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 关于《中国姑娘》及其它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忍忍

#1  [原创] 关于《中国姑娘》及其它

关于《中国姑娘》及其它 —— 我不是你们想的那样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德国慕尼黑有个叫“开喜”(Kitsch)的艺术市场经销便宜的,大众的,销路好的艺术产品,并且出了名,因此,开喜就变成了一种艺术流派的名称。不言而喻,这类艺术模仿泛滥,少有创新,或者说抄出形美,却抄不出质秀。开喜艺术的目的就是为欣赏者服务,它的作品直接指向大众情绪的需要,缺少艺术和现实之间,主题和观众之间应有的距离,勾销智力在它们中间做出的努力。但是开喜毕竟是大众的喜爱,反映传统标志,流行文化,和社会形态,中文把Kitsch翻译“媚俗”也是有些偏激。

大部分情况下,"开喜"和艺术之间的界限并不模糊,我们很容易断定市场上批量出售,颜色鲜艳的招贴画和装饰品,有造型的容器和灯具,等等,这些产品直接为消费者服务,越过了艺术和生活的距离。 可是另一些时候,辨别标准就不太明显。伟大的艺术作品有没有机会被广大的人们群众所接受?或者说,难道进了大众市场的都是“开喜”,没有一点艺术价值?

弗拉基米尔•切奇科夫(Vladimir Tretchikoff)是俄国出身的画家,1917年十月革命后到1935年间,曾在哈尔滨和上海流亡,对华夏文化比较熟悉。后来定居在南非时,他请求有中国血统的女孩子莫妮卡•彭(Monica Pon-Su-San) 为他做模特儿,因此这张起名为“中国姑娘”的肖像就诞生了。切奇科夫没有上过艺术学校,也没有跟着艺术家学习,只是因为生计,做过舞台设计和广告,酷爱艺术,喜欢画肖像和自然。他没有想到,这张肖像画不知不觉地打进大众市场,频繁出现在咖啡杯子上,T恤衫上,和招贴画上;不但悬挂在许许多多家庭的起居室里,在电影或电视节目也可以看到它框架在一些名星或剧中人物的客厅里;据说比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或梵高的“向日葵”卖得数量还多。切奇科夫把这张画和其它亚洲淑女的肖像画汇集出版,一举出名;之后,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都办过展览,据说去参观他在西雅图展览的人数,比去竞争对手,毕加索和罗斯科展览的人数成倍地多。画家本人因此变成了财产仅次于毕加索的富豪艺术家。

“中国姑娘”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当模特儿的莫妮卡•彭当时十七,八岁左右。这张油画塑造了一个丹凤眼,柳叶眉,宽额头,瘦下巴,身穿中国传统织锦缎的女孩;她乌黑的长头发,一丝不苟;鼻子不但高,也很灵巧,与嘴唇丰满的曲线相得益彰。不管用什么标准,都是绝对的美女。同时,她看起来很端庄,又很严肃,像若有所思,又像踌躇满志,唯独不像是只供被人欣赏,温顺的女人。她的发式很时髦,衣着又很传统;双手被衣袖束缚,摆了个文化性的笼袖,或者作揖的姿势,但是脖子却固执地扭在一旁。 衣服下部是暗黄色,似乎和背景是同一材料,只是一些线条把它们隔开,但是上部金色闪闪发光,与面部的蓝绿色和朱红的嘴唇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自传《鸽子的运气》(Pigeon's Luck,1973)中,切奇科夫写道,他认为自己艺术的成功令对他自己是个谜,如果有人告诉他,他的画某一天会诱惑,吸引整个世界,他会不相信的。他好像在自言自语,”怎么那么容易?那些穷苦潦倒,终身没有得到自己努力的回报,像梵高,塞尚,高更,莫奈,维米尔这样身后大名赫赫的艺术家是怎么回事?也是一个谜!"

