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劳动价值理论评析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gio

#1  劳动价值理论评析

劳动价值理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它试图在市场价格之外找到一种对商品价值的客观衡量标准,即以商品生产中的劳动投入(以时间为衡量标准)来计算价值。这一理论的前提和问题由斯密,李嘉图,还有穆勒提出和展开,在马克思那里发展到极致,成为他的政治经济学大厦的基石。

今天的经济学家(除了中国残留的正统左派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种劳动价值论是在探索虚无缥缈的价值实质,无异于缘木求鱼,因为它完全将价值衡量与市场需要割裂开来。经济是满足社会个体的各种需要的一种手段,现代经济的理性基础是分析经济主体(消费者个人和组织)的行为,即个体对不同商品的态度和评估。任何事物都不具备内在的使用价值,只有当它对于人们具有主观上的使用价值时,客观的使用价值才拥有了经济意义。就是说,如果没有主体的需要,商品不具备价值,尽管它有成本,而成本的计算当然要考虑生产中的劳动投入。更进一步,经济主体对不同商品的喜好使交换成为可能,而商品交换促成了价值衡量系统的建立 – 这就是通过货币价值来体现的市场价格体系。

这是一种纳入市场考量的主观价值理论,也叫效用价值理论。这里我们必须提到戈森(Gossen,1810-1858)的三大定律。第一定律就是人所皆知的边际效用递减,第二定律是每一块钱在不同商品上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第三定律是仅当需求超过供给时,商品才有价值。19世纪70,80年代,边际主义革命的三位先驱 - 门格尔 (Menger, 1840-1921, 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瓦尔拉斯 (Walras, 1834-1910, 建立著名的一般均衡模型),和杰文斯(Jevons, 1835-1882)在戈森定律的基础上各自为现代经济分析创建了数学模型,使经济学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 新古典经济学。(当然,新古典经济学的真正成形还有赖后面马歇尔的工作。)经济学从此开始注重资源配置的研究而不是探索国家财富的起源。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我注意到一点,就是斯密的分工理论虽然经由马克思被阐发得十分精密了(这是古典经济学到现在还一直具有生命力的地方),然而分工和劳动价值理论在逻辑上是矛盾的。因为分工和专业化必然会促进交换,从而导致市场发育成熟(这就是哈耶克著名的“自发秩序”),而市场机制的运转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值决定。为什么古典经济学家们要避开市场去寻找一种并不具有实际经济意义的客观价值?斯密没有给出任何hint,但马克思却明确表示了他对使用价值不感兴趣,即对经济关系中人和物的关系不感兴趣,只想研究人和人的关系。这不难理解,马克思孜孜以求的是通过对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来彰显他的人类历史进程规律,即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阶级存在,而在资本主义阶段,有着资本家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现象。他的劳动价值论目的很明确,就是找到剩余价值,作为资本家剥削行为的理论证据。然而剩余价值理论在今天看来是完全不可理喻的,因为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剩余(多出消费需要的财富)来自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不是劳动时间的延长。姑且不论产生剩余价值理论的前提,劳动价值论,作为研究方法已经被现代经济学遗弃。

市场在马克思那里完全不重要,他只盯着雇主和受雇者之间的关系,这种经济学研究当然是相当片面的,因此也不能处理供求关系的均衡问题和物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资源配置的问题。马克思完全回避经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简单地采用计划经济和行政调配作为实现他的理想经济模型的手段,而这在现实中又不具可行性。马克思在经济学中选择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思路,都反映出他不具备一个经济学家应有的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基于此,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对马克思的轻蔑就可以理解了。也许老马不应该研究经济学,而应去做一个伦理学家。


2006-5-6 16:0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2  

没有人说老马是经济学家,但他的剩余价值论觉得蛮对的。


2006-5-6 22:5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简杨

#3  

兰舟,已怀着极大的兴趣看了你的两期博客。尽管焦头烂额,但看出了一些意思。能否阐发一下“第一定律就是人所皆知的边际效用递减,第二定律是每一块钱的边际效用相等”。惭愧,不知道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


