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用生命吟唱的歌者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冬雪儿

#1  [原创]用生命吟唱的歌者

编者按语:武汉市有一个由特殊群体——癌症病患者组成的“生命之歌艺术团”,最近上了英特网。他们要用他们的存在和歌声向世人宣布:“癌症不等于死亡”。同时他们向社会发出呼吁:关爱和帮助癌症病患者走出人生及生命的低谷,使他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与病魔抗争!

                                 用生命吟唱的歌者

                                     朱晓玲

“生命之歌艺术团”的成立,不仅仅是要组成一个向死神挑战的群体,
更重要的是要以自身的存在向世人宣布:癌症不等于死亡这一铁定的事实

1998年12月12日,笔者应邀到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俱乐部,观看了一个由特殊群体——癌症病患者组成的“生命之歌艺术团”的演出。他们虽然是一群被例为不治之症的癌症病患者,然而极其令人感动的是,在一张张洋溢着生命朝气的脸上,在一曲曲动人的歌声中,在一个个优美的舞姿中,你无法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丝毫病痛的痕迹。而事实上,他们的确曾痛苦过、绝望过。在他们以微笑面对死亡的背后,有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生命之歌艺术团”是由有5年以上、患有胃癌、乳腺癌、鼻癌、血癌等癌症病史,又热爱艺术且有着相当的艺术水准的病患者组织起来的一个特殊的艺术群体。他们当中有机关干部、教援、军人、职员、下岗职工和学生;他们当中有年过八旬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正当壮年的男儿;有美丽漂亮的女士;也有天真活泼的少年。他们居住在武汉三镇各个不同的地方。每到星期六,他们便由武汉三镇的四面八方汇聚到汉口161医院、或者是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或者是武汉冶金科技大学等地进行文艺节目的排练。这些地方既是他们的活动中心又不是他们的活动中心。因为经济的窘态,付不起昂贵的场租费,“艺术团”(下面全简称为:“艺术团”)不得不一次次地更换场地,不得不一次次的迁徙。

“艺术团”最早的时候有100多号人,后来锐减到现在的60多人。“是什么原因?”“情况很复杂。”该团副秘书长黄若涛先生接受采访时说:“一是有的人本身对能否康复持怀疑态度,对治疗及生活失去信心;另外一种是单位经济效益不好,家中又拿不出钱来治病,还有的是刚被确诊为癌症后,就被通知下岗。他们经不起经济和精神的双重打击。”第一个接受我采访的黄若涛先生讲这番话时,一脸的困惑和无奈……

到“艺术团”来参加活动的所有成员,都是绝对义务性的。义务到如果“艺术团”要是有一整天活动,连餐中午饭都没有吃的。即使是这样,坚守下来了的团员们,还是天天地盼望着再一个星期六的快快到来。用龚爱红女士的话说:“在艺术团里,能找回生活的信心,找到能相互倾诉、相互交流、相互安抚的知音。”

看上去气色不错,言行举止十分优雅、歌也是唱得十分好的龚爱红女士,是武汉市第一职教中心的音乐教师。她说她知道如何珍爱生命,是由1996年到不惑之年才开始的。但是为时太晚了。那一年的春天,她被诊断为乳腺癌。她说:“当我一听说自己得了乳腺癌后,开始不相信,后来就恐惧、绝望到了极点,简直一天也不想活下去了。”当时那种对生活的绝望心情,我现在想都不敢回想,几次都想自杀。这个时候我才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健康的美好。就我的感受而言,得我们这种病的人,与生活过得是否幸福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家庭生活。在得这种病之前,我在各个方面都很要强,无论干什么都要争个第一第二的。读书时就入了党。1976年不顾家人的劝说阻止,成为武汉市首批援藏干部之一,当时还是一个20几岁的小姑娘。工作起来不顾一切,从来没想过要注意身体,看重生命。可以说,在事业上我是一个成功者,可我在生活中,却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我是个离过婚的女人,这对我的打击很大。我没想到在事业上那么成功,却系不住丈夫的心……离婚不久又被诊断为乳腺癌,那段时间真是过的雪上加霜的日子。”龚爱红女士说到伤心处时,双眼溢满泪水……