某次,心理学家斯金纳(B.F. Skinner)决定利用斯金纳盒子(The Skinner Box)里面饥肠辘辘的鸽子做一些随机喂食的实验。喂食的时间是随机,就是说与盒子里面鸽子的行为没有任何关系。反复地,出乎不意地在食槽里放下食物后,斯金纳发现那些鸽子的行为却不是随机的,鸽子群开始出现某些一致的行为:有些鸽子沿着食槽反时针的方向转圈,另一些顺时针,还有一些自己原地转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这些鸽子虽然不知道只有斯金纳自己知道给鸽子开饭的时间和原因不过是随机的,而它们仍然强迫性地,坚持不懈地寻找发生在它们身边事件的模式和根源。

切奇科夫把自己的好运比作鸽子的好运,就是说,他和它们一样,不知道自己好运发生的根本原因。可是,毕竟,他在这幅画里倾注了“心血和灵魂”,因此希望“捕捉到中国女性的精髓”。他认为,“中国姑娘”内向,不能被看透,这是一种魅力,令他陶醉。看到这张画的时候,他自己的思想变得清晰,她让他看清楚了自己;就像在《少年“派”奇幻漂流》中,老虎实际上是“派”自身性格的一个方面。

画家切奇科夫拒绝承认自己是“开喜”作家,曾拒绝把自己的画作为一本论述“开喜”之书的封面。"开喜"作品有两个主要的特征,一个是模仿,另一个是平坦直叙,缺乏微妙。和莫妮卡•彭当时的照片对照,可以看出来,画家把“中国姑娘”原来鼻子改得窄了些,高了些,眼睛改细了些,嘴唇的的线条更曲折,下巴也瘦了一些,因此,“中国姑娘”不再是莫妮卡•彭自己,而是更像莫妮卡•彭自己:在形像的基础上达到了神似。因此,画面上“中国姑娘”把中国姑娘的特点表现得更突出,使得“中国姑娘”具有概括性。画面没有停在这里。在中国期间,是切奇科夫的年轻时代,性格形成的时代,由于这个便利,他对中国文化里的年轻女性不会很陌生。如果他真的对“中国姑娘”成功原因不得而知,起码在潜意识里知道怎样表现她们,怎样捕捉她们的精髓。尽管画家本人声称,“如果我要通过我的绘画来表达一些思想,为什么要含混不清呢?”,眉目清秀的“中国姑娘”面部呈稀有的蓝绿色(所以这幅油画又称“绿色淑女”);颜色的极度渲染是画家切奇科夫的一个特点,这张画上,看起来色彩的运用并不是为了达到“开喜”性感的目的,是为了暗示她的超凡脱俗,是表明她微怒的心情,还是体现她钢铁般的决心和意志都不重要,蓝绿色面容和达芬奇“蒙娜丽萨”莫名其妙的微笑,和维米尔“带珍珠耳环的女孩”的期盼眼神一样出奇,一样含蓄和微妙,一样具有创造性。

这幅画归纳和升华了切奇科夫居住中国时的印象,因此反映的应该是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妇女的形象。压在封建社会最下层的中国妇女,“五四”运动以后,已经苏醒,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挣脱她们不能为自己命运做主的束缚。“中国姑娘”衣服的下部和背景其实是同一材料,同一色彩,暗示中国妇女从黄土地上脱颖而出;而衣服上部的金色比较鲜艳,像光芒四射,似乎预告,她们具有清醒的头脑,在文化和现代社会中会发挥正向作用。

我们有日本妇女的体贴,法国妇女的浪漫,美国妇女的张扬,英国妇女的保守,如果根据传统标志(开喜的特点之一),中国妇女可以概括为温顺,贤淑。切奇科夫这张画是开创性的,因此,我们可以补充:中国妇女的清醒头脑。在中国对整个世界还是个新奇的时候,切奇科夫把中国妇女的精髓表现在画布上,当然是首创。那件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不相称的衣服,实际上传统的束缚,而“中国姑娘”的扭头,表现了她的大胆和顽强,是不甘被君权,父权,夫权压迫的自由精神。最后,那个令人惦念的红嘴唇起了点睛的作用,是人们唯一可以抓住的“开喜”尾巴:照搬“开喜”市场上赚钱的公式——美丽加性感。可是这里的红嘴唇,虽然可以是性感的表现,但是更可以看成是表现愠怒,微微翘起的嘴唇。另一方面,以性感为目的的女性不可能用严肃的表情作为标志;严肃的表情往往带着深度,调笑的表情不能达到,也不是它的目的。这样,我们的故事就出来了:哪个大家闺秀,不同意家庭的包办婚姻,决意不妥协,继续顽抗。这是“五四”后,中国妇女的觉醒,不难写出一个类似“带珍珠耳环的女孩”故事。

