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中国古代文学评论:陶诗“协左思风力”之说的初评 [打印本页]

作者: youming     时间: 2006-4-18 20:41     标题: 中国古代文学评论:陶诗“协左思风力”之说的初评

此文写于一九八八年:                     

            

陶诗“协左思风力”之说的初评

                                

友     明

                                

绪      论

                                

        钟嵘《诗品》在评论作家和作品时,经常喜欢推究某某诗人的作品与前代诗歌的渊源关系,论诗而顾及诗的渊源派别,这当然是正确的;但如果将这种渊源关系仅仅局限与某一诗人或某一诗集,那就未必妥当了,因为作家继承古人的传统往往是多当面的;不会专主一家,勉强去说,当然毛病很多。例如《诗品》中说陶渊明源处于应璩,就被后世不少评论家非议。但是,《诗品》在评价陶渊明诗歌的艺术风格时,又说陶 诗“协左思风力”,这一论断是否正确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那么,陶渊明的诗歌在哪些方面相同或相合于“左思风力”,搞清这个问题,对我们进一步认识陶诗的历史继承关系和《诗品》文学批评的准确性是有一定帮助的。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本     论

                                

        什么是“左思风力”。
        在钟嵘《诗品》对于诗人的品评中,左思被列为人数不多的“上品”诗人之一。对于左思的代表作《咏史》,钟嵘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它“文典以怨,颇为精确,得讽喻之致”。也就是说左思的诗发泄了作者作者牢骚不平之气,批评了当时社会,无论是借古咏怀或陈古刺今都语有来历。应该说《诗品》对左思的评论是正确的。其中“得讽喻之致”一点是最主要的。
        在诗品中还提到了“左思风力”。所谓“风力”,在这里是指诗人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手法达到高度和谐统一所表现的艺术特色,它融汇了作家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和评价,他的素质、性格、修养及其艺术表现的独特因素。“左思风力”和“建安风骨”是一脉相承的。形成这种风力就是左思诗歌中那豪迈高亢的情调和劲拔矫健的笔调,它代表着西晋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诗品》中以“风力”这一概念来评论一个作家的诗歌创作,这不是偶然的。它代表在魏晋时期,文学以开始进入自觉时代。一些人(包括钟嵘)已经看到诗歌创作必须从作家的个性和意境中去表现自然,从“吟咏性情”的“直寻”的艺术构思中去追求美使诗歌内容充实,表现力丰富。
        在基本搞清了什么是“左思风力”之后,我们就可以探讨陶渊明的诗歌创作是否相同或相合于“左思风力”的问题了。
        《诗品》列陶渊明为中品,其评语是:
        宋征士陶潜诗,其源出于应璩,又协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醉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
        这里,钟嵘指出了陶诗在艺术形式上“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的特点,并从“其文”与“其德”的关系上,正确总结了陶诗“质直”的艺术风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如果我们暂且不论钟嵘把陶渊明列为中品这一失误的话,那么,应该说《诗品》对陶诗的总体评价还是切合实际的。但这一评价和《诗品》对左思“文典以怨,颇为精确,得讽喻之致”的评论,和左思豪迈高亢的情调和矫健劲拔的笔调有什么相同或相合之处呢?
        前人对陶诗“协左思风力”议论不多,游国恩先生举左思《杂诗》、《咏史》与渊明《拟古》、《咏荆轲》相比,以为左之胸次高旷,笔力雄健,与陶诗之音节苍凉激越,挥洒自如,同其风力。此说自然有精到之处,但只局限于从陶渊明的诗作中找出几首作品,与左思之《咏史》等诗互相印证,这种对陶诗“协左思风力”的解释也是比较形式主义的,并不能从艺术整体上去正确阐述陶诗与左思之间的关系。
        怎样才能判断陶诗是否“协左思风力”?
        首先,我们应该从左思和陶渊明两人总创作倾向上去考察。左思和陶渊明都是我国封建社会里有才干,有自己的意志、个性和理想,不屈服于黑暗势力的知识分子形像,他们不愿意和反动统治者同流合污,也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层苦闷。这正是屈原、贾谊等一切正值的不得志的知识分子共同的思想感情。左思和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是我国封建社会贵族门阀专政的典型时期,寒门知识份子和士族门阀之间的矛盾,从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来说,这种矛盾的性质,当然,仍属于地主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但是,由于寒门知识份子比较接近劳动人民,有关切社会问题的热情,因此,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他们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不平,便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他们狭小的个人范围,具有较为广泛二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因此,他们对贵族特权阶层的不满和反抗,他们与反动势力的彻底决裂,实际上代表了社会、时代的呼声。这一点正是陶渊明和左思之间在艺术风格上有可能相同或相合的思想基础。
