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 关于“的”、“地”、“得”的用法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转载] 关于“的”、“地”、“得”的用法

关于“的”、“地”、“得”的用法

笑言转载


“的”“地”“得”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度使用的三个结构助词,分别用于连接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中心语(述语)和补语。它们在普通话中都读轻声“de”,没有语音上的区别;在书面语中却有不同的词形,分别以“的”“地”“得”表示,但是又不尽然。因此,在书面语中,就有这三个词的词形的区别和选用的问题。

一、辞书对“的”“地”“得”的不同处理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辞海》《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词典》《汉语大词典》对这三个词的词形的处理大体一致,三者之中“地”“得”不能同“的”,即“的”不能写作“地”“得”;而“的”能否同“地”“得”,即“地”“得”是否能写作“的”,这些词典对此则有分歧。

(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辞海》─ “的”不兼表“地”或“得”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严格区分三者的用法,各司其“职”,并特别指出助词“得”的全部义项,“现在都不能写作‘的’”。《辞海》“的 (de)”字头释义:……② 作语助。用于句中,表示修饰或领属。如:红的花,我的书。……④通“得”。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俺怎生就住不的山,坐不的关,烧不的药,炼不的丹?”此释义虽说“的”(de)通“得”,但举的却是元代白话而无现代汉语的例子,因此在实际上不主张“的”(de)兼表“地”“得”的。

(二)《新华词典》─ “的”兼表“地”,而不兼表“得”

《新华词典》“的”(de)字头释义:……5.同“地(de)”。

(三)《现代汉语词典》─ “的”兼表“得”,而不兼表“地”

《现代汉语语典》“的2”(·de)字头释义:同“得”(·de)② ③。“得”(·de)字头释义:……②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拿~动|办~到|回~来|过~去。③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跑~喘不过气来|写~非常好|天气热~很。

(四)《汉语大词典》─ “的”可兼表“地”“得”

“的2”(de)字头释义:……③构成“的”字词组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用同“地(de)”。……“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章:“赵雄礼貌的和剑平握手,客气一番。”④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用同“得(de)”。……孙犁《白洋淀纪事·小胜儿》“在五月麦黄的日子,冀中平原上,打的天昏地暗,打的树木脱落枝叶,道沟里鲜血滴滴。”

二、“的”“地”“得”的词形演变

这三个结构助词源于近代白话,但它们的词形过去并不固定。从《汉语大词典》的语言材料中(见本文附录)我们可以看到:

(一)现在作为定语标志的“的”,曾可用“底”“得”。其中的“底”本可用于修饰关系和领属关系,用法同“的”;但在五四时期至 30 年代缩小了应用范围,专用于领属关系,如“我底母亲”,“作家底感情”。现在的定语标志已不再用“底”“得”,而专用“的”这一词形。

现代汉语有时也用文言的结构助词“之”。它往往用在双音的定语和单音的中心语之间,如“光荣之家”“前进之路”。要是把“之”改为“的”,得说成“光荣的家庭”“前进的道路”,才来得顺口。理论文章为了把思想表达得精密需要连用几个“的”字,有时就夹用一个“之”字来分清层次。例如:“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但“之”与“底”“得”不同,“之”是与“的”的用法相近的另一个词,而“底”“得”则可视为作为定语标志的“的”一词的不同写法。

(二)现在作为状语标志的“地”,曾可用“的”“底”“得”。其中“的”的这种用法一直沿用至今,但现在一般用“地”这一词形。

(三)现在作为补语语标志的“得”,曾可用“的”。“的”的这种用法一直沿用下来,但现在一般用“得”这一词形。

三、“的”“地”“得”的词形选用

吕叔湘、朱德熙所著《语法修辞讲话》(1951 年发表于《人民日报》,1952年发行单行本),是新中国成立后影响最大的普及性语法修辞著作,至今无出其右者。该书即认为“的”兼职过多,负担过重,而力主“的”“地”“得”严格分工。50 年代以来的诸多现代汉语论著和教材,一般也持这一主张。从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看,“的”与“地”“得”的分工日趋明确,“的”的“专职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在逻辑性很强的论述性、说明性语言中,如法律条款、学术论著、外文译著、教科书等,更是将“的”与“地”“得”分用。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在定语后面写作“的”,在状语后面写作“地”,在补语前写作“得”。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可使书面语言精确化。例如:

①她是一位性格开朗(描写性定语)的女子(名词,中心语)。

②颐和园(限制性定语)的湖光山色(名词,中心语)美不胜收。

③她愉快(描写性状语)地接受(动词,中心语)了这件礼物。

④天渐渐(限制性状语)地冷(形容词,中心语)起来。

⑤他们玩(动词,中心语)得真痛快(补语)。

⑥她红(形容词,中心语)得发紫(补语)。

又如下面一个兼用“的”“地”“得”的句子:

⑦民主不是一个压倒另一个,各种势力和谐相处,最大程度(状语)地实现(中心语)多数人(定语)的民主(中心语),让农民活(中心语)得有尊严有微笑(补语),才是最终(定语)的目的(中心语)。(《南风窗》2005.12 下)

在以上七个例句中,“的”“地”“得”各有“职守”,使语句的结构关系清晰明白。如果都用一个“的”,就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的”“地”“得”分工还可以避免歧义,这也使书面语言表达得更精确。例如:

⑧大家都说写 de(“写”与“的”构成名词性的“的”字结构)好,刻 de 没有写 de 好。

⑨大家都说这篇小说写 de 好(表示程度的补语),非常感人。

⑩一定要这样写才写 de 好(表示可能的补语),不这样写是写不好的。

这三句里的“写 de 好”是三种意思, 如果都写成“的”,看的时候不容易弄清意思,如果⑧写作“的”,⑨⑩写作“得”,一看就很清楚。

将“的”与“地”“得”严格区分开来,固然很好;但将“地”或“得”写作“的”,是否算作错误呢?我们认为不宜算作错误,而应采取现实的态度,不必苛求:一是辨清“的”“地”“得”的用法并不容易,对不从事文字工作的人,特别是对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二是各种词典对“的”“地”“得”的处理就不一致,这也反映了社会上关于“的”的用法的使用现实;三是在教材、图书的选文、引文中以“的”表示“地”或“得”的情况,应尊重作者,忠实原文,一般不宜将“的”改为“地”或“得”。

将“的”与“地”“得”严格分用,已基本形成规范。但这一规范,要靠提倡、靠引导,尤其要靠权威性的词典规范来提倡、来引导,不宜靠硬性规定、靠强制。但是,在正规的书面语言中,例如教材中编者的阐释性、说明性语言中,就有必要将“的”与“地”“得”严格分用。我社曾有多套初中语文教材均用“的”表示作为状语标志的结构助词“de(地)”,只是最近两套初中语文教材才改变了这种做法,而将“的”“地”分用。这样处理更合乎书面语的用字规范,也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附录

词典对“的”“地”“得”词形的处理

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辞海》

(一)《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的 de ① 助 用在作定语的词或词组后面。a)表示对中心语的领属关系,对事物的性质、属性、范围等加以限定→ 我~书|镀金~首饰|幸福~童年。b) 表示对中心语加以描写 蓝蓝~天 |愁眉苦脸~样子。

底 de 助 用在作定语的词或词组后面,表示对中心语的领属关系(多见于五四时期至 20 世纪 30 年代的白话文著作) →我~书|大众~权利。

地 de 助 用在作状语的词或词组后面,表示这个词或词组修饰动词性或形容词性中心语→坦白~说|灵活~运用|历史~看问题|不停~说着|哗哗~流走了|一步一步~向深入|天慢慢~黑了。

得 de……② 助 用在动词或形容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 ? 说~很清楚|修理~好|漂亮~很|激动~热泪盈眶。→ ③ 助 用在某些动词和补语之间,表示可能 看~清楚|修理~好|拿~动|冲~出去|说~出。(一)严格说来,助词“得”①②③都是由助词“得”(获得、得到,引申为达到、达成) 虚化而来的。(二)②的“说得很清楚”的否定形式是 “说得不很清楚”。(三) ②的“修理得好”表示修理的结果良好。③的“修理得好”表示能修理好。(四)③的否定式是把“得”换成“不”,如“看不清楚”“冲不出去”。(五)这几个义项中的“得”,现在都不能写作“的”。

(二)《辞海》

的(de)……② 作语助。用于句中,表示修饰或领属。如:红的花,我的书。……④通“得”。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俺怎生就住不的山,坐不的关,烧不的药,炼不的丹?”