成功不该是艺术家的缺陷。弗拉基米尔•切奇科夫应该为人人皆知、户户悬挂“中国姑娘”具有成就感。能成为大众喜爱的作品必有其原因,也许“中国姑娘”和“蒙娜丽莎”一样,每位欣赏者都可以在这幅画中找到自己可以欣赏的艺术。


写于 9/1/2013


2015-2-11 12:1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2  

最近想起这篇,比较一下。

不同意见而已。没有其它意图,请不要政治化,或者政治正确化。

艺术的本身要求我们从不同的方面欣赏。



http://yidian.org/viewthread.php?tid=20770&page=1&sid=n9fy7y#pid147619

这一个“苦”字怎了 ── 名画《中国女孩》浅析



http://yidian.org/viewthread.php?tid=20709&fpage=1&highlight=%D6%D0%B9%FA%C5%AE%BA%A2

请教世界名画“中国女孩”好在什么地方?


bbcodeurl('http://www.bellenews.com/wp-content/uploads/2013/05/Monika-Sing-Lee-who-modeled-for-Vladimir-Tretchikoffs-most-iconic-work-was-17-when-she-was-spotted-by-the-artist-working-in-her-uncles-laundrette-in-South-Africa-.jpg', '
')

bbcodeurl('http://4.bp.blogspot.com/-f5xJ5baV95U/ThNlZJYcNGI/AAAAAAAAA28/1M2vraD3RVo/s640/article-1394085-0C63221900000578-719_306x473.jpg', '
')

bbcodeurl('https://starstruckworld.files.wordpress.com/2012/06/chinese-girlrobin.jpg', '
')


2015-2-11 12:1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3  

忍忍好!好文章!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5-2-11 22:5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15-2-11 22:54:
忍忍好!好文章!

谢太阳。

这伊甸园如今改作老人院了,恭喜院长!


2015-2-12 14:2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5  

  寫得很好。背景發掘、歷史定位、細節分析,都給人深刻印象。畫作者在中國生活許多年,彼時的廟宇中常塑有四大金剛,其中的“增長天王”面為青色,多聞天王是綠色(如臥佛寺)。畫作者會不會是從那兒獲得的啟示?



千江漁翁,泠然御風。手揮無絃,目送歸鴻。
2015-2-12 15:4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6  

  希望年輕血液常來常往。



千江漁翁,泠然御風。手揮無絃,目送歸鴻。
2015-2-12 15:4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7  

ai, 颜色是世界性的东东,不属于人类某个文化。

脸谱和表情与基因有联系,因此有一定的文化性。

2个问题的本质不同。


2015-2-13 14:3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8  

似乎老人们只关心政治,一扯起政治就唠唠叨叨,只有愤恨,讲不出道理来。

没有什么文化性,艺术性,科学性,或思想性的议题,因此不吸引注意力。

唉,那帮诗人呢?

文兄也不来贴小说了,估计要出本大的了。

山豆呢?喜欢山豆,和再见渔网花的诗。


2015-2-13 14:4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9  

  新鮮血液,果然非同一般。這個性,那個性,就是不會嘮叨。人不能“作法不自斃,悠然過四十”,不然皆賊矣。



千江漁翁,泠然御風。手揮無絃,目送歸鴻。
2015-2-13 16:1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0  

中青年熬不过、玩不过老的,谁的不是或羞耻?你来抢班我欢迎。

我也厌恶泛谈政治,说句良药苦口的话:一个写手越江郎才尽,也就越习惯往政治上靠。文学出不来,只有以政治作弥补了,而写政治多为炒冷饭。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忍忍 at 2015-2-12 14:22:
谢太阳。
这伊甸园如今改作老人院了,恭喜院长!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5-2-13 23:5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唐夫

#11  

记得西方有言,不关系政治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中国人普遍讨厌政治,于是就纷纷跑出来抢购奶粉,还洋洋自得,说自己富得可以逗黑人来抢了。

中国的下一代,我看基本是都只会亮肚鸡眼和屁股沟,别无所长。

只有那些地方最能忍!


