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克什米尔,克什米尔(旧作)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杜欣欣

#1  [原创]克什米尔,克什米尔(旧作)

删除。

第 1 幅

第 2 幅

第 3 幅

第 4 幅

第 5 幅

第 6 幅

第 7 幅

第 8 幅

第 9 幅

第 10 幅


2006-7-6 12:1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欣欣,你试一下,用font color, but not color box.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7-6 12: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3  

精美的散文!本来还暗暗发誓,三天不吃饭,赶上杜欣欣,现在看看,一年都不行。

大家之气流溢而出。杜主任欣欣,也许是你就任了游记编辑委员会主任,突然有了升华?

“西风在杰穆那河上掀起涟漪。河静静地流着。最初,斯利那加城在河的东北岸,如今已经跨过河去。路旁的房屋高大结实,庭院开阔,林木森森。在拥挤的印度,如此开阔的空间令人吃惊。藤悬木之间,闪动着一片片水田,收割过的田野似乎在等待着新的生命。金黄色的稻草垛旁,牛眯着眼睛,慢慢地咀嚼着,显然比德里的神牛还要安逸。水田、稻草垛、木桥、青菜地,人家枕湖,河汊交错,犹如江南水乡。驴车小跑而过,赶车人持鞭而立,一声吆喝,一记响鞭,鞭梢之上,望见了雪山,那是喜马拉雅山,空旷,悠远。”

“两船相遇,一个女人抱着孩子,伸脚跨上另一条船。另一个女人在船屋前洗菜,看船走过,就放下手里的活,大声招呼着船上来人。一只羊在屋旁啃吃青菜,一不小心就踩进了水里。船屋散落在湖上,间或可见一栋真正扎在土地上的房子,那房基特小,湖就是它的庭院。”

欣欣,这是怎样的画面!

>>“望见了雪山,那是喜马拉雅山”,删去后面那个山,“望见了雪山,那是喜马拉雅”,就有了圣神的意味。

情、景、历史的飘渺和“每隔100米就站着几个荷枪实弹的印度士兵”的现实,简直触手可摸,交融得如此自然美妙,让读的人深深陶醉了。老尚在哪里?回来几天还不出来!


2006-7-6 12:4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杜欣欣

#4  

谢谢为力指点已经改过了。

冷兄,谢谢美言。谢谢你看的那么细,我己将‘山’字去掉了。

南方周末编辑夏空加的小标题特别好,增色不少。他是我遇到的中国最好的编辑,自己(笔名赋格)也写作,写得非常好!

这已是旧文了,一般来说,成文之后,我会将文章放一段时间,再看,得对得起读者,对吧?

克什米尔实在太美丽了,可惜因为宗教冲突,西方人不敢去。我仗着东方面孔,到那里走动,还不敢告诉我是美国来的。接触不同的人,发现他们对于克什米尔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很有意思。但是一般游记,因为版面关系和读者的阅读习惯,我多偏重于景色历史描述,除非特别有趣,很少写个人的经历,怕写了会嫌琐碎,而且那些与当前政治局势关系太紧密的东西,都不美。


2006-7-6 13:0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5  

印度同事跟我提过克什米尔,纠正了我以往的印象,我一直以为印巴两国为了一片鬼不生蛋的高寒之地流血争斗。读了你的散文,更感到他们的血流得应该。

你说的好,下笔之前能够在心里扑捉住美的东西。不容易。岩声江和你都说过两个月左右写一篇东西,这里面浸透了心血。


2006-7-6 13:1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杜欣欣

#6  

“我一直以为印巴两国为了一片鬼不生蛋的高寒之地流血争斗。读了你的散文,更感到他们的血流得应该。”说得是,这么好的地方,不争才怪,不过印控的多是好地方,巴基斯坦那边大概很荒凉,也没有多少好景色。

印巴分离真是悲剧,唉!忘了说一句,那幅军民鱼水情的宣传画下面的标题是‘Heart feels love’


2006-7-6 13:2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7  

冷兄用”精美”形容欣欣游记, 甚切甚妥!

>>>
也许是山风特别清洌,也许是达尔湖(Dal Lake)寒气逼人,也许因为我刚从德里飞来,斯利那加(Srinagar) 真冷!
>>>
“也许是” “也许” 改成”许是”是否更有味道?

>>>
售票员一手揽着乘客,大氅飘飘,鼓风而去。
>>>
“飘飘”读来有些笔滑. “飘举”更有气力!

