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傅家有女兮震东瀛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洛陀

#1  傅家有女兮震东瀛

傅家有女兮震东瀛

洛陀


不久前在书店里看到了一本书《我的父亲傅抱石》,著者是他的女儿傅益瑶。

我对傅益瑶并不熟悉,对她的这本书也并不惊奇,因为近来写传记成风,许多名人的后代都在写传记,如:我的祖父×××,我的姑姑×××,我的伯父×××……等等,我对此都一笑了之,认为他们是借先人的余廕,为自己拓路。但买了傅的书后读了却不禁称好。傅抱石是我国水墨山水画的大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画家,他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的创造,“抱石皱”就是他探求的结果。法国人称他的画“比法国的印象派还要印象派”,徐悲鸿认为傅抱石能在近代画上应用大块体积分配画面。

后来,我在书店又发现一本傅益瑶的著作“我的东瀛岁月”,阅后大为震惊,为傅益瑶所折倒。该书主要描写了这位名家后裔在异国的文化追求。一个小小女子,在东瀛二三十年,孜孜探索,不拘泥于陈规,创造出许多令人惊叹的画作。一些日本一流画家、权威对她纷纷发表评价。

如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平山郁夫说:“傅益瑶赋有其父的气质,她将传统的水墨画技法和日本画有机地揉合起来,从而能超脱原有的束缚,从事自己独立的创作活动,这一切使她在我国(日本)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日本书法泰斗青山杉雨则认为:“益瑶为寻找自己的画风,似乎是非常艰难辛苦。将她父亲的传统技法转变到强调线条运用的那段时期,苦恼迷惑了很久……,但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主题,掌握了自己的画法,使我内心十分感动。她的那些大作,我以为不论那一幅,都是极其出色的作品”。

日本美术家评论家协会会长河北伦明评价说:“傅益瑶来到日本后,在著名日本画家盐出英雄、平山郁夫等的指导下,领悟了日本文化的精髓。她有机地将日本的美感揉织到中国坚实的笔墨中去,她描绘的日本民间祭,她创作的大型障壁画,在日本深得好评,她的绘画风格已越来越被接受”。

国内至今对傅益瑶的评价还不多。中央美术学院邵大箴教授曾对她作过如下评价:“益瑶的创作对中国当今画坛来说,属于水墨画中的“别样风格”,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现在中国用这种方法画这样题材水墨画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傅氏父女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两人都有不拘泥于陈规的大胆创新的勇气。”

我认真地读完了傅益瑶的这本书,感到它既是自传性的,又不是自传性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她没有把一些基本情况交待清楚,只是着重于她在日本学习、工作、创新的二十八年。对于她的出生年月和出身地,我只能猜测她出生于1948年。家中尚有两个哥哥,大哥名益钧,后叫小石;二哥名益钜,后叫二石;大姐益珊,二姐益璇,还有一个小妹叫益玉。

她出生的年代,正是傅抱石绘画风格完成了重大转变、有所创新,且日趋成熟的年代。她幼年时虽然抱石先生没有亲授画技,但是抱石先生作画时,她常常在他身边看着,有时还为他作些小事。如是耳濡目染,对于像她这样与抱石先生一样具有极高天赋的人来说,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逐渐地把艺术的创新精神揉进了自己的意识。抱石先生不主张自己的女儿学画,长大了成为画家。当益瑶考大学时,他建议她考中文系,希望她打好坚实的中文基础。于是她考取了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几年学习为她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使她终身受用不尽。为什么她身居东瀛二十七八年,中国情结仍然那么深,这与她接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她父亲要求她先学会做人。1970年她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被分配到苏北睢宁县一中学当老师。在孤寂的农村生活中,作画的欲望由于幼年时代种下的种子而萌发起来,于是她在业余时间慢慢地自学起画画来。小石是她的第二位启蒙老师,当她向哥哥披露了自己学画的愿望,哥哥看了她初期的一些作品以后,就同意了妹妹的请求,为她开设了小灶,他教傅益瑶先从素描学起,慢慢地打下扎实基础,并且辅导她一些基本的画理。她哥哥小石画画的天赋极高,本来很有发展前途,可惜在1957年受江丰的牵连被打成右派,从此走上了崎岖多灾的道路,影响了他的一生。

