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什么是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什么是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

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在修行方式、修行目的和佛陀观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看法。从分布情况看,传入中国、日本、朝鲜、蒙古等地的北传佛教,都是大乘佛教,而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塞,以及我国云南傣族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是小城佛教。

接触过一些佛教的人,经常可以听到或看到“达成佛教”、“小乘佛教”这样的名词。那么,究竟什么叫大乘佛教、什么叫小乘佛教?他们之间有些什么区别呢?

所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渡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船,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此岸世界到达涅磐解脱的彼岸世界,从而成就佛果。所以这一派自称是“大乘”,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贬称为“小乘”。但是这一称呼,“小乘”佛教派别本身是不承认的,例如现在缅甸、泰国、伊斯兰卡等国的佛教,一直称为“南传上座部佛教”。

大乘和小乘的区别,表现在许多方面。首先,在对于佛陀释迦牟尼的看法上,小乘佛教一般把他看做是一个教主、导师,是一个达到彻底觉悟的人。大乘佛教则把释迦看做是一个威力广大、法力无边、全知全能的佛,并且认为除释迦牟尼佛外,在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有无数的佛。其次,在修持方法上,小乘佛教主张修戒、定、慧“三学”(通过守持戒律,修习禅定而获得智慧)、“八正道”(八种正确的思维和行动方法)。大乘佛教则除了“三学”、“八正道”外,还偏重于修习包括“六度”、“四摄”在内的“菩萨行”。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谓菩萨,即指立下弘大誓愿,要救渡一切众生脱离苦海,从而得到彻底解脱的佛教修行者。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样需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大乘教徒把菩萨的修行发放概括为“六度”、“四摄”。“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们认为这六种方法是能够脱离生死苦海,达到涅磐彼岸的通道。“四摄”是指大乘佛教徒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在与他人相处时需要遵守的原则,具体是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大乘佛教认为这是菩萨救渡众生时所应遵守的原则和方法。为了与小乘相区别,大乘教徒把自己的思想学说称之为“菩萨思想”,把自己的修行实践称作“菩萨行”,把自己所尊奉的戒律称之为“菩萨戒”。

在教义学说上,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之间的重要区别是:小乘佛教一般主张“我空法有”,即否定个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但对客观世界的否定却不彻底,部分小乘佛教派别则通过“分析”的方法来否定客观事物,实际上却承认事物的基本组成因素“极微”的存在,带有唯物思想倾向。大乘佛教则通通常主张“人法两空”,既否定人的主观精神主题,也否定客观事物的存在,他们认为关于客观事物“空”的认识并不是通过“分析”方法得到的,而是“缘起性空”,即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不存在本质实体,因而是“空”。事物现象的存在只不过是一种虚幻的假象而已。“性空幻有”,这是大乘思想,特别是早期大乘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另外在修行目标上,小乘佛教把证得“阿罗汉”果作为修行的最高目标。而大乘佛教则以“普渡众生”为修行宗旨,以成佛作为最高的修行目标。

【文章来源:转自春秋战国全球中文网上的转帖,起始来源不详。】


2006-5-16 17:0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eyourlight


#2  

听这些术语总也是不明白.
后来我看英文上把大乘和小乘翻译成:big vehicle, small vehicle 就有些明白了.
如果知道其实并没有一个"自我", 所谓的"我"和一切众生无法分开, 那么这个大乘和小乘只是不同的方便法门, 对不对?
谁对佛教比较熟悉, 来跟我们讲讲.


2006-5-17 09:05
博客   编辑  引用

廖康

#3  

简单地说,小乘是独善其身,大乘是兼济世人。


2006-5-17 13:3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4  

大乘主张“人人皆可见性成佛”。。。


2006-5-17 13:48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简杨

#5  

“大唐西域记”有几处提到贬大乘教而扬小乘教的人受到了惩罚,但它没有具体讲大小之间的区别。不知谁能谈一谈。


2006-5-17 13:5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eyourlight


#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简杨 at 2006-5-17 14:51:
“大唐西域记”有几处提到贬大乘教而扬小乘教的人受到了惩罚,但它没有具体讲大小之间的区别。不知谁能谈一谈。

古话说: 达则兼济天下, 不达则独善其身
大概如果达仍独善其身, 就不太对了吧.


2006-5-18 13:06
博客   编辑  引用

牡丹妹妹

#7  

研究者和宗教人士的解释常常不同,关于大乘和小乘抄一段书吧:
圣严法师在《正信的佛教》中说:
“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对象不同, 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
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作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听众,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便是菩萨的大乘。”

廖康大侠说的是对的修小乘的是只为自己脱离苦海,修大乘的不仅自己脱离苦海,还回过头来救度众生。


2006-5-21 22:1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