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当文学遭遇网络 — 李炜娜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当文学遭遇网络 — 李炜娜

当文学遭遇网络

李炜娜


20世纪发展最惊人,最富传奇色彩的恐怕莫过于因特网了。当计算机网络从文学地平线上升起时,它以其快捷的信息处理、自由的虚拟空间,很快吸引了文学的目光,诞生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网络文学”。随着互联网络的蓬勃兴起,网络文学正迅速成为新的重要文学现象。

文学与网络亲密接触

中文网络文学最早出现在海外华人创立的网络文学刊物中,如海外中文诗歌通讯网、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等。1994年,中国开始有了本土的文学网站,从此开始了国内“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1995年“橄榄树”文学网站成立;1996年我国第一个女子文学网站“花招”成立;1997年我国最大的中文原创文学网站“榕树下”在上海设立。就内容而言,早期的网络文学以“移植”为主。一些出版过的书籍,尤其是经典读物,经过电子扫描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互联网,成为“电子书”。这一阶段,网络基本上还只是作为文学的又一传播载体,而网络文学也与传统文学基本无异。

发展到1998年,出现了第一部中文网络原创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此后《北京故事》、《数字化精灵》、《晃动的生活》、《夜玫瑰》等,相继在各大网站上掀起阅读热潮。这些网络原创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是“在线”的三位一体——网民在电脑上进行创作,然后在网络中发表,并由其他网民完成阅读、参与评论。这一阶段的网络文学不再只是传统文学的附属品,它具有独立的文学品格。应该说,网络原创文学的逐步形成是网络文学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网络文学带来新气象

网络文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学。网络文学不存在传统文学发表周期长、过程复杂的问题,作品刚一写完就可贴到网络上,甚至还可以随写随发。原来危如蜀道的发表渠道,转眼成了一条没有阻碍的通衢大道,传统精英作家的话语垄断权被打破的同时,更多的平凡人圆了自己的一个文学梦。

网络文学是一种互动的文学。传统的文学很难做到和读者的交互性沟通,但网络文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态,即时的评论和互动的交流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得创作者与读者获得相对最大和最自由的双向交流和选择。

网络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创作空间。在匿名的情况下,作者更容易消除功利主义的影响,真正做到畅所欲言。容纳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思维,鼓励个性和标新立异,网络文学为孕育创新提供了最好的温床。

网络文学还是大众的文学。比如接龙小说的出现就很能体现网络文学的大众性特征,即有人给出一个故事的开头,把它贴在网上,然后由大家一起续写情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未来的文学创作更多的将不再是纯个人的行为,而是成为一项集体的文学活动。

网络文学不是乌托邦

网络文学开放性、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多少为传统文学带来了一些新气象。在创作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创作队伍中来,为文学发展注入新血液,提供新视角;在出版方面,网络文学有望给投资者带来可观的利润,被结集出版的《告别微安》、《活得像个人样》等都有不错的销售业绩。但是,网络文学的春天并没有真正到来,在目前的发展状况下,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题材问题,早期的网络文学作品中到处弥漫着边缘人类的灰色情调,内容基本离不开网络,关注社会的很少。即使到了最近,题材也未取得更大的突破,写作大多只是一种个体情感的宣泄,而且几乎没有风生水起的亮眼大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网络文学还没有真正繁荣过。

网络的开放性、及时性使得写作发表作品成了一件十分方便的事情,没有了传统文学作品的审核过滤机制,创作者个人修养不同导致作品也是良莠不齐。就创作心态而言,网络文学的作者大多处于一种自由、开放、无拘无束和绝对自我的状态。体现在网络文学的写法上,经常出现的是过分随意导致作品粗糙拙劣。应该说,网络文学整体质量不高和作品的参差不齐有很大的关系。

新的审美标准和批评标准的缺失也是制约网络文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用传统的审美标准和批评标准势必会使网络文学丧失活力,但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建立一支网络文学的评论队伍和激励机制,也是网络文学发展中必须要突破的瓶颈。


【转自湘里妹子学术论坛 ,特此致谢!】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6-8 10:3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