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伊甸园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w

#1  伊甸园

伊甸园

芳草甘美,一片绿油油原野
原野一路绵延到高山之颠
山脊盘绕成一道无人能越的高墙
就在这怡人的景致中央
上帝亲自布置一座淳美的花园。
那丰饶沃壤中生长出人世间
最纯净最诱目的树,甘美芬芳。
树林中央矗立一棵生命树,
高大挺秀,鲜润金色的仙果
结得累累满树;生命树旁是死亡
这知识的树,在迅速地生长;
善知识须用恶知识的高价换得。

纵贯伊甸向南流出一条大河
河道未变迁,却被引导入地下
穿过林木繁茂的山底,潜流而行
上帝把这座山放在湍流之上,
干渴的泥土由脉管把水吸纳来
成一派清泉涌出,许多细流
去浇灌整个园林;然后又汇集
到峭壁下的沼泽,再下去又合流
成河,暗河道重新成了明河;
从此分为四条主要的河流,
河流各奔前途,经历了古今
许多著名的国家以及大小名胜。

简直无法用笔墨来形容这园
蓝宝石喷泉,蜿蜒的银川
滚流东方的珍珠和金砂,
在两岸垂荫之下,曲折地流成
灵醴甘泉,遍访每一株草木
滋养乐园中各种名花异卉
这些花和园艺花床、珍奇的
人工花圃中所培养的不同,
善良的大自然让花儿尽情生长
丘陵上,深谷里,旭日蔼蔼
温暖广阔平原,正午隔开烈日
浓荫的摇蓝留下沁人的清爽。

变化万端的乡居,景色怡人
大自然仍然在童年,轻视法则
彻底展现其高雅气质与自由
这里,田野与绿色地毯错落有致
令人赞叹。四周最美的树木
组成的茂林,树上流珍稀香脂
没药浓郁的树汁,芬芳四溢,
鲜艳丰润的果子累累悬在枝头,
金光闪烁,令人心旷神怡!
海斯帕利斯寓言的稀世珍宝
如果可以当真,那种美仑美奂,
只有在这里可以得到证实。

树林之间有绿草如茵的地毯
河谷斜坡和山峦上牛羊低头吃草
棕榈覆盖小丘,滋润的浅谷
野花漫山遍野,万紫千红,
花色齐全,中有无剌的蔷薇。
另一边,有蔽日的岩荫,舒畅
阴凉的岩洞上覆繁茂的藤蔓,
结满紫色葡萄,悄悄爬着。
这一边流水淙淙,顺山坡泻下,
散开,或者汇集于一湖泊,
周围盛饰着桃金娘花的湖岸,
如捧一面明镜,注流大河。

各色鸟儿应和着歌唱;和风,
春天的和风,飘着野地山林芳馨。
微颤的木叶在调试音阶中,
大神潘和“美”“时”诸女神
在婆娑起舞,留驻永恒的春。

08/29/07

====

伊甸复活了,理应该庆祝一下。我把弥尔顿《失乐园》中的伊甸的花
园通俗转译一下,从昨天磨到今天,给伊甸。

有些字句还没磨得麻利,望爱阳为力等批评,愈凶愈好!

Paradise Lost, Book IV

http://classiclit.about.com/library/bl-etexts/jmilton/bl-jmilton_plost_4.htm

from Eden stretched her line, to
Let on the eternal Spring.

再声明一下,此非严格意义的翻译,再创作水份很大。


2007-8-30 14:5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读第一遍,先校对。


伊甸园

芳草甘美,一片绿油油原野
原野一路绵延到高山之颠
山脊盘绕成一道无人能越的墙      高?
就在这怡人的景致中央
上帝亲自布置一座淳美的花园。
那丰饶沃壤中生长出人世间
最纯净最诱目的树,甘美芬芳。
树林中央矗立一棵生命树,
高大挺秀,鲜润金色的仙果
结得垒垒满树;生命树旁是死亡     累累?
这知识的树,在迅速地生长;
善知识须用恶知识的高价换得。

纵贯伊甸向南流出一条大河
河道未变迁,却被引导入地下
穿过林木繁茂的山底,潜流而行
上帝把这座山放在湍流之上,
干渴的泥土由脉管把水吸纳来
成一派清泉涌出,许多细流
去浇灌整个园林;然后又汇集
到峭壁下的沼泽,再下去又合流
成河,暗河道重新成了明河;
从此分为四条主要的河流,
河流各奔前途,经历了古今
许多著名的国家以及大小名胜。

