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李兆阳谈诗之三:观者之诗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zhaoyang

#1  [原创]李兆阳谈诗之三:观者之诗

李兆阳谈诗之三:观者之诗

那么,什么是观者之诗呢?顾名思义,观者之诗就是“旁观者”的诗歌。所谓观者是与上文的“在者”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观者”本身,实诗歌的作者,但诗歌的主体,却是有关诗歌作者本身之外的“他在”。很显然,在这里,诗歌的作者和诗歌的主体并不直接相关,而是经过作者对他在的观照、反思之后反射到作者自身身上产生的感受。所以说,观者之诗,是指生命的本体之外之在,是关于“他在”的诗歌。

实际上,人的生命有其本在,因为人与“他在”的相关性,纯粹的他在是不存在的。作为诗歌,观者之诗也是观者对“他在”的反思/思考/体验而折射到自身引起的反思/思考/体验而写的诗。这里,有关他在的反思/思考/体验和有关自身的反思/思考/体验,是两个层面的感受,不能混为一谈:有关自身的反思/思考/体验基于有关“他在”的反思/思考/体验,两个层面的反思/思考/体验相互关联,却不一样。因此,观者之诗,读来多了一层,因而“隔”(参见王国维《人间词话》)。

用之于诗歌,观者之诗最明显的一类是哲理诗歌。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大家熟悉的一首哲理诗歌。这里讲的一个道理,读来很妙,但人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再读这句诗歌,除了觉得巧妙,就毫无感受,连白开水的味道都没有。毛泽东说宋诗味同嚼蜡,就是这个原因。

另一类观者之诗是批判诗歌,批判性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所以批判诗歌,实际上也就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中国的现实主义诗歌,以揭露社会的所谓的黑暗为主体,以揭露社会的黑暗为乐。很可笑的是,在这些“现实主义”“诗歌”的写手们眼里,这些所谓的“社会”,竟然是作者自身之外的“社会”,竟然能与作者本身毫无关联,这些“现实主义”“诗歌”的写手们,板起脸来骂人的时候,竟然能骂得那么实在、响亮,那么理所当然,每一个都成了韩愈那样的道学家。这样的作品,虚伪,读来让人生厌,是观者诗歌的一个极端例子。关于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虚伪,笔者将著文另谈。

关于观者之诗,先谈到这里。


李兆阳        2007.6.12


2007-6-12 15:2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傻问一句:

在者之诗---小说第一人称
观者之诗---小说第三人称

有没有牵强的联系?


2007-6-12 21:2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3  

最后一段虽然语言偏激了点,不过观点我是蛮同意的~


2007-6-13 00:21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4  

兰若,不好意思:大诗人在火车上写完,没有看看就贴上来。。。改了一下。。。为力说得似是而非。。。:)



李兆阳谈诗之二:观者之诗

那么,什么是观者之诗呢?顾名思义,观者之诗就是“旁观者”的诗歌。所谓观者是与上文的“在者”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观者”本身,实诗歌的作者,但诗歌的主体,却是有关诗歌作者本身之外的“他在”。很显然,在这里,诗歌的作者和诗歌的主体并不直接相关,而是经过作者对他在的观照、反思之后反射到作者自身身上产生的感受。所以说,观者之诗,是指生命的本体之外之在,是关于“他在”的诗歌。

实际上,因为人与“他在”的相关性—比如说人常常在与“他在”的互动中界定自己因而与他在关联--,纯粹的他在是不存在的。作为诗歌,观者之诗也是观者对“他在”的反思/思考/体验而折射到自身引起的反思/思考/体验而写的诗。这里,有关他在的反思/思考/体验和有关自身的反思/思考/体验,是两个层面的感受,不能混为一谈:有关自身的反思/思考/体验基于有关“他在”的反思/思考/体验,两个层面的反思/思考/体验相互关联,却不一样。因此,观者之诗,读来多了一层,因而“隔”(参见王国维《人间词话》)。

用之于诗歌,观者之诗最明显的一类是哲理诗歌。苏东坡“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见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大家熟悉的一首哲理诗歌。这里讲的一个道理,读来很妙,但人一旦明白了这个道理,再读这首诗歌,除了觉得巧妙,就毫无别的感受。毛泽东说宋诗味同嚼蜡,就是这个原因。

另一类观者之诗是批判诗歌。批判性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可以这样说,批判诗歌,实际上也就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而中国的现实主义诗歌,以揭露社会的所谓的黑暗为主旨。很可惜的是,在“现实主义”“诗歌”的写手们眼里,所谓的“社会”,竟然可以是作者自身之外的“社会”,竟然能与作者本身毫无关联,以至这些“现实主义”“诗歌”的写手们,对自身为其中一员的社会,居然能骂得那么实在、响亮,那么理所当然,仿佛真的“世人皆醉我独醒”,每一个都成了韩愈那样的道学家似的。这样的作品,毫无自省、内性性,虚伪,读来让人生厌。这是观者诗歌的一个极端例子。关于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虚伪,笔者将著文另谈。

关于观者之诗,先谈到这里。


李兆阳        2007.6.12


2007-6-13 02:3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w

#5  

思维相差很大,不好点评。但兆阳说话算数,赞一个。

关于“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虚伪”,盼听细论。

咖啡里有个贴子,可能跟你第三段有点迁线:

http://www.mayacafe.com/forum/topic1.php3?tkey=1171492181

不知真伪。兆阳看不看戏的?


2007-6-13 15:1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6  

谢象罔:帖子那篇文字:作家都是好人别人是坏人等等,跟大诗人的文字没什么真正的关系--我对好人坏人之类的从不关心。大诗人关心的是生命的自主性,与好坏无关


2007-6-13 16:4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笨笨

#7  诗歌本是心灵的外化

我觉得即便是写山水,也是写心中的山水. 诗歌本是心灵的外化. 从这个角度说,诗人都该是"在者".  

我看了你的第一篇,又来看第二篇.是我好奇,难道男人和女人写诗真有不同吗. 题材会有不同,但"在"与"不在"的, 要在都在,要不在都不在吧 玩笑.


2007-11-6 11:3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8  

笨笨:不是的。想想这个简单的说法 -- 心灵的外化,可以化己于内,也可以化己于外,不然,策兰为何要人家把自己算在苦核仁内呢?


2007-11-6 23:5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笨笨

#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zhaoyang at 2007-11-7 04:55 AM:
笨笨:不是的。想想这个简单的说法 -- 心灵的外化,可以化己于内,也可以化己于外,不然,策兰为何要人家把自己算在苦核仁内呢?

我懂你在说什么。
我对诗的粗浅理解,就是我自己写的那个德性。当然心里的德性要稍好一点,但是我表达无力,暂时写不出来。


2007-11-7 12:3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0  

也好!颇有启发意义,也是嫌短不过瘾。就是能否将毛这只老鼠从这锅三鲜汤里捞出来?

“在者之诗”回头拜读。

标题补上“李兆阳谈诗之二:”吧。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11-8 08:4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11  

在者之诗写得好啊


2007-11-9 16:2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haoyang

#12  

从善如流


2007-11-9 16:2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诗苑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