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昨日的歌 (旧诗新作, 欢迎指正)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dingding


#1  昨日的歌 (旧诗新作, 欢迎指正)

昨日的歌

一, 洗江天

时间过得真快. 当我再次看到H的来信时, 五年过去了. 里面除了相逢的惊喜和久别的问候, 还带来了一个沉痛的消息, 我小时最好的同学和朋友之一Y去世了. 那是一次”意外”, 但很多人坚持认为那是意料之中早晚的事.

我一连几天吃不好东西, 睡不好觉, 索性就到外面走走. 初春的河堤上发出了沁人的野草香气, 隔岸河柳的嫩枝在微风里飘摇. 我很熟悉这早春的气候, 尽管在我的家乡那已经接近晚春时节. 我们一起在坝外爬那饱经风雪的大坡时, 就有这样的感觉, 感觉到生机勃勃的无所不在. 但现在, 就我一个人孤独地坐在这里, 在这里经历着”清风未老”但”秀木难全”的感觉.

又过了几日, 气候有些反常. 天转为灰蒙蒙的, 最后竟然下起雨来. 我坐在窗前, 看着那雨越下越大, 思绪也随着那雨中的风飞起. 我飞快地拿起笔, 把这几日的感觉写出来, 和那远在天边的同窗故友们共同分担. 词成, 又写一序, 权且作为一封网络上的快信吧. 序的最后说, “…当其时也, 未料此乃今生之最后一晤. 噩耗西来, 往事历历如昨日耳. 因趁湾区春雨之连绵, 一洗塞外江天之沉重. 凭东坡少游之雅赋, 传同窗故友之哀声. 遂自成九十六字, 兼呈诸同学故旧.”

南列翻窗, 颐园劝酒, 一揖飘去多年. 赋诗(当)横槊, 招手上征帆. 踏破穷山恶水, 焉能算、几度亏圆. 光阴急, 追云不至, 明月满前川. 偏偏, 江北岸, 清风未老, 秀木难全. 料来世今生, 片纸如山. 常恨勃回命苦, 魂犹幸、名铸身前. 西风紧, 随君泪洒, 塞外洗江天. (满庭芳•一洗江天)

二, 单向寒天试雁声

在国内的那段时间, 从小到大, 结交了不少朋友. 大学以前, 自然都是家乡的同学. 大学之后, 又加了不少所谓”外地””臭味相投””的知己. 西风东渐, 大家一窝蜂地涌向南方涌向国外, 一些朋友也不例外. 刚来国外,语言文化上的迥异, 也给学习和生活增加了额外的压力. 那时, 互联网未如今日, 几经辗转, 许多朋友之间暂时断了几年的线.

寂寞音书绝. 念当年、三家村里, 落花时节. 义气相逢同一饮, 南北消磨寒热. 方笑罢、龙山老卒. 飞将不谈封侯事, 向河梁怒发辞天阙. 风正起, 路轻别. 雄关寥落无从说. 更何堪、人微酒冷, 点星残月. 铁鼓铮铮声渐远, 金缕飘飘如咽. 天易老、弦弓难接. 钝笔为锄栽五柳, 醉里身化万千飞蝶. 夜独醒, 振长铗 (贺新郎•振长铗, 又称金缕曲, 入声韵)

有一年的秋天, 在野外健步(HIKING), 耳闻得大雁声声, 心中不由得升起思乡之念, 以前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日子顿时涌上心头. 回家之后, 立马整理成文, 而且还写了一篇不短的序. 几年后, 网络渗透到了千家万户, 这首诗也就分送给各位朋友, 让他们自己找出自己的位置, 尽管”友谊”在心中的位置是一样的.