2006-5-6 23: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4  

剩余价值论适用于初级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对现代社会来讲只能说过时了。


2006-5-6 23:1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adagio

#5  

简杨,边际效用递减的意思是说,当人们消费某一种商品,欲望获得满足的程度随着消费该商品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就是说,当你渴极了,喝第一瓶可乐是最满足的,接下来的第二瓶,满足感就差些,第三瓶,第四瓶 。。。 就更差了,喝到第五瓶时,你不但不会感到满足,反而会厌恶。这里隐含着一个重要的价值论原则:对商品价值的衡量必须考量消费者的心理判断,一位消费者不会因为口渴去买五瓶可乐,而只会买一瓶,因为消费头一瓶可乐时消费者的心理满足达到最高,之后递减,这就是可乐的边际效用值。

戈森第二定律是说,人们在花同样价钱消费不同商品时,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一样的。你渴了花一块钱去买一瓶可乐,和你饿了花一块钱去吃一个面包,获得的满足感是相等的。这里就隐含着两点:第一,消费者会通过享用尽量多种的商品获得边际效用总值的最优化。第二,不同商品间交换具有可行性和价值衡量的稳定性,有了这个,经济学所有研究的话题才能展开。

这里是有关戈森定律的一些资料,你可以去看看,对不起这是个英文网址,我不太敢相信中文网上的资讯,经常会有错误。

http://mahalanobis.twoday.net/stories/938968/

Wxll,关于剩余价值理论,我昨天没有提及的是,它不仅现在过时了,在马克思时代这个理论也是有严重缺陷的。马克思观察到的剩余价值实际上是商品价格扣出劳动力成本之后的利润,如果没有交换和市场,这个剩余价值是不存在的,而且,马克思说,在获得剩余价值之后,资本家将之用于三处:1,储存为个人储蓄;2,胡吃海喝个人挥霍;3,投资到生产设备进行扩大再生产从而为个人赚取更多利润。这里仍然要涉及市场和交换,即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经济模型。然而我们必须记住,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都是在一个忽视市场的残缺的静态模型中得出的,这里就能看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性。正如我昨天提到的分工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之间的逻辑冲突。

马克思学说对世人的贡献在于他后来者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就。就马克思本身,他值得称道的是他提出了问题 - 分配领域的不公平现象,以及人的异化问题,等等。然而他给出了一个错误的解决办法,客观后果是给世界带来了灾难。We probably can say that Marx was right on initiating the problem but wrong on the solution, long on conscience and intuition but short on analytical abilities.

昨天一封朋友的来信也让我很有触动,我懒得再打字,直接贴他写的吧 -

话说回来,对经济学中加入伦理学批判并非不可以而是要特别强调,因为一个没有良知的经济学家同样是危险的,但是,经济学分析和经济学批判是两回事,马克思要批判的,是商品交换领域里的不合理现象,这些不合理现象,恰恰今天中国各路原始资本积累中的本土资本家们又再次加以了戏剧性的再现。所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今天的法兰克福学派依旧是有力量的,这也说明,马克思的学说,它针对的不是资本主义的邪恶,而是针对人性的邪恶,这一点,却恰恰又是中国左派中拥马分子们所要极力反对的。

所以马克思在中国的悲哀就是在于:这个国家一直在用它最糟糕的那一半,去否定它最精华的那一半,这样造成的后果,自然是双倍糟糕。

这个双倍糟糕,今天叫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6-5-7 11:1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八十一子

#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adagio at 2006-5-7 04:13 PM:
这个双倍糟糕,今天叫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本以为阿达久在战风车,看来还真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地。



签名散见于信用卡帐单
2006-5-7 12:37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7  

谢adagio解答,很受益。


2006-5-7 14:1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adagio

#8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八十一子 at 2006-5-7 05:37 PM:


本以为阿达久在战风车,看来还真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地。

呵呵是啊,我们面临不是风车,而是一个糟糕透顶的政治经济实体,必须将它赖以存续的理论根基击垮,并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它的荒谬,才能最终迫使它改变。

我今天有空会接着写另一篇。


2006-5-8 10: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