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回忆“千面观音”陈瑜早期的舞台生涯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回忆“千面观音”陈瑜早期的舞台生涯

当我第一次坐在观众席前座观看陈瑜演出的时候,她很年轻我也很年轻。那次陈瑜扮演的是《红灯记》里的李铁梅。

十年浩劫开始文艺界首当其冲,大批大批的演员被赶下舞台。陈瑜所在的艺华沪剧团团长王雅琴(当年的沪剧皇后)被打发去坐在小角落里打灯光。生角台柱王盘声也不能再演李玉和,改由小生第二块牌子刘志麟来扮演这个头号英雄人物。

原先艺华沪剧团改编的剧目名叫做“三代人”,分别是王雅琴王盘声张剑青出演李奶奶李玉和李铁梅。那出戏没有能够演得过爱华沪剧团的《红灯记》(京剧样板戏的前身),但是痛说革命家史那场戏倒是和后来高玉倩刘长瑜的戏本子作相同安排,并没有像凌爱珍韩玉敏那样是以电影蒙太奇手法转换成当时京汉铁路大罢工的情景由一个“满面是血浑身是伤”的李玉和(袁滨忠扮演)亲自出场。

新的一拨人就在这个时候冒了出来。陈瑜和朱美洵分别扮演李铁梅和邻居桂兰。也就是轮换制,今天你演铁梅她演桂兰,明天她演铁梅你演桂兰。我看的这场戏是知道轮到陈瑜演女主角时才去看的。原因就是有内线消息。

新人自然是新气象。大家都铆足了劲头发挥出水平来。就拿刘志麟这个老人马来说,他从来没有这样子挑过大梁。也应该算是一线小生的新人吧。以前他在“不准出生的人”里演格桑,在“孟丽君”下集里演皇甫少华(因为王盘声去演皇帝了,所以把皇甫少华让出来)都是男配角。可以说这一次的李玉和是刘志麟演得最最出色的一个角色。

陈瑜的李铁梅相当出色,当时的感觉是完全赶得上张剑青。听我在艺华沪剧团的首席琴师小舅公说,陈瑜开始时胆子还比较小,大家都给她打气。我小舅公也帮她吊嗓子保证最佳配合。相比之下,对朱美洵的看好程度就要差一些。本来对于张剑青缺位(她也作为封资修文艺路线人物再加上是王雅琴的女儿被剥夺了上台机会)的担心,现在已经不必忧虑。一个全新的旦角演员在舞台上已经站稳脚跟。

事实也逐步证实了我小舅公的眼光。不但是当年的李铁梅朱美洵没有能够演得过陈瑜,后来朱美洵逐渐发胖,只能改做服装的幕后工作。与之相反,陈瑜的身材体型等外形条件始终保持得很好,这也是她以相当惊人的速度成为真正的台柱其原因之一。

再后来看到陈瑜在台上的表演已经是艺华沪剧团合并进上海沪剧团(后升级为上海沪剧院)的事情。看过她主演的《返魂香》,记得这应该是丁是娥的代表作之一。陈瑜演来相当到位,和徐伯涛王珊妹同台彪戏仍然稳占第一女主角的风头。还有一出戏叫做《无罪的罪人》,也是丁派洋装戏。陈瑜演一个俄罗斯母亲唱丁派,也是姓陈的一位青年演员演男主角唱邵派。(据说他留学日本,后来再也没有看到过舞台风姿。)陈瑜一开始就以多种复杂的舞台人物出现在观众面前,这一点和同样是上海沪剧院台柱的马莉莉开始时主要以英雄花旦的面目亮相有所区别。

接下来是陈瑜的代表作品《半把剪刀》,改编自甬剧。她在其中刑场哭诉的一段赋子板也成为沪剧赋子板演唱会上代表唱段之一。等到看到她出演的繁漪时,陈瑜已经是沪剧界数得上的旦角演员。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她后来又出演鲁妈,同样光彩照人。《明月照我心》《清风歌》《樱花》《张玉良和潘赞化》里一系列的角色“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等一系列的奖项正相应了她被称为“千面观音”的美誉。



是非是我非我
2007-10-10 11:0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