        左思和陶渊明还有一点是极其相似的,即他们都生活在形式主义诗风统治诗坛的年代。从魏以后,文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士族门阀制度的逐渐形成和加强,高层士族把持了文学,使文学成为一小撮士族贵族纵歌享乐或寻求精神超脱的工具,诗歌完全丧失了现实内容。但进步文学并没有中断,在新的现实条件下,它继续向前发展。一些进步文人在统治阶级矛盾的基础上,创作了一些现实主义作品,如左思的《三都赋》,虽然宏丽巨衍,铺张扬厉,走的是汉代大赋的老路,但在《三都赋序》中,他对汉赋的夸张失实提出了批评,主张作赋要重视真实性。他说:“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匪本匪实,览者奚信?”应该说左思这一见解是符合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时。至于左思的诗几乎篇篇皆好尤其是《咏史》八首,更是划时代杰作,它们名为咏史实为咏怀,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有远大理想,有才能,有反抗性的郁郁不得志的知识份子形象,表现出作者鲜明的个性。左思突破咏史诗的传统写法,他不呆衍史事,古人古事完全是他咏怀的工具,这种咏史诗是前无古人的。在《咏史》诗中,左思展现了自己的才能,抱负和高尚情操,对门阀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诗中凝聚着作者对门阀制度的极大愤慨,概括了作者丰富而深刻的现实感受。左思的这种批判精神,在当时在历史上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而且,他的诗歌豪放、壮美,富有创造性,在太康诗人中也是鲜有其俦的。正是在这些方面,左思给晋末宋初的诗人陶渊明以巨大影响。陶渊明生活在门阀士族已经十分巩固的年代,虽然心怀大志,但却不可能有任何作为。他看清了这一点,便与封建统治者彻底决裂,归隐田园。他的诗歌虽然有“乐天知命”,委运任化的一面,但更有追求壮志,揭露社会黑暗的一面。特别可贵的是他写了一些抗议门阀士族专政的诗歌。当他归隐之后,逐渐参加了劳动,因而对劳动,对农民的痛苦,对赋役剥削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后期描绘出一个桃花源的理想世界与现实的剥削制度对抗。由此可见,左思和陶渊明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证明了在反击形式主义诗风这一点上,他们是完全一致的。
        论述了左思和陶渊明在总的创作倾向的一致性之后,我们再来看看陶诗的艺术表现和左思诗歌在总的艺术特色上的相似或相近之处。
        陶诗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是平淡、朴素、质蕴的风格。陶诗善于把深厚的感情,压缩在看来十分细小而平常的具体事物之中,如《归田园局》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苍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开头几句追述自己对“误落尘网”仕途生涯十三年而不胜懊悔的深沉感慨,“开荒南野际”后写归隐以后的生活。诗里的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狗犬,鸡鸣,这些平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都添了无穷的情趣。诗人大含细入,让这些具体事物浸透着自己摆脱封建牢笼,追求和平宁静生活环境的无限情感,表面上看实在没有什么出奇之处,但读起来却诗意盎然,如口角春分,令人心驰神往,它们已经不是山水田园的直感画面,而是成为诗人感情的一个有机成分了。这就是陶渊明最常用的艺术构思手法,这种构思手法的深度在于,他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渗透在自然界的具体事物中并使两者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从而把个性精神和艺术完美地统一起来。这种构思手法,从总体上代表了陶渊明三十几首田园诗“真纯莹澈”的特色,这种特色可以从左思《招隐》、《杂诗》中透视出它的底色:
        杖策招隐士,荒涂横古今。岩穴无结构, 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 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 纤鳞或浮沉。非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 灌木自悲吟。 秋菊兼糇粮, 幽兰间重襟。 踌躇足力烦。聊欲投吾簪。(《招隐》第一首)
        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前有寒泉井,聊可莹心神。 峭□青葱间。竹柏得其真......(《招隐》第一首)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披轩临前庭,嗷嗷晨雁翔。高志局四海,块然守空堂。壮齿不恒居,岁暮常慨慷 。《杂诗》
        这三首诗中,虽然还存在着雕琢时尚,未能免俗,但这只是大醇小疵。因为在西晋诗坛,能写出这种别具一格的诗歌毕竟只是沧海之一粟。请看,自然界在诗人眼里充满生机感和亲切感,“非必丝与竹, 山水有清音”;“峭茜青葱间。竹柏得其真”;“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这些山水草木不都有着与诗人的情感交流吗?“投吾簪”、“高志局四海”和“岁暮常慨慷”是诗人情感的画龙点睛之处,这里写出了自己告别官场,引吭高歌四海壮志的豪情和岁暮的感慨,而这些感情又与诗人笔下的白云、山岩、秋坡、白露相映成趣,显得自然清新,疏朗劲建激人抚膺。它的价值在于它自身美和缤纷的景致中所蕴含的情趣。当然,无可讳言,左思和陶渊明那种“兴会独绝,境在寰中,神游象外”(注一)的妙境难以匹肩,但在反映自然、表现自然的艺术构思手法上,在表现诗人个性和大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显得入情入理。应该说这几首诗给陶诗以极大影响。
        陶渊明还有一些“金刚怒目”式的慷慨激昂的感情抒发的作品,如《读山海经》、《杂诗》其五、《咏荆轲》等等,这些诗歌境界开阔,形象鲜明,笔力矫健,气势昂扬,其艺术表现手法和左思的《咏史》八首及其一致。陶诗的《饮酒》(青松在东园)一首,以松树比喻坚贞的人格,并以“青松”和“众草”相比,暴露门阀士族统治下,贫寒人士受压抑的状况,陶诗《咏贫士》继承了左思《咏史》的表现手法,表现了自己崇尚高洁的人格,并未门阀士族压抑下的孤寒正直人士犬鸣不平。关于陶渊明这种特色的诗作,在左思《咏史》诗中所体现的渊源关系的认识,学术届意见较统一,本人就不再赓述。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尽管《诗品》把陶渊明列为中品是一大失误,尽管《诗品》中说陶诗源出于应璩是一大病疵,但“陶诗协左思风力”这一论断还是正确的。
        陶诗为什么能“协左思风力”呢?