简直无法用笔墨来形容这园
蓝宝石喷泉,蜿蜒的银川
滚流东方的珍珠和金砂,
在两岸垂荫之下,曲折地流成
灵醴甘泉,遍访每一株草木
滋养乐园中各种名花异卉
这些花和园艺花床、珍奇的
人工花圃中所培养的不同,
善良的大自然让花儿尽情生长
丘陵上,深谷里,旭日蔼蔼
温暖广阔平原,正午隔开烈日
浓荫的摇蓝留下沁人的清爽。

变化万端的乡居,景色怡人
大自然仍然在童年,轻视法则
彻底展现其高雅气质与自由
这里,田野与绿色地毯错落有致
令人赞叹。四周最美的树木
组成的茂林,树上流珍稀香脂
没药芬芳的树汁,浓香四溢,    浓郁?
鲜艳丰润的果子垒垒悬在枝头,   累累?
金光闪烁,令人心旷神怡!
海斯帕利斯寓言的稀世珍宝
如果可以当真,那种美仑美奂,
只有在这里可以得到证实。       去掉?

树林之间有绿草如茵的地毯
河谷斜坡和山峦上牛羊低头吃草
棕榈覆盖小丘,滋润的浅谷
野花漫山遍野,万紫千红,      
花色齐全,中有无剌的蔷薇。
另一边,有蔽日的岩荫,舒畅
阴凉的岩洞上覆繁茂的藤蔓,
结满紫色葡萄,悄悄爬着。
这一边流水淙淙,顺山坡泻下,
散开,或者汇集于一湖泊,
周围着盛饰桃金娘花的湖岸,
如捧一面明镜,注放大河。

各色鸟儿应和着唱;和风,    歌?
春天的和风,飘着野地山林芳馨。
微颤的木叶在调试音阶时,
大神潘和“美”“时”诸女神
在婆娑起舞,留驻永恒的春。


2007-8-30 15:5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3  

谢谢为力!意见都采纳了。

明天土干该回来了。九一发个通知吧。


2007-8-30 20:2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4  

当初建立伊甸文苑时,我在网上找了一些图片。
现在看来,画面的确有限,而诗歌却可以无限深远!

第 1 幅


2007-8-30 21:0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5  

还有,

第 1 幅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7-8-30 21:1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6  

还有,

第 1 幅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7-8-30 21: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7  

还有,

第 1 幅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7-8-30 21: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8  

还有,

第 1 幅

第 2 幅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7-8-30 21:1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9  

还有,

第 1 幅

第 2 幅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7-8-30 21:2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0  

没有止境......

第 1 幅

第 2 幅

第 3 幅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7-8-30 21:2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1  

初看很不错,还要再细读。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8-31 08:2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12  

我加一张

第 1 幅
繁花似锦伊甸苑


2007-9-2 11:3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13  

再加一张

第 1 幅
山青水秀也伊甸


2007-9-2 11:3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Yongbo

#14  

不是我偏心眼,看来看去,还是第九层的国画篇,最让人产生诗歌般的美的联想。我
心目中的伊甸,应该是在那样烟波浩淼的地方。


2007-9-2 12:1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5  

  弥尔顿(1608~1674)英国诗人、政论家。1608年12月9日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清教徒家庭。父亲爱好文学,受其影响,弥尔顿从小喜爱读书,尤其喜爱文学。1625年16岁时入剑桥大学,并开始写诗,1632年取得硕士学位。因目睹当时国教日趋反动,他放弃了当教会牧师的念头,闭门攻读文学6年,一心想写出能传世的伟大诗篇。

  1638年弥尔顿为增长见闻到当时欧洲文化中心意大利旅行,拜会了当地的文人志士,其中有被天主教会囚禁的伽利略。弥尔顿深为伽利略在逆境中坚持真理的精神所感动。翌年听说英国革命即将爆发,便中止旅行,仓促回国,投身革命运动。

  1641年,弥尔顿站在革命的清教徒一边,开始参加宗教论战,反对封建王朝的支柱国教。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发表了5本有关宗教自由的小册子,1644年又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写了《论出版自由》。

  1649年,革命阵营中的独立派将国王推上断头台,成立共和国。弥尔顿为提高革命人民的信心和巩固革命政权,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等文,并参加了革命政府工作,担任拉丁文秘书职务。1652年因劳累过度,双目失明。

