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历史学家为何捱耳光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转载]历史学家为何捱耳光

近来大陆多发奇闻:历史学者阎崇年在无锡签名售书时,被一名年轻人搧了一耳光,理由是“不同意阎氏观点又无处表达”。此举引发大陆媒体众说纷纭。阎氏等多人皆属被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捧红的学者,笔者无暇多看,浏览过几期,感觉上与学术没有多大关系,基本上可以划到“说书”一类节目中去,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历史了,光是帝王剧就不知拍了多少电影、电视剧,拿来说书娱乐观众,几十年都足够用。有人真把这些人的观点当回事,乃至动粗,实在是不值得。

与这些把帝王历史当作消遣和获取暴利的学者相比,真正的历史反而涉猎者甚少。近日,一本真正的历史着作通过电子邮件在大陆知识界迅速传播,这是一本关於中国“大跃进”时期的历史书,书名为《墓碑》,作者杨继绳,乃新华社退休的高级记者,他历尽千辛万苦,除了检索大量档案,还拿出记者的看家本事,大量走访当事人,获得了极为真实的历史细节,最终得出了禁得起推敲的中国1958年至1962年间被饿死的人数:至少有 3600万之多。书中最让人颤栗的,是这场人为饥荒所导致的“人相食”的惨剧。值得一提的是,杨用来比照的关於这一段历史的着作,均为海外学人所着。中国本土的历史学家们都不知上哪儿去了。

什么是历史,当然有多种说法,然而最有价值的历史,当为告诉了人们过去不知道的事件、告诉了人们真相的历史。比起事实真相来,解说、评价乃是第二位的相对次要的,事实上,真相可以在瞬间颠覆无数解说,尤其是这种真相在被刻意掩盖和歪曲的时候。读过杨继绳先生的这部着作,你不得不同意:“在一个有新闻自由的国家,几乎不可能发生这样的饥荒”。

可惜,这样的历史着作不能在大陆出版。历史之所以有价值,在於今人可以“以史为鉴”,了解过去的错误,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如今中国大陆的年轻一代,不仅不知道有这样一段历史,甚至不相信有这样一段历史,这就埋下了迷误的种子,非常可怕。

这时我们就要庆幸中国还有香港这个地方,有人形象地将香港比喻为中国大陆的“气眼”,这是指被大陆官方着力掩盖的真相、被禁止出版的着作、被强力扼杀的思想,总算还有一个可以问世的地方,借助互联网无孔不入的传播,我们可以获得这些资讯,使头脑有吸氧的可能。

北京的朋友们聚会,总有一个话题,“最近有什么香港出的书可以一读”。除《墓碑》外,又有人推荐,香港中文大学新近陆续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绝对值得一读,“这里面确实有真货”!美国着名历史学家余英时先生评论,这套书“每卷都达到了史学着作的世界水平”。哇,赶紧去买。

至於搧耳光和被搧耳光的“历史”,就算了吧!



是非是我非我
2008-10-24 15:3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海外逸士

#2  

拿歷史作秀﹐吃耳光也應該。


2008-10-24 18:29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周宇


#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海外逸士 at 2008-10-24 11:29 PM:
拿歷史作秀﹐吃耳光也應該。

不能把这人当历史学家看,当成娱乐明星看更合适。中国当前基本上什么都靠娱乐化出名,此人走的也无非是哗众取宠的炒作道路,挨耳光的原因是不仅是观点立场,而且是那人牛逼烘烘的做派。要跟他说话得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清史专业,二是在清史研究领域上有学术专著,三是必须有参加国际学术讨论会的经历。没这些条件,又很想跟他说话,只好动手了。

第 1 幅


2008-10-24 18:58
博客   编辑  引用

周宇


#4  

保卫于丹

bbcodeurl('http://186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08/10/18/10/28/11db5740689g215.jpg', '
')


2008-11-1 22:20
博客   编辑  引用

KQX

#5  

哈哈,看来需要保护的人还真不少。那些仗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和“砖家”名头以及打死也不要脸的炒作的人还真是得小心了。
当然,我不建议打人,那个打人的人也不是什么好鸟


2008-11-10 07:1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