傅益瑶受父兄的熏陶,这个条件是其他学画的人所难以求得的,她得天独厚,既有大师的耳提面命,又有优秀的哥哥给她开小灶。因此,她虽然没有上艺术学院,却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她的中文基础十分扎实,她的绘画基本功来自家传,加上她具有极高的悟性,在刻苦自学几年后画技即突飞猛进。

1979年,对傅益瑶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她父亲早在60年代就去世了,家中成员在十年浩劫期间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打击。这一年她母亲看到几个孩子中最有培养前途的小益瑶,萌发起送她出国深造的念头,于是写信给谷牧副总理及廖承志主任,最后经邓小平同志批准同意傅益瑶以公费生身份去日本留学。

1979年年底,她去到日本进入了她父亲曾经就学过的东京武藏野大学,攻读绘画专业。1982年学成毕业,毕业作品是《石宝寨》,后获毕业生优秀作业奖.

1981年,日本静冈县富山美术馆为傅益瑶举办了她的第一次画展,并以“中国现代绘画的新星”为题。画展展示了她的六十一幅作品,有的是在国内画成带去的,如:《黄山云起》、《华山游记》、《钟山》等,有的是在日本的新作,取材于日本风光的,如:《八王子风景》、《创作大学一景》、《精进湖》等。此时距她在苏北睢宁县农村开始其绘画历程,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1971-1981)

她对画展抱有很大希望,即通过她的努力能重新唤醒日本对中国水墨画的久违的感情,画展取得的成功令她欣喜,使她增强了自信心。

在日本留学期间,她得到了父辈画家盐出英雄和吉村贞司的提携和教诲。1983年,傅益瑶考取了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系平山郁夫敦煌研究室读自费研究生,导师即为当今日本画坛泰斗平山郁夫教授。傅认为,在平山郁夫身边学习,为她的绘画生涯打开了一片非常难得的新天地。她立志要把中国文化传播到日本去,她随导师多次考察敦煌,钻研佛经、佛画,使佛影响到了她的精神与心灵。在敦煌期间,她找到了中锋用笔作画的技法,受到巨大影响。在盐出英雄的启蒙和平山郁夫的教导下,她渐渐领悟了日本文化的精髓,并吸收了日本绘画的技巧,如线的运用。根据我的的观察,似乎她对宗教,特别是佛教开始了膜拜。

1986年,日本立川市及几个公司请傅益瑶画《民间祭十二景》、傅为了画好该系列画作,深入到日本民间参与了他们的民间祭活动,身临其境,激发出创作的灵感,把审美感受与民间情感融揉在一起。了解日本民族的历史观、美学观以及他们的乡土文化,使该系列画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民间祭十二景》系列画包括以下画作:《五彩十二祭》、《妄武多祭》、《鸟越神社祭》、《三社祭》、《那智火祭》、《祗园祭》、《鬼太鼓》、《秋田竿灯祭》、《镰仓流镝马》、《花卷鹿舞祭》、《滩喧哗祭》……等总共三十六幅作品,结集出版了画册。

1986年11月在东京日中友好会馆举办了“墨色的友好之桥”画展,在日本引起了心灵的融合,有人认为那是歌,是流动的音韵,是酣畅的情感喷发。

在日本学习与工作期间,傅益瑶开始与佛教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表现在她与障壁画(即庙里的壁画)的结缘。

1987年,她画了第一张障壁画,名曰《户隐大昌寺山景》,1987年11月28日完成了以常东寺为对象的《别所古刹风光》(180cm×540cm)。这种障壁画都是巨幅画。日本天台宗座主、掌门人丰田孝淳观画后,认为傅益瑶做事强悍有力,乃赐她一个法号:云真。傅时常在她的画中用该法号的印章。

1988年3月,她又为宝胜寺作画,那是两幅各为180cm×360cm的障壁画,总名称为:《南纪山海图》,分名为:《白浜之波》和《那智之瀑》。

1988年一年内傅益瑶还接受了其他四个寺院的请求,为他们连续作画五幅,化时近60个小时。其一是为曹洞宗的泰宁寺画的《泰宁寺秋韵》(180cm×524cm),其二是为东京安养院能仁寺画的《琼花安养院》(180cm×450cm),其三是为伊势崎市华藏寺画的《仲夏晴晚》和《暮雪松风》(2×180cm×450cm),其四是为光严寺画的《妙义来凤图》(170cm×205cm)。