2015-2-14 06:5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忍忍

#1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15-2-13 23:54:
中青年熬不过、玩不过老的,谁的不是或羞耻?你来抢班我欢迎。

我也厌恶泛谈政治,说句良药苦口的话:一个写手越江郎才尽,也就越习惯往政治上靠。文学出不来,只有以政治作弥补了,而写政治多为炒冷饭。


“你来抢班我欢迎。”

你让当一段网管有删贴权?嘿嘿嘿 ~ ~ ~ 不过我没有时间,老人们有的是时间,却无处浪费,也是令人羡慕的一点儿。

老人值得尊重,不喜欢的只是以老卖老,恶艳!老人们也喜欢嫉妒:“哦哦,我活地胡子都白了,怎么仍不知道这个理,那个理?”

政治不用脑袋,站稳立场就行了!国内那帮上一代,下一代,不少傻家伙,其原因是 like father like son。

还有,当写作成为一个固定的模式,就失去了创造性,就像生命走向终结,无聊,无趣,留下的只是满足 metabolism 的需要(比如,CND 有些写手,几天一篇,高产,但庸俗不堪)。质量和数量总是一对共轭变量,一个确定,另一个就不确定。


2015-2-14 10:1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13  

  在同一平臺上討論,年齡平等,無所謂X年人玩得過/玩不過X年人。請不要引入年齡歧視,造成年齡層的對立。網上很少有江郎啊。別人我不知道,就我自己而言,本來就不是甚麼江郎,所以根本無從討論才盡才不盡。至於網上寫些甚麼,很隨便,漫無邊際,無所謂文學或政治的歸屬,也沒有這個性那個性,許多是非驢非馬,甚至四不像。更沒有大作,玩玩而已,自娛自樂,所以不勞費心歸類,更不宜引入類別歧視。行行出狀元,處處有庸才。



千江漁翁,泠然御風。手揮無絃,目送歸鴻。
2015-2-16 15:4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14  

  既然說到老年人關心政治,那麼我也來說說年輕人又是如何關心政治的。前兩天,哈佛“模擬聯合國”討論會上,為了台灣是否該列入國家和地區的範疇一事,一群中國留學生在會場聚眾鬧事,屢勸無效,被大樓保安隊驅逐出會場。雖然很無聊,可年輕人就喜歡玩這種政治。現在年輕人的心理,深深地打著時代的烙印。日前,人民日報微信發文,分析芮成鋼出事原因,其中有十個字的總結,說得非常深刻,極具代表性:“心高氣傲,自我認知模糊。”



千江漁翁,泠然御風。手揮無絃,目送歸鴻。
2015-2-16 15:5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15  

太阳不能不承认在他多次策略性的 bad decisions 之后,很多优秀写手都离开了,伊甸因此变成老人院。

我们看看主页左面那些留下来的笔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回忆到伊甸当年的辉煌。可以说那个时候伊甸几乎汇集了所有北美高质量的写手,一时间繁荣至极,然后延续了很多年,最后终于衰败。

当然,衰败的不止是一个伊甸,还是其它私人办的网。主要问题是网主办网的目的。办网为了交流,为了艺术,还是纯粹为了网主的私利?哪个目的可以使得网站的精神不衰,寿命长些?

太阳那么努力,努力发表,不过是在国内3流的杂志上发表几篇二姨,至今也没能在国内红起来,把十几年心血浇灌的伊甸园都赔上了,值不值?只有他自己知道。一个一流的网站和一流的编辑(网主)都是非常可贵的!

我们在国外这么多年,学会诚实,学会自立,学会自由,应该相信一切成功都是自己的努力。

主页左边就是伊甸的历史,都看地很清楚。无需多言。


2015-2-17 10:2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16  

有些男同学,开创伊甸讥骂女网友,迫害女网友的历史(被迫害的甚至也包括奉献伊甸多年,有德有才的网友),也是蔚为奇观。成为迫害的历史也是因为网管没有管理好。

本来伊甸都是文人啊!文人们被逼走了,老人们才占领了舞台的百分比 (不歧视老人,但只是老人不能称为繁荣)。

文兄不来贴小说,是不是因为他的小说没人评?这里几乎没有可以写像样评论帖子的网友,甚至太阳自己的小说也没有像样的评论。几句敷衍,几句奉承,如此而已。过去那种大家争先恐后发言的讨论早就消失地无影无踪了!