>>>
望见了雪山,那是喜马拉雅,空旷,悠远。
>>>

试改为: “望见了神秘的雪山, 那是喜马拉雅, 庄严而令人敬畏.”
“空旷,悠远”好象是写蒙古草原.

>>>
湖中小岛淡淡,岛上秀木点点。迷蒙之中,断桥残堤,烟波之外,墨山白雪。
>>>
已经很美了. 但似还可再加工. 使之形神更加活泼, 意境更加悠远.

>>>
叫拜声再次响起
>>>
两处”叫拜”的”叫”可否改为”礼”. “叫”不大好听.

兴来妙笔例举:

>>>

小船头尾翘起,飘着金色帐幔,如新嫁娘似的,等待着船夫来牵。

……

当荷花张开她的裙子,我还会再来的

>>>


2006-7-6 14:3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杜欣欣

#8  

谢立蒙兄的意见。
>>>
售票员一手揽着乘客,大氅飘飘,鼓风而去。
>>>
“飘飘”读来有些笔滑. “飘举”更有气力!--接受,已改。

也许是山风特别清洌,也许是达尔湖(Dal Lake)寒气逼人,也许因为我刚从德里飞来,斯利那加(Srinagar) 真冷!
>>>
“也许是” “也许” 改成”许是”是否更有味道?
---不接受,因为觉得读起来节奏感差些,特别是开头(一笑)。


试改为: “望见了神秘的雪山, 那是喜马拉雅, 庄严而令人敬畏.”
“空旷,悠远”好象是写蒙古草原.--改为神秘而悠远,如何,本意是想就此区分出类似中国江南之景。



湖中小岛淡淡,岛上秀木点点。迷蒙之中,断桥残堤,烟波之外,墨山白雪。
>>>
已经很美了. 但似还可再加工. 使之形神更加活泼, 意境更加悠远.

原文中还有进一步描写,“雾中的达尔湖如梦如诗。湖中小岛淡淡,岛上秀木点点。迷蒙之中,断桥残堤,烟波之外,墨山白雪。一叶扁舟从天边飘落,恰似水墨画中的神来之笔。

如此的湖韵似曾相识。翻过东方的山,再走几千里,那里也有一片明湖。那片湖的故事多过这片湖,而这片湖却更加辽阔,绕湖的雪山也更加高远。

临近尼赫鲁公园,湖雾散去,雪山眩目,水平天远。明湖中荡漾着雪山白云,高山流云在湖的怀抱中,犹如星星在夏天的澄空。细桨浅浅,点碎山中雪,小船轻轻,撞破天上云。

湖风依然清冷,过了尼赫鲁公园,就见半山上的Chashma Shahi花园。

Chash之意为泉,而Shahi是‘皇家’。花园里确实有一条泉,涓涓绕亭,轻嘘细语。亭前水光流曳。瀑布跌宕,花树环绕,层叠有致。在沿湖三座皇家花园中,皇家之泉最为娇小,可却出自莫卧儿王沙加汉之手,沙加汉也设计并建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泰姬陵。

在炎热的次大陆,清凉的克什米尔犹如天堂。沿着达尔湖,莫卧儿皇帝们以山水、鲜花和光影再现出自己心中的天堂。在春天的Nishat花园,在波斯紫丁香的花雨中,在艳梦般的泉边,舞女赤足露脐,跳出秀美的诗意。在夏天的Shalima花园,在黑色的‘爱厅’中,当Noor Jehan皇后和她丈夫斗嘴取乐的时候,喜马拉雅的山风掠过草梢,群蜂在花树间尽情地欢唱。 ”

但是因篇幅所限,有所删节,不知可和立蒙兄之意。


2006-7-6 14:5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尚能饭

#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7-6 05:47 PM:
情、景、历史的飘渺和“每隔100米就站着几个荷枪实弹的印度士兵”的现实,简直触手可摸,交融得如此自然美妙,让读的人深深陶醉了。老尚在哪里?回来几天还不出来!

老尚在哪里?

在深深的陶醉中
有人竟突兀地
想到老尚

有人想到他
爱巢另筑
乐不思蜀

有人想到他
爱凑热闹
不甘寂寞
海归了吧

有人想到他
要学老杨
等着上帝
最后的礼物

有人想到他
是因为闲地
少了个
上窜下跳的活宝

有人想到他
我7月18日
博士论文答辩
我在等着您的
修改意见

(对不起,欣欣:我不该在这里搅你的线,但冷兄让我喷饭!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2006-7-6 15:1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简杨

#10  

有人想到他
我7月18日
博士论文答辩
我在等着您的
修改意见

一定要让人家通过啊!