这真是丰收的一年。

在日本,为寺庙绘制巨幅障壁画者,往往是那些有大名声、在画界地位高、有权威的大画家,如京都金阁寺的障壁画,是请日展理事长画的,历时六年;奈良唐招提寺障壁画,是请东山魁夷画的;奈良的药师庙的障壁画是请平山郁夫画的。傅益瑶以自己的行为赢得了日本广大寺院、公众及画界的信誉,许多寺院纷纷请她画障壁画,而她本着“目标记住,利益忘掉”的精神接受了众多的任务。她只追求出色地完成任务,而不计及个人的私利。她感到能为这些寺院画障壁画是十分荣耀的事。作完画后,往往就留在寺院里作为对佛的奉献。国外有人想买有些画,却为僧人所拒,他们视这些画为镇寺之宝,化多少钱也不卖的。

1989年,横浜寺安禅院圆满寺的新大本堂落成,邀请傅益瑶为该堂画障壁画,总面积达20M2。她艰辛地一连作画50天,盘腿坐地,澄心静虑,怡然忘我,心手合一,如有神助,一气呵成。在此过程中,她深深地感到佛的慈悲,并为之打动心灵。

1990年3月,为比叡山开山1200年开展隆重纪念活动,她画成了《比叡山延历寺》,继又画成了《天台山国法寺》障壁画。1990年5月15日,圆满寺举行了庆赞大法会,会上天台宗座主山田惠长老对傅说:“你的画打动着看画人的心,乃是十分圆满的功德,你的画就是你修行的最好的证明”。1990年那年还完成了《三千院四季图》(180cm×540cm)。

由于上述原因,她获得了日本美术界每五年评选一次的最高奖――伦雅奖。

傅益瑶在90年代还为延历寺在琵琶湖边的大灵园画了一幅《二十五菩萨来迎图》(180cm×270cm)这是她为天台宗大本山画的第一幅作品。再以后,她承担了更艰巨的作画任务,即绘制《佛教东渐图》和《园仁入唐求法巡礼图》。为绘制《佛教东渐图》,她足足用了四五年构思,2600年佛教东传的内容庞杂繁复,要构思作画,必须对佛教的历史,如高丽、朝鲜佛教史、唐朝的佛教史、诸如玄奘去天竺取经……都应有深切的了解和感悟。它最后将由许多故事组成,诸如佛祖释迦树下说法;(唐)法显、玄奘、鸠罗摩什、鉴真和尚……。在这2600年之中,众徒心路云集,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奔腾向东。由于篇幅浩大,她人小体弱,乃采取“纸动人不动”的办法,日以继夜作画,整整一年,有时一天作画十余小时,她在苦练艺术的精神感召下,聚精会神,一气呵成。这张《佛教东渐图》乃是空前的巨大作品,尺幅达260cm×1200cm,共31.2M2.她以那种苦行僧的做派含辛茹苦,克服肉体的劳累,终于在画史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完成了如此硕大的作品。

1994年,她还完成了《圆仁入唐求法巡礼图》,这是根据圆仁和尚《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的精神来构筑的一组画。正如河北明伦所写:“该画集将为我们展现晚唐时圆仁由日本东渡中国、历时十年、艰辛行旅的历史故事。圆仁和尚作为日本遣唐使的最后一批和尚东渡中国,见到了晚唐时节佛教的兴衰,特别是唐武宗的灭佛行动及浩劫造成的惨重危害。”

傅益瑶重访所到之遗迹,选取关键场面。她不仅熟悉中国的历史(如唐朝佛教史)、地理和社会风俗,又精通笔墨技巧,既把握画的整体,又突出每张画的特有气质和性格,使画面既丰富多变,又富有历史情感。最后傅益瑶画成了二十五幅画,形成一个系列,并结集成册。而原画则分别存在日本全国从北海道到九州的24座天台宗寺内,影响极为深远。