“生命之歌艺术团”每两年就要为艺术团满
5年的团员过生日,将康复5年的癌症病患者誉为“抗癌明星”

“艺术团”将艺术团内存活满5年的癌症患者誉为“抗癌明星”。艺术团规定每相隔两年,要为这些抗癌明星们过生日。用艺术团团长的话说:“对一个癌症患者而言,有5年的存活期,就意味着康复,有5年的存活期,就意味着生命的再生。”
其实这个艺术团的历史并不算长,只不过组建2年多一点的时间。然而,在这不算长的2年多时间里,他们“用歌声点燃生命的火焰,用歌声扬起生命的风帆”的《抗癌之歌》,几乎嘹亮地响遍了武汉三镇的厂矿、企业、大专院校、医院、部队、公园等地。虽然“生命之歌艺术团”的历史并不算长,但是他以自身力量显示出的强大生命力和特有的艺术魅力,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全国各新闻媒体如《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湖北电视台等对这个特殊群体都给予热情的关注和帮助,对他们的事迹作过多次报道。

1997年4月17日是“艺术团”自1996年4月组以来第一次在武汉市第一流剧院——武汉剧院,向武汉市市民公演。第一次的演出相当成功。也使艺术团的成员们看到自身的价值。接下来的1997年10月7日,“艺术团”在洪山广场举行了庆“十五大”迎新世纪的演出;最使“艺术团”所有成员谈起来就兴奋不已的是1998年8月18日“艺术团”在汉口佳丽广场的一次赈灾义演。这一次的义演为灾区募集捐款40余万元;而最使他们不能忘记的一次演出,则是1998年8月到抗洪前线慰问战斗在武汉大堤龙王庙险段的官兵们的演出。“艺术团”团长助理张燕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抗洪前线的那场演出煞是感人。抗洪抢险的官兵们得知我们是一群由癌症病人组成的“艺术团”后,非常热情非常感动。演出完后,官兵们都蜂拥上来要演员们签名留念。当地灾民们也被我们这群与死亡打交道的人冒着酷署到大堤上演出的精神所感动,为我们送来了大箱全国各地捐赠给他们的矿泉水及副食品。那感人的场面真是使人终身难忘。”

一身戍装的张燕女士除了稍瘦点外,
一点也看不出她是有9年历史的白血病患者

“艺术团”团长助理张燕大姐,除了稍瘦点之外,如果不是她亲口对我讲她是有9年白血病病史的康复者,说什么,我也无法将她同“白血病”这几个字联系在一起。

应该说,1970年就参军,30岁就被授中校军衔的张燕本应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但是一场病魔几乎夺去了她的一切。唯没有夺走的是她对生活的信心及对生命的热爱。那天,张大姐以她惯有的、极其平淡的口气讲述了那场灾难性的经历:
“这场病痛是在我的事业及生活蒸蒸日上的时候强加给我的,那时我被授中校军衔没几年。事情的开始真是有些不堪回首。我被诊断出白血病的时候是9年前的1990年。那时我只38岁,现在已读大学的儿子当时只有12岁。我住院好长时间都没有谁告诉我得的是什么病。我是从医生们对我的重视程度上,怀疑到我得的一定不是一般的病。当我产生了这种怀疑后,既想得知自己病情的真相,又怕自己的怀疑得到了证实。