鲁赵燕齐一脉承, 漫游关外更南征. 魏公村掷新疆酒, 黄埔江传故友情. 八载浮云逢独骑, 几回春水绕双城. 西山别后多新忆, 单向寒天试雁声 (忆旧游, 以"庚"韵成句, 追忆往日之友人. 原有序一百六十余字置于前, 并附注释者二, 细述来由. 另有押"东"韵之变体, 意颇相近, 句多不同云云)

三, 太浩望诸君

家乡的冬天漫长, 苦寒而多冰雪. 入关念书, 寒假也多是回家过的, 和冰雪有不解之缘. 倒是来到异国它乡, 极少见到雪了. 一年冬天开车老远去滑雪, 那是第一次. 一路上经历着四季的变化, 盼望着和冰雪相逢的亲吻. 现在, 我还记得当时站在布满厚厚积雪的山顶, 努力向家乡眺望的情景. 下面这首诗就是后来成于酒店中的两首之一.

雁叫入云根, 江湖浪子身. 半篇思旧赋, 一个烂柯人. 梦醒千钟酒, 花开两处春. 东行寻故地, 太浩望诸君. (登太浩寄友人, 两首其二. 昔闻毛泽东书信一封于陈毅, 曾论及诗词格律并比兴之法, 又及唐宋诗之异同. 言简意赅, 多中肯綦. 吾虽不才, 以为宋诗尤存其妙, 唐诗之后, 之所以延而至今也. 故书绝律两首, 甘冒类犬之嫌, 以博一时之乐, 并寄永久之情)

四, 凭谁历数当年

“事情正在起变化”. 念书的年龄, 交往有男也有女. 一段不能续的”缘”, 却在一天的梦里”莫名其妙”地”重复”了.

桃花咫尺艳如春, 缭绕银铃又逼人. 北国十年青杏小, 西风万里紫云深. 正襟今日君应健, 歧路当时我为尊. 最是神龛多像处, 相逢一笑了无痕. (九月记梦, 九月二十一日有梦, 嬉笑间灭, 醒后数日追记. 今无平水韵书, 聊从词韵)

其实, 在那段所谓的”缘分”已尽之后, 我又有了”新欢”. 那段刻骨铭心的历程, 至今记录在当时的诗句里, 并在某个结婚周年重新写了一篇. 个中的滋味, 每个人自有不同的体会.

几番辗转地图前, 心绪难宁手不闲. 惟愿风传千里信, 前车已过马头关. (为赴五台山而作二首其一, 马头关在晋冀交界的山西境内, 押十五删韵但首句借邻韵一先)

六月京畿赛火国, 西飞燕子又如何. 五台应是春归地, 不蓄清凉不信佛 (为赴五台山而作二首其二, 押现代新韵)

晓燕初飞, 古道东来, 岂一线牵. 念碎琼乱玉, 横车推手;云翻似梦, 气吐如兰. 老虎滩头, 紫竹月下, 形影长随在眼前. 应能记, 有黄花朵朵, 小径弯弯. 凭谁历数当年. 咏吟几多阴晴缺圆. 笑沉鱼落雁, 尤输知己; 羞花闭月, 只比红颜. 树鸟双栖, 池莲并蒂. 来世重修此世缘. 吾何恨, 看小儿顽劣, 娇女蹒跚. (沁园春•To My Beloved)

五, 几人能有半行诗: 未完的话

年少时狂妄. 曾写有一绝, 曰:

工夫难比宋唐时, 满口呕哑最可知. 阅罢全篇成一笑, 几人能有半行诗 (读TH学生诗集〔1977-1987〕, 时一志兄存有该诗集, 访其宿舍时偶然读到)

现在想来, 多是井底之蛙之举. 自己何尝不在这"几人"中吶. “人外有人, 山外有山”, 不是所有人都能或愿意悟到的. 岁月的无情, 不仅给额头刻划上烙印, 有时也能让你看清自我, 让友谊和亲情在沉淀之后永存. 希望如此.


(完)


2006-5-26 12:32
博客   编辑  引用

dingding


#2  

草草写了以上几句, 算是一份回忆. DINGDING在这里恭请砸砖;-)


2006-5-26 15:18
博客   编辑  引用

wxll

#3  

文采加上感情,好!


2006-5-26 16:0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dingding


#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xll at 2006-5-26 09:06 PM:
文采加上感情,好!