  1660年,王朝复辟,弥尔顿被捕入狱,不久又被释放。从此他专心写诗,为实现伟大的文学抱负而艰苦努力,在亲友的协助下,共写出3首长诗:《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和《力士参孙》(1671)。1674年11月8日卒于伦敦。


2007-9-5 15:0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6  

  一、《失乐园》中的圣经人物

  《失乐园》是弥尔顿一生中最伟大的诗作,它借用圣经故事③用史诗的形式表现了人类最初的演变和人类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变革斗争。全书共十二卷,描述了撒旦反抗上帝战败后设计复仇,偷入上帝创造的伊甸园,引诱夏娃偷食禁果,以致人类始祖被逐出伊甸乐园,开始沉沦的故事。诗篇大量运用圣经人物意象,将撒旦和亚当夏娃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也将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1、撒旦

  在《失乐园》中,撒旦无疑是个最为引人注目的角色,他有勇有谋,桀骜不驯,在战败被打入地狱之后,依然有着不屈不挠的勇气,“可是,那威力,那强有力的胜利者的狂暴,都不能叫我懊丧,或者叫我改变初衷,虽然外表的光彩改变了,但坚定的心志和岸然的骄进决不改变,由于真价值的受损,激励了我,决心和强权决一胜负。”并收拾残兵败将,决心复仇。这个集“罪”和“死”于一身的魔头在和全能的上帝做着殊死的抗争,他制造出了“罪恶”,并与其幽会,生下了“死”作为他开启地狱之门的钥匙。

  众所周知,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可称为清教徒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弥尔顿同时又是个清教徒,他熟知神学,反对英国的宗教改革,认为当时的改革不彻底,主教大权在握是主要弊病所在。于是,在神学上原本公道的上帝到了弥尔顿的笔下,便无形中成了主教的化身,一个完完全全的独裁者“我造大天使和天人也是这样,......二者成了被动,只服从不得已,不服从我,这样的服从,有什么可赞赏?我怎么能高兴呢?”(第三卷 第96页)“人不会完全失坠,愿者可以得救;不过拯救不是出于他的意愿,而是由于我所自由施与的恩惠......这是我的意志;其他人等,要听我的呼唤......”(第三卷 第99页)专制与独裁一如斯图亚特王朝的国王查理一世。于是,撒旦之所以反对他的原因便已不言而喻:上帝本身就已是个真正的最大的独裁者。弥尔顿那饱满溢的满腔革命热情流于笔端,将撒旦作为一个反对暴政、反抗专制和独裁的代表,描写得有声有色。

  2、亚当和夏娃

  《失乐园》是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一部史诗,我们也许可以说:史诗的真正英雄是人类,是人类的复杂性和现实性丰富了史诗的内涵,是人类的出现使得原本辽远的故事变得活跃起来。

  当人类的始祖在第四卷里出现的时候,伊甸园里的一切便显得生机勃勃,到处充满着流动的气息和迷人的色彩。无可否认,偷食禁果之前的亚当和夏娃犹如一对天真无邪的原始人沐浴在生的欢乐和夫妻之间纯真的爱情里。“他们在青草地上,丛林荫下,一道清澈的泉水旁边坐下来...他们并坐,斜倚在花团锦簇的柔软的堤上,顺手采摘枝头鲜果”(第四卷 第143页)这段颇具《圣经.雅歌》境界的描写完全道出了原始人类生活的平和与安详。

  然而,历史前进的车轮不是任何力量所可以阻挡的。于是,好奇的夏娃经不起托身为蛇的撒旦的诱惑与亚当一起偷食智慧之果也便成了必然。但是可贵的是,在已经铸成的大错面前,两人虽然不免像后世夫妇一样曾相互埋怨,但接着亚当便迅速坚强起来,学会了面对现实,学会了承担责任,而对于夏娃,亚当所在之处便是天堂,她对亚当的满腔挚爱如同后世善良妇女一样执着而现实,两人因着这挫折变得成熟。

  离开伊甸园,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世界,亚当和夏娃的悲戚是带有希望的。虽然被逐出之时,“他们二人回顾自己原住的幸福乐园的东侧,那上面有火焰的剑在挥动。门口有可怖面目和火武器的队伍”(第十二卷 第479-480页)他们也“滴下自然的泪,但很快就拭掉了”(第十二卷 第480页)毕竟,“世界整个在他们面前,让选择安身的地方,有神的意图作他们的指导”(第十二卷 第480页),而当“两人手挽手,慢移流浪的脚步,告别伊甸,踏上他们孤寂的路途”(第十二卷 第480页)的时候,前路凶险,征程漫漫,是福是祸,已是不得而知了......。

