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有术无情——看电影《香水谋杀犯》心得 [打印本页]

作者: 廖康     时间: 2010-7-21 23:59     标题: 有术无情——看电影《香水谋杀犯》心得

有术无情——看电影《香水谋杀犯》心得

廖康


心理学术语“感同身受”empathy和我们常用的“同情”sympathy不一样。前者指是否能够知道别人有痛苦、快乐等感觉;后者是在具有前者的基础之上,还能够或愿意与受苦者分担痛苦。前者是绝大多数人都具有的心理能力,后者是具有人道者才会产生的感情和愿望。有人可能会说,连两岁小孩都知道别人吃饱了也会高兴,听到喝斥也会生气,怎么可能有人会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怎么可能有人不知道别人挨打会疼痛?亲吻生愉悦?如果您看过电影《香水谋杀犯》(Perfume: The Story of a Murderer, 2006年出品),就会了解这种病人的确存在。也许还可能想到,虽然我们身边没有那种谋杀犯,但有些人,也许就是我们自己,某方面高度发展了,却忽视或缺乏感同身受的能力,已经接近电影主角那类有术无情之辈。

这个电影改编自Patrick Süskind 1985年出版的小说《香水》,用闪回的手法讲述18世纪法国一个嗅觉极其灵敏者Jean-Baptiste Grenouille的故事。他母亲把他生在鱼市,跟臭鱼烂虾在一起等死。只因他大声啼哭,引起人们注意,才幸免。他母亲获杀婴罪而被处死,他被送到孤儿院,又险些被几个大孩子给闷死。幼年的经历使他成为一个寡言不笑之人,但他是天生的嗅觉奇才,像狗一样,能够闻到并辨别各种气味,还以此为乐。他在鞣皮厂工作,因送货而结识一个过气的香水制造商。那里的各种香味让他流连忘返,他配出了商人的对手发明的抢手货。商人把他买了过来,他为商人配制出各种香水,也学会了提炼香精的技术。商人告诉他埃及曾经有一种绝世香水,需要在通常的12种香精之外另加一种。于今,尚无人能够配制。

他决心把那绝世香水制造出来,并去法国香都Grasse学艺。后面的情节,为了不影响您看电影,我就不透露了,只须说他为了采集香精,杀了很多女人。他杀人,毫无愧疚,因为他毫无感同身受的能力,根本不知道受害者会痛苦,根本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在受审为什么杀人时,他坦率地回答:“我需要她。”

饰演这个香水奇才的新秀Ben Whishaw用极少的言语、极少的表情让我们看到,他只是沉浸在各种气味中,对其它一切都毫无感觉、麻木不仁。他生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里,对别人的感受毫无认知。他之所以毫无道德观念,不仅与他的婴儿和童年的遭遇有关——像野兽般长大,没有母爱和关爱,缺乏与人交往——而且与他畸形的专长,没有全面发展智能和情感有关,尤其与他缺乏人类感情的培养和交流有关。他一直生活在一个残酷冰冷的世界里,自然以为打人、杀人,以强凌弱都是正常现象。他只知道杀人的后果,却不知道被害者的痛苦。他令第一个女人窒息而死后,根本不知道对方经历了什么,因而才会毫无愧疚地大闻特闻她的体味。他把一个毫无感同身受能力的人演出来了,把缺乏这种能力的可怕演出来了。他不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歹徒,而是一个冷冰冰的病人。

人有意识,有思维能力,是万物之灵长,能够由己及彼,具有理解他人、体恤他人的能力。与之相比,大多数动物似乎都没有这种能力。当狮子冲向羚羊时,羚羊只知道逃跑。若有老小残弱者落在后面,被狮子扑倒吞噬,羚羊只是站在一旁观看,甚至继续吃草,无动于衷。缺乏感同身受能力的人就像羚羊那类动物,说不上邪恶,只是一个极其不正常的人,无法与别人交往。通常,这种人只是孤单,与世隔绝而已。但若他身怀绝技,并且要运用绝技干事业,就会一门心思死钻下去。碍事者或于他有用者都可能与他发生无法调和的冲突,因为他只会考虑自己,不会考虑别人。这比极端自私还要可怕得多,因为极端自私的人,通常还是知道什么对别人有好处,什么有害处,别人能够容忍什么,不能容忍什么;还是懂得法律,知道社会对个人行为的限制。而缺乏感同身受能力的人根本不知道别人可能感到痛苦和伤害,他对别人的危害可以说完全是无意识的,也就不会因良心或宗教及各种伦理观念而受到限制,因而这种危害可能极大。