多谢WXLL, 文采不敢当, 倒真是用感情写的, 和DINGDING在诗会"即兴"发挥的不同;-)

BTW, 看来, 对旧诗词感兴趣的不多.


2006-5-29 21:01
博客   编辑  引用

无言

#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dingding at 2006-5-30 02:01 AM:


多谢WXLL, 文采不敢当, 倒真是用感情写的, 和DINGDING在诗会"即兴"发挥的不同;-)

BTW, 看来, 对旧诗词感兴趣的不多.

顶一把!


2006-5-29 21:3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dingding


#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无言 at 2006-5-30 02:33 AM:

顶一把!

刚说"感兴趣"的人少, 无言君就来"顶一把", 谢谢了;-)


2006-5-30 11:27
博客   编辑  引用

dingding


#7  

昨日的歌(续)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 主要在做学生其间, 陆续写了不少的诗和词, 大多数是格律体. 几年前, 在整理过去的旧诗词时, 筛选出大约六十多首, 其中五绝十首, 五律十首, 七绝近三十首, 七律近二十首.但十几首词, 却大部分散失. 那次的整理, 加了一些序和注, 还校正了一些字. 这里, 删去了序和注(或把注移到了诗题中), 并改了几个诗题.另外, 当时很多时候用新韵或"诗韵新编"里的韵, 和本人近年来用的平水韵不同.

下面是从这些旧诗词中摘抄的几首, 都作于早年读书其间.

入夏时时雨, 出门处处风. 道边敲木子, 独与去年同. (归乡. 路边总有下棋和观棋的, 但往往观棋的比下棋的还累)

柴门蒿径几人伤, 抱膝空嗟太息肠. 先主不谙天下计, 野坟应在卧龙冈 (柴门)

文王渭水猎良臣, 吕尚大名传古今. 不是雄才作佳饵, 直钩焉可钓龟文 (直钩)

满街残叶一轴诗, 苦雨惊风乱剪枝. 几载炎寒枫渐老, 雄心不比壮年时 (老枫)

欺天黄鼬露狰狞, 满目狂沙满目风. 不信须弥能护法, 悟空应悔拜高僧. (黄风. 西游记称, 孙悟空曾请小须弥山灵吉菩萨收伏黄风怪, 并称该怪原为黄鼬)

开物天工利不均, 世间多少受穷人. 皇恩浩荡清泉浦, 未必能称最赤贫 (访延庆清泉铺)

无绪闲云逐日斜, 问君能采几枝花. 但闻香气熏人醉, 倩影何尝到我家 (戏作)

垓下思乡曲, 吹平子弟兵. 抛头祭乌水, 豪气过江东 (观电视片长城故事三. 本年四月, 曾写过乌江恨. 开篇”大风慷慨咏刘邦, 高祖何曾是栋梁”.)

信马游缰逛古今, 奔波一载又登临. 手边唯有穷儒笔, 千里风尘寄片心 (寄江南李朝乾)

绝尘千里几安然, 休问鬼神休问天. 钝笔重提书旧话, 殷勤只为李朝乾 (再寄江南李兄)

清华煮酒论英雄, 一掷豪言半载空. 赊取当年梦花笔, 写来春意到关东 (寄吉林马老弟)

岂是寻常四月天, 号啕犹入鬼门关. 老枝无奈春风力, 一夜呻吟竟不还 (几日多风两首其一)

池鲤便便别样红, 多年熬炼始成精. 招摇只为寻香饵, 牵出水来能作龙 (池鲤)


2006-5-30 11:27
博客   编辑  引用

dingding


#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xll at 2006-5-26 09:06 PM:
文采加上感情,好!

为WXLL的美言, 上一首给自己COCHAIR的诗:

七律•逢君

近日见李敖引元稹之”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遂回忆起全诗. 用之深情, 赋予新意, 记于一先韵.