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要把自己的病情弄个清楚明白。有一天,我装作很轻松的样儿对护士说想看看化验的结果。这位护士是新来的,也不知道我的病情,就将病历给我拿来了。当我看到化验单上写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字样时,我的头‘轰’地一声,一下子一片空白……我现在回忆不起来,是怎样渡过的那一天。当丈夫知道我已经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再也抑制不住隐忍了多时的痛苦,抱着我的头,像孩子一样痛哭不止……当时我的心也很痛、很绝望,感觉到死亡离我很近很近,那种凄惨和生死离别的悲伤真是不能言说。但是我强忍着悲痛,流着泪安慰着丈夫说:‘我不会死的,孩子还那么小,好的生活才开始,我怎么会离开你们呢。’说实话,我在说这种话的时候,其实心里空落落的,对能活多长时间,心里没有一点底数。更觉得自己自此以后,将会成为别人的负担和累赘。为了治我的病,我的家庭我的爱人及我所在的部队付出了很多很多。为了治病,我几乎住遍北京、兰州、西安、郑州等部队所有的大医院,但是疗效都不是很佳。1991年我被转到北京空军总院治疗。在我住院期间,我父亲和我爱人冒着大雪找到张民武自控气功和郭林新气功所在地考察,最后选择了郭林气功让我学。自此以后,无论刮风下雨我都坚持每天练6个小时的气功。我练了一段时间的郭林气功后,疗效很好。这不,我从1992年下半年至今已经有好几个年头没吃药打针了。甚至我现在都感觉不到自己是病人了。”

说来非常蹊跷,在人们谈癌色变的今天,
现任“艺术团”团长的姜振华老人却不是癌症病患者

现已离休的姜振华教授,是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曾任过武汉市高校老年合唱团团长。在他任老年合唱团团长的时候,参加全国比赛还得过大奖。可是一次不大不小的玩笑,竟将他推向了癌症病人的行列。后来他就辞去了高校老年合唱团团长的职务,一个心眼地当起了“艺术团”团长。

生活同姜振华教授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的时间是1995年。当时姜振华教授应中央电视台之邀请,携夫人参加全国健康老人活动回武汉不久,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到医院一检查,被诊断为肠癌,并且当即动了手术。这一病,使从不知住院是何滋味的姜振华教授,在医院一躺就是整三月。姜振华教授说:“我在医院躺了整三个月,也好好想了三个月。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活得很够本的。一对得起党;二对得起社会和人民;三对得起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死了也不足为惜。唯一觉得对不起的是为了支持我的事业而牺牲了自我的我的老伴。因此离休后,我尽我的所能来弥补。可是生活就是这样会同人开玩笑,没离休前,身体棒棒的健康得很,离休没多久,却是这样大病一场。这一病就使我认识了癌症病患者这个群体。当手术之后的一次名医会诊的结果告诉我‘你的病并非肠癌’的时候,我已经离不开我所结识的新朋友们——癌症病患者。”

“我离不开他们,是因为我也患过癌症,我深切地知道,他们要想活下去的艰难。他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病痛的折磨还要面对社会的歧视;婚姻家庭的瓦解和亲人的离去;药费的昂贵经济的窘态。因为单位和家庭都付不出药费而停药而得不到正常治疗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喻说我们团的业余摄影家张汉忠,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他的摄影作品有100多幅在省、市、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还得过不少的奖。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好青年,得了鼻窦癌后,同样也面临着无钱医治的问题。他所在的单位湖北电机厂效益不好啊,拿不出钱来为他治病。更为雪上加霜的是,他被确诊癌症后不久,就被通知下了岗。1999年元月24日,我们‘艺术团’和三报(湖北日报、武汉晚报、长江日报及摄影家协会)在武汉佳丽广场举行义演义卖活动。这个活动所得的款项全部用来为张治忠治病。

储四翠,选择活着,奉献爱心的女人

已经是50多岁的储四翠,是武汉市仪表厂下岗职工。13年前的1986年被检查出咽喉癌时只30多岁,曾失语9个多月。不知是自尊心的驱使或是对丈夫的深爱使然,她患癌症近6年的时间,都没有告诉在部队当团长的丈夫。粗心的丈夫只知道妻子的身体不好,却不知道妻子是在以怎样的毅力和意志与死亡抗挣、搏斗。储四翠说她已经有13年没有吃过大米饭了。她的生命完全靠水和意志维系着。她的主食就是牛奶或汤水泡饼干,这样的吃法一吃就是13年。就是这样一个完全靠汤水泡饼干维系生命的女人,她不仅自己坚强地活下来了,而且还将收养的几个孤儿培养为京剧新苗,应邀参加和演出活动应接不暇。

