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夫子的婚礼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一元

#1  夫子的婚礼

夫子望着眼前这位女子,她纤细的手指,和她手指捏着的这个琥珀色玛瑙瓶,是这么珠联璧合;而她眉宇间低垂的泪光,竟也和夫子此时的心境相得益彰。

玛瑙瓶中来自喜马拉雅高原的异香,浓郁而馨恬,正随着玛利亚手指间琥珀色的膏油,抹上夫子的发顶,额头,再到脚背,趾甲。恍惚间,夫子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前世或者先兆感,某种辉煌,某种君临的豪气,正和另一种更新鲜的对苦难和忧伤的体验,交互穿插。

忽然,一个阴沉的嗓音不适时宜地响了起来:“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

夫子怜悯地看了那人一眼,说:”由她吧,她是为我安葬之日留存的。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只是你们不常有我”。

夫子明白,自己意念只要稍微再集中一下,他就将突破这个简陋却被装扮一新的土屋,在旷野,在云端,在这个蓝色星球之上,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伸展开来,但他只是不愿,时候尚早嘛。夫子奇怪于自己竟沉湎于这样的时刻,这个旅程,离终点已经不远,他对周围这些本源于自己灵感,正在成长的简陋生灵,忽然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和感。

玛利亚已经身孕三月了,夫子心里说,这,便是我对人类的爱证,以此为约,我将以灵,永远滋养这些儿女。

夫子吻了吻玛利亚苍白的唇,轻轻说,从此,我,就是你们的弥赛亚。

以上这段从《新约》加工而来的文字有点煽情,婚礼嘛,总得有点氛围,特别是当这个事件,近两千年来一直为教会所竭力掩盖,这里煽情几句也不为过。诸位有情感过敏症的人放心,接下来的文字将回归理性。


2011-1-28 10:5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一元

#2  

要细说耶稣的婚礼,先得肯定一下历史上究竟有无耶稣这个人,这当然不能以《圣经》这部当时与政治相当纠结的宗教文本作为准绳。幸好,罗马帝国和以色列,当年这两大敌对阵营,都给后人留下了各自有关耶稣的记录,一边是《罗马帝国年鉴》(Annuals of Imperial Rome),一边是《犹太古考》(Antiquities  of  the  Jews),两部著作都成于公元1世纪,尽管这两部书出于各自阵营的立场,对耶稣的描述有着极大反差,但屏除这些政治化的描画,则这两部书对如下史实的记录是一致的:(1)耶稣活动于罗马皇帝泰比李厄斯的统治时期;(2)耶稣是一位追随者众多的传教士;(3)追随者普遍认为耶稣是基督(Christ救主);(4)耶稣被罗马驻犹大地的总督彼拉多处以死刑。

据考证耶稣生于公元前6或7年(而不是公元1年),那年罗马为加强对以色列的管制,进行强制人口普查,耶稣的父母约瑟夫和玛丽就是去注册时把耶稣生在伯利恒的。耶稣的牧教生涯始于公元29年,在公元33年他因犹太祭司控告而被罗马总督钉上十字架。


2011-1-29 01:2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一元

#3  

耶稣的父系血统来自于以色列的所罗门王和大卫王,即使不谈神的身份,耶稣也是地地道道的王室后裔,这在圣经也是有记载的,知道这点对理解耶稣的婚礼非常重要。尽管现在的基督教会从来不承认耶稣有过任何婚姻,圣经对此也没有明文记载,但在早期的教会,耶稣的婚姻并不是什么秘密。此后教会一意否认这个事实,其用意其实也不难理解,承认耶稣的婚姻,就是承认耶稣未亡人,也是耶稣圣徒之一的马利亚马戈德林(Mary Magdalene)的对耶稣精神遗产的合法继承身份,这无疑对教会自赋的替天行道的至高无上地位是个致命打击,更糟的是,耶稣还留有子嗣,这系血脉将彻底颠覆教会此后坚守的神学基础。事实上,耶稣身后,传道活动确出现了分支,一路是耶稣的亲系,尤其是马利亚马戈德林,其妹伯大尼的马大(Martha  of Bethany)和耶稣的妹妹萨洛米(Salome)这三位女将为首的所谓的弥赛亚传承,另一路是以耶稣圣徒尤其是圣保罗说教为基础的所谓的使徒传承,而罗马教会正是起源于使徒传承的,可想而知,罗马教会绝不会容忍有人分庭抗礼。