        首先从他们的生平经历和政治境遇的相通之处来找原因,这一点在前面一略有所述,这里再做进一步比较。左思出身寒门,这有“生蓬户之侧陋”可证,他生活在以司马氏为代表的氏族地主当权时代。在曹魏建立“九品中正制”以后,逐渐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阀,到西晋初期又出现了士族独占上品的现象,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就是对当时这种不合理现象的反映。左思二十岁时,因其妹左芬以文才被晋武帝选为贵妃而随她入洛阳居住,因此和皇帝攀上了亲戚。左思自持才高,又涉足皇宫之侧,所以产生了“梦想驰良图”的幻想。他怀着这种幻想走上了仕途生涯,当他看清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黑暗现实后,便“被褐出阊阖,高步追许由。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表达了诗人与封建统治者决裂的鲜明态度。在《咏史》这组诗里,诗人比较完整地写出了自己从热衷用世到绝意仕进的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的反省画出了自己在新的环境里决心保持,提高自我人生价值的心灵轨迹。这样,就使诗人藐视权贵的个性意识有了针对性。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制度已经十分巩固,比起西晋,士庶制度更为深严。以王、谢为首的百家士族,成为南方政权的骨干,年年战乱,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这是一个民族割裂,东晋在内战火拼中日渐衰亡的时代。陶渊明出身于一个“孤寒”、没落的官僚家庭,虽然曾祖父陶侃是东晋的开过元勋,但他仍然是“望非世族,俗异诸华。”被贵族官僚骂为“溪狗”、“小人”,(注2)他一生经历六十二年,从而十九岁到四十二岁仕途生涯中又时断时续,有近六十年的时间是在他的家乡度过的,(据逯钦立先生《陶渊明生平事迹系年》等有关资料参考统计,陶渊明三次出仕时间一共只有三至四年)比起左思在京都洛阳居住近三十年,(据刘文忠《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左思》考证,左思二十岁进洛阳,四十八岁其妹左芬死后退居阳春里)对上层统治阶级的了解,可能不及左思。表现在诗歌创作中,陶渊明对门阀士族的揭露就不像左思那样明显。另一方面,东晋统治者对知识份子横加迫害,才能出众,秉公正直之士不但收到毁谤,而且也常常横遭不测。因此,陶渊明有难言之隐,表现在对封建统治者的揭露这个问题上,不像左思常采用的直抒胸臆的愤慨态度,只能用隐晦曲折的方法,表现了自己对黑暗势力的愤懑,寄托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如著名的《述酒》一诗,就是陶渊明这个“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注3)的老诗人,用隐晦的文字和典故,寄托了自己对晋宋易代战乱的悲哀,曲折地表达了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抗议。陶渊明在此诗中对恭帝悲惨结局的感慨,客观上体现了对贵族特权腐朽统治的否定,对和平安定的政治环境的肯定。
        纵观左思和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和政治境遇,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都出身贫寒,都受到门阀士族的压抑,都经历了从仕途到隐居的过程。他们都怀着理想和抱负走上政治舞台,经过痛切的反思之后,终于与黑暗势力彻底决裂。他们的一生,始终贯穿着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他们对待矛盾的态度,集中体现了寒门知识份子对与门阀士族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集团的不满和抗议。他们在不断地追求、探索和拼博,但是,在黑暗势力的压力下,他们的理想始终不能实现。他们感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感到生命和人格被撕裂的痛苦,他们在痛苦中“寻找自己”,终于找到了自己对现实人生独特的体验和领悟。于是,他们用深厚醇酽的诗情,来倾诉和宣泄不会止息的反抗黑暗现实的呼唤,从而把光明注入人们的心灵。
        其次,是由于诗人性格、气质的相同或相近
        左思一生勤奋、好强,富有进取心。他少年时期曾学书法鼓琴,但没学成。其父对友人说:“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但是,左思并没有失望,而是发愤功读他曾为做《三都赋》而“构思十年”,终于名噪京城,使“洛阳为之纸贵”。左思为人耿直,“胸次高旷”,光明磊落,这种性格全面地体现在他的《咏史》诗中,如“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正是文如其人,这种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是诗人性格和气质的凝聚。还有前面提到的《招隐》、《杂诗》,也生动地体现了诗人从蔑视权贵而走向大自然的宽广胸怀,闪烁着诗人个性意识的火花。陶渊明也有“胸襟浩荡”的一面,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能写出“邢天舞干戚,猛志固长在”等慷慨激昂的诗,更重要的是他“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和“质直”的一面,使他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能更多地从细小的地方入手,写出“质实而绮,_而实腴”的田园诗。“每观其文,想其人德”,元好问说渊明“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陶渊明的确是有一股豪情的,从少年时代的“猛志逸四海”,到中年时代的“有志不获驰”,到老年时代的“猛志固常在”,显然有一股“志彼不舍”的济世热情贯穿他的一生。但是由于他个性闲静,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描绘农村优美风光,读书作赋,闲话桑麻的种种情趣。抒发了对宁静生活和和平环境的由衷热爱,表达了冲淡旷达的风格。
        总之,左思和陶渊明由于性格、气质的影响,使他们的诗作体现了相同或相合之处:一方面是陶渊明三十几首田园诗和左思《招隐》、《杂诗》以自然美为他们的共同特征,另一方面又有左思《咏史》组诗和陶渊明《读山海经》等以阳刚美为他们的共同特征,但是不可否认,陶渊明的艺术表现手法更胜一筹,他的诗歌从主要的艺术风格来讲,平淡而不乏味,浅近而不单薄,简朴而不粗糙,散缓而不杂沓,自然而不造作,以达到“平淡至极乃为波澜”那种出神入化的境界。也正是这样,陶诗对“左思风力”的继承,才体现出其艺术深度,展示其深远意义。因为,真正地继承文学传统,从来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照搬,而是要有所承传,同时更要有革新和创造。陶渊明就是这样继承和发展了“左思风力”的优良传统,给“风力”这一崭新的文学概念带来了新的因素和活力。就这一点来说,陶诗“协左思风力”,不仅是陶渊明对左思诗歌的继承和发展,而且是东晋、宋初进步文学对西晋进步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结     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陶诗“协左思风力”这一论断是完全符合陶渊明和左思两位诗人的创作实际的。此说是钟嵘从艺术整体上把握陶渊明和左思两位诗人的创作所做出的正确评价。它体现了钟嵘的审美高度、理论高度和时代高度。《诗品》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疵楼和失误。但它仍然不愧是中国古典文论中的一块瑰宝,一颗明珠。

