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 二戰中國戰場日軍死亡人數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转载] 二戰中國戰場日軍死亡人數

二戰中國戰場日軍死亡人數

落基山人 / creaders


8.15日本投降日又要到了。關于日本在整個戰爭中死亡的人數,還有在中國戰場,到底在中國的日本軍隊死亡多少人,一直都有爭議,筆者也一直不太了解,因為國共都有自己的數字,日本也有自己的數字,美國也有自己的數字,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我們後代的人需要知道歷史的真相。筆者特地在網上查了一下,因此,下面是轉帖孫益申網友的帖子,不知道這個數字是否是比較可信的,這個網友的數字基本是贊同日本官方公布的數字。

筆者也傾向于日本公布的數字,原因有幾個,一個是日本是出國作戰,因此比較注意統計戰死的的數字;一個是日本是相信神道的國家,凡戰死的要回國立牌位的,也就是是有神靈的;還有一個原因是日軍師團的構成,日本雖然是征兵制度,但是日本的征兵方式與中國清末曾國藩他們組織湘軍的方式相同,即是同地域征兵,一個師團的兵都是在同一個地方征兵,比如有一個大阪師團,都是在大阪地區征的而且是有同一個職業的人構成,都是大阪的商人,還有像廣島師團。因為在同一個地區征兵,因此,士兵之間有的都是朋友同學和親戚,都很熟悉,在戰斗中互相救助,所以日軍的戰斗力比較強,有這一部分原因,也因此,如有誰死亡,他們也都非常的清楚,也要拼命搶回尸體。

還有一個是數字本身。日本方面的基本數字是,日軍一共死亡了185-195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于中國人之手40萬人,在東南亞方面,死于英聯邦之手16-18萬人(含中國遠征軍殺死日軍1萬人),在太平洋戰場死于美軍之手有120萬(含海軍40萬),在東北死于甦軍之手有9萬人。因此消滅日軍最多的是美軍,佔64%,中國是排在第二位,佔22%,英軍和英聯邦排在第三位,為9.2%,甦軍佔4.8%。

其中,死于甦軍手中的,在甦軍攻擊日本關東軍的戰役中,日本只死亡了3.5萬人,還有一萬是死于諾門坎和張鼓峰戰役,其他是甦軍俘虜日軍回到西伯利亞,死于西伯利亞的人數。

另外,日軍還有一些戰後的傷亡,比如日軍不向共產黨軍隊投降,因此在戰爭結束後,還有戰斗發生,還有一些日軍,在投降後參加了國民黨的軍隊,比如閻錫山的軍隊。說日軍死亡超過200萬的,估計是加上了戰後傷亡的。

另外,中國稱消滅日軍133萬,也沒有錯,因為這133萬是日軍的傷亡數,而一般的戰斗的死傷比例是1:3.5-4,因此可以反推回去,日軍死亡40幾萬。還有,在前期抗戰中,與國軍作戰的是日本的精銳師團,到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才調一些精銳師團去太平洋戰場。

在日本的師團中,排號在30以內的都是精銳師團,即甲種師團,日本有甲乙丙丁四類師團,差別很大。一個甲種師團有2.8萬人,日本的師團與中國的軍類似,旅團相當于中國的師,聯隊相當于中國的團,大隊是營,中隊是連,小隊是排。日本還有軍,相當于中國的兵團或集團軍。

中國一個師的兵力一般是1.2萬人,與日軍一個旅團的人數相當,與日軍的一個丙丁級別的師團人數差不多。

1、二戰中日軍死亡數字

先看戰果。我國大量書籍宣稱,八年抗戰中國牽制了日本陸軍主力,殲滅日軍133萬,佔日軍二戰總損失195萬的70%。這是中國戰勝日本、中國是抗日主戰場的主要依據。

但我們只要仔細研究這兩個數字就知道,盡管這兩個數字都來自日本書籍,卻是偷換概念計算出來的。
  
日軍在中國損失133萬,是個累計數,包含了死亡和受傷兩個數據。這里要談一下軍事常識。
  
戰爭的損失,一般只統計絕對損失數(死亡),只有某場戰役才統計傷亡數。因為二戰中主要交戰國軍隊的傷員75—80%能重返前線,因此往往造成重復計算。正如一些老紅軍多年身經百戰受傷幾十次,如進行累計就有會出現幾十人受傷,實際受傷的只是一個人。所以戰爭損失只統計絕對損失(死亡)。
  