诗人不来是因为读懂诗歌的寥寥无几。

写手一般很在乎读者,没有读者,写手宁愿不写。


2015-2-17 10: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17  

  剛說完年齡歧視,今天又引入了性別歧視,這在民主國家是沒有立錐之地的。時空認知極為模糊,廢舊觀念根深底固,只適宜在毛澤東時代生活。要做網民,先得做人。如果祇想罵人(譬如引入年齡歧視),而不能被罵的,就請自便,不管你有多老的資格。任何網站,除了片面追求商業利益的,都須披沙瀝金。是金子總會發光,不發光而怨沒地發光,從此不再做金子,這是天下奇譚。今天既然你來了,那就從你做起,寫出鴻篇巨制來秀秀,好讓大家奉你為女神。為讀者而寫,也是商業利益運作的一種。



千江漁翁,泠然御風。手揮無絃,目送歸鴻。
2015-2-17 15:4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8  

忍忍批得好,几年来我在伊甸确实做过不少错事、蠢事,早已后悔莫及。但要说到伊甸的衰落,和我的个人表现并没有绝对的直接关系。中国人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凑在一起,能不结帮拉派掐个你死我活么,我们这两三代人许多都是当年的造反派、红卫兵出身,这辈子的自传就是一部内斗史。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你能指望老红卫兵们脱胎换骨成为谦谦君子。

忽然想起来了,年轻人也不甘落后呀,唯一一个曾经公开在题目上放上F字样的人不是忍忍你吗,哈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个自始至终既高雅严肃又和谐融洽的海外文学网站吗?

谈论不无益处,其它的有时间再谈吧。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5-2-17 22:4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19  

幸亏太阳提醒。我差点忘了。这不,有了内容:

为什么是战略和策略的bad decisions? 因为伊甸园的一些move很盲目,总是留下傻瓜,赶走聪明的;留下一个,赶走一群;留下不能写的,赶走能写的……

太阳似乎对国内的骗子(特别是女的 )have a soft spot. 红霞把辩证法的课本抄一抄,把词换换位置,说什么是自己的哲学思想,让人笑S。你却辨别不出真假来 (当然也不是你一人,XW 那次说红霞的书也是一“理论”, 我惊奇地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让她在这里折腾地天翻地覆。For me, I can't stand stupidity,that's all.

记得那个时候我随便查了一下,发现红霞在国内也把她所谓的理论在一些网站贴贴,那里她受到严重质问,对那些驴头不对马嘴的东东,她不能自圆其说,最后被删除。这里,其实我们都知道,那个什么出版社(捷达?)没有什么标准,就是个印刷厂,只要交钱就行。她自费出书,为的是在国内继续行骗。

这个 link 是我和谢宝喻在《写作原地》关于写书的一些交谈:http://writingisfun.org/viewthread.php?tid=2609  就是从理论上,逻辑上证明红霞的“理论”是不可能的事情,是在胡说八道。自己创造一个理论,与世上任何理论没有任何关系和联系。哲学思想?她连一些哲学最基本的东西都不能明白!你问她来自自己文章的问题(我的问题是:你的理论与已知的理论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她答不上来。因此,那本书是从哪里来?她打个毛衣还不错,其它,免谈!

历史上,伊甸园也曾因为国内另一女写手,气走杜欣欣,凡草,老尚等一大帮较为高产的写手。然后,又为另一女写手逼走为力。唉,为力也是一个很能写,能干的家伙:写诗,写书,写散文,游记的水平都有,又有组织能力,非常幽默,更重要的是可以写很好的回帖,团结来伊甸园的网友。你和为力合作十几年了,难道看不见这些?

还有周宇,一元,这些好同学。大家在一起,有很多有趣的话题。

太阳本人也是很不错的。过去那些东东还在,读读也是觉得很才。可是有才的同学和,只能和,有才的同学交谈才能更有才,互相激发,互相学习。那些什么维也纳圈儿,Bloomsbury Group, 沙龙之类的都是这个目的。看你在自己的网上很孤独,也不常来,不就是因为没有和你情趣相投的网友嘛!