引文出处

                                

        1、温汝能纂集《陶诗汇评》卷三。
        2、吕惠鹃等编《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廖仲安《陶渊明》427页。
        3、《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鲁迅全集》第三卷394页。

主要参考资料

                                

        1、王文濡《历代诗评注读本》上。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3、吕惠鹃、刘波、卢达《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廖仲安《陶渊明》》、刘文忠《左思》。
        4、张传玺《中国古代史纲》。
        5、逯钦立《陶渊明集》
        6、许文雨《钟嵘诗品讲疏》
        7、叶嘉莹《从比较的观点看几首中国旧诗》。
        8、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
        9、李元洛《诗美学》
        10、彭适凡《伟大诗人陶渊明》。
        11、周根甫《建安风骨》。
        12、王运熙《从文论看南朝人心目中的文学正宗》
        13、吴调公《古典文论与审美鉴赏》。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4-18 21:59
友明把论文都献出来了!这个,象罔得给予评价。

还有‘陶公’迷吗?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6-4-19 14:27
友明学术力作,定当认真拜读,即使提不出什么意见。
作者: weili     时间: 2006-4-19 14:45     标题: 重读陶诗 (余立蒙)

重读陶诗

                ·余立蒙·

  二十年前读陶诗,人云亦云,目光多驻留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忧”这类诗句上,以为陶诗之妙妙在超然脱尘,陶诗之美美在悠然闲适。

  而今再翻陶集,最触动我心的却是另一类诗篇。一首《乞食》,让我感到震动!“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付虚期。谈话终日夕,觞至辄倾卮。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戟知何谢,冥报以相贻。”沈德潜以为,陶诗之妙,在真,在厚,在朴。用“真”、“厚”、“朴”来概括陶诗之妙,真识人语也。你看这篇《乞食》,感情如此真挚厚朴,字字从肺腑流出。王船山评诗,喜用“景中情”、“情中景”,情景互涵互摄来点逗一诗之妙。认为,一首诗所以能传诵千古,奥秘无他,全在其能“以追光蹑景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读陶诗,益觉船山识趣高超。

  人们会问,陶渊明,一代旷世之才,何至于落魄到依门乞食的地步?其实不奇怪。 历史上,痛苦、磨难、穷愁、困苦,向来是与伟大的心灵人格结合在一起的。以陶之才,只要他稍稍克制对浊世腐臭的厌恶,获取温饱应该丝毫不成问题。但他做不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他难以忍受官场的肮脏无聊,将之比作“樊笼”。身陷官场时,他时刻渴望能像羁鸟一样飞回旧林,像池鱼一样游回故渊。重获精神人格的彻底自由是他内心深处的焦虑渴望。终于,他毅然决然辞官,返回故里自持农耕。但自由从来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代价就是穷困、饥饿。“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岁月将欲暮,如何悲辛苦”。诗人不但老年饱受饥寒,更为痛苦的是寂寞孤独,知音难觅。听听他发自深心的吟唱吧。“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此中彻骨凄绝之深情远韵,恐怕只有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方能传致一二。

  企求温饱可能失却自由,追逐富贵更需要无耻污浊。当那位田父大爷见他“褴褛茅檐下,未足为高栖”,苦苦劝他“一世皆苟同,愿君汩其泥”时,陶渊明虽“深感父老言”,但立意坚定,铿锵作答道“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与陶公比,后来周敦颐的境界则等而下之了。陶渊明根本不相信“出污泥而不染”的那种中庸妥协。身在污泥怎么能点滴不染呢?陶渊明心追力行的是那种无根无蒂,凌空飞舞、花香四溢的空中幽兰。空中幽兰,那才真正是彻底的自由,美的极诣!

  抓住陶渊明精神人格的特殊性,才能理解他何以触目皆景,吐露皆文,成为绝代伟大诗人。因为精神彻底自由,人格高尚晶莹,正是他天机蓬勃,诗心葱笼的根本基础。上下几千年,史上留诗者多矣,但又有几位能真正像陶公那样以血肉痛苦去实践自己的志向追求?所以陶公特别,陶公可贵。后人往往虽不能之,却皆心向往之。陶诗成了历代很多人企心追慕的终极榜样,诗美的顶峰!