那麼日軍在中國戰死多少呢?據日本自己統計,二戰中日軍總計戰死185萬人(另截止投降時有10萬殘廢傷員,這就是195萬這個數字的由來),其中在中國八年戰死40萬人。也就是說,中國八年抗戰擊斃日軍數只佔日軍二戰死亡總數不到22%。我們的歷史書用日軍在中國的死亡數和累計受傷數去和日軍絕對損失總數對比,就得出了70%這個障眼法。

其余日軍死在哪里?看一看日本書就知道,有18萬多日軍被英聯邦軍隊擊斃在緬甸(含中國遠征軍擊斃1萬多日軍這一戰果),9萬日軍在中國東北被甦軍擊斃(主要是諾門坎和甦聯出兵東北兩場戰役)。也就是說,約有120萬日軍在太平洋戰場被美軍擊斃,佔戰爭中日軍死亡總數的64%。
中國戰場不是抗日主戰場 !

我們還長期接受一種說法,就是中國戰場始終抗擊和牽制了日本陸軍主力。乍一看確實如此,不好辯駁。然而只要清醒地分析,我們也只有承認,這個說法也站不住腳,實際上是另一個障眼法。它一是只看戰爭前期情況而不提整個戰爭全局,二是混肴了中國戰場抗擊的日軍和在中國的日軍這兩個概念。

日本陸軍二戰中有四大戰略集團,就是在日本本土的“國內軍”(含駐台灣、朝鮮的日軍)、太平洋戰場的“南方軍”,以及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和關內的“中國派遣軍”。在中國的兩支日軍中,八年抗戰中國戰場所對付的,實際只有一支“中國派遣軍”。為什麼?

1931年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全東北,東北的抗日力量主要有兩支。一支是東北義勇軍,最高峰達到30萬人,但在關東軍打擊下,30年代上半期已大部覆滅,少數退入關內;另一支是中國領導的抗日聯軍,最高峰接近5萬人。但在日軍殘酷清剿下,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前後主力基本被打散,1940年殘部退入甦聯編成1個旅,只有1000多人。也就是說,八年抗戰期間中國已無成建制軍事力量與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作戰,中國八年抗戰戰場,也就是在關內與日軍“中國派遣軍”作戰的戰場。
  
我國的歷史書中也都稱抗戰中敵後的游擊隊抗擊侵華日軍的60%,也只計算日軍“中國派遣軍”力量,因當時國共兩黨都沒有力量派軍隊到東北去打擊關東軍(抗戰結束後倒是上演了進軍東北的爭奪戰)。但在提到中國戰場牽制的日軍總數時,又加上關東軍的數字,確實是“為我所用”。
  
只要查看日軍戰史就清楚,二戰中關東軍從來就是以甦軍為主要作戰對象,後來全部 覆滅于甦聯紅軍之手也證明了這一點。
中國戰場成為抗日主戰場只有一段時間,就是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至1941年“關東軍特別大演習”和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陸軍大部和精銳確實集中在中國戰場,這些為大家所熟知,不必多說。
  
諾門坎事件日軍慘敗于甦聯紅軍之手,痛定思痛,遂重點加強關東軍,通過“關東軍特別大演習”使關東軍膨脹到16個師團,85萬人,精銳雲集,無論數量和質量都居第一(每師團2.5—2.8萬人,而“中國派遣軍”每師團僅約1.3萬人,只有關東軍一半,而且師團炮兵也遠不及關東軍)。

往自己臉上貼金。
  
有一種頗為流行的說法,因為中國戰場牽制了日軍主力,使日軍無法集中力量攻擊甦聯,從而使甦聯避免了兩線作戰的危險,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
  
實際上日軍進攻甦聯與否基本與中國戰場形勢無關,否則怎麼解釋如果中國戰場真的拖住日軍,日軍又如何能抽調精銳將關東軍加強為最強大的戰略集團?
  