“我当然有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时候。”储四翠在电话中接受采访时说:“那是1989年咽喉癌第二次复发的时候。我的下岗、收养的两个孩子的户口问题得不到解决、病情的恶化、药费无处报销等一系例问题都像是约好了似的一下子向我扑来。那个时候,我的精神几乎彻底崩溃,心情恶劣到了极点。我真是觉得生不如死,我甚至连安民药都准备好了……现在当然不。你看我收养的几个孤儿,个个都出息得不得了。9岁的韩旭东1996年、1997年连续二年参加文化部组织的少儿京剧比赛获一等奖。4岁的储艺是我女儿捡回的,别看她人小小的,花旦动作可做得地道。是的,行善是我们家的家传。我们家从我父亲这辈就开始收养孤儿,我是受我父亲的影响。我亲生女儿心地也很善良。”

1998年中央台的生活空间以《家传》为题拍摄了储四翠的专题片;上海东方电视台、中央新闻故事、湖北电视台双休栏目、湖北经济台、武汉有线电视台等新闻媒介都为储四翠的事迹及她收养的几个孤儿出外演出为题材制作过节目。
储四翠说她有个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收养的几个孤儿培养成京剧人才,圆她年轻时就有过而没有实现的一个梦。

邓响玲,女人天生爱流泪,泪洗过后是坚强

原武汉市六渡桥中心百货公司的收银员邓响玲,是“艺术团”比较活跃的舞蹈演员之一。她的《万事如意》舞跳得棒极了。看着她极具魅力的舞姿,谁会想到她是有6年癌症病史、半年前痛失爱子,心身都受到重创的女人呢。她对“艺术团”有一种狂热的爱。她说她是在一天天掰着手指头过日子,刚参加了一次活动,就又开始盼望着下次活动日的到来。12月17日,笔者在武汉市六渡桥楚宝前街4号邓响玲的家去采访时,从开始到结束,她的泪就从来没有干过……流泪的邓响玲是真实的女人。

我们的交谈是由她的儿子汪风开始的。邓响玲本来有一个很幸福美满的家庭。虽然她自己早在1993年就被诊断为乳腺癌,家庭经济也由此而拮据起来,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她们家的生活质量。在武汉市77中任政治处教导主任职务的丈夫汪玉恒不仅没有因她患有不治之症而嫌弃她,反而比以前对她更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长得英俊帅气的儿子汪风也很争气懂事,为了减轻家庭负担,高中刚毕业,就应征入伍到广州部队佛山机场当上了一名地勤兵。当兵不到一年便考上了空军后勤学院。然而,命运的多变使邓响玲在接到儿子考上军校的喜讯还没来得及与丈夫分享的时候就接到儿子被诊断为白血病的噩耗……不到半年儿子去世。“儿子走后,我觉得活着没一点意思,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着,茫然得很。我总是问啊,问自己为什么死的不是我?而是生命才刚刚拉开序幕的儿子……”确实,邓响玲的泪水湿了她的衣襟,也湿了我的心,那是一个思儿母亲的天问……但是无论是身患绝症的邓响玲,还是中年痛失爱子的邓响玲,她由泪水中,由悲痛中毅然站立起来了,尽管她对生命的意义没有多么深刻的体会和认识。但是她说:“人能活着就是福。”这也许就是她之所以能坚定地活下来的全部信念。

通过几天的采访及同很多癌症患者的交谈,我几乎要改变采访的初衷——以癌症病患者如何热爱生命为文章的切入口。因为在采访中,同每一个病患者谈到深处时,没有几个病患者没落泪的。通过采访才知道,他们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用“热爱生命”就能解决得了的问题的沉重。他们因为患上癌症而要想活下去的艰难是超出我的想象。昂贵的医药费是无论如何用患者自身的“热爱生命”的行为解决不了的;一旦诊断出患有癌症,即刻就被通知下岗,同样是一个癌症病患者无法也不可能用热爱生命的行为就能逆转得了的;还有离婚;还有找不到工作等等这些都是压在他们头上的一座座大山。谁为他们搬走压顶的大山?笔者满脑子也是困惑。

据有关资料表明,武汉市肿瘤发病率排在全国第三位,仅次于北京上海。目前武汉市区有10多万癌症病患者,并且以每年1万多人患上癌症递增蔓延扩展着。

所幸的是武汉市有个癌症康复协会,康复协会有会员1050人。在这1000多人中,其中生存5年以上的占总人数的42%,生存10年以上的占17%,生存20年以上的占1.8%。也许,这就是癌症病患者能看到的一个最大亮处吧。而我们的社会该给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做些什么呢?我不禁自问?