  终于,人类之源踏上了自由之途,从不识不知的采野果过活的自然生活进入生产劳动的历史进程,翻开了历史的第一页。从此,亚当和夏娃不再是甸园那美丽囚牢中的戴枷者。他们开始享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力,开始用自己劳作的双手开辟属于自己的天地。弥尔顿用自己的笔为亚当和夏娃创造了一个世界,为自由平等的取得作出了最有力的呐喊,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天上乐园的失去正意味着地上乐园的开始。

  二、《复乐园》和《斗士参孙》中的圣经人物

  《复乐园》和《斗士参孙》都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诗人在这两部诗作中故意培植的一种较少渲染的文风更接近于《圣经》的风格。而分别在两部作品中出现的圣经人物耶稣和参孙都道出了作者自己的生活遭遇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性。耶稣身上那生的伟大和参孙身上那死的光荣无不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热切跳动的脉搏和至死不屈的心情。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出诗人的影子来。

  1、耶稣

  《复乐园》一诗,作者所写的是耶稣在旷野绝食四十天后,被恶魔试探的故事。故事里耶稣挫败了撒旦的种种诱惑,使人类复得乐园重新进入天堂。虽然《复乐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都来自《圣经》。但是很显然诗中所写的主人公并非福音书上的耶稣。《马太福音》中的耶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卫道者,面对魔鬼的三次试探都以圣经的话来做回答,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复乐园》中的耶稣却是有思想、有意志、有判断力、有独立见解的人物。他和作者一样,“当我做小孩的时候,我不喜欢儿戏,我只一心一意,认真地学习和实践于大众有益的事情,我想自己是为此而生,为推进真理和正义而生的。所以在我髫龄之时便已嗜读神的法律,那是我整个的嗜好,使我得以完全发展。”在撒旦层出不穷的利诱面前,弥尔顿的耶稣显示出了非同一般的坚强,丰美的筵席、金钱、荣誉和统治者的豪华气派没有使神子利令智昏;接踵而至的艺术、爱国心的迷惑;古罗马、古希腊文化的诱惑也没有让神子失去冷静,他用雄辩的口才,无所畏惧的王者风范和一针见血的话语痛斥了撒旦。揭露了撒旦的险恶用心,使撒旦无所遁形,只好宣告彻底失败,灰溜溜地悄然而去。

  这些暴风骤雨般的威胁和诱惑恰恰都是诗人在这时期所经历的环境的考验和自身的思想斗争。诗人亲历革命三十余年,坦然走过革命的高潮和低潮的交替。尤其在反动王朝复辟后旧势力猖獗的时候,诗人更是历受逮捕、关禁、抄家、财产充公、著作被烧毁的磨难。他的精神和生活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然而这处境的险恶,生活的极端困苦等重重灾难都没有令他屈服。即使几十年的劳绩均付之东流,他依然笔耕不辍,始终保持创作的热情和对革命前途的信念。在当时的许多文人学士、诗人艺术家都受不住试探,纷纷倒戈的时候,唯独弥尔顿巍然独立,光照一代。

  2、参孙

  在欧洲文学史上,参孙是个极受欢迎的角色,许多文人都对他青睐有加,早在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就多次提到参孙,到文艺复兴时期,参孙故事更是不可胜数,如万司提斯的《悲剧圣徒参孙》、夸尔斯的《参孙的故事》等。而弥尔顿的剧诗《斗士参孙》则一改欧洲文坛历来用参孙来反映人性弱点的方式,在圣经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增加了合唱队、玛挪亚、哈拉发等人物,从一个悲壮而刚毅的侧面来反映参孙。这部诗作的题材虽取自《旧约.士师记》中的参孙故事,但参孙的遭遇和气节却与诗人自身惊人地相似。

  参孙的失足之处在于娶了个异族妻子,在她的纠缠之下泄露了力气藏于头发之中的秘密,以致被缚。同样地,弥尔顿在1642年同玛丽结婚之后没几周,其妻便回属保皇派的娘家久居,直到保皇军决战失败后才回到弥尔顿处,虽然玛丽并没有使弥尔顿落入苦难,但三年的离弃使弥尔顿于有意无意之间把自己的妻子比作了参孙的妻子大利拉。然而,最使参孙痛苦的不是妻子的不忠,却是他的眼盲。他哀叹“其中最大最主要的,啊,失明呀,我对你最感痛心!瞎了眼睛而在敌人包围中!啊,比镣铐、地牢、讨饭或衰老更加难堪!......啊,黑暗,黑暗,黑暗,全部日蚀,没有半点白昼的希望!”(《斗士参孙》 第128页)这种双目失明后内心深处的情感悸动,我们同样可以在弥尔顿的十四行诗《哀失明》中感受到“When I consider how my light is spent Ere half my days, in this dark world and wide and that one talent which is death to hide, lodged with me useless, though my soul more bent”。锥心的痛楚自弥尔顿的笔下汩汩溢出,将弥尔顿和参孙融合在了一起。

