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投資的科學、藝術和哲學 — 蕭良序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投資的科學、藝術和哲學 — 蕭良序

投資的科學、藝術和哲學
理論好但會失效 經驗與態度正確 方能穩陣腳

蕭良序


每當市場動盪不安,投資顧問們的電話就忙了起來。投資人心中都是同樣的一個問題:未來市場會回漲還是繼續跌?其實一年到頭,投資人汲汲營營的追求利潤,患得患失,至少在每年的這個時點可以暫時放下得失心,喘口氣,思考思考自己的投資方法和態度。這其實也有助於回答市場漲跌的問題。

投資表面上看似一門科學,其實更像一門藝術,而最高境界則是一種哲學。新手當它是科學,老手當它是藝術,能夠把它變成人生哲學的,則屬於「得道」的一小群。

新手投資,必然是從科學角度入手,勤快的人鑽研理論,熟記各種統計數字、報表、曲線等所代表的股價走向,較懶的人也知道要看看新聞來評估公司的好壞。這種基本功是必要的,因為每種因素都對市場造成某種影響。利率跌則股市漲,油價漲則股市跌,盈利升則股價升,預估降則股價降,這類關係大家耳熟能詳。

但有經驗的人會發現,投資理論雖然有其科學性,但經常也會失效。依據投資理論來投資可能做出一些正確的決策,但遲早也會碰到例外翻船。

信手拈來都是例子:兩年來油價節節高升,全球股市卻也節節高升;過去幾個月聯準會數度降息,股市則有氣無力。高本益比理論上代表股價太貴,但高本益比的Google硬是不斷創新高;低本益比理論上代表股價便宜,但公司破產之前的本益比總是最低的。改用動能理論來解釋都不保險,哪一天Google股價大跌,或是某房貸公司起死回生,動能理論又要告失效。

並非教科書裡的投資理論不管用了,而是這些原則只有在實驗室的完美環境下才能毫無例外的重複。實戰環境中,多種力量同時影響著市場和個股,多種原理同時在作用,各種指標往往互相牴觸,還有許多未知數和變數,因此,簡單的一個市場會漲會跌問題,包含千絲萬縷的因素。要把眾多因素融合權衡出一個綜合判斷,光靠科學分析是不夠的,股市老手都會用上一點點「直覺」(gut feeling)。這可說是投資的一個藝術性質。

一件好的藝術品為什麼好,往往只能意會難以言傳。達文西寫實的蒙娜麗莎和畢卡索歪七扭八的人像都可以讓人感受到是藝術精品,但要說它們好在哪裡,很少人說得上來,更難以用科學方法論證。要是能夠感受到它們的張力,就能判斷它們是寶貝,反之,則寶物在眼前都不知道。

面對一個投資決策的重重影響因素,莫說難以作盡分析,即便作盡分析也未必能得到絕對的結論,而且市場環境天天不同,誰有精力天天評估影響市場的成千上萬因素呢?投資老手的秘訣就是退一步,問問自己的直覺,像評估一件藝術品優劣般的來評估一個投資環境。

直覺是很奇妙的。有時候股價節節上升令人感到股價還會繼續上漲;有時候,股價節節上升反而令人感到害怕。箇中原委,很難說出個所以然來(所以說只能意會難以言傳)。但這種現象是廣泛存在的,比如說,漁夫望著大海和天空,可以直覺感受到是否應該出海,警察看著一個人,可以直覺感受到此人是否有什麼古怪。

投資決策的直覺並不是要取代科學性的分析,而是與科學分析相輔相成,雖然它有時候可能與科學分析的結果相左,這就更增加了一些判斷的難度。但隨著經驗的累積,這種直覺可以越來越可靠。當然,直覺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正確的,除了需要週而復始的即時評估並糾正錯誤判斷以外,最後如果能夠建立好的投資哲學,才可獲得成功的投資。

投資哲學不是指投資方法或喜好,而是指對錢、財富、甚至人生的態度。不要把財富看得太重是一個老生常談,但它確實對一個人的生活和投資都有很關鍵的影響。為什麼投資?怎樣叫成功投資?對沒有認真思考過這些問題的人,年輕沒錢時先入為主的答案是,投資是為了賺錢應付生活的物質需要,賺錢越多投資越成功,於是不能自主的患得患失。

其實,物質上的豐富是相對於需求的。巴菲特據說生活簡單,以其生活方式,他的400億元財產99.999%對他毫無用處,以致於有兩年前一次捐出300億元的驚人之舉。400億和100億對他來說沒有差別,相信100億和1億對他來說也沒有差別,或許他未來還會有捐款之舉。

只有一人能在財富的絕對數字趕上巴菲特。但只要能把物質需求降到財富之內,可以說人人都能與他一樣富足。這種態度不是要鼓勵消極。投資仍然需要努力的工作,市場仍然要研究,但是這種態度可以讓人們不過度冒險、不在投資必然會出現的虧損時亂了方寸。接下來市場要漲要跌的問題,也就沒有那麼緊張。成功的投資必須結合科學、藝術、和哲學。

(蕭良序,漢鼎安裕資產管理公司執行合夥人)(進場教戰)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11-21 16:2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综合类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