逢君略算十三年, 携手同观井上天
元氏深情应见我, 寒门万里即随缘
兰台去后遗双韵, 丹蕾开前望一川(注一)
纵使无为懒修道, 期期共泛五湖船

注一: 丹蕾和一川, 作者的一双儿女.


2006-5-30 12:18
博客   编辑  引用

无言

#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dingding at 2006-5-30 11:27 AM:
昨日的歌(续)

..

丁丁君的第一贴最后的那个(完)字,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今天又看到续,果然未尽。


2006-5-30 21:3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无言

#1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dingding at 2006-5-30 12:18 PM:


为WXLL的美言, 上一首给自己COCHAIR的诗:

七律•逢君

近日见李敖引元稹之”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遂回忆起全诗. 用之深情, 赋予新意, 记于一先韵.

逢君略算十三年, 携手同观井上天
元氏深情应见我, 寒门万里即随缘
兰台去后遗双韵, 丹蕾开前望一川(注一)
纵使无为懒修道, 期期共泛五湖船

注一: 丹蕾和一川, 作者的一双儿女.

冒魅地问丁丁君,可有COCHAIR的唱和?;)


2006-5-30 21:4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dingding


#1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无言 at 2006-5-31 02:38 AM:


丁丁君的第一贴最后的那个(完)字,让人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今天又看到续,果然未尽。

回无言君: 那个"完"是相对于"待续"(第一贴我是分几次完成的). 原来的意思也包括希望和这里的"同好"切磋, 如果没人感兴趣, 就自说自话, 也是表示"昨日的歌", 彻底"完"了. 既然WXLL君和无言君进来鼓励, 就把以前在另个网站的内容(已经删去)搬来充数...

另, COCHAIR对诗词并无同好, 到是其父的水平不错;-) 我们之间需要诗词上的"唱和"吗;-)


2006-5-30 23:11
博客   编辑  引用

fancao

#12  

草草读了一遍,无暇细品,故而不敢造次胡说。


2006-5-30 23:5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dingding


#1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fancao at 2006-5-31 04:57 AM:
草草读了一遍,无暇细品,故而不敢造次胡说。

FANCAO能被"骗"进来, "昨日的歌"的名字还是不错的;-)

希望您能回来多提意见. DINGDING知道您善诗词, 尽管风格不同, 经历迥异, 我想一些共同的看法还是有的 (至少以前和现在都喜欢古典诗词). 平心而论, 在原来的网站上,您是为数不多的几位对古诗词深有修养的"诗友"之一. 衷心希望您在百忙中指教.


2006-5-31 10:15
博客   编辑  引用

dingding


#14  

我的主张???

那有什么资格谈"主张", 多是一些平时的"感受"而已. 自己的"哥们"中, "善"诗的没有, 顶多"读一读"诗词. DINGDING之所以保留了一些诗词下来, 多跟他们的鼓励有关(他们看后喜欢). 十几年下来, 明显是个"马鞍"型, 念书时写得多, 现在写得多, 中间相当一段时间写得相当少(没了鼓励). 有的有感而发, 有的即兴而来, 但多是游戏之作.七绝一度是以前自己所”得意”的形式. 现在再次挖掘出来, 尽管水平未见提高, 却也是在不断地尝试. 自己也曾努力地追求不同的题材, 力争保有自己的特点, 避免机械地模仿唐诗. 诗在唐之后还能来读的, 都是有特点的, 无论语言文字, 行文风格, 还是题材. 我家COCHAIR不写诗词, 但能读诗词. 其对DINGDING"歪作"的评价是一个字"直", 有其长却有其短, 不知各位诗友如何看.

有段时间, DINGDING曾"刻意"追求过"硬直"的感觉, 也曾想有"古拙"的感觉. 以至和以前自己的另一个不同是, 尽量用古韵, 讲究入声(但避免用古今音差异过大者). 这就使本人现在的写法同以前"自发性"的写法不同了.