  鲁迅曾谈到,陶诗除了大家多谈的冲淡闲适,还有金刚怒目一类。其实陶诗何止仅此两类。“山河满目中,平原独茫茫”,让人想起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气象何其广大,意绪何其深远!“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舞,此已非常身”,“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几近太白诗境。“日暮天无雨,春风扇微和”,与韦应物名句“云淡水容夕,雨微荷气凉”的意致也很统一。如此抄比可以一直进行下去。细读陶诗,其诗境犹如缤纷落英,多样而繁富,令你目不暇给,获无尽美感。

  世称陶谢。一般人误解为两人千古齐名,成就当在伯仲之间。但沈德潜认为:“陶诗合于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谢诗追琢而返于自然,不可及处在新在俊。……陶诗高处在不排,谢诗胜处在排,所以终逊一筹。”取陶谢诗比读,诚服沈德潜巨眼精论。“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泽兰渐被径,芙蓉如发池”,“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辉。……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这些名句读来是给人以巨大新鲜的美感享受。但若仔细味之,确有明显的“排”的痕迹。而陶诗则皆胸中元气自然流出,句句语出衷心而不着一丝人为痕迹。

  陶公不但诗好,序文也往往为极品。《桃花源记》,耀文含质,历代文选必录,千古诵读。即便是不大为人注意的《游斜川记》,在我看来,文笔意境也可直追王羲之的《兰亭序》。不敢独享其美,恭录如下,与同好分有。

  “辛丑岁,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里同游斜川。临长流,望层城,鲂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傍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望灵山,有爰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 读者投稿


刊登在 2005 华夏快递 kd051015.
作者: wxll     时间: 2006-4-19 19:18
这些文章都应收到“文学评论”栏里以便查询容易快速。
作者: wxll     时间: 2006-4-19 19:38
友明和余立蒙的论文实际上涉及了互文性(左思和陶渊)以及(陶和谢灵运),这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家作品。
作者: xw     时间: 2006-4-19 22:34
为力让我作评,我也不知道怎么作评。陶诗是最爱,可惜只是读,一
遍又一遍地读,从小桃花园读出了大桃花园。

>有志不获驰

聘?

>陶渊明生活在门阀士族已经十分巩固的年代,虽然心怀大志,但却不可能有任何作为。

这一句不很赞同。

&&&&&

这一篇讲左思风力,我在咖啡里转了另一篇胡不归的源出于应璩,或
刘熙哉的论语说。这里是LINK:
http://www.mayacafe.com/forum/topic1.php3?tkey=1144790790

我以为陶潜除了六经庄史,对古诗十九首,建安诗人(曹植、应璩)
,阮籍、左思等都有一定程度的继承。

当然最可贵的是其开拓的诗境--一门心思构筑的桃花园。

这是后世另一部《诗经》。。。

故而我否认有志不获聘之说。毕竟陶潜境界不一般(勿以陶侃为溪狗
,其岳丈亦是名士孟嘉),又有慧远为邻。晋宋之交朝生暮死,乱麻
般的官场有何志趣,陶潜的身子又弱,再说,刘欲请他还不去呢。

文中对左思的分析很不错的。谢谢友明!
作者: thesunlover     时间: 2006-4-19 23:42
友明真人不露相呀,俺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
作者: youming     时间: 2006-4-20 21:32
欢迎余立蒙!“重读陶诗”写得好。
感谢像罔的评论、改错和转贴。
感谢为力和章凝的评论。
这篇文章是十八年前写的,我现在看起来都觉得很生疏,很多观点值得讨论。我想大家最感兴趣的应当是左思曾为做《三都赋》而“构思十年”,使“洛阳为之纸贵”。现在的作家抄袭、克隆成风,一天可以写上上万字,所以很难看到好作品。

[ Last edited by youming on 2006-4-21 at 02:45 ]
作者: youming     时间: 2006-4-20 21:35
左思:三都赋·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杨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先王采焉,以观土风。见“绿竹猗猗”于宜,则知卫地淇澳之产;见“在其版屋”,则知秦野西戎之宅。故能居然而辨八方。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徵。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宪章。积习生常,有自来矣。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谣歌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何则?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匪本匪实,览者奚信?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蜀都赋


  有西蜀公子者,言于东吴王孙,曰:盖闻天以日月为纲,地以四海为纪。九土星分,万国错跱。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为王者之里。吾子岂亦曾闻蜀都之事欤?请为左右扬搉而陈之。

  夫蜀都者,盖兆基于上世,开国于中古。廓灵关以为门,包玉垒而为宇。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水陆所凑,兼六合而交会焉;丰蔚所盛,茂八区而庵蔼焉。

  于前则跨蹑犍牂,枕倚交趾。经途所亘,五千余里。山阜相属,含溪怀谷。岗峦纠纷,触石吐云。郁葐蒕以翠微,崛巍巍以峨峨。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龙池瀑濆其隈,漏江伏流溃其阿。汨若汤谷之扬涛,沛若蒙汜之涌波。于是乎邛竹缘岭,菌桂临崖。旁挺龙目,侧生荔枝。布绿叶之萋萋,结朱实之离离。迎隆冬而不凋,常晔晔以猗猗。孔翠群翔,犀象竞驰。白雉朝雊,猩猩夜啼。金马骋光而绝景,碧鸡儵忽而曜仪。火井沈荧于幽泉,高爓飞煽于天垂。其间则有虎珀丹青,江珠瑕英。金沙银砾,符采彪炳,晖丽灼烁。

