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伊甸探源 (之三)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可见光


#1  伊甸探源 (之三)

三 佛教上的对应理解

空与灵

旧约里上帝的形象, 在初读圣经的人心中是威严甚至可怕的, 这和在表述时, 用上帝或神这个词把一个其实永远不会与人分离的 “灵”表达为 “另外一个角色”有很大的关系.

佛教没有“上帝”或 “神”这样一个概念, 所谓的 “佛”是指一个觉悟了的人, 即一个与神重新为一的人, 佛教也没有 “抵挡者”这个概念, 而与之相应的是 “无明”来表达这个黑暗无知的状态.

佛教认为构成宇宙的元素, 其自性是空的, 构成生命的元素, 其自性也是空的. “空”又是什么涵义? 没有定义, 与之相对的是 “色”, 即物性.

佛教的 “空性” 需要学习者在学习佛法的时候慢慢(或突然)领悟, 之所以不能够用语言来直接传递, 就是因为它已经超出了语言和思维. 注意, 本文在上面解释说“神” 的时候,也称:”神”不是语言中的一个概念可以表达的, 他是 “灵”, 而同样也没有给出 “灵”的定义, 只知道它与物质是相对的.

由于这样的一个表达方式,佛教甚至没有给出一个词来指代, 对于初学者, 它好象有些不好抓住,当把佛教划分为宗教时, 曾有说它是无神论, 或是多神论(因为,我们执拗地想用“多少个神”来归类它) 对建筑在概念, 文字和分析中的西方文明, 在佛教刚刚传入的时候, 曾它当作一种哲学, 并划分为虚无主义. 其实佛教虽然有浩瀚的佛经, 但它是一个注重实证的宗教, 尤其在有一段几乎在文字中迷失后, 佛教产生了 “不立文字, 直指心源”的禅宗.

苦与被罚

佛教教义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来,就是说世间的苦(苦谛Dukkha”sacca)和苦的原因(因谛或称集谛Samudayasacca),说苦的消灭(灭谛Nirodha”sacca)和灭苦的方法(道谛Magga”sacca)。

(这四谛的英文分别为: suffering, thh origin of suffering, the cessation of suffering, and the path to the cessation of suffering).

世间的苦是佛教对于世间基本状况的描述.和亚当夏娃被罚出伊甸,受劳苦明显是对应的,这也是人类状况的真实描述.然而由于佛教不是故事性的描述, 它所说的苦由于修习者的亲身扣问而更加宽泛. 他们会发现这个苦不仅仅是我们平常讲的遭遇痛苦的事件, 不仅仅是身体的劳苦(汗流满面方得糊口), 不仅仅是病痛贫困死亡, 而它到底指什么呢, 这需要修习者亲自来看见和体味.

“欲”与分别善恶

我们来细细考查 “苦的原因”.

佛教中,苦(suffering)源自一个巴利词 Dukkha, 中文中的痛苦并没有它的词义宽泛, Dukkha这个词不仅指痛苦, 也指那些使我们快乐的事, 因为快乐和痛苦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而这个硬币就是 “判断”, 即伊甸故事中的 “分别善恶”.

佛教认为苦的原因是来自人的欲望. 这个欲, 不仅指身体方面的如食欲, 性欲, 它广义地来说, 是一种对现状的不满足, 这个欲是建筑在现状与所谓的 “应该的样子”比较之后产生的, 即一个判断和辩识的过程,产生了“欲”, 所以现在所有和所是的(what is)总是不够好, 不够美, 因此而带来了痛苦(suffering).

这个由于人判断而产生的 “欲”是与生俱来的, 在基督教中有对应的 “原罪”的说法.

我们很容易看到一个小孩子, 因为要吃奶, 因为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玩具而大哭, 因为没有得到妈妈的肯定或夸奖而焦躁不安.其实人生中的诸般苦痛无一不是这些苦痛的翻版.

无知或无明是两方面的.

最深层的无知在与我们对于现实的误解, 即我们二元的理解力, 它产生了主体和客体,自我和别人. 这就是对现实的一个原始观点(即基督教里的原罪)

这种无知如此之深地印刻在我们里面, 我们把它当作自然. 而这个分裂的观念又引起了一系列不幸的后果:它在你我之间早成紧张, 导致了 “支持,反对”,  “喜欢,不喜欢”, “想与不想”以及我们所有的悲惨.

这又产生了第二层的无知.

正如病痛损害我们的身体一样, 不能公正无偏见地看待事物, 偏见和成见笼罩着我们所有的思想和意识. 没有清晰稳定的意识, 我们的生活就建筑在恐惧之上. 这个恐惧控制了我们所有的生活和情感, 以至于我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关键在于我们对这种状态并无察觉, 就象在一个有噪音的房间里时间长了, 人已经忘记了安静的滋味.

佛教里的打作冥想, 是试图消除和减少这个  “背景噪音”. 只是常常由于”试图消除噪音”的想法已经在我们的意识中产生了很大的 “噪音”.

禁果已经吃了. 我们陷入痛苦中, 没有指望了吗?


2006-6-16 07:38
博客   编辑  引用

可见光


#2  

本文共有五个部分, 请在可见光文集(二)中找到此文的前两部分.


2006-6-16 07:40
博客   编辑  引用

candle


#3  

Marvelous exploration. Did you write or post it from somewhere?


2006-6-16 08:45
博客   编辑  引用

seeyourlight


#4  

谢谢candle
当然是我自己写的.
而且觉得很有开创性呢, 这可不是翻几本书就可以翻得到的

文章贴完了, 我会写个后记, 介绍一些成文的原因, 帮助读者明白我们现在在哪里


2006-6-16 08:53
博客   编辑  引用

candle


#5  

学问大大的。


2006-6-21 14:12
博客   编辑  引用

周宇


#6  



2009-4-4 11:15
博客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7  

请问你这个“提”是什么意思呀?总应该顺便说两句话吧,你不是挺能侃的么?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9-4-4 15:0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