2006-5-31 10:28
博客   编辑  引用

dingding


#15  

"说到风格特点, 不同的人自有不同的见解.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虽然是小说, 也有令人深思的看法. 写”同光体”的斜川, 大谈做(古)诗以” (三)陵(二)谷(四)山(一)原”十人最好, “坡”(苏轼)都不入法眼(直吓得鸿渐没敢吱声). 没见识过同光体的代表人物陈三立(散原)的诗, 前几位, 尤其是”义山”(李商隐)和”少陵”(杜甫)是公认的律诗大家. 今人“掉书袋”, 没有超越前人甚至一些近人的本钱, 自己也没时间了解并”堆砌”繁章僻典, 真情之外, 能做的是篇章的组织, 用词用字的选择, 以及观察视点的建立. 有”典”也出于自然. 那种试图肩比古人以至惟妙惟肖的作品, 犹如张大千早年仿古的伪作. 理想中的好诗, 应能从中看出作者, 而非掩埋作者. 色彩纤浓, 隐喻晦涩的诗, 未必一定超过清新如话的白描作品, 更何况还有看似简单却时有妙句或突兀之句的一气呵成之大作." 这是DINGDING以前和一位诗友通信时的"主张", 现在还是这么看.


2006-5-31 10:32
博客   编辑  引用

dingding


#16  

乱谈诗韵

有一次, 和"网友"瞎聊, 说起诗韵词韵. 原来在网上总有所谓的"新韵"和"旧韵"之争. 喜欢用新韵的, 说"旧韵"过时, 古今读音变化大; 愿意用"旧韵"的, 要么"守旧", 要么"死板". 其实, "新旧韵"真那么重要吗? 诗要是被"韵"束缚住了, 那也是"诗人"的问题.即便是"古"诗, 也有不少体裁供选择. 现代人, 不再以"诗"为业为进阶之梯, 有更多的选择. 这首用"新韵", 那首用"旧韵", 还可用"词韵", 标明讲清就行了, 主要是使"读"诗词者把握. 如果自己都不知"韵"是何物, 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有"诗友"曾问, "词韵"里, 把许多"平水"里的邻韵合为一部, 说可通押.但有些指明"独用", 例如"十二侵", 真有不同吗? 如果不搞"音韵"学, 现代人那有必要如此"叫真儿". 只有"写"诗"玩"技巧时, 才会如此. 现代真还有格律派? DINGDING本人, 有多副面孔, 有时就是"格律"派, 闲暇"逗趣"嘛 ;-)

下面这首, 就是"游戏"之作, 把"珠子"用"韵"线穿起来, "写"诗人内心的复杂多变:-) "玩"的不好, "笑一笑", "玩好"了, 就是"名"作;-) 许多宋诗, 就是如此.

五言十四韵长律(入十二侵)

封笔多年后, 登高对此吟
长歌书壮志, 短句化真箴
系马千杯少, 迎风一剑沉
云孤游子意, 日落老人心
修道闻禅偈, 开门见畜禽
逐臣思进退, 贾妇叹商参
瑞雪寒江钓, 乡泥红袖斟
功成弃轩冕, 楼起满胸襟
塞北狼烟急, 关西盗寇侵
新欢香漫漫, 古栈雨淋淋
大漠王侯印, 深闺锦瑟琴
巫山归绝唱, 鲁酒拔金针
羌笛几声转, 晚钟何处寻
怦然生渭水, 万载有余音

NOTE: “羌笛几声转”拗由对句救


2006-5-31 13:43
博客   编辑  引用

兰若

#17  

dingding 好诗亦好情怀。。。此情非指儿女情长的情而是一种大悲情,对天对地对人对物。。。。诗中虽显多愁善感却无文人之酸腐,多首诗颇具唐音,喜欢喜欢。。。

理想中的好诗, 应能从中看出作者, 而非掩埋作者. 色彩纤浓, 隐喻晦涩的诗, 未必一定超过清新如话的白描作品, 更何况还有看似简单却时有妙句或突兀之句的一气呵成之大作." 这是DINGDING以前和一位诗友通信时的"主张", 现在还是这么看.