日軍進攻甦聯與否,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遠東甦軍兵力。“關東軍特別大演習”時,日軍估計遠東甦軍超過60個師,2700輛坦克,鑒于諾門坎事件慘敗的教訓,認為是日軍難以對付的“澀柿”;
  
只有在遠東甦軍減少到原有1/3的“熟柿”狀態時,才能“瓜熟蒂落”出兵進攻;
  
二是德軍進攻甦聯形勢,當德軍受挫于莫斯科城下時,日軍已基本放棄“北進”甦聯的方針。
  
加上美國對日本進行石油禁運,日本為避免軍事機器癱瘓(日本90%的石油需要進口),為奪取東南亞石油資源而最終決定“南進”太平洋。

可見,中國戰場形勢對日軍無論北進還是南進都影響不大。

侵華日軍實際為最弱力量。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戰爭的規模空前擴大,隨後面對美軍越來越猛烈的反攻,戰略重心逐漸轉移,南方軍成為最精銳的戰略集團,“國內軍”為抗擊美軍登陸本土也通過總動員而空前膨脹。

關東軍全部精銳師團和“中國派遣軍”大部主力師團都調往太平洋加強南方軍和“國內軍”,實際上成為戰略預備隊,質量空前虛弱。

戰爭末期關東軍新成立的24個師團,戰斗力僅相當于原有的8個師團;“中國派遣軍”27個師團,大多是四流部隊升級編成,戰斗力極弱(只剩下第3、13師團戰斗力較強)。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120個師團,不但佔日本陸軍師團總數171個的70%,而且雲集了絕大部分精銳師團
  
日本不是向中國投降。

日本投降時的兵力分布。

投降時日軍總數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不到15%;關東軍向甦軍投降68萬,佔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佔76%。

這里要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日軍“國內軍”之所以列入抗擊美軍兵力,是因為只有美軍具備登陸日本本土的條件。1944年以後,美軍從南(菲律賓)、東(馬里亞納群島)、北(阿留申群島)三面逼近日本本土,迫使日軍三次進行“本土總動員”,並緊急從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抽調精銳部隊回國,使“國內軍”急劇擴大到224萬人,兵力最為雄厚。

美軍不但通過轟炸摧毀了日本各大城市,沖繩戰役後直逼日本本土並準備登陸(因戰爭結束而取消)。而甦聯出兵中國東北消滅關東軍只在戰爭結束8天前,甦聯海軍在二戰中表現極為拙劣,不具備登陸日本條件。

中國關內主要戰略要地還在日本人手里,抗戰勝利對中國軍隊來說還是遙遙無期,以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後無人相信,第一反應是“哪個據點的日軍投降了”?至于登陸日本更是天方夜談。

有的資料顯示中國受降日軍不是105萬,而是128萬,哪個正確?

這是因為,中國受降的日軍除包括“中國派遣軍”外,還有駐台灣的日軍(16萬人),以及越南北部的日軍和侵華日本海軍。越南北部的日軍屬南方軍序列,按照就近原則投降中國;在台灣的16萬日軍屬日軍“國內軍”第10方面軍序列,主要抗擊美軍登陸(1944年美軍將領尼米茲和麥克阿瑟確有登陸台灣和菲律賓之爭),中國軍隊當時當然不可能有實力渡海攻擊台灣。

因此盡管台灣的日軍向中國投降,只是按照台灣屬于中國的原則,卻不是中國軍隊能夠抗擊的力量。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日本海軍和陸軍精銳主要為美國所消滅!

上面講的是日本陸軍。日本作為島國,以海洋立國,海軍對日本來說更為重要。只要海軍主力在手,就進可攻,退可守。我們退一萬步說,就算中國軍隊抗日戰爭中全殲了中國國土上的日本“中國派遣軍”和關東軍,又如何消滅日本海軍,登陸日本迫使天皇簽城下之盟?
  
毛澤東指揮500萬大軍奪取大陸政權,卻受挫于距大陸僅10公里、小小的金門島,而封鎖海面的國民黨海軍最大的軍艦,僅是小型護衛艦“太平”號。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驅逐艦以上大型軍艦300多艘,有90%被美國海軍擊沉,被擊沉的商船、油船也是這一比例,日本本土可以說被完全切斷了外援,只有等死。
  
而中國八年抗戰,卻未能擊沉日本一艘驅逐艦。盡管國民黨戰史大肆宣揚“八一三” 滬抗戰中空軍英雄沈崇誨駕機撞沉了日本侵華艦隊旗艦“出雲”號巡洋艦,但實際上“出雲”號是在1945年7月戰爭結束前夕在本土瀨戶內海的吳軍港被美機炸沉。
  
據檢驗,“出雲”號只挨了一枚炸彈就沉沒,只因為它是20世紀初日俄戰爭期間的老艦。這艘老朽軍艦盡管不堪一擊(如被沈崇誨駕機沖撞早就沉沒),但作為侵華海軍旗艦卻也綽綽有余。戰爭末期因日本大型軍艦大多沉沒,這艘40年以上艦齡的老朽軍艦也調回國內搞本土防御,哪知卻遭厄運。