  同时,参孙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之下,带着锁链同众多奴隶一起拉磨劳动的痛苦,弥尔顿也是感同身受的“啊,痛苦不限于身体的创伤和肿疡,各种各色的痈疽溃疡不限于心脏、头部、胸膈和血管,却暗中侵入心灵最深奥的部分......”(第153~154页)寥寥数语,道出了参孙的心声,也道出了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困苦使弥尔顿内心所受的煎熬。终于,他从思想深处对命运提出了疑问:“我们列祖的神啊!人是什么?你竟对他采取如此不同的手法,反复无常,自相矛盾的手法来对待他短促的生涯呢?”(第156页)晚境的凄惨,病痛的折磨使弥尔顿只能要求神本身来作解释。答案很简单,人的堕落的要害只在于人本身,“要不是我自己的过错,那全部的预言不都会实现吗?这不怨我自己,还怨谁呢?”(第126—127页)“我自己就是我的墓道,一个走动的坟墓;……”(第129页)。神的处罚是正当的,灾难给人以教训,神在给人以痛苦时,正是为了完成对人类的教训,才有可能给人以更生。于是,愤懑消除了,激情消除了“万事圆满,虽然我们时常怀疑最高智慧者的所作所为,未免有些高深莫测;实际上,他最后的安排都极为完美”(第209页)。参孙如凤凰自焚般完成了他的使命,在大厦塌倒的刹那永生,正如弥尔顿将有限的残生,吟诵三大诗作的崇高风格一样表现了人生终极意义的闪光。

  参孙是个不屈的斗士,他意志坚强,至死不变。弥尔顿是个经过革命时期的战斗、锻炼和复辟时期的人情冷暖的革命者,他有着坚定的信念,不挠的意志。作者凝于笔端的是对参孙的深切同情和肯定。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勇者,参孙即弥尔顿,弥尔顿即参孙。弥尔顿有句名言:“谁要希望自己能成功地写出值得称赞的东西,就得他自己成为一首真正的诗”,而弥尔顿本人就是一首光芒四射的真正的诗。青少年时的天真无邪,中年时的光明磊落以及晚年时的大义凛然都使他的诗作在不同时期闪耀着迷人的光彩。但是由于时代的限制,弥尔顿对革命的语言还需要一番翻译。于是身为清教徒弥尔顿便自然而然地运用了圣经人物来作他的代言人,于是也便有了撒旦的叛逆,亚当夏娃的成长,耶稣的坚毅和参孙的悲壮。

  其实,不仅仅是弥尔顿,欧洲其他许多伟大的作家也一样熟谙圣经。《圣经》“钦定英译本”自1611年问世以来,整整影响着四个世纪的欧美文学。从班扬的《天路历程》到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从歌德的《浮士德》到托马斯.曼的“约瑟”系列小说,圣经主题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几乎成了一种传统,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圣经知识,就无法真正读懂17、18、19乃至20世纪英美作家的作品。


2007-9-5 15: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7  

“神的处罚是正当的,灾难给人以教训,神在给人以痛苦时,正是为了完成对人类的教训,才有可能给人以更生。于是,愤懑消除了,激情消除了,万事圆满。虽然我们时常怀疑最高智慧者的所作所为,未免有些高深莫测;实际上,他最后的安排都极为完美”(第209页)。”


2007-9-5 20:0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8  

谢为力转来好文。谁写的?如果可能请注明出处。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9-6 08:2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19  

今天伊甸开张两周年,也是乍听说。急作诗也不能,只好顶旧贴,

祝伊甸走出两年的瓶颈,以后更健康上路!


2008-4-1 08:3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0  

这将是文摘10期封面。

第 1 幅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8-4-8 12:2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1  

顶象罔的诗歌,伊甸园的经典。

每一天都是新的一天,牛年的第一天更是新的一天!

第 1 幅


2009-1-25 13:5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2  

象罔是我们的密尔顿!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9-1-25 14:0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诗苑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