同意的不能再同意,虽然我是写新诗的。。。

不过这一首

桃花咫尺艳如春, 缭绕银铃又逼人. 北国十年青杏小, 西风万里紫云深. 正襟今日君应健, 歧路当时我为尊. 最是神龛多像处, 相逢一笑了无痕.

似曾相识的东东有点多啊,,,

今人写古诗到这种程度,还是非常不易的。。。很多当代人写的古诗让人一下就能认出来,不过大多dingding的诗都颇能迷惑群众的眼睛....



思无邪.
2006-5-31 23:43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dingding


#1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兰若 at 2006-6-1 04:43 AM:
似曾相识的东东有点多啊,,,

今人写古诗到这种程度,还是非常不易的。。。很多当代人写的古诗让人一下就能认出来,不过大多dingding的诗都颇能迷惑群众的眼睛....
..

多谢兰若评论. "迷惑"两字很有意思;-) 至于那首"九月记梦", 您是指最后一句? "相逢一笑", 自古以来确实用的太多, 近代最有名的当属鲁迅先生的"相逢一笑泯恩仇"了. "了无痕", 当时潜意识里就用了, 感觉是那里感受过, 但记不准. 不说远的, 自唐以降, 太多的词句被"霸占"了;-) 后来看宋诗, 才见到东坡有句"事如春梦了无痕".也可能以前就看见过, 毕竟这么多年来, 横竖看了不少的诗词. 在我的自注中, 原是加上这些出处的. 还有其它的句看着"眼熟"吗;-)


2006-6-1 01:10
博客   编辑  引用

兰若

#19  

青杏小啊,歧路啊,过江东啊,

漫游关外更南征. 魏公村掷新疆酒, 黄埔江传故友情. 八载浮云逢独骑, 几回春水绕双城.

很多相似的奥,浮云游子意?一陂春水绕花身?

肯定还有,不过今天困了。。。

我很喜欢你的洗江天。。。以己愁愁人愁。。。


2006-6-1 01:42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dingding


#2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兰若 at 2006-6-1 06:42 AM:
青杏小啊,歧路啊,过江东啊,

漫游关外更南征. 魏公村掷新疆酒, 黄埔江传故友情. 八载浮云逢独骑, 几回春水绕双城.

很多相似的奥,浮云游子意?一陂春水绕花身?

肯定还有,不过今天困了。。。  

我很喜欢你的洗江天。。。以己愁愁人愁。。。

哇, 这么多;-) 尽管DINGDING来时就想着戴着"头盔", 而且记着时刻得戴着, 还是没想到这"如雨"的"小砖头";-) 如果"青杏"被苏东坡用过, "红杏"被叶绍翁用过, "浮云"被李太白用过, "歧路"被王勃用过, "江东"被李清照用过, "春水"被王半山或XX用过, 别人不管什么原因就不能用了, 那倒真该好好讨论一下了(包括一些"动词"的使用). 再次感谢提出这个问题, 容我些时间, 单独写个贴子探讨一下, 并分析为什么我那么写, 并欢迎继续"砸";-)

另, 谢谢您喜欢"洗江天", 并没使劲"砸"它, 手下留情了呐. 那是我写"昨日的歌"的初衷. 里面"明月满前川"可是整句地"引用"了杨炯的诗句;-) 原词给朋友时有注如下:

唐人句云, "赵氏连城璧, 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 明月满前川" , 语句流走呵成, 殷勤祝愿之态跃于笔端, 甚合吾心,故夺而用之.

补: 本来想今天写完那"单独的"贴子, 看来时间上不太够.争取本周内完. 写贴子的原意, 不是为自己"辩护",而是从自己有限的"知识" 来和兰若以及其他的"网友"切磋. 我喜欢这样的交流.