原发《今日名流》杂志


2007-10-28 10:2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冰花

#2  

好感人~~~

多谢雪儿分享!


2007-10-28 11:33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  

是感人!


2007-10-28 15:3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晨思

#4  

周围的人中得各类癌症的越来越多,感觉这与自然环境的污染关系密切,也和现代人的心理压力太大有些关系。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特别的’癌症', 是衰老。 从这个角度,癌症也并非如此可怕。

听到过晚期癌症患者受到的病痛折磨,让人心痛。晚期时连大剂量的止痛药已经没有作用了,这种情况下,患者提出安乐死,应当被社会所接受。当然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的确癌症病人的心理工作很重要,心态好坏影响着治疗的效果。


2007-10-28 17:2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晨思

#5  

曾听到一位美国癌症患者的肺腑之言,
他感激这份癌症通知,他说,从此他的生命才苏醒,才开始真正的活着,剩余的每分每秒他都在体验生命之美,而以前的生活是忙碌而麻木不仁的。

前一阵,那位四十几岁的大学教授的最后一堂课 (他患癌症,只有几个月的生命),他谈笑风生,视死如归,没有一丝绝望,令人赞叹。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在面对死的一刻,才显出它的重要性。


2007-10-28 18:1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况也

#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晨思 at 2007-10-28 11:10 PM:
曾听到一位美国癌症患者的肺腑之言,
他感激这份癌症通知,他说,从此他的生命才苏醒,才开始真正的活着,剩余的每分每秒他都在体验生命之美,而以前的生活是忙碌而麻木不仁的。

前一阵,那位四十几岁的大学教..

说说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能让人不怕死呢?


2007-10-29 17: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晨思

#7  

况也给我出难题了。

世界观,我指的是一个人平时对生命的思索和总体把握。

对死亡恐惧万分,接到死亡通知书,如五雷轰顶的人大概平时很少想到死,并认为死亡代表着百分之百的虚无。

对死亡完全没有恐惧没几个人能做到,但减少对死亡的恐惧是可行的。对死经常做些思考和心理准备,来的时候不会措手不及。如果每天都念一遍今天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人会活得感恩知足,收到死亡通知也不至于悲痛欲绝。

死亡是个迷,无数个说法就是有多种可能性,彻底的虚无只是其中的一种,为什么认定这是唯一的真理?为什么认定我们所感知的世界是唯一的存在?有个人的信仰能减少恐惧,死亡也是揭秘的一刻,好奇心也会减少恐惧感。

人人都会死,众多优秀的人都已经死去了,最亲的人也去了,他们能跨越的门槛,我们也能。接受事实,能减少恐惧。

每个女人都怕生孩子,最后都能生,也没什么了不起。死未必定比生孩子更可怕。

过分怕死,是把个人看得太重,比较自私的想法。

有些人未必怕死,怕的是死前的痛苦。而医学在减轻痛苦上能提供一些帮助,也就减少些恐惧。
最后,living the life to its fullest will reduce the fear.
对不起,有点啰嗦。


2007-10-29 22:4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8  

这些癌症患者精神可嘉,但可惜路不是很对头,因为身处大陆那种政治环境。

信仰是战胜死神的灵丹妙药,神能给人以终极安慰。

晨思谈死相当精彩!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10-30 07:5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9  

感谢冰花为力晨思况也章凝!
我在采访了那些癌症病人后,有相当长时间都难以由一种无言的阴影中走出来.
每一个病人,我刚走近他们时,他们脸上笑得很爽朗,可是谈到深处时,没有几个不流泪的.


