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 70后作家崛起:长篇佳作不断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转载] 70后作家崛起:长篇佳作不断

一批50岁到60岁之间的“文坛老将”最近像集体交作业似地捧出长篇新作。正当这些“文坛老将”的作品的光环被市场不失时机放大之际,国内70后作家们在悄悄地“镂刻”出各自文学生涯中的长篇里程碑——例如,徐则臣《耶路撒冷》、乔叶《认罪书》、田耳《天体悬浮》、李浩《镜子里的父亲》,等等。这些为同代人写心立传的长篇佳作也已经获得主流文学圈的公正认可。评论家们认为:经过漫长的准备期,70后作家们已具备成熟的创作技巧和厚重的文学内涵,很快将迎来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

  呈现一代人“心灵史”

  文学评论家、《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说,徐则臣的《耶路撒冷》和田耳的《天体悬浮》证明了他的一个观点:“该到70后们拿出好作品的时候了。他们的文学积累、生活积累,到这个份上了。”

  出生于1978年的作家徐则臣4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被视为“70后的心灵自传”。小说中,在北京名牌大学读博士的主人公为了筹集求学耶路撒冷的费用,回江苏老家卖掉祖宅,而后接连与几位儿时伙伴相遇。他们各自的人生境遇、理想追求和对往昔生活的回顾,映照出一代人的成长,也提供了当代中国从乡村走向城市、又从城市走向世界的转型时代的多个侧面。徐则臣用6年时间创作这部小说。他告诉记者:“我想通过这部小说清理70后这一代人的经历和心灵。这代人非常重要,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时恰逢中国社会发生巨大转型。你不可低估他们,因为当这代人足够有力量之后,他们的奋斗、爱情、生存压力和理想焦虑,又反过来对社会施加影响。”

  生于1972年的作家乔叶的长篇小说《认罪书》面世后在各好书排行榜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小说将一位年轻女性的情感经历与广阔复杂的社会层面纠结在一起,呈现出这一代人在经历过物质狂欢后归于自省的心理状态。《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认为《认罪书》是近年文坛非常重要的收获,他对记者说:“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技巧上,它都代表了70后作家能达到的水准,是乔叶本人创作中的里程碑,也反映了这代人驾驭大文本的能量。”

  “渴望写好长篇小说”

  这一批70后作家有意识地冲击长篇小说,笔力趋于厚重,对复杂、开放、宏大的题材敢于作出立体的概括,进行艺术形式的可贵探索,形成了一个明显的70后文学新动向。

  徐则臣解释这是70后作家在文体意识上觉醒的结果。“在此之前,70后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在中短篇创作上。我们在文体上集体'晚熟',以往的'长篇'意识过于淡薄,因此这些年来被文学评论界低估和忽略。”

  1976年出生的田耳则认为,70后不是不想写长篇,而是相反,太想写好长篇。“我渴望写好长篇,长篇对写作者的诱惑,是世界尽头对旅人的诱惑。中短篇相对较容易把握,虽然起伏不定,但随着经验的累积,将一个东西写到够发表还是不成问题。长篇小说对文字、结构、节奏,以及对写作状态的要求都大不一样。”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天体悬浮》将南方小城一群年轻协警看似平凡的生活和生活下潜藏奔突的人性暗流,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天体”这个爱好联结起来。在充满悬疑气氛中浮现出二三线城市70后的生存状态。对他而言,这部小说最大的收获在于“学会”了写长篇。

  70后作家鲁敏对记者指出影响他们创作心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市场。鲁敏说:“70后作家遇上了一个文学需要营销的时代,既想向经典靠拢,又要兼顾市场,只能在题材、风格上做些妥协。但是,最终,长篇还是证明一个作家创造力的最好的标志。”

来源:文汇报
Author:        吴越



是非是我非我
2014-2-24 09:1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2  

  沒有讀過這些長篇。但如格兄所言,現在糟粕太多,便有一種恐懼感。



千江漁翁,泠然御風。手揮無絃,目送歸鴻。
2014-2-25 15:0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