大家为什么都不再回来?我前面的帖子里说过,写手和读者是关联的,有好的写手,也要有好的读者,才能完成创作的一个完整。为力不在,那些写手你都没有能力照顾他们。人家回来干什么?伊甸园也是荒芜园了,已经几乎没有人来读了。过去的帖子都是几千几千的点击,说明伊甸有一个很大的读者群;现在的帖子一看就知道就是来伊甸的这7,8个人自己写,自己读。无人光顾了。

当然,为力分裂也是错误,她自己网没有能成活太长时间也是一个莫大的讽刺!她或许是问了其他同学,肯定有同学谋私利,肯定有同学支持她;如果她当时问我,我的劝告肯定是“不分”!就这几个人喜欢文学的,在一块儿才好玩,折腾啥?

这里的网友对国内那一套早已不适应,国内的思想也赶不上这里的自由。伊甸园的几次动乱和沉浮都是与国内的网友有关,太阳专护国内网友,也使人不解。同时,国内的网友也没有能力管好这里的网站,很明显的事情,无需一一列出原因了吧!

"既高雅严肃又和谐融洽的海外文学网站"就是伊甸园呀!可惜不是"自始至终"!玛雅的咖啡也曾是,后来也是被不文明的网友占领,一团乌烟瘴气。那里很长时间在七月的领导下,讨论美国的现实,时尚和生活细节问题较多,而伊甸这里文学作品较多,这点儿区别。小站和白桦林里面很不自由,都是网管的天,网管的地,承袭华夏糟粕文化传统,无趣,无意义,也无西方的自由精神,不值得一提了。

唉,不说了。沉重! 太阳也不要要生气,这些都是伊甸园的历史,起码是我所看到的。留在这里,后人评说吧。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15-2-17 22:45:
忍忍批得好,几年来我在伊甸确实做过不少错事、蠢事,早已后悔莫及。但要说到伊甸的衰落,和我的个人表现并没有绝对的直接关系。中国人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凑在一起,能不结帮拉派掐个你死我活么,我们这两三代人许多都是当年的造反派、红卫兵出身,这辈子的自传就是一部内斗史。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你能指望老红卫兵们脱胎换骨成为谦谦君子。

忽然想起来了,年轻人也不甘落后呀,唯一一个曾经公开在题目上放上F字样的人不是忍忍你吗,哈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个自始至终既高雅严肃又和谐融洽的海外文学网站吗?

谈论不无益处,其它的有时间再谈吧。



2015-2-18 09:2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20  

什么女神?

俺只想和好同学说话,互相欣赏作品。


2015-2-18 09:5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1  

忍忍一番长篇大论,也算是苦口婆心。但请你不要再贬低这里的网友,如此不大厚道。在我眼里,他们比你提到的某些人值得尊敬得多。

海外文学整体萧条,不是伊甸的独家现象。中国人是一个勇于内斗的民族,酱缸文化根深蒂固无孔不入,文人从来不是一个超脱的群体,于方方面面更为阴暗丑陋的集合体、代表物。你要是连这点也看不清,还纠结于陈康烂谷子的枝末细节,我们就没有共同语言。思维不在一个层面上。

谢谢你对我的关注。可以坦率地告诉你,我的个人生活极为充实丰盛,上班工作繁忙,业余写作、投资、顾家、锻炼,等等,忙得不亦乐乎。我对自己的写作也极富自信,有潜力写的更好更多,题材创意层出不穷。我缺少的是时间,而不是不断前行的勇气和能力。简而言之,我的个体精神就是贝多芬式的。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5-2-18 21:5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格丘山

#22  

“海外文学整体萧条”  章兄非常清醒, 当年最红火的多维, 和现在的明镜都沦为少数人的喉舌, 海外最早的网络, 华夏文摘和枫华园(我曾是编缉), 一个萧条, 一个倒闭。   华夏文摘曾经集中一批非常优秀的写手, 那是网络的黄金时代。 现在还为比较热门的文学城和万维。但是也在向商业化演变。


2015-2-18 22:0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23  

"你对我的关注?"

我发现大家都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

不是对你的关注,是对伊甸园的遗憾。一个人很有可能看不清楚自己,而读者的选择是很明了的。

除了国内的骗子,我没有对伊甸目前的网人多说什么(更谈不上“贬低”,有同学自己贬低自己可不是我的责任),如果说了,不过是作为一个历史的记述,别无其它想法。 我说的都是有目共睹,我也不想看你的面子就虚伪奉承(虽然对你的网充满感激之情),只想实事求是!