     于后则却背华容,北指昆仑。缘以剑阁,阻以石门。流汉汤汤,惊浪雷奔。望之天回,即之云昏。水物殊品,鳞介异族。或藏蛟螭,或隐碧玉。嘉鱼出于丙穴,良木攒于褒谷。其树则有木兰梫桂,杞櫹椅桐,椶枒楔枞。楩柟幽蔼于谷底,松柏蓊郁于山峰。擢修干,竦长条。扇飞云,拂轻霄。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标。巢居栖翔,聿兼邓林。穴宅奇兽,窠宿异禽。熊罴咆其阳,雕鹗鴥其阴。猿狖腾希而竞捷,虎豹长啸而永吟。

      于东则左绵巴中,百濮所充。外负铜梁于宕渠,内函要害于膏腴。其中则有巴菽巴戟,灵寿桃枝。樊以蒩圃,滨以盐池。蟞蛦山栖,鼋龟水处。潜龙蟠于沮泽,应鸣鼓而兴雨。丹沙赩炽出其阪,蜜房郁毓被其阜。山图采而得道,赤斧服而不朽。若乃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武。奋之则賨旅,玩之则渝舞。锐气剽于中叶,蹻容世于乐府。

      于西则右挟岷山,涌渎发川。陪以白狼,夷歌成章。坰野草昧,林麓黝儵。交让所植,蹲鸱所伏。百药灌丛,寒卉冬馥。异类众伙,于何不育?其中则有青珠黄环,碧砮芒消。或丰绿荑,或蕃丹椒。麋芜布濩于中阿,风连莚蔓于兰皋。红葩紫饰,柯叶渐苞。敷橤葳蕤,落英飘飖。神农是尝,卢跗是料。芳追气邪,味蠲疠痟。

      其封域之内,则有原隰坟衍,通望弥博。演以潜沬,浸以绵雒。沟洫脉散,疆里绮错。黍稷油油,稻莫莫。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虽星毕之滂遝,尚未齐其膏液。

      尔乃邑居隐赈,夹江傍山。栋宇相望,桑梓接连。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其园则林檎枇杷,橙柿梬楟。榹桃函列,梅李罗生。百果甲宅,异色同荣。朱樱春熟,素柰夏成。若乃大火流,凉风厉。白露凝,微霜结。紫梨津润,樼栗罅发。蒲陶乱溃,若榴竞裂。甘至自零,芬芬酷烈。其园则有蒟蒻茱萸,瓜畴芋区。甘蔗辛姜,阳蓲阴敷。日往菲薇,月来扶疏。任土所丽,众献而储。

      其沃瀛则有攒蒋丛蒲,绿菱红莲。杂以蕴藻,糅以苹蘩。总茎柅柅,裛叶蓁蓁。蕡实时味,王公羞焉。其中则有鸿俦鹄侣,振鹭鹈鹕。晨凫旦至,候雁衔芦。木落南翔,冰泮北徂。云飞水宿,哢吭清渠。其深则有白鼋命鳖,玄獭上祭。鳣鲔鳟鲂,鮷鳢鲨鲿。差鳞次色,锦质报章。跃涛戏濑,中流相忘。

      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帀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辟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营新宫于爽垲,拟承明而起庐。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内则议殿爵堂,武义虎威。宣化之闼,崇礼之闱。华阙双邈,重门洞开。金铺交映,玉题相晖。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比屋连甍,千庑万室。亦有甲第,当衢向术。坛宇显敞,高门纳驷。庭扣钟磬,堂抚琴瑟。匪葛匪姜,畴能是恤?

      亚以少城,接乎其西。市廛所会,万商之渊。列隧百重,罗肆巨千。贿货山积,纤丽星繁。都人士女,袨服靓妆。贾贸墆鬻,舛错纵横。异物崛诡,奇于八方。布有橦华,麫有桄榔。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舆辇杂沓,冠带混并。累毂叠迹,叛衍相倾。諠哗鼎沸,则哤聒宇宙;嚣尘张天,则埃壒曜灵。阛阓之里,伎巧之家。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黄润比筒,籯金所过。

      侈侈隆富,卓郑埒名。公擅山川,货殖私庭。藏镪巨万,鈲摫兼呈。亦以财雄,翕习边城。三蜀之豪,时来时往。养交都邑,结俦附党。剧谈戏论,扼腕抵掌。出则连骑,归从百两。若其旧俗,终冬始春。吉日良辰,置酒高堂,以御嘉宾。金罍中坐,肴烟四陈。觞以清醥,鲜以紫鳞。羽爵执竞,丝竹乃发。巴姬弹弦,汉女击节。起西音于促柱,歌江上之飉厉。纡长袖而屡舞,翩跹跹以裔裔。合樽促席,引满相罚。乐饮今夕,一醉累月。

      若夫王孙之属,郤公之伦。从禽于外,巷无居人。并乘骥子,俱服鱼文。玄黄异校,结驷缤纷。西踰金堤,东越玉津。朔别期晦,匪日匪旬。蹴蹈蒙笼,涉寥廓。鹰犬倏眒,罻罗络幕。毛群陆离,羽族纷泊。翕响挥霍,中网林薄。屠麖麋,翦旄麈。带文蛇,跨雕虎。志未骋,时欲晚。追轻翼,赴绝远。出彭门之阙,驰九折之阪。经三峡之峥嵘,蹑五屼之蹇浐。戟食铁之兽,射噬毒之鹿。皛貙氓于葽草,弹言鸟于森木。拔象齿,戾犀角。鸟铩翮,兽废足。

