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涅瓦河畔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八十一子

#1  涅瓦河畔

涅瓦河畔


八十一子


涅瓦河由东向西,从拉多嘎湖而来,注入位于波罗的海东部的芬兰湾。俄罗斯辉煌二百年的 旧京圣彼得堡就坐落在涅瓦河三角洲上。

只有几十公里长的涅瓦河却是一条重要的航道。这条航道经由拉多嘎湖往东北上溯,连接几 个大湖,切断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经由白海进入北冰洋,构成著名的波罗的海-白海水路。 这条水路的中段再经由运河连接,就往东进入了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的巨大水系。

波罗的海是北欧的“内湖”。北岸是芬兰、瑞典,南岸有波兰、德国,西边与北大西洋相接处由丹麦扼住咽喉,东岸则是俄罗斯、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沙俄彼得大帝为了给俄罗斯开一个通向波罗的海的大门,于1710年从莫斯科迁都至此。他和他的子民们在这荒芜的涅瓦河三角洲几十个沙洲、岛屿和湿地上,建造了圣彼得堡这座欧洲重镇。圣彼得堡作为俄罗斯通向欧洲内陆及外海的主要门户,造船和航运至今仍是她的主要工业。

在莫斯科搭乘夜半发车的“莫斯科特快”,在列车上好睡一觉,第二天清晨达到圣彼得堡。在旅馆刚放下行李,柜台来电话告知,我预约的导游已经到了。导游叫阿娜,是个清秀的女子,四十来岁,一口流利的英式英语。刚跟她聊了几句,我的出租车驾驶员也来了,是一个鼻头翘翘的女孩子。阿娜笑道,今天你好运气,被鲜花簇拥着。阿娜仪态优雅,谈起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宝藏如数家珍。

涅瓦河在入海口被沙洲分为小涅瓦和大涅瓦两股。奠基于1703年的彼得-保罗要塞坐落在河流分叉处,隔河望着南岸上的冬宫。这是一座从未被攻击过的“走运的”要塞,却被用来关押沙皇的政敌们,包括彼得大帝自己的儿子和伊丽沙白女皇的传说中的私生女塔拉卡诺娃公主。据传,因为自己的身份危及到叶卡婕琳娜女皇二世的皇位,塔拉卡诺娃公主被人以婚姻为饵诱捕,关在彼得-保罗要塞。在弗拉维次基的同名油画中,那位无助的少女在1777年那次特大的海潮漫入了要塞后,在牢房里,站在快要被淹没的、爬满了老鼠的床上,靠着墙,仰望着天花板,等待死亡。

彼得-保罗要塞虽然从未受到过攻击,它所保卫的圣彼得堡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军围困九百余天,城内军民因饥饿和疾病死亡近五十万人,其中平民四十来万。幸存的人们无力掩埋死者,只好将他们在几个公园里尽数焚化。战后的圣彼得堡破坏十分严重,以至于当局决定暂不修复,而在城外建设了一些新的居民区。圣彼得堡的居民却没有放弃他们的家园,在他们的努力下旧城逐渐被修复。宽阔的涅瓦大道始于冬宫广场附近的海关,穿越全城,两旁和附近坐落着市内最大的教堂、剧院、图书馆、博物馆和商场。周末的涅瓦大道上行人摩肩接踵,直追上海南京路。涅瓦大道上建成于1811年的喀赞(Kazan)大教堂是俄国东正教位置最高的首脑驻跸处,在苏维埃联盟期间被政府没收,改做“无神论与宗教史博物馆”。现在虽然交还给教会,恢复了礼拜,但年久失修,不再有当年的庆祝1812年俄法战争胜利、士兵们献上从战场带回来的法国城镇的钥匙和旗帜时的辉煌。然而,它那半圆形的由巨大的灰蓝色花岗岩筑成的古典大圆柱长廊却仍然默默地注视着历史长河的迁移与涨 落。

河畔彼得大帝广场上的圣艾赛克(St. Isaac)大教堂的巨大金顶在阳光下燮燮生辉。彼得大帝骑在前腿高高扬起的战马上,注视着以跟自己生日相同的圣人命名的皇家教堂。铜像底座四周是象征着文治武功的四位女神。据说,这些女神的面貌依据了彼得大帝的妻子和女儿的相貌。彼得堡是德语的称呼,在俄语里被称为彼得格勒,在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被称为列宁格勒。涅瓦大道也被改称“十月二十五日大道”。列宁格勒这个名称被使用了七十来年,“十月二十五日大道”却只是保存在政府的档案袋里,一次也没有没人使用过。跟十月革命有关的还有 “阿孚乐尔(ABPOPA)号”巡洋舰。这艘在圣彼得堡建造的军舰参加了1904年的俄日战争,是 几乎全军覆没的俄国太平洋舰队的幸存者。她以打响 1917年十月革命第一炮而著名。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阿孚乐尔号”在海口阻击过德军,再度立功。苏军在撤退前将她沉没。战后打捞起来的“阿孚乐尔号” 现在是一座水上博物馆,在涅瓦河上当年以空炮警告“轰击”冬宫的位置叙述着春秋。我在那里时,见到一个以扮做列宁、与游客合影为生的老人。他不光是外形,据说连语音也是跟 列宁酷似。

