽管巴黎给我的总的印象有点失望,但那庄严肃穆的“英烈祠”却是不可不去的地方。

3。老兄引的华尔华茨的英文诗美则美矣, 但说句老实话,因为水平不够,我始终对于外文诗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心态。 不为别的, 只因为总觉得如“雾里看花”,很难深深体会到外文优秀诗歌具有的那种意境。单说韵律美和音乐感,不是母语, 真地很不容易做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过去念俄文时,深知俄文属于极富于音乐之美的一种文字,也曾努力去看最喜欢的普希金的原著, 结果也是不甚了了。转过身再看两位大家戈宝权和查良铮的翻译,同一首普氏名诗的译作更是相去甚远,不由人不感叹,难矣乎,外文诗!园子里哪位愿意把xw 引的这首诗译出来和大家切磋一番,我在这里先说一声“衷心感谢”!
作者: 白荒地     时间: 2006-6-27 11:53
记得一般将此地翻译为“西敏寺”
作者: xw     时间: 2006-6-27 12:13
在威斯敏斯特桥上

  大地再没有比这儿更美的风貌:
  若有谁,对如此壮丽动人的景物
  竟无动于衷,那才是灵魂麻木;
  瞧这座城市,像披上一领新袍,
  披上了明艳的晨光;环顾周遭:
  船舶,尖塔,剧院,教堂,华屋,
  都寂然、坦然,向郊野、向天穹赤露,
  在烟尘未染的大气里粲然闪耀。
  旭日金挥洒布于峡谷山陵,
  也不比这片晨光更为奇丽;
  我何尝见过、感受过这深沉的宁静!
  河上徐流,由着自己的心意;
  上帝呵!千门万户都沉睡未醒,
  这整个宏大的心脏仍然在歇息!

杨德豫译

====

华滋华斯酷爱自然,好静穆。有一首《水仙》花的诗

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也许更易感触!

悲歌兄既然是熟人,我就说两句读英诗的体会。只要你放出声音来读
,或一个人边走边读,最好在山水边,读出声音来,先慢点求意,你
一定能体会的。

读诗是不很在意外文的,西方歌剧都用外文唱,许多歌剧演员只通外
文发音,当然他们都有很好的记忆力。

还有艺术歌曲。另外,西方的许多诗集都讲究双语对应,也是方便体
验原语。

达尔文小时候用诗歌来读自然。我们童年读唐诗也未必能体验。
作者: afeather     时间: 2006-8-20 23:19
邱氏何幸,--岳
作者: beige     时间: 2006-8-21 14:52
一毛来了, 有失远迎。
这两首小诗贴出后因为忙就把它忘了,刚刚看到你今天和白荒地,象罔两位前些日子的建议, 不好意思,迟复了。

1。“邱氏何幸,--岳”

这里一毛误会了我的原意。说“邱氏何幸 ”的原意是邱老先生身后仍能长期享有盛名和世人的景仰, 相比之下, 岳飞却在死后还要遭到红卫兵毁坟砸碑的命运。同为民族英雄,身后遭遇却如此不同,不能不令到墓前凭吊的后人感慨。

2。白荒地:“记得一般将此地翻译为“西敏寺”。”

我觉得这是台湾的翻译方式,大陆出版物一般是翻译为“威斯敏斯特寺”,不知确否?

3。XW, 你关于欣赏英诗的体会很有参考价值,非常感谢。抱歉没有及时回复。

杨德豫译的那首诗也很漂亮,所谓的“达意, 传神”都很到位,唯一遗憾的是译文无法照顾到原诗的韵脚( 前半部 为  FAIR,WEAR, BARE, AIR; 后半部为  HILL. WILL, STILL----)这大概也是翻译外文诗的一大难题, 对吧?我觉得既是诗歌,就是新诗,也应有大致的韵脚, 读起来才能朗朗上口。 在湖畔边走边吟诵这首英文原诗的时候, 也正是有了韵脚才更富于“诗意”。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6-8-21 15:14
这个感慨太古老了“我真想把你摇醒问一问,天下可有不败的王朝?”
至少唐代我们已经有了“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现代人应该有更新的意识情思。
作者: afeather     时间: 2006-8-21 15:20
Beige: 说“邱氏何幸 ”的原意是邱老先生--Do you mean 丘吉尔 then --should it be 丘? It is not clear from the context what you mean. Thanks.
作者: beige     时间: 2006-8-21 16:57
一毛:

你说得对。 应把“邱”改为“丘吉尔”。

太阳:

“这个感慨太古老了“我真想把你摇醒问一问,天下可有不败的王朝?”
至少唐代我们已经有了“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现代人应该有更新的意识情思。”

老弟此言差矣。记得前年在英格兰北部一座小城登上一座并不出名, 但保存完好的非常壮观的古堡,历史在那里似乎停住了脚步。临风远望,不由人不想起“ 念天地之悠悠”来。这种场合如果想起抽象画或摇滚乐来, 那虽是现代人“新的意识情思”, 但未免太对不起眼前的一切了。

至于拙诗中提到的“我真想把你摇醒问一问,天下可有不败的王朝?” 乃是由称雄欧洲大陆的拿破仑王朝的破灭联想到“满清王朝,蒋家王朝, 毛家王朝-----”

  现代人也是离不开历史的, 所以“现代人”的感慨也就不能有新老之分了。
作者: 章凝     时间: 2006-8-21 17:45
太阳底下无新事,这是对的。但是写诗还是应该尽可能琢磨出点出“新意”,我们共
勉吧。
作者: beige     时间: 2006-8-21 20:13
"写诗还是应该尽可能琢磨出点出“新意"-------

这话我同意。其实,不但写诗,写小说,散文---- 都应力求有新意, 只是有时人们对“何为新意”的理解不同罢了。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以为诗人写出这种苍凉的心境就是写出了“新意”,而且是从“感叹怀古”中得来的新意。但这和老弟说的"现代人应该有更新的意识情思 ---”还是有区别的。你以为然否?
作者: 冰花     时间: 2006-8-21 20:22
beige 的诗很有气贯长虹的气魄!

很阳刚!
作者: beige     时间: 2006-8-21 22:18
谢谢冰花MM 的美言。套用斋主的话, 我也“晕”啦!

胡诌的两首小诗,可从来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这园子里男女诗人如云,老哥实在是献丑了。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