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最后一夜》(诗)
[打印本页]
作者:
章凝
时间:
2006-4-27 09:08
标题:
《最后一夜》(诗)
最后一夜
静静地
举起生死杯
倾斜 再倾斜
一条线
浑浊的酒
一滴 一滴...
浸入水泥地
铁窗外
月儿半残
照着我的故乡
照着我明天的墓园
低头 默祷吧
于行刑的前夜
阖上不暝的眼睛
等待...再等待...
远方传来黎明的钟声
作者:
况也
时间:
2006-4-27 18:31
!!!who is this?
作者:
兰若
时间:
2006-4-27 23:06
我觉得“生死杯”放在这里有点突兀,而且举起这个动作是不是有点太大了?端起如何?行刑前?同问,谁啊?
作者:
章凝
时间:
2006-4-28 14:25
任何文字问世后,其阐释权就由作者的大脑转移到了读者的眼睛。
上次简杨、先磨“逼”我出来画蛇添足解释一番,这次是你们两位诗人。看来只怪俺的东东不好懂,虽然自己觉得还是太明朗了,不够艺术。爱。。。
这诗中的死刑犯“我”就是作者本人,这“最后一夜”象征作者的一生。
得,这么一解释,诗意全无了。爱爱。。。
作者:
兰若
时间:
2006-4-28 23:28
我觉得问题出在你写的那句话:于行刑的前夜。。。太具体,让人觉得太实在了,象个真事,,,如果是象征应该再写的远一点。。。
作者:
章凝
时间:
2006-4-29 21:50
“于行刑的前夜”表达出了一种逼真的紧迫感,正是作者刻意要表达的。可能是过于
逼真了,距离感就谈了。
对一首诗有多种理解、阐释是件好事,读者没能和作者想到一块去也很正常。作者
完全不必为此感到挫折。
作者:
Xiaoman
时间:
2016-7-14 07:53
每个意象读者理解都不同。
铁窗,墓园,行刑,钟声意象等都是比喻。
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慢慢等待被“行刑”的心情,一种安静,一种彷徨,一种不知所措。
一滴一滴。。。离开一种状态到另外一种状态的过程,表现不舍的情绪。
故乡与墓园,一种对比,是对过往的不舍?抑或是对墓园--另一种状态的向往?
等待黎明的钟声句,诗人沉静地彷徨着,把握不住他所处的境地,等待,等待,把未来交给他无法掌控的力量。
如果要分析彻底,读者要知道诗人当时的生活状态,什么情景下创造的?他的感情状态,人际关系等。
章诗人的诗大多恬谧,追求美好,想象丰富,感情细腻。 人生似乎没有很多跌宕起伏,不属于狂野不羁,豪放派的诗人。
作者:
Xiaoman
时间:
2016-7-14 08:09
现代徐志摩?可惜我杯葛了徐志摩,不能做更多比较。
作者:
Xiaoman
时间:
2016-7-15 09:12
点评帖:
http://www.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358517&do=blog&quickforward=1&id=255243
作者:
Xiaoman
时间:
2016-7-15 09:20
虞美人:
http://www.backchina.com/blog/358517/article-254942.html
章老师的那几个情色帖其实是小儿科。
你好像发了10000多个帖。劳苦功高。 昨天看到你的写作技巧等好帖,这些是我需要看的。
但都是那么长篇,眼晕。改天再看。
作者:
Xiaoman
时间:
2016-7-15 09:32
下次章老师帖限制级内容写上18十保准点击直升。我在倍可亲诗坛的点击一直领先可与情色无关。没天理。那里博士,才子众多。
http://www.backchina.com/blog/dateline/cat-12/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