走掉的是指老尚,凡草,杜欣欣;留下来的她是谁,大家知道,虽然有些网友早不在了。

“……于方方面面更为阴暗丑陋的集合体、代表物。”

那你怎样解释伊甸前身?伊甸的前后是矛盾的,因此,里面的思维是不连续的!看来我说这些你当 all negative了,即便是 all negative,关系也不大,关键是: what we all learn from these?

“海外文学整体萧条” 你就萧条? 曾经在这里活跃的写手至今仍活跃呀!

我们对“贝多芬式的精神” (whatever it is ) 寄于厚望!  真的,希望你的写作顺利。

相信自己!


另,其实伊甸园现在就是少有有趣的话题。如有,加上语言文明,大家会多来的!我说那么多,就是把伊甸前后比一比,来说明这个问题。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15-2-18 21:51:
忍忍一番长篇大论,也算是苦口婆心。但请你不要再贬低这里的网友,如此不大厚道。在我眼里,他们比你提到的某些人值得尊敬得多。

海外文学整体萧条,不是伊甸的独家现象。中国人是一个勇于内斗的民族,酱缸文化根深蒂固无孔不入,文人从来不是一个超脱的群体,于方方面面更为阴暗丑陋的集合体、代表物。你要是连这点也看不清,还纠结于陈康烂谷子的枝末细节,我们就没有共同语言。思维不在一个层面上。

谢谢你对我的关注。可以坦率地告诉你,我的个人生活极为充实丰盛,上班工作繁忙,业余写作、投资、顾家、锻炼,等等,忙得不亦乐乎。我对自己的写作也极富自信,有潜力写的更好更多,题材创意层出不穷。我缺少的是时间,而不是不断前行的勇气和能力。简而言之,我的个体精神就是贝多芬式的。



2015-2-18 22:4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24  

不知道太阳对“贝多芬式的精神“是怎么理解。

1,赞赏the French Revolution in 1789-1799 精神:法国中产阶级对国王绝对权力的反抗。

2,在《Ode to Joy》中所表达的对人类brotherhood的信仰。

3,在《Pastoral》中所表达的对自然和室外活动的热爱。

你前一段时间对贝多芬式颇有研究,为什么不share一些看法呢?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15-2-18 21:51:
......

简而言之,我的个体精神就是贝多芬式的。



2015-2-19 10:2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25  

格老不忘自己曾是编辑, 呵呵。

写文章不过是生活的点缀,关键还是生活。别颠倒了主次关系就好。

另,邵艾是个不错的女人,要知道珍惜啊,man!


2015-2-19 12:1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格丘山

#26  

“邵艾是个不错的女人,要知道珍惜啊”

这是我在网上第三次听到的同样的忠告, 都是很诚恳和好心的, 而且说得很对。

在实际生活中我不是一个非常有进取心的人, 很是苟且偷安, 以至上帝看不下去, 总是将它强行扭断, 弄得我非常悲哀。 不过每次断路后,出来的总是比前面更好的人生, 这就是我的一生在重复不疲的故事。我这一生确实走得很远,曲折离奇, 但是都是被命运(上帝)用鞭子赶着走的。

这次邵艾的故事也是这样,在我做了巨大的努力已经起死回生, 然后在我莫名其妙的情况下被一个荒唐的原因中断了,邵艾确实是非常优秀的女人, 这样的事出现我觉得是上帝的意志, 我最好是逆来顺受。看看下面他要将我带到哪里去。


2015-2-19 14:2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27  

说实话,格老在CND那些政治性的文章,我很少读,或者很少细读。只是近来几篇关于你生活的场景的确是 caught up everybody's eye.

文章、文字中,没有极端、疯狂的情绪(比如仇恨),只是把生活的素描(或是命运的驱使)一幅一幅地摊开。

能读出你母亲烧菜的淡淡清香,和她言传身教的硕硕果实。可以肯定她的智慧,文雅和从容不迫。没有她的影响,很难想象,你经历了曲折离奇(不但政治,还有家庭)后,这般年龄(不是歧视)还能写出这样笃定,平静的文章。你的人生观还可以如此positive!