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先後投入航空母艦25艘,被擊沉21艘。

二戰中最大的軍艦、被認為是日本海軍象征的7萬噸級的“大和”、“武藏”號超級戰列艦也被炸沉,這些一般網友都清楚,不再多說。二戰中美國建造、改裝航空母艦150艘,除48艘送給英國外,其余大部投入太平洋戰場,完全是以雄厚的國力將日本壓垮(不要忘記二戰中美國還是以德國為主要作戰對象)。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戰死40萬人,而在中國八年只戰死2萬人(大多為陸戰隊),相差20倍。

國共兩黨均虛報戰果。
  
日本空軍大部也是被美國消滅,大家都清楚,不展開談,只揭露一下國民黨空軍虛報戰果。
  
“八一四”是國民黨空軍節,因為1937年8月14日國民黨空軍在杭州筧橋上空宣稱擊落日機6架,“創6︰0”之大捷。只要對比日本戰史就看出,當天日本海軍航空兵鹿屋航空隊只有2架轟炸機被當場擊落,1架受傷返回台灣機場時撞毀,實際上是“3︰0” 。國民黨空軍夸大戰果一倍。大家都清楚,空戰戰果一般好確認,但也有多架飛機同時攻擊並打下一架敵機、每個人都認為是自己戰果的情況,因此各大國空軍對空戰戰果的確認都要有照相或友機確認為證,德軍空軍王牌伽拉德就因為周圍沒有友機、無法確認戰果而放棄攻擊機會。
  
美國、英國空軍對戰果的確認與德國相似,與國民黨一樣胡亂夸大空戰戰果的大國還有甦聯(宣稱消滅德國空軍主力,其實德軍明明記載二戰中空軍損失飛機7萬多架,其中5.7萬架為美英空軍所摧毀)。
  
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空軍確實取得一些戰果,但基本都因日軍輕敵、轟炸機無戰斗機護航而佔便宜,日本戰斗機參戰後就掌握了制空權,1940年零式戰斗機參戰後更是稱霸,至于國民黨空軍擊落日本航空兵“四大王牌”確有其事,但不能扭轉戰局。中國空軍只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空軍主力投入後才依靠美國“飛虎隊”重佔優勢(日本上萬架飛機中在中國戰場不足100架)。

日本不是向中國投降。

日本投降時的兵力分布。
  
投降時日軍總數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不到15%;關東軍向甦軍投降68萬,佔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佔76%。
  
這里要說明兩個問題。一是日軍“國內軍”之所以列入抗擊美軍兵力,是因為只有美軍具備登陸日本本土的條件。1944年以後,美軍從南(菲律賓)、東(馬里亞納群島)、北(阿留申群島)三面逼近日本本土,迫使日軍三次進行“本土總動員”,並緊急從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抽調精銳部隊回國,使“國內軍”急劇擴大到224萬人,兵力最為雄厚。
  
美軍不但通過轟炸摧毀了日本各大城市,沖繩戰役後直逼日本本土並準備登陸(因戰爭結束而取消)。而甦聯出兵中國東北消滅關東軍只在戰爭結束8天前,甦聯海軍在二戰中表現極為拙劣,不具備登陸日本條件。
  
中國關內主要戰略要地還在日本人手里,抗戰勝利對中國軍隊來說還是遙遙無期,以致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後無人相信,第一反應是“哪個據點的日軍投降了”?至于登陸日本更是天方夜談。

八年抗戰中國未能取得絲毫戰略上的勝利!
  
無論是國軍還是八路軍都未能全殲日軍一個步兵聯隊,未能從日軍手里奪回一個中等城市 !!