尽管耶稣时代的以色列已沦于罗马帝国,地方事务由犹太祭司掌管,但曾在历史上辉煌一时的大卫王依旧是以色列人民反抗罗马统治的精神旗帜。我们知道,耶稣是大卫王的直系后裔,因此耶稣的婚礼,如果有的话,就应该是王室婚礼,犹太教的经典,是不会不对此有所记载的。事实上,正是起源于犹太教的圣经,透露了耶稣婚礼的讯息,尽管罗马教会已竭尽掩盖之能事。


2011-1-30 10:3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4  

我离宗教很远,在其中看到很多极端的人性,好的,坏的~


2011-1-31 16:44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一元

#5  

宗教有极端的人性不假,也有极浪漫的人情,请看楼下


2011-2-1 08:5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一元

#6  

古代的犹太王室有试婚的习俗,成婚之后的三年是试婚期,如果女方在这期间怀孕,并且在之后的三个月内没有流产,婚约才算正式缔结,否则,丈夫可以休妻。更有甚者,因为赎罪日(犹太教的一个非常神圣的节日)在犹太历的提斯理月(公历9月到10月间),古代王室为了保证让幼王在这个神圣的月份出生,往往要求试婚夫妻只在犹太历的替白斯月(公历12月到1月间)行房事,如果新娘在替白斯月没有怀孕,就要再等十一个月,直到明年的替白斯月才能让房事恢复(真岂有此理)。

无论是初婚之礼还是试婚之后的正式婚礼,一个最重要的仪式是新娘对新郎的膏立(Ointment),也就是新娘为作为新郎的王抹及其名贵的哪哒香膏,以志王者的一个新的地位的确立。唯一不同的是,初婚之礼,准新娘只用香膏抹新郎的脚,只有正式婚礼上,新娘才用香膏既抹新郎的脚也抹新郎的头。

所谓哪哒香膏(spikenard),是从长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高原上的甘松中提炼出来的膏油,极其珍贵难得,在犹太王室的习俗中,哪哒香膏只用于新娘对新郎的膏立,而其他目的的膏立,比如王位的确立,则有其他种类的香膏使用。在圣经《旧约》的《雅歌》中,就有新婚膏立的记载,《雅歌》描写一代天骄所罗门王与他最宠爱的王妃,一个书拉密贵族之女,之间的男女相悦和如田园诗般浪漫的爱情(雅歌之被收入圣经正典实在是个奇迹)。《雅歌》开首就有该书拉密女在婚礼上对王献唱:“你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来的膏油”,以后一个段落里,该女继续吟唱:“王正坐席的时候,我的哪哒香膏发出香味”。


2011-2-1 08:5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7  

我一看这么多规矩就头晕~~~


2011-2-1 14:29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一元

#8  

《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共66卷,《旧约》39卷原版是古希伯来文,虽然首卷《创世纪》述及宇宙的诞生,但从人文历史角度来看,几乎是犹太民族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2世纪的千年变迁史。《新约》27卷由希腊文写就,主要是记录耶稣在人间的历程和他门徒的活动,时间跨度大概只有在公元纪元前后短短的三四十年光景。

《新约》包括4卷福音书,1卷《使徒行传》,21卷使徒书信,和1卷《启示录》。4卷福音书按序分别是《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前三卷福音在内容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似乎意味着它们的很大部分内容要么相互转抄,要么出自同一信息来源,因而这三卷福音被称为“同眼福音”(Synoptic Gospels),而第四福音-《约翰福音》与前三卷比,内容上有很大的独立性,基调也甚不同。第四福音对耶稣的记叙不如同眼福音跌宕,但显得更精细和亲切,并稍富有诗意。正是第四福音,帮助现在的人们解读出了耶稣婚仪的讯息。


2011-2-2 08:3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一元

#9  

抱歉,囿于时间,我这是临屏写一段,贴一段,粗糙凌乱,有兴趣的朋友将就着看吧。


2011-2-2 08: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一元

#10  

差不多可以查经了,那么开始把。

耶稣30岁受洗开始3年传道生涯,之后不久,《路加福音》叙述了这么一件事(7:37-38),耶稣坐席的时候,一个女子,“拿着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稣的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而《约翰福音》明白指出(11:1),“马利亚就是那用香膏抹主,又用头发擦他脚的;患病的拉撒路是她的兄弟”。这是《圣经》记载的马利亚,拉撒路的妹妹,第一次为耶稣抹香膏,抹的只是脚。