《香水谋杀犯》让我们看到这种危害,但我以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个关于香水奇才的故事,这部电影甚至不仅仅是关于缺乏感同身受能力的人。因为电影让我想到,我们多数人都可能在某种时刻,某种程度上不关心身边的人,不去设身处地为身边的人着想,忽视了他们可能有什么感受,或多或少地伤害了他们。电影的主角是个特例,也许根本就不曾存在过。他只是一个放大了的典型形象,透过他,我看到了自己。恐怕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在一心投入工作的时候,是否忽视了家人?不要拿为家人而工作来当借口,坦白地说,我们沉浸在工作中,难道不是因为我们以工作为乐吗?我承认,当我一心投入写作或翻译时,主要是因为我喜欢做这些事情,而不是因为做这些事情会给家人带来什么好处。当然,我们没有像电影主角那样伤害人,我们也没有他那么大成就。如此说来,我们与他的差别只是在程度上,并不是在本质上。

不要以为《香水谋杀犯》只是图解这些思想或这种人物。不,它首先是个好电影。好就好在它不同一般、引人入胜。设想一下,你怎么用视觉艺术表现嗅觉?表演和演员的形体动作要杰出,演主角的Ben Whishaw和饰演香水商人的Dustin Hoffman选派、表演得恰如其分,一个动作简约,一个举止繁复,各有千秋。尤其是这位新秀,他塑造的这个形象既可怜、又可恨,既非魔鬼、又非恶徒,更不是天使,而是在一个无意之中危害极大的病患。电影的摄影细致入微,入得鱼市,上得原野。导演还善于通过气味的效果来表现气味,莱辛的美学观念——在文学中要化静态美为动态媚,用美的效果来表现美——在电影中得到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挥,让我们“看到”了气味。与此同时,导演也不怕采取古老的手法,比如画外音,用以补足主角因不苟言笑而难以表现的叙述。不难想象,在喜欢打杀和特技的美国,这部电影的观众不多,但在欧洲,它的票房要高得多。影评专家也莫衷一是,我尊敬的Roger Ebert 给这部影片打了满分,并说它是2006年“最欠赏识的影片。”我赞同。

2010年7月21日
作者: 山豆凡     时间: 2010-7-22 09:16
好像隐约记得有谁提起,过去还以为是香港黄秋生演的电影,可能香港确实有过一个翻版。
下面找到上面这部电影的两张海报。
附件 1 : 1.jpg (2010-7-22 09:16, 72.61 K )


附件 2 : 2.jpg (2010-7-22 09:16, 26.3 K )



作者: Cadasil     时间: 2010-7-26 14:19     标题: 这么好的电影我居然没听说过。谢谢介绍。一定会找来看。几点感想:

一,用动物的体味做香水原料,最典型的当属麝香。为此麝鹿被人类杀戮到濒临绝种。维基百科上有很详细的介绍。http://en.wikipedia.org/wiki/Musk。注意看最后的连接“MUSK PODS”。内有照片。(这部分内容我没有细看,好像在讲印度神油?)很好奇麝香在被稀释之前是什么味道,是臭的吗?
二,廖康说到表现艺术,原来表述香水特性的方式还与音乐相通。用“NOTE”,又与绘画类似,用轮分类。“FRAGRANCE WHEEL”。
三,如果对所犯罪行没有一点道义上的罪恶感是反社会,和精神不健全罪犯(INSANITHY DEFENDANT) 能区分吗?
四,EMPATHY 与道德感有关,NY TIME 几年前有一篇很好的述评http://www.time.com/time/specials/2007/article/0,28804,1685055_1685076_1686619-1,00.html
五,ROGER EBERT 也是我最喜欢的影评人。他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也写得很引人入胜。
作者: 廖康     时间: 2010-7-26 14:31
三,有区分。一个在正常情况下还是能够知道别人的感受,只是临时疯了。另一个,你不告诉他,根本就不知道别人会有什么感受。

四,感谢提供领客,我回去看的。
作者: 廖康     时间: 2010-7-26 14:34
这是我短篇小说《明亮的眼睛》里主人公的遗嘱:

我听说麝鹿被猎人打伤,临死前总要尽力咬下自己的肚脐,吞下麝香。有人说麝鹿吞香是为了治伤,有人说是为了不让猎人得到麝香。我宁愿相信后一种说法。麝鹿一定知道猎人要得到什么。它本能地咬下肚脐,吞下麝香,虽然救不了自己的命,却不让猎人得逞。猎人得不到麝香,也就不再猎鹿了。这是麝鹿求生的本能,求其物种生存的本能。
作者: Cadasil     时间: 2010-7-28 09:49
同意。只是要判断一个人是否完全无EMPATHY,技术上很难。
作者: 冬雪儿     时间: 2010-7-28 21:39
《香水》电影没看,倒是读过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当时为作者的奇异构思,很是震惊。很想将小说《香水》找到,转贴到伊甸和一下廖康的影评,可是,找了两天硬是没找到。慢慢再找吧。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