又有必要談一談常識。怎樣才能贏得一場戰爭的勝利?一是要連續打殲滅戰消滅敵軍有生力量,二是要奪取至關重要的戰略要地、大城市(局部戰爭另有規律,這里不談)。
  
為什麼要打殲滅戰?因為打殲滅戰能最大限度的消耗敵軍有生力量,並通過繳獲補充自己,還能震撼敵人,從敵軍陣勢中打開缺口,贏得回旋余地,這一點對于處于弱勢的軍隊尤其重要。
  
現代戰爭的常識是,一場戰役死亡與受傷比例基本是1︰3.5—4,如在正面交戰中斃傷敵軍1萬,那敵軍至少有6000能重返戰場,也沒有繳獲,只是“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消耗戰。
  
而殲滅戰中全殲敵軍1萬,就能給敵軍造成1萬人的絕對損失,並有大量繳獲,效果完全不同消耗戰,正如毛澤東軍事思想一再強調的︰“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四次反圍剿,每次均全殲敵軍3萬人左右,就可迫使數十萬敵軍退卻,中央紅軍從4萬發展到8萬,力量翻番。
  
反之第五次反圍剿,基本是正面拼消耗,盡管殺傷敵軍不少,敵軍卻步步進逼,紅軍越打越弱,被迫長征,湘江一場消耗戰使中央紅軍僅余3萬,處境危急,前後對比鮮明。解放戰爭,解放軍全面貫徹打殲滅戰方針,仗越打越大,勝利越來越顯著。第一仗上黨戰役,全殲國民黨軍3個軍,3.5萬人;第二仗邯鄲戰役,又全殲3個軍、4萬人(內有1個軍1萬人起義)。至于三大戰役就不必說了,每次都聚殲國民黨軍幾十個師、幾十萬人。

打殲滅戰還有另一重要意義,就是消滅敵軍骨干,使敵軍戰斗力急劇下降。部隊骨干是戰斗力的核心,我軍從南昌起義開始奮斗22年,盡管挫折不少,但基本沒有成建制的部隊被全殲(西路軍也有部分逃回),骨干得以保存,成為部隊擴展的基礎,最終使我軍達到建國時500萬大軍的高峰。再看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首整編74師在孟良崮被全殲,之後雖然重建,但戰斗力已下降幾個檔次,不堪一擊。還看一看外國,甦聯衛國戰爭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前,甦軍斃傷德軍168萬,但因基本沒有達成殲滅戰,全局依然被動;直到斯大林格勒戰役全殲德軍主力第6集團軍20萬人,就立即迎來了戰爭轉折點。
  
大會戰全部失敗!
  
有人抗議︰不對!中國打過大殲滅戰,如台兒莊殲滅日軍2萬,武漢會戰在萬家嶺全殲日軍第106師團,昆侖關殲滅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還有幾次長沙會戰、遠征軍緬甸之戰……似乎理直氣壯。遺憾的是,這全是國民黨虛報戰果。國民黨虛報戰果由來已久,最可笑的解放戰爭中將其宣傳“消滅”解放軍的數字前後加起來,竟超過1億!華東的國民黨軍佔領臨沂空城後,陳誠向蔣介石“報捷”消滅共軍主力16個旅,但很快就傳來國民黨軍3個軍7萬人在萊蕪被華東野戰軍主力全殲的噩耗,使陳誠自打嘴巴。

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虛報戰果雖不至如此荒唐,但夸大戰果幾倍乃至10倍也是家常便飯,至今台灣仍津津樂道其抗戰“輝煌戰果”,早已成為笑柄,國際史學界根本不屑引用。

台兒莊戰役”為大家熟知,號稱殲滅日軍2萬!

有的更說全殲日軍第10師團。注意一下就知道,台兒莊一戰日軍參戰僅2個旅團,因第10師團在山東濟南等地留守大量兵力,第5師團有1個旅團在華東,一部在青島。

第5師團在臨沂與西北軍激戰不講,直接進攻台兒莊的第10師團部隊與當面中國軍隊20萬相比處于絕對劣勢,蔣介石也訓斥國民黨軍前線部隊“數倍于當面日軍,早當予以解決”,何況日軍背後還有全部德國武器裝備的湯恩伯的20軍團,但仍被日軍全身而退。此役日軍2個師團傷亡約1萬,談不上全殲第10師團。
  
謊報戰果武漢會戰

武漢會戰乃八年抗戰最大一次會戰,國民黨軍投入上百萬大軍,宣稱斃傷日軍20萬!

