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三言二语话《绿叶》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冬雪儿

#1  三言二语话《绿叶》

陈十:绿叶;     土干:读《绿叶》
http://www.yidian.org/viewthread.php?tid=5516.html

《绿叶》中,作者将人生的磨难稀释得没了踪影,而灵魂的孤独还是跃然纸上。华扬需要的不是绿叶这个人,而是需要绿叶给他家的归属。
土干对《绿叶》的“小说用一曲“绿袖”贯穿始末,其它内容涉及到中美文化的差异,全篇写法规范传统。”之评说,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注:无法打开《绿叶》那条线,是章凝将伊甸整个E给了我,在我的信箱中看完了此小说,有了点读后感想说,却又无法在《绿叶》那条线跟贴,就只好另开一线了。


2007-3-23 08:0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绿叶》中,作者将人生的磨难稀释得没了踪影,而灵魂的孤独还是跃然纸上。华扬需要的不是绿叶这个人,而是需要绿叶给他家的归属。”

雪儿说的很对。这个《绿叶》可惜了十老哥的好文笔,我想还是他的思想“紧箍”。写性不是问题,如果让人看完性后想到的不是性,那才是高招。


2007-3-23 08: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3  

我还要说一句的是“《绿叶》中,作者将人生的磨难稀释得没了踪影,”正是小说的精到之处。


2007-3-23 09:0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ukeli

#4  

读者看完作品后想什么,作者是无法左右的。

即便是写实的文学作品,包括自然主义的描写,也会有所取舍。冬雪儿的评语有意思,能发挥一下吗?


2007-3-23 10:1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ukeli at 2007-3-23 03:14 PM:
读者看完作品后想什么,作者是无法左右的。

即便是写实的文学作品,包括自然主义的描写,也会有所取舍。冬雪儿的评语有意思,能发挥一下吗?

民运之后,一家三口分为三地,最终导致妻离子散,在我感觉,是很悲惨的一件事,而作者没有在这方面着太多的笔墨,所以我说作者是在有意稀释人生的磨难。但这并不意味着主人翁华扬心灵的孤独就得到了释放,没有。流落异乡的他只有借助性借助对女性的爱慕来排解心灵的孤独和凄冷。
我很想再深入地谈一下读后感,但实在是不能也不敢耽搁太多的时间,只好抱歉地说声对不起,我在此打住了。


2007-3-24 09:2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6  

我也很想看雪儿的细评。但她写作任务多,又在国内,还真不好写。
我写评论时,写得急,有几点忘记写了。看雪儿的帖子,又想起来了。

雪儿说:“《绿叶》中,作者将人生的磨难稀释得没了踪影,正是小说的精到之处。”

这也是我想说的。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句子。我读过很多文字,感觉描写悲哀过多,倒是能得到读者的共鸣眼泪。但是,我觉得文章应该给人希望,而不止是悲愤。把仇恨写多了,有什么好处呢。只能增加战争的机会。

《绿叶》中,华杨只在舞会上想了一小段他自己的处境,文字不多,但是,凡经历过留学生活的都能感到里面的辛酸,就够了,真不用太煽情了。

关于性描写,其实,我觉得里面有很多非常真实的描写。比如:华杨不举,绿叶会平静地问“需要多少时间才能熟悉”。华杨说“第二天”。

这实在是文革期间长大的那一代人的真实写照。记得刚工作时,同事熟悉后,谈到新婚初夜,不举的现象很普遍,这是保守制度所致,这点就反应了一个时代现象。

还有,绿叶没有为此嘲笑华杨的拘谨,反而轻松地说:“那就睡觉,第二天再说。”这确实是一种真实的西方观念,不强迫对方。不论大事小事,都这样。我看有些中文小说,提到妻子都熟睡了,丈夫会把妻子叫醒,进行夫妻生活。在文章的《浪漫》里,还有这样的情节,妻子熟睡,丈夫就与她同房了,这其实就是强奸妻子。

其实,绿叶也不是什么具有中国女性的美德。在英国,我所接触的女同事都不错,通情达理,对丈夫男友很礼貌温柔。

在剑桥,民间艺术也是随处可见的。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开生日派对,他就请了个民间乐队来家里演唱。领唱者是他的女儿的幼儿园老师,那老师又会拉大提琴,又会唱歌,又美丽。说起话,很温柔。他们唱的歌都是自己做词做曲的。美丽温柔有才的西方女子很多。

再说绿叶,她说等第二天,华杨却说:不用等。这点也真实。当对方让你放松时,你会将事情做得更好。

想象一个课题讲演,当你刚发言,由于紧张,说错了,台下都笑话你,你一定会更紧张,甚至讲不下去。我在国内听讲座时,就有听众直接指出讲课者的错误,搞的讲台上的人很窘迫。我记得我第一次在英国讲我的课题时,非常紧张,讲得太差了。当我看到台下的人,系主任,教授,讲师,学生,都认真地等待我继续,没有一人嘲笑时,我真的很感动。每每回忆我第一次讲课题的情景,都让我感动,我能想起听众的眼神,那么热切和平静。我那时讲得真是垃圾,可是大家就是这样宽容。

在生活和很多细节上,我同样感受到很多英国文化这样的宽容鼓励。


2007-3-24 14:2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7  

我评论中的最后一句话删了,现在放在这里,给雪儿看看。
本小说是典型的文学系作品。就像一个训练良好的美声唱法演员,永远唱不出摇滚乐一样。


2007-3-24 14:2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川 at 2007-3-24 07:23 PM:
我评论中的最后一句话删了,现在放在这里,给雪儿看看。
本小说是典型的文学系作品。就像一个训练良好的美声唱法演员,永远唱不出摇滚乐一样。

土干,我以为这是对《绿叶》小说最好的诠释,你为何要删除掉呢?