2006-6-1 11:24
博客   编辑  引用

dingding


#21  

乱谈诗词: 新酒和旧瓶

一, 开篇的话: 黄山谷和江西诗派

黄庭坚, 字鲁直, 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北宋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是钱钟书小说《围城》中”陵谷山原”之一”谷”.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 黄庭坚与苏轼(东坡)并称, 东坡山谷, 是为”苏黄”. 有人称, 黄山谷对后世的影响甚至超过了苏东坡. 山谷还被奉为”江西诗派”的祖师爷, 其余韵影响到了清末. 某种意义上说, 山谷诗体现了宋诗的风格. 谈论宋诗, 不说山谷, 是不能想象的. 关于山谷诗以及山谷的创作实践, 历代都有研究, 从”奇正相生”的布局结构, “奇拗”的特殊句法, 乃至单个字句的锤炼. 但山谷最惹人争议的是他在”艺术技巧”上一种实践, 所谓”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 那时的”专业”诗人, 脑子里装的”古董”比现在的人多, 但为了”突破”, 不希望重蹈前人的覆辙, 或称”避熟”或”避俗”, 就用”串珠”式的方法来编排前人字句, 做得好的(如山谷的一些代表作)叫”出新”, 差的(如遭人垢病的"江西诗派"的末流诗人)就叫”抄袭”.

堆砌”古人”的典故, 不仅仅是”掉书袋”的问题, 还是需要些技巧的. 借助”古人”, 但不要古人完全替代自己, 需要一定的笔力来”熔铸”. “挚鲸”或”如椽”的大笔, 不是把古人的诗句简单编排成自己的作品, 而是精心设计些关键的字来连接, 按山谷自己的话讲”…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如灵丹一粒, 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 更有人记录山谷的话说, 利用前人的诗意, 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谓之”换骨”. 是否得当, 是否本末倒置, 这些都取决于诗人的艺术和人品上的修养. 有唐以来, 真正做到”更无斧凿痕”的, 包括老杜的晚年杰作, 乃是上品.

(待续)


2006-6-1 15:05
博客   编辑  引用

dingding


#22  

二, 庸俗的比喻: 酒和瓶

现代的人”玩”古诗词, 绝大多数还不到谈论”点铁成金”或” 夺胎换骨”的份上. 但在”前人””万方开拓”, ”无以为继”的时候, 近人是不是就不能”写”旧体的诗词了呢? 现代的人用旧体诗的形式去写, 犹如用旧瓶装新酒. 你可以选择不同的酒瓶子, 可以把那瓶子仔细”雕琢”一下, 但要装进你自己的酒. 至于这酒是啤的还是白的, 是葡萄的还是土豆的, 是现代工艺还是祖传秘方, 看你自己. “前人”没喝过啤酒, 就酿啤酒好了; “古人”的度数低, 就来点儿蒸馏的; 现在又喜欢低度的了, 看你的手段(别简单地搀水了事). 唐朝没有土豆, 就多用些土豆. 唐人有葡萄, 但不是法国的, 就来些进口的. 酒酿得好, 有独特的风味, 还在瓶子里, 标签可能不同. 有朋友喜欢一起品, 欢迎; 没有, 就独酌. 你拿着花瓶和人干, 不是正式的场合没问题, 朋友的圈子还会认为你”潇洒”, 有”魏晋遗风”;-)


三, 酿酒的材料: 一家独有?

前些时候, 在一网站, 看到不少人推崇一位现代的”大诗人”. 这里不涉及评论问题, 借一句诗来说明”材料”的运用. 那首诗中有句“敲寒玉”, 用来写”竹”, 确实不错, 属于那种不同的场合”点化”成功的. 事实上, 唐朝就有不少用” 敲寒玉”的, 试举几例.