底(de) 同“的”,表领属关系。如:你底书。

地(de,又读 d?)……②作词助以成状语。如:特地前来;慢慢地说。李白《越女词》:“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

得(de) 作语助,表示效果或程度。如:说得好;好得很;磨得墨浓,掭得笔饱。

二、《现代汉语词典》

的1 ·de 助 ①用在定语的后面。a)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一般的修饰关系:铁的纪律| 幸福的生活。b)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领属关系:我的母亲|无产阶级的党|大楼~出口。c)定语是人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是表示职务或身份的名词,意思是这个人担任这个职务或取得这个身份:今天开会是你~主席|谁~介绍人?d) 定语是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和前边的动词合起来表示一种动作,意思是这个人是所说的动作的受事:开他~玩笑| 找我~麻烦。……

的2 ·de 同“得”(·de)② ③。

底 ·de 同“的1 1”(·de) ① b。

地 ·de 助 表示它前面的词或词组是状语:天渐渐~冷了|合理~安排和使用劳动力|实事求是~处理问题。

得 ·de 助……②用在动词和补语中间,表示可能:拿~动|办~到|回~来|过~去。③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跑~喘不过气来|写~非常好|天气热~很。

三、《新华词典》

的 de 助词。1.用在某些词或短语后,表示它前面的词或短语是后面中心语的定语。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中国共产党。……3.表示领属关系。我的书。……5.同“地(de)”。

底 de 助词。同“的(de)3”。

地 de 助词。用在某些词或短语后,表示它前面的词或短语是后面中心语的状语。灯光慢慢地暗了下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得 de 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连接表示结果或程度的补语。工作做得快| 天气热得很。

四、《汉语大词典》

的2 [de] ①构成 “的”字词组。表示修饰关系。宋钱愐《钱氏私志》:“则是一个有血性的汉子。”《宣和遗事》后集:“虏酋大怒,执傅察而杀之。察乃傅尧俞的从孙也。”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二:“清秀的容仪比得潘安、宋玉丑恶。”元刘致《水仙操》曲:“风流煞斗草的西施。”丁玲《母亲》一:“金色的阳光,撒遍了田野,一些割了稻的田野。”……③构成“的”字词组修饰动词或形容词。用同“地(de)”。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平生踪迹无定着,如断蓬。听塞鸿,哑哑的飞过暮云重。”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陈亮)知道了悔道:‘我只向晦菴说得他两句话,不道认真的大弄起来。’”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章:“赵雄礼貌的和剑平握手,客气一番。”④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用同“得(de)”。《水浒传》第三回:“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的那店小二口中吐血。”《红楼梦》第十一回:“怎么几日不见,就瘦的这样了。”孙犁《白洋淀纪事·小胜儿》“在五月麦黄的日子,冀中平原上,打的天昏地暗,打的树木脱落枝叶,道沟里鲜血滴滴。”……⑥用于指人的名词、代词和指职务、身份的名词中间,表示某人取得某种职务或身份。如:排《白毛女》,小王的喜儿,我的大春;今天开会是你的主席。⑦在插入某些动宾词组中间的指人名词或代词的后面加“的”,表示某人是动作的对象。如:别开小李的玩笑;别生我的气。

底 [de] 结构助词。(1)犹的。《无常经讲经文》:“到家各自省差殊,相劝直论好底事。”宋代辛弃疾《夜游宫·苦俗客》词:“说底话非名即利。”旧时语体文中专用以表示领属关系。巴金《初恋》:“其中有许多张她自己底像,尤其是今年二月里照的那张最可爱。”(2) 犹地。明王敬夫《快活三·次前赠邵晋夫归隐》曲:“疾忙底驾骊驹,隐遯在风山余。”

地2 [de]……(2)结构助词。状语的标志。唐李白《越女词》之四:“相看月未堕, 白地断肝肠。”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脸儿稔色百媚生, 出得门来慢慢地行。”峻青《黎明的河边》二:“大雨像一片巨大的瀑布, 从西北的海滨横扫着昌滩平原, 遮天盖地地卷了过来。”

得3 [de]……(2)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连接表示程度或结果的补语。五代齐己《谢武陵徐巡宫远寄五七字诗集》诗:“还是灵龟巢得稳,要须仙子驾方行。”宋杨万里《正月晦日自英州舍舟出陆北风大作》诗:“北风吹得山石裂,北风冻得人骨折。”《红楼梦》第一回:“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沙汀《丁肢公》:“这一天丁肢公起身得很迟。”秦牧《花城·花市徜徉录》:“荒野里的鸡冠花,那个冠小得可怜,只有手指头大小。”……(5)犹的,《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小生写得字体和蔡太师字体一般。”《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你如今只出一状,告他须没处辩,你是亲生的,又不是前亲晚后,自然是你说得话是,别无疑端。”《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我那老九仗得是天地的养活,受得是父母的骨血,吃得是皇王的水土,我就是主儿!”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9-2-8 21:2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  

笑言转的这篇很不错,特地再摘出来,自成一篇,留作参考!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9-2-8 21:2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