坐落在涅瓦河南岸、气势恢弘的冬宫是沙皇的皇宫,叶卡婕琳娜二世却自谦地称它为“我的偏僻小庙” (Hermitage) 。她在这里同欧洲的诗人、作家、哲学家们频繁地互通书信。她请来了欧洲的著名工匠来建设她的城市。这些工匠们在与冬宫遥遥相望的涅瓦河北岸、被称做“英国岸”一带居住,为建设圣彼得堡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在安娜女皇、伊丽沙白女皇和叶卡婕琳娜二世三代女皇六十多年的统治下,俄罗斯迅速地崛起,成为欧洲强国。冬宫广场上高大的亚历山大记功柱,记载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领导的1812年俄法战争的胜利。今天的冬宫是个艺术博物馆,收藏了无数的绘画和其它珍宝。在那里见到几幅复原的十九世纪的油画,色彩明亮鲜艳,很吃惊。问馆内专家,说是那时的油画本来如此,现在看到的黑暗色调是颜料氧化的结果。想到许多年来无数的学生恭恭敬敬地临摹“黑暗”风格,殊不知上了空气的当,不禁莞尔。

俄国历史博物馆前的广场上站着普希金的铜像。我想,这位雕像在圣彼得堡几乎比比皆是的诗人一定是俄罗斯之魂了。他度过最后几个月的、离冬宫不远处的一个小巷里的住所现在是普希金纪念馆。我在离开彼得堡前独自前去凭吊。小小的院子里十分清静。几个游客坐在长椅上等候。一个小女孩儿挨着母亲坐着,好奇地打量着我。诗人的铜像望着自己的故居。一场因诗人美貌的妻子而起的、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而同一个法籍军官进行的决斗断送了诗人盛年的生命。我想起他的诗句,“我就要沉默了......等死亡的梦覆盖着我永眠,你就可以在我的墓瓮前,感伤地说,‘我爱过他,是我给了他以灵感,使他有了最后的爱情,最后的歌’”。我在那里短短的半小时内,就有三、四批游客前来凭吊。他们可能都是俄国人,因为挂着耳机捧着录音机的游人就我一人。从纪念馆出来,附近是沙皇的夏季花园。这里以陈放了很多古希腊风格的大理石雕而著名。母亲们推着婴儿车。老人们聚在一处下棋。几乎每 个角落里都有人在写生。附近有好几所艺术、美术、工艺学院。这一定是那里的学生了。

在莫斯科时,朋友说,你到了圣彼得堡,如果时间紧,别处可以不去,记住一定要在涅瓦河岸散步。傍晚时分,我在河岸上独自漫步。经过了埃及送来的斯芬克思复制像,经过了中国皇帝送来的石狮子,经过了河口处等待入夜后所有的吊桥升起、以便逆河而上的巨轮,经过了忘情地相拥亲吻着的情侣。我转过身来,望着冬宫顶上的降下了一半的国旗。在我到达圣彼得堡时,这是为了悼念数日前据信被车臣民族主义复仇恐怖分子炸落的两架飞机上的死难者。在我离开时,这是为了俄国南部一所小学校里被车臣独立运动恐怖分子杀害的数百名儿 童。我的心随着涅瓦河上的灯光而沉浮。

2004.9.15



签名散见于信用卡帐单
2006-4-28 11:08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seeyourlight


#2  

我有一首诗"涅瓦河"就是看了您的这篇文章以后写的.
好象大家的"俄国情结"都挺重的


2006-4-28 11:24
博客   编辑  引用

余立蒙

#3  

连这次, 今天我是第三次喊"八爷好文!".

>>>今天的冬宫是个艺术博物馆,收藏了无数的绘画和其它珍宝。>>>
怎么才这一两句. 八爷多给咱们侃侃!


2006-4-28 14:4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4  

八兄,

要下班了,先说几句。

游记就怕人看不下去。赋格用的方法是先创造一个独特的氛围,让人觉的不同寻常。欣欣用短句子、短自然段,而且她不断变换写作形式。

你这篇缺乏个性和渲染,真的建议你改写一下,增加趣味性。我想不然就遗憾了。

如果不同意我的看法,我们商量。我只有直觉,很可能是错误的。


2006-4-28 15:5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5  

顺带着谈一下八爷的《救夫、杀夫》,初看题目因为是戏曲折子戏(潘金莲!),内容却相当凄婉。是否能改成《玛淋娜最后的期待》?


2006-4-28 16: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八十一子

#6  

谢谢seeyourlight, 立蒙兄,为力,冷兄。

为力: 的确,fuge 和欣欣都写得很好,咱这里正在努力学习。

立蒙兄:兴之所至写点儿随感,真要讲艺术咱就抓瞎了。还是读您写的有趣。有篇讲莫斯科艺术馆的观感,一会去顶上来请立蒙兄过目。

冷兄建议得很好,以后会考虑。


2006-4-29 09:25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7  

八兄,

你知道我不是成心说你写的不好,看看,就我一个人说话不客气,你们理解就谢了。想让你改写的目的,是因为这篇的题材太好。当然你没有时间,或别的原因,也就PASS了。

你的小说那么细,游记为什么笼统?


2006-4-29 21:5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