      殆而朅来相与,第如滇池,集于江洲。试水客,舣轻舟。娉江婓,与神游。罨翡翠,钓鰋鮋。下高鹄,出潜虬。吹洞箫,发棹讴。感鱘鱼,动阳侯。腾波沸涌,珠贝汜浮。若云汉含星,而光耀洪流。将飨獠者,张帟幕,会平原。酌清酤,割芳鲜。饮御酣,宾旅旋。车马雷骇,轰轰阗阗。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斯盖宅土之所安乐,观听之所踊跃也。焉独三川,为世朝市?

      若乃卓荦奇谲,倜傥罔已。一经神怪,一纬人理。远则岷山之精,上为井络。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肸飨而兴作。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魄。妄变化而非常,羌见伟于畴昔。近则江汉炳灵,世载其英。蔚若相如,皭若君平。王褒韡晔而秀发,杨雄含章而挺生。幽思绚道德,摛藻掞天庭。考四海而为儁,当中叶而擅名。是故游谈者以为誉,造作者以为程也。至乎临谷为塞,因山为障。峻岨塍埒长城,豁险吞若巨防。一人守隘,万夫莫向。公孙跃马而称帝,刘宗下辇而自王。由此言之,天下孰尚?故虽兼诸夏之富有,犹未若兹都之无量也。


[ Last edited by youming on 2006-4-21 at 14:42 ]
作者: youming     时间: 2006-4-20 21:49
bbcodeurl('http://i18.photobucket.com/albums/b107/35bk3b/1111.gif', '
')

[ Last edited by youming on 2006-4-21 at 02:52 ]
作者: 余立蒙     时间: 2006-4-21 00:24
谢为力把拙文贴此.
吴君大文是名牌正宗. 我那只是玩玩. 我原也奇怪吴君能带那么多书出来.
我写那文, 只有一本无标点的<<四部丛刊>>. 加之日间工作糊口, 不能专心从容. 短而匆忙, 草草结束.

吴文提到钟嵘, 引其我的兴趣. 有空再敲它一篇.
作者: xw     时间: 2006-4-21 17:28     标题: 读艺录

因陶公诗而遇友明与立蒙,果然不易。

友明引的三都赋蜀都赋,轩然朗然。我尤爱其序: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
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
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于辞则易为藻饰,于义则虚而无
徵。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
者大氐举为宪章。积习生常,有自来矣。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风谣歌
舞,各附其俗;魁梧长者,莫非其旧。何则?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
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匪本匪实,览者奚信?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着;辩物
居方,周易所慎。聊举其一隅,摄其体统,归诸诂训焉。

&&

这里谈到求实的精神,实属难得,也是在下兢兢所求的。

====

这两天在翻钱夫子的《谈艺录》,里面谈到陶公很不少,比较集中的
一章陶渊明诗显晦。见友明论文参考未及,我引一些片段:

渊明文名,至宋而极。永叔推《归去来辞》为晋文独一;东坡和陶,称为
曹、刘、鲍、谢、李、杜所不及。自是厥后,说诗者几于万口同声,翕然
无问。宋《蔡宽夫诗话》言:“渊明诗、唐人绝无知其奥。惟韦苏州、白
乐天、薛能、郑谷皆颇效其体。”《国粹学报》己酉第八号载李审言丈
《愧生丛录》,一则云:“太白、韩公,恨于陶公不加齿叙,即少陵亦只
云:‘陶潜避俗翁’也。”余按少陵《夜听许十诵诗》曰:“陶谢不枝
梧,风骚共推激”;《江上值水如海势》曰:“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
作与同游”;其不论诗而以“陶谢”并举者,尚有《石柜阁》诗之“优游
谢康乐,放浪陶彭泽”。李群玉《赠方处士》云:“喜于风骚地,忽见陶
谢手”,即本少陵来,不得谓少陵只云“陶潜避俗翁”也。(88页)

&&

当时解推渊明者,惟萧氏兄弟,昭明为之标章遗集,作序叹为“文章不
群”,“莫之与京”。《颜氏家训*章》篇记简文“爱渊明文,常置几
案,动静辄讽”。顾二人诗文,都沿时体,无丝毫胎息渊明处。昭明《与
湘东王书》论文只曰:“古之才人,远则扬、马、曹、王,近则潘、陆、
颜、谢。”宋陈仁子撰《文选补遗》,赵文作序,述仁子语,亦怪昭明选
渊明诗,十不存一二。可见渊明在六代三唐,正以知希为贵。即今众议佥
同,千秋定论,尚有王船山、黄春谷、包慎伯之徒。或以为渊明“量不弘
而气不胜,开游食客恶诗”。见《夕堂永日绪论》内编。或以为“今情五
言之境,康乐其方圆之至矣,犹之洙泗之道,遍及人伦,虽陶彭泽亦夷、
惠、老、庄之列也。”《梦陔堂文集》卷三《与梅蕴生书》。或以为渊明
诗“不如康乐诗竟体芳馨”,见《艺舟双楫》卷一《答张翰风书》。《归
去来辞》言不丽而意无则。卷一《书韩文后》下篇。则当时之进前不御,
奚足怪乎。(91页)
                          