真是天方夜談。日軍進攻兵力為9個師團,27萬人,如此早已覆沒,何談佔領武漢?(二戰歷史證明即使象日軍這樣頑強的部隊損失不到1/3也將喪失進攻能力)。日本軍史上說得清清楚楚,武漢會戰參戰日軍傷亡不過3.5萬人。至于萬家嶺全殲日軍第106師團也是吹噓,實際上在增援日軍威脅下包圍萬家嶺的國民黨軍被迫撤圍,一些國民黨將領在回憶錄中也承認增援日軍不直接解圍而是迂回包抄威脅包圍圈的國民黨軍,起到了不戰屈人之兵的效果。

還有一個數據是二次世界大戰,各國死亡總數和軍隊死亡總數。資料來自網上,不清楚作者來源。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歷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爭,共有5500萬-6000萬人死亡,1.3億人受傷,合計死傷1.9億人。以下是主要國家死傷人數︰

甦聯二戰共有2680萬人死亡,其中正規軍隊死亡人數有890萬人(一說1400萬人),民兵人數大大超過這個數據,其余是平民。二戰甦聯士兵死亡人數一直是個爭論很大的問題,因為在衛國戰爭時期,許多平民男子和婦女被臨時編入了紅軍,所以很難說清他們是正規士兵還是平民或民兵,所以有了士兵死亡890萬和1400萬兩種說法,不過西方認同前種說法的多。其中死于甦德戰場的士兵有880萬左右;死于甦日戰場的有1萬人不到;死于甦芬戰場的有近9萬人。

中國二戰死亡人數一直說不太清,因為統計不清楚,學者估計有1200萬人-1800萬人,不過90年代以後,數據漸漸明了︰約1800萬。其中士兵死亡人數約148萬,其中國軍135萬,共軍(包括游擊隊)約10萬-12萬多,其余為平民

美國有38萬軍人死于二戰,其中在西歐和北非有25萬余人死亡,在太平洋約有12萬人以上死亡 

英軍有40萬人死于二戰,其中士兵約有近38萬;在太平洋死亡約3萬;其余在歐洲和北非。

德國二戰死亡約800萬人,其中士兵約600萬,其余平民。其中死于西線和北非約有50萬,其余死于東線甦德戰場。 

日本二戰死亡人數近300萬,其中士兵死亡約190萬(日本歷史教科書上寫185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死亡人數約44萬(我們現在教科書上寫的135萬是胡扯);在東南亞被英軍、中國入緬遠征軍(消滅日軍1萬還多)、游擊隊殺死約18萬;在甦日戰場死亡10萬余人;在太平洋與美軍戰斗中死亡約120萬;志願人員、童子軍死于戰爭近40萬;平民被美軍原子彈、炸彈炸死人數約在55萬人以上(日本方面統計)

意大利死亡約20萬,大部分為士兵,主要死于北非戰場   南斯拉夫死亡人數為170萬  

法國死亡人數為30萬左右

各大戰場死傷數︰

甦德戰場︰甦聯紅軍共死亡880萬人。德軍以及7個僕從國軍隊共死亡572萬人。雙方死亡比例1.54︰1

北非和西南歐戰場︰盟軍共死亡90萬人(美軍25萬,英軍35萬,法軍20萬,其他國家10萬人),軸心國軍隊共死亡55萬人(德軍50萬,意軍5萬),雙方死亡比例 1.7︰1

中國戰場︰中國軍隊共死亡148萬人,日軍死亡44萬人,雙方死亡比例約3.36:1

太平洋戰場︰日軍死亡138萬人,美軍死亡12萬人,英軍3萬,雙方死亡比例約9.2:1

遠東戰場︰日軍死亡10萬人,甦軍死亡1萬人,雙方死亡比例 10︰1

總表︰

國名  死亡  受傷   合計死傷
甦聯 2680萬 3300萬 6000萬
中國 1800萬 1700萬 3500萬
德國 800萬 2000萬 2800萬
波蘭 630萬 100萬 730萬
日本 290萬 400萬 690萬
南斯拉夫 170萬 300萬 470萬
美國 38萬 150萬 190萬
英國 40萬 120萬 160萬
意大利 20萬 50萬 70萬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10-8-23 19:0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2  

很詳細真實。收了。文內有重複部分。


2010-8-25 14:5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格丘山

#3  

看完这篇文章后的最大感想是在中国永远搞不清楚任何事情

包括灾荒死的人, 文革死的人, 解放战争打死多少国民党兵(现在跟同胞眉来眼去时这个数字可能会随着政治需要缩水), 文革中死的人是谁打死的等等。

像这儿日军死亡人数如果没有日本的数字, 那么也成永远搞不清楚。 现在去问中国普通老百姓共产党杀了多少日本兵, 国民党杀了多少, 一定会出笑话。


2010-8-25 15:1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yy

#4  

“日本不是向中國投降。”——國人都有這麼認為的嗎?


2010-8-25 15:4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