“清越敲寒玉,参差叠碧云”(刘梦得)
“影缕碎金初透日,声敲寒玉乍摇风” (李昌谷, “陵谷山原”之另一”谷”)
“风摇翠筱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 (张果)

(待续)


2006-6-1 20:11
博客   编辑  引用

兰若

#2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dingding at 2006-6-1 04:24 PM:


哇, 这么多;-) 尽管DINGDING来时就想着戴着"头盔", 而且记着时刻得戴着, 还是没想到这"如雨"的"小砖头";-) 如果"青杏"被苏东坡用过, "红杏"被叶绍翁用过,..

dingding, 我是这样觉得的,象青杏尽管用,但是青杏加个“小”字就不同了,整个表现出了一种概念甚至意境(苏轼的),同理类推到江东,过江东也跟江东有很大区别,我觉得这并不同于典故,毕竟这些最初是出现在别人的诗里的,如果用典最好还是从原始的用,象如果说项羽啥啥啥的我就没意见啦。。。。嘿嘿,说到你的洗江天,我不知道你那句"明月满前川"整句地"引用"了杨炯的诗句,毕竟古诗底子有限,我这底子还是拜我妈妈所赐,学龄前背了不少。。。现在见底了,sigh....



思无邪.
2006-6-1 22:43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dingding


#2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兰若 at 2006-6-2 03:43 AM:


dingding, 我是这样觉得的,象青杏尽管用,但是青杏加个“小”字就不同了,整个表现出了一种概念甚至意境(苏轼的),同理类推到江东,过江东也跟江东有很大区别,我觉得这并不同于典故,毕竟这些最初是出现在别人的诗里的,如果用典最好还是从原始的用,象如果说项羽啥啥啥的我就没意见啦。。。。嘿嘿,说到你的洗江天,我不知道你那句"明月满前川"整句地"引用"了杨炯的诗句,毕竟古诗底子有限,我这底子还是拜我妈妈所赐,学龄前背了不少。。。现在见底了,sigh....

兰若, 我理解你的问题, 所以我想单独写个贴子回你. 看来, 要收集所有我想要的, 需要些时间. 事实上, 你提的问题非常好, 绝对值得我(们)深思. 我提"明月"句, 没有"冒犯"你的意思, 只是提前点了一下以后我想讲的. 你前个贴子中"青杏小"和"过江东", 经由两大手笔一托, 名气太大, 一时成了"专利"(专利还能付钱来用;-). 但不知有的时候还是可以用(这就是我要在后面的贴子里举例的). 先说一句, 易安的"过江东"和我的"过江东",强调的还很不同的... 我想在随后的贴子里再详细谈.

"典从原始的用", 不错. 问题是"典"是什么. 依我的浅见, "典"是有层次的. "过江东"如果算是"典", 即你认为易安首创了这个"典", 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 为什么大家不都是从"史记"之项羽本纪来的呢?


2006-6-2 00:15
博客   编辑  引用

兰若

#25  

嘿嘿,所以我觉得“过江东”不是典啊。   dingding, 我觉得你是个很真实的人,你没有什么冒犯我的,冒犯这词用的好重,我都不敢放松跟你讲话啦。。。 哎,看来你也是个敏感善良之人。 我的point吧,就是,最好别用别人诗里现成的短语,(这个短语不是单独的名词动词,而是一提这个,别人就会有个既成的概念的那种。。。)如果你的意境跟人家一样呢,多没新意啊,如果不一样呢,又容易误解。。。你说涅?还有强烈建议你的论诗论韵的文文单独贴一下,便与阅读。。。问好。。


2006-6-2 00:48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dingding


#2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兰若 at 2006-6-2 05:48 AM:
...我的point吧,就是,最好别用别人诗里现成的短语,(这个短语不是单独的名词动词,而是一提这个,别人就会有个既成的概念的那种。。。)如果你的意境跟人家一样呢,多没新意啊,如果不一样呢,又容易误解。。。你说涅?还有强烈建议你的论诗论韵的文文单独贴一下,便与阅读。。。问好。。

多谢你的建议, 但"乱谈"系列就免了罢;-) 不愿意深谈"古诗词"的,单独放外面, 他们也不会看...

至于你说的, "意境"短语的问题, 正是我以后要说的之一. 这里先说其中的一点. 一首诗词是有层次的, 字, 短语(暂且这么叫), 句子, 整首诗. 自然整首诗上的追求, 更重要. 现在, 也包括以前的, 字, 句"出彩"的多, 和很多因素有关...


2006-6-2 10:41
博客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诗苑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