2006-7-6 15:1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11  

尚兄是何等温和君子, 那是一定! 那位同学有福了. 尚兄回来了? 那来的消息?


2006-7-6 15:1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杜欣欣

#12  

尚兄,哪里是搅线,是增‘色’呀!与其等待上帝最后的礼物,不如只争朝夕。掌嘴!这是替尚嫂打的。


2006-7-6 15:1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简杨

#13  

我也不应该搅线,但不能不象老尚一样喷饭。余兄是爱极了这篇文章吧。


2006-7-6 15:1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尚能饭

#14  

Louis Agassiz 是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的创建人,也是最早把自然历史这门学科从欧洲带来北美的人。据说,他在训练学生时,非常重视培养他们观察入微的能力。他曾给他的一个学生一条鱼,让其观察和描记。大半天下来,学生交卷。Agassiz说:你只看到了些皮毛,拿回去再仔细观察和描述。一天下来,该生认为,鱼的每一根鰭条和每一个鳞片,他都认真地观察和描述了,便又去交卷--依然被打了回来。这样周而复始,直到一个星期之后,Agassiz才说:这还差不多。

英谚有“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一说,其实细节在任何艺术创作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欣欣的游记之所以好看,除了她的语言美和视角美之外,便是细节的观察和描述十分到位,细而不琐碎,详而有节制,引人入胜,使人如身临其境。

我很不喜欢余秋雨的游记作品,他浮光掠影、微言大义,没去过的地方,只要做一点研究,恐怕写出来,也像那么回事。

欣欣大手笔也!(冷兄: 我出来了,您满意了吧?


2006-7-6 22:0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fancao

#15  

欣欣,
美极了!地方美文也美。


2006-7-6 23:1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fancao

#16  

刚才不慎连点了两下,居然看到这个信息:

对不起,您两次发表间隔少于 15 秒,请不要灌水!

真有意思。

尚兄回来了,路上好吧?有什么见闻?


2006-7-6 23:2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yuyue

#17  

>>西方人总喜欢将这片谷地称为“东方的瑞士”或“东方威尼斯”。无论是威尼斯还是瑞士,可曾有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可曾有在湖上种田养羊的水上人家?

欣欣写得好!诗情画意,用诗的语言写出,有功夫。

游客东张西望,意在猎奇。欣欣的点染,尽在这些奇处,因此能给人印象深刻。


2006-7-7 00:3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yuyue

#1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尚能饭 at 2006-7-7 03:09 AM:
Louis Agassiz 是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的创建人,也是最早把自然历史这门学科从欧洲带来北美的人。据说,他在训练学生时,非常重视培养他们观察入微的能力。他曾给他的一个学生一条鱼,让其观察和描记。大半天..

欣喜老尚雁归来,料想这里会更热闹些。

凡草都在问了,有什么见闻没有。别遮遮掩掩的,桑那了?--挑些juicy的写写,也让我们多回去的冲动,好写你一样的色诗--没有生活,这诗就不好写。


2006-7-7 00:3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19  

尚爷尚爷,千呼万唤,赤膊激将,还不就是为了你的一个安全,安全地归来比什么都好。其余的事咱们不告诉嫂子。

人家欣欣归来之时,“一声吆喝,一记响鞭,鞭梢之上,望见了雪山,那是喜马拉雅,空旷,悠远”。印度士兵荷枪实弹站在那里,老尚不能持鞭而立。


2006-7-7 07:2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杜欣欣

#20  

多谢尚兄,yuyue兄 ,凡草姐捧场。(真没有新意,如能独创或原创一些感谢的话就好)。

据本人回国经验,‘腐败’一下是肯定的,我被朋友带到海甸的乐圣,进卡拉ok包厢,真土,第一次进这样的地方‘腐败’。尚兄住得离那里不远,可曾广顾?

冷兄,你太逗了,调侃老尚的话中,隐藏着很深的含义啊


2006-7-7 09:2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21  

不开玩笑,老尚欣欣都要去检查身体。我每年几次献血,一直没有问题,前天红十字会来了一封挂号,告诉我上个月献血时化验血样里有了B型肝炎的遗留,虽然现在血液里没有病菌,但是要通知我的家庭医生。我去年十二月去了古巴,喝的水都是买来的,但还是防不住。斋主也要当心那个玛雅导游。


2006-7-7 10:1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