2007-3-25 09:0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9  

雪儿,
不知我删掉过多少好句子呢。上次那个风筝线的比喻,我也觉得不好,因为有事情,没来得及删改,就先贴上了。回来一看,不得了啊,兰若,章凝,冰花,先磨都夸我,我都找不到北啦。评《绿叶》的最后一句,我觉得对文科专业的网友不敬,就删了。后来知道学文科的并不生气。我的意思是说,一篇小说中,如果引用较多名著名曲来比喻,对于没有这些知识的读者,会产生畏惧感,也影响对情节的理解。但是文科出身的读者觉得这样的小说的意境深。读书多的人就爱引用,脑子中太多词句,直往外冒,不引用都做不到。


2007-3-26 09:3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tukeli

#10  

本小说是典型的文学系作品。就像一个训练良好的美声唱法演员,永远唱不出摇滚乐一样。

说得好!弃之可惜了。


2007-3-26 22:3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1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川 at 2007-3-26 02:30 PM:
雪儿,
不知我删掉过多少好句子呢。上次那个风筝线的比喻,我也觉得不好,因为有事情,没来得及删改,就先贴上了。回来一看,不得了啊,兰若,章凝,冰花,先磨都夸我,我都找不到北啦。评《绿叶》的最后一句,我..

"雪儿,
不知我删掉过多少好句子呢。上次那个风筝线的比喻,我也觉得不好,因为有事情,没来得及删改,就先贴上了。回来一看,不得了啊,兰若,章凝,冰花,先磨都夸我,我都找不到北啦。评《绿叶》的最后一句,我觉得对文科专业的网友不敬,就删了。后来知道学文科的并不生气。我的意思是说,一篇小说中,如果引用较多名著名曲来比喻,对于没有这些知识的读者,会产生畏惧感,也影响对情节的理解。但是文科出身的读者觉得这样的小说的意境深。读书多的人就爱引用,脑子中太多词句,直往外冒,不引用都做不到。"
——土干,我做文时,也时常删除加进地进行反复修改,不是一句或二句而是大段大段地删掉加进。我觉得,在行文时,无论引经据典或是穿插进名著名言及名曲、典故,只要符合作品的整体氛围和意境,那也是另一种创作风景嗫,相信读者也是定能接受的。


2007-3-27 08:1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12  

这条线的朋友们(恕我不习惯说网友),我已将整条线的内文全转到我的博客中了,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会立马纠正.


2007-3-28 08:2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3  

“民运之后,一家三口分为三地,最终导致妻离子散,在我感觉,是很悲惨的一件事,而作者没有在这方面着太多的笔墨,所以我说作者是在有意稀释人生的磨难。但这并不意味着主人翁华扬心灵的孤独就得到了释放,没有。流落异乡的他只有借助性借助对女性的爱慕来排解心灵的孤独和凄冷。”

雪儿,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的关系,一般只讲一件事。当然能一石三鸟,最好不过。所以作者需要功力。

你是理解力很强的人,能看深一层,所以作者非常感激你。

但大多数人被小说中的“明显性”引导,并不理解作者苦衷。我自己自认“浴水凤凰”写得涵义一层一层地深,但现在明白短篇就是短篇,要体会读者情绪。


2007-3-28 08: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1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7-3-28 01:35 PM:
“民运之后,一家三口分为三地,最终导致妻离子散,在我感觉,是很悲惨的一件事,而作者没有在这方面着太多的笔墨,所以我说作者是在有意稀释人生的磨难。但这并不意味着主人翁华扬心灵的孤独就得到了释放,没有。..

为力,有点想法蛮想同你交流。我以为(不一定对),在创作过程中,我们作者所要做的是将故事编写得没有编造的痕迹,这是其一;其二,在创作过程中,按自己创作的心理脉络去写;其三,创作过程中,除了创作所需的意念意识外,不要有太多的杂念。我每次写作时,是完全不想与人接触,不想走出家门,总感觉,一旦走出书房或家门,我安静纯粹的创作意识会被搅乱。


2007-3-28 09:2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5  

雪儿,我是在实验工作中,插空写帖子,不严谨,请原谅。

这个十老哥,一不小心“步了为力彩虹的后尘”,我其实和他有许多共同语言。比如6和4,我也想写,但觉得泛泛一写对那些人不尊重(美国人从来都不轻易写911)。

十老哥好脾气,我们慢慢聊着吧。说多了就清楚了。


2007-3-28 09:3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6  

十老哥,你记住,雪儿善解人意,为力眼尖嘴快,都喜欢你的小说,都是好人。:))


2007-3-28 09:5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ukeli

#17  

“步了为力彩虹的后尘”,不知道这引语从何而来?


2007-3-28 11:5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8  

thesunlover

#24   
--------------------------------------------------------------------------------

为力,你的玛瑞雅怎么跑到美国来了?追的还是书呆子中国男人。
黄不是什么问题,今天的读者不会少见多怪。

“华扬大恸”?大恸应该是悲恸吧,不应该出现在这里。

“绿叶一寸一寸地吻遍了他全身”,不解。头天晚上为什么不这样做?如果这样做
了,男人岂有不举之理?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7-3-18 15:05:
继续鸡蛋里挑骨头:这个西方女人有些脸谱化,这个中国男人也一样。还有,要是结尾能出人意外,就会更有其写作意义和阅读效果。

==================================

难道十老哥没读我的“巴西的彩虹”,还获了个奖呢,555。


2007-3-28 12:3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小说界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