2007-10-31 09:3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0  

这不难理解,因为在他们的内心仍然绝望。

当然,我不是说有了对上帝的信仰,就能够彻底战胜对死亡的恐惧,这和信得深浅、
悟性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总之,有信仰的人(真正信)和没有信仰的人,对死亡的态
度确实有很大不同。

西方人对死亡的态度比中国人超脱,因为他们信上帝。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冬雪儿 at 2007-10-31 09:39:
每一个病人,我刚走近他们时,他们脸上笑得很爽朗,可是谈到深处时,没有几个不流泪的.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10-31 09:5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1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07-10-31 02:54 PM:
这不难理解,因为在他们的内心仍然绝望。

当然,我不是说有了对上帝的信仰,就能够彻底战胜对死亡的恐惧,这和信得深浅、
悟性的高低有密切关系。总之,有信仰的人(真正信)和没有信仰的人,对死亡的态
度确实..

因为他们信上帝。——因此他们将死亡看作是另一种存在的方式?或者说,他们相信灵魂存在说?


2007-10-31 10:2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2  

简而言之就是这样的,请参看拙作“谈哭论死”。

http://www.yidian.org/viewthread.php?tid=6992&page=1&sid=5i6aNK#pid4914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冬雪儿 at 2007-10-31 10:25:
因为他们信上帝。——因此他们将死亡看作是另一种存在的方式?或者说,他们相信灵魂存在说?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10-31 10:3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况也

#13  

晨思写得很精辟,开来以后我也得晨思而不是睡眼惺忪地夜思


2007-10-31 17:4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晨思

#14  

理解冬雪所说的‘阴影’。

呤唱是不是‘吟唱’?下面似乎多了一个顿

没有信仰的人如果从世界人口的角度看,已死去的人占绝大多数,活着的是少数,所以加入大多数人的行列,也不必过怕。

无奈眷恋生命是人之常情,即使可以面对自我的终结,而对家人与生活的留恋是让人难过的。记得读林语堂传,他脚踏中西文化,一生在信仰上不断求索,最后选择回归基督教。他八十岁时身体很不好,在圣诞节时已经预感到生命的终结即将来临,他女儿陪他在香港的一个百货商场里购物,商场里热闹非凡,喜气洋洋,他颤巍巍地抓住柜台上色彩鲜亮的珠链,痛哭失声,售货员以为他神经有问题,不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林语堂。人面临生死离别,怎可能不心中难过呢?

爱阳,不少西方人信教,未必信天堂地狱之说,更趋向于信仰爱的精神力量和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况也,没有小孩子们上学,不必上班的话,我也爱睡懒觉。做梦比思考容易啊。


2007-10-31 22:3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15  

理解冬雪所说的‘阴影’。——我走不出阴影,是眼前老是有那么多悲伤的泪在流。

呤唱是不是‘吟唱’?下面似乎多了一个顿——是的是的,多了一点。谢谢!我马上改正。


2007-11-1 09:2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6  

“爱阳,不少西方人信教,未必信天堂地狱之说,更趋向于信仰爱的精神力量和超自然力量的存在。”

同意。晨思是伊甸的女哲学家。你可以开条线,我们谈谈生死问题。
好像况也最怕死。:)))


2007-11-1 13:2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晨思

#17  

谢Weili送高帽。每个人都是他自身的哲学家,每天的每个想法及行动无不是在个人的哲学指导下。当一个人追问生命和生存的意义,追问为什么,以何种标准来生活,他就是个哲学家了。当然哲学家有境界的高低。周国平的谬论是,女人搞哲学对哲学是种损害

每个人都会有他的哲学阶段,再愚钝的人在面临死亡时,也会去问活着的意义,存在的意义。

一年多前写过几篇高调的生死短文,写得不够好,会贴上来。


2007-11-2 17:2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18  

"周国平的谬论是,女人搞哲学对哲学是种损害"——真是谬论。理论依据是什么?


2007-11-3 10:1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晨思

#19  

"周国平的谬论是,女人搞哲学对哲学是种损害"

他说女人搞哲学对哲学和女人都是损害,是半开玩笑吧。女人比较善于形象思维,男人比较擅长理性思维,也有点道理吧。

女人不必搞哲学,能理解一些思想巨人就够受用半辈子的了。


2007-11-3 13:4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纪实录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