1996年作的《圆仁入唐求法巡礼图》,由以下25幅画组成,即:1)镇海之祷;2)扬州远路之行;3)开元寺大法会;4)模(摹)写龙兴寺之大师像;5)上元灯节夜游;6)东海岸峭壁;7)乳山风雨夜泊;8)赤山新罗院冬夜望雁;9)农家施斋;10)于判官宅论佛;11)待断中被拒;12)礼拜五台;13)五台一门欢聚;14)虔诚拜文殊菩萨;15)巡礼五台;16)警见五色佛光;17)惟晓病笃;18)荒野殡葬;19)火烧佛寺;20)法难之长安;21)潼关相送;22)翻山越岭;23)剃头更衣;24)重返故国;25)延历寺勤供。

2002年傅益瑶又为道元禅师作画,根据道元的一句偈:“祖道西来,我传东”,为画取名《祖道传东图》,画幅描述了道元求法之经历,共计36幅画,为:1)释迦诞生;2)太子时代;3)四门出游;4)佛陀圣旅;5)拈花微笑;6)一苇渡江;7)慧可断臂;8)秘传衣钵;9)幼年道元;10)稚儿惊众;11)礼倾禅议;12)精进清规;13)承久之乱;14)斩蛇护花;15)五岛待航;16)观音慈助;17)识璞得玉;18)心醉雁荡;19)罗汉喜迎;20)欣逢正师;21)身心脱落;22)持归三宝;23)普劝坐禅;24)深草雨润;25)百川汇海;26)越前之宗;27)佛佑永平;28)下白镰仓;29)病还故里;30)慧解真谛;31)溪声山色;32)承阳永春;33)祖道传东;34)道元春行;35)天童寺;36)永平寺等图。其中有六幅的尺幅为192cm×345cm,其余均为90cm×125cm.傅益瑶以此画集纪念道元禅师远行750年。

傅益瑶的巨幅水墨画,总的来说,气势磅礴,色彩强烈,又复沉着、细腻。此外,还有《诹访御柱祭》(160cm×270cm),《张骞西城出使图》(98cm×270cm)以及《游龙望京图》等。

从90年代初起,傅益瑶还从事唐诗之诗意画的绘制,如为李白诗《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及《峨嵋山月歌》、《送别》等配画,为王维的《山居秋瞑》诗配画,为刘长卿诗《逢雪宿芙蓉山上人》配画。

200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将她的唐诗配诗意画结集出版,其中包含有为王维诗之诗意画26幅,如《桃源行》、《少年行》等。傅还曾为《菜根谭》的110则语录配画,名曰:“绘画菜根谭”。

傅益瑶曾经有一段时间为江西景德镇的瓷器作画,在她的专著:《窑火丹青――傅益瑶画瓷》一书中有详尽的论述,并配有大量照片,反映出她的画瓷作品的成就。

傅益瑶今年六十岁了,回顾她在日本的二十七、八年的岁月,是多么绚丽、丰富和硕果累累。她先后在中国、日本、美国、瑞士以及联合国、香港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四十余次。除1990年在日本获日本最高美术成就奖“伦雅美术奖”外,1995年还获得日本“神道神社文化奖”。她的许多作品为日本从北海道到九州的众多寺院、神社,以及中国美术馆、联合国等收藏,日本寺院将她的画作为镇寺之宝,它们必将永垂百岁千年,放出不朽光芒。

我们为傅氏父女的伟大成就而骄傲,为了表达我的敬慕之意,也希望全世界的华人对她有充分的认识,特草写本文。疏漏有误之处,尚祈谅鉴。

2008年1月30日于北京蓝旗营

第 1 幅
1963年新年拍的全家福,前排左1罗时慧(妈妈),左2四妹益玉,左3傅抱石(爸爸),左4大姐益珊, 后排左1傅益瑶, 左2大哥益钧, 左3二哥益钜, 左4二姐益璇

第 2 幅
祖道传东图之六《一带渡江》

第 3 幅
《诹访御柱祭图》局部

第 4 幅
傅益瑶《我的东瀛岁月》封面

第 5 幅
获日本第二届伦雅美术奖


2008-3-7 15: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  

典雅端庄,仪态万方;秀外慧中,真美人也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3-7 15:4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海外逸士

#3  

現在的子女呀﹐自己沒什麼可寫﹐只能寫爸爸。借此出名。是好樣的應該自己闖出名來。


2008-3-7 17:17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4  

据悉此文为杭州中英文杂志《文化交流》采用,刊登于2008.6期。特此祝贺!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8-6-27 14:3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