在耶稣被害前一个星期左右,发生了第二次马利亚为他抹哪哒香膏的事件,《马可福音》(14:1-11),《马太福音》(26:1-16)和《约翰福音》(12:1-13)都予以了记载,尽管时间和地点上稍有出入,而且只有《约翰福音》指明抹香膏的女子是马利亚:“有人在那里给耶稣预备宴席;马大(马利亚的妹妹-本人注)伺候,拉撒路(马利亚的哥哥-本人注)也在那同耶稣坐席的人中。马利亚就拿着一斤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抹耶稣的脚”,而《马可》和《马太》则记述了她也为耶稣用香膏抹了头:她“拿着一个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

那么如何肯定《马可》和《马太》这两部“同眼福音”与《约翰福音》所记是同一件事呢?答案在于这三部福音都记有一个相同的插曲:犹大指责马利亚为什么不把那么贵的香膏卖了周济穷人,耶稣为她辩护说穷人将常和你们在一起,但你们不会常有我。

以上两次马利亚为耶稣抹哪哒香膏的事件,是《圣经》中唯有的两次抹香膏的记录,这两次记录其间相隔不到三年,而且第一次只抹耶稣的脚,第二次却抹了耶稣的脚也抹了耶稣的头。把这两个事件联系起来,比对以前所说的犹太王室的初婚和正婚的习俗,我们不难推想,对作为大卫王后裔的耶稣,第一次很可能是他的初婚膏立,而第二次则是他正式婚约的膏立。继而可以推想,第二次膏立的时候,马利亚一定有三月的身孕了。

对耶稣和马利亚婚姻的推想,在《圣经》的其他部分还可以得到佐证。


2011-2-4 14:5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一元

#11  

如前所述,王室婚约的缔结,从初婚之礼到婚约正式生效,可能长达三年,如此认真的过程,不会没有订婚作为先导,为庆祝订婚,一场宴席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圣经》中有没有相关的场景?有的,那就是《约翰福音》中著名的迦拿婚宴(2:1-12),这场在时间上早于初婚膏立的宴席,不但耶稣到场,而且他的母亲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描写看,这是个着重吃喝不太注重礼仪的宴会,与订婚的喜庆但不特别正式的性质颇为吻合,婚宴过半,酒就饮完了,耶稣展现神迹将一缸水变为美酒。《约翰福音》没有讲这是耶稣的订婚庆典,但从耶稣母亲对婚宴仆人吩咐时的主人口气 -“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作什么”来判断,不像是耶稣一家到别人家来作客的。

古时犹太还有个习俗,如果一家的兄长去世了,他的姐妹要足不出户守灵七日,如果姐妹已婚,只有她们的丈夫亲来召唤,才可以离开灵屋。这也让耶稣碰上了,这便是《约翰福音》中另一个重要事件 – 让拉撒路复活(11:1-46)。马利亚和马大的哥哥拉撒路因病去世了,当耶稣赶来时,姐妹已守灵四天,当被告知耶稣已来到村口,姐姐马大马上起身迎了出去,但是马利亚仍旧呆在屋里,直到马大“回去暗暗地叫她妹子马利亚说‘夫子来了,叫你”,马利亚才出去见耶稣。这一情节,为耶稣和马利亚的婚姻关系,提供了最后一个有力的佐证。

得承认,这个从《圣经》情节对耶稣和马利亚婚姻的推想,并不是无瑕可击的(如果有人有兴趣的话,可以参阅Laurence Gardner 所著的“The Grail Enigma”),毕竟,《圣经》是经早期教会反复推敲删选修改而定的。

作为历史,拼拼凑凑能搞个基本自圆其说,也就可以算一回事了。觉得这点上,历史和未来对等,未来的所有不确定性,按今天这个点对折回去,差不多就是历史了,这个意义上,时间几乎是无方向的呢。不同之处也有,比如一个碗碎了,把地上的碎片捡起来,仍能拼回一个碗,滴水不漏,这自是今天;如果摆弄一番,还可以勉强凑出一个碗的样子来,这算是历史;如果横竖摆不出一个碗来,反而搞出一个盘子或花瓶来,想来这便是未来了。


2011-2-5 12:1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综合类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