谢谢她!

唉,无疑,家庭虽然不能决定人生的道路,但对人的文明程度,自我审视,生活态度的影响巨大!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格丘山 at 2015-2-19 14:26:
“这是我在网上第三次听到的同样的忠告, 都是很诚恳和好心的, 而且说得很对。

在实际生活中我不是一个非常有进取心的人, 很是苟且偷安, 以至上帝看不下去, 总是将它强行扭断, 弄得我非常悲哀。 不过每次断路后,出来的总是比前面更好的人生, 这就是我的一生在重复不疲的故事。我这一生确实走得很远,曲折离奇, 但是都是被命运(上帝)用鞭子赶着走的。

这次邵艾的故事也是这样,在我做了巨大的努力已经起死回生, 在我莫名其妙的情况下被一个荒唐的原因中断了,邵艾确实是非常优秀的女人, 这样的事出现我觉得是上帝的意志, 我最好是逆来顺受。看看下面他要将我带到哪里去。



2015-2-19 15:5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8  

人多些当然好。但目前伊甸的几位作者已经让这里成为海外文学的一个亮点。谦虚地说,我们的许多作品是海内外一流的。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5-2-19 22:1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9  

回忍忍,我忍不住又在写贝多芬,自然是他人所不能写的。你请拭目以待。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5-2-19 22:1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30  

也希望伊甸园成为 “既高雅严肃又和谐融洽的海外文学网站” 。

坚持语言文明,坚持自由思想,会吸引具有文明道德,自由思想,和文学水平的网友。

可以自由辩论,但不用语言暴力,不迫害网友。希望太阳把好这一关。

太阳把好关才是伊甸兴旺的关键。



"谦虚地说,我们的许多作品是海内外一流的。"

写得再好,没有读者,有什么用?

深山老林里一棵树倒下发出的巨响没人听见,就等于没有这声巨响。



补充一句。记得为力在的时候,我和文兄吵两句嘴,一点儿都不激烈,她就把我的帖子给改了。为力走后,伊甸园的网友兰若,小凯, 和廖老师被迫害,以及帖子里频繁出现和文化人身份不符的句子和字词。

网管(受了腐蚀,拉拢,拍MP)纵容这些现象和帖子才造成伊甸读者和写手的流逝。伊甸是幽默写手的家园,不该是红卫兵的战场。

我可不是算老账,只是提醒一下:用理性和文明语言,对整个伊甸有好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会逐渐好起来,坚持下去,读者和写手会慢慢回来。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15-2-19 22:10:
人多些当然好。但目前伊甸的几位作者已经让这里成为海外文学的一个亮点。谦虚地说,我们的许多作品是海内外一流的。



2015-2-20 14:3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3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15-2-19 22:15:
回忍忍,我忍不住又在写贝多芬,自然是他人所不能写的。你请拭目以待。

回这个帖子不容易,但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一般来说,写传记需要第一手资料。你洋洋洒洒已经写了那么多,我只看了很少一些,但分辨不出是你写的还是摘抄。

你有一条道路可走,就是:把现有的材料重新排列,组合出新的逻辑,符合你的思维,与现有的思想唱反调。如果这样,不很容易。要看多少资料?

如果你是要把贝多芬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另说!这个容易些,复述就行了。

either way 工程都很大;either way 我都佩服,鼓励。致敬!

另,贝多芬这个家伙的音乐也是不很好理解(处于古典和浪漫时期之间),太抽象。希特勒也以贝多芬自居,认为他自己代表了德意志的英雄精神。相比之下,瓦格纳的opera是有唱词的,容易捕捉信息。

我很长时间不听贝多芬的交响乐了,那些老交响乐一个也不听(除了一两次 Mahler 和 shostakovich 的交响乐), too intense。

不过,对Bernstein / Zimerman Beethoven's piano concertos的感觉不错,但是更喜欢贝多芬的 sonatas and quartets (原来他也能诙谐幽默!)。


2015-2-22 13:5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32  

要写出好东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第一条,就是埋头苦干,不管收获。写作的本身不是种地,是一种存在的方式,没有办法的事儿。

还是有拼出来的,比如,土耳其作家帕慕克。他的名言是:“我放弃了其它一切,把自己关在一个房间里。”


2015-2-26 23:4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