&&

按陶公诗又云:“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又云:“朝与仁义生,夕
死复何求”;又云:“周生述孔业,祖谢响然臻。道丧向千载,今朝复斯
闻。老夫有所爱,思与尔为邻。”盖矫然自异于当时风会。《世说*政
事》注引《晋阳秋》记陶侃斥老庄浮华,渊明殆承其家教耶。明人郎仁宝
《七修类稿》卷十七论陶诗,至欲语语以性理求之。近人沈子培《寐叟题
跋》上册有论支谢诗三则,深非刘勰“庄老告退、山水方滋”二语,以为
“六朝诗将山水庄老,融併一气。谢康乐总山水庄老之大成,支道林开其
先,模山范水,华妙绝伦。陶公自与嵇阮同流,不入此社”云云。沈氏知
作诗“以庄老为意,山水为色”,颇合“理趣”之说。《世说》一书所载
曲阿、印渚、华林园、山阴道等游观诸语,皆老庄风气中人所说;孙兴公
“斋前种松,楚楚可怜”,亦几有濂溪、明道爱玩阶草之意。然支道林
存诗,篇篇言理,如《八关斋》、《述怀》、《咏怀》、《利城山居》等
作,偶点缀写景一二语,呆钝填砌,未见子培所谓“模范华妙”者。子培
好佛学,故论诗蛮做杜撰,推出一释子,强冠之康乐之上,直英雄欺人
耳。以山水通于理道,自亦孔门心法,子培必欲求之老庄,至不言读《论
语》,而言读皇侃疏,岂得为探本穷源乎。陶公不入此社,固也,与嵇阮
亦非同流。陶尊孔子,而《拟古》肯称庄周为“此士难再得”;阮学老
庄,而《达庄论》乃大言庄周不足道。子培之言,诚为淆惑矣。颜鲁公
《咏陶渊明》以张良、龚胜比渊明。山谷《怀渊明》诗略云:“岁晚以字
行,更始号元亮。凄其望诸葛,忼戆犹汉相。时无益州牧,指挥用诸
将。”真西山《跋黄瀛甫和陶》称其“有长沙公之心而力未逮”。卢挚
《题渊明归去图》以留侯、武侯相比。王述庵《书渊明传后》称有经略用
世之志。龚定庵《已亥杂诗》中读陶诗三首称其有“侠骨”而“豪”。盖
皆韩昌黎《送王秀才序〉所谓:“阮籍、陶潜为事物是非相感触有托而
逃”。余复拈出其儒学如左,以见观人非一端云。(239—240页)

&&

辛稼轩《贺新郎》:“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朱子语类》卷一
百四十:“渊明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
轲》一篇”;又:“隐者多带气负性,陶欲有为而不能者,又好名。”朱
琰《明人诗抄》正集卷三张志道以宁《题海陵石仲铭所藏渊明归隐图》:
“昔无刘豫州,隆中老诸葛。所以陶彭泽,归兴不可遏。岂知英雄人,有
志不得豁。高咏《荆轲》篇,竦然动毛发。”孙太初《太白山人漫稿》卷
二《三隐逸诗》:“渊明豪杰人,出处亦有道。昔读《荆轲》诗,仿佛见
怀抱。”董若雨说《丰草庵前集》卷二《书桃花源记后》:“不能为报韩
之子房,则当法避秦之楚客。陶氏《咏荆轲》与《桃花源记》异用而同
体;慨然欲为荆轲不可得,然后徙而为桃源避秦之谋。呜呼悲哉。”顾亭
林《日知录》卷十九《文词欺人》:“栗里之征士,淡然若忘于世,而感
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王禹卿文治《梦楼诗抄》
卷十《彭泽》第三首:“人爱陶令逸,我知陶令豪。易水咏荆轲,寒水暮
萧萧。垂天有奇翮,岂在腾扶摇。古来世外人,经济乃更饶。商绮息汉
争,鲁连解齐嚣。”定庵以渊明“诗喜说荆轲”而叹“江湖侠骨”,着眼
与朱子等相同;又称渊明“酷似卧龙豪”,自注:“语意本辛弃疾”,实
则山谷诗已发此意矣。(555页)

&&&&&

至于友明说的日写上上万,庄子有一句话:“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 Last edited by xw on 2006-4-21 at 22:31 ]
作者: youming     时间: 2006-4-22 11:39
像罔阅读古代文学原著的精神可佳,现在的大学教授,也没有几个人在认真读原著,而是在别人评论的文著里东搬西抄。我把回忆录写完之后再来认真地阅读一下一些古代文学原著,再来和你进一步探讨。

等待余先生新作问世!
作者: 三川     时间: 2007-5-19 11:40
去年今日篇。
作者: xiaoyu     时间: 2007-5-20 17:21
不同的时代,共同的经历,古往今来伟大诗人心路历程的写照:

他们在不断地追求、探索和拼博,但是,在黑暗势力的压力下,他们的理想始终不能实现。他们感到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感到生命和人格被撕裂的痛苦,他们在痛苦中“寻找自己”,终于找到了自己对现实人生独特的体验和领悟。于是,他们用深厚醇酽的诗情,来倾诉和宣泄不会止息的反抗黑暗现实的呼唤,从而把光明注入人们的心灵。
作者: weili     时间: 2007-5-22 11:53
他们全方位地尊重自己。于是,他们获得了人们的尊重。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yidian.org/) Powered by Discuz!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