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 介绍著名剧作家罗怀臻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转载] 介绍著名剧作家罗怀臻

这次新上演的沪剧大戏《胭脂盒》剧本的第一作者是罗怀臻----著名剧作家。

记忆中,也应该是他第一次为上海沪剧院写的剧本。另外一名合作者在古狗上查不到,只能暂时不提。

罗怀臻当代著名剧作家.祖籍河南许昌县,1956年6月7日生于江苏淮阴市,1986年迁居上海市.自20世纪80年代起,致力于“传统戏曲现代化”和 “地方戏曲都市化”的创作实践与理论思考,涉足诸多剧种的剧本创作,成就卓著,影响深远,在推动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向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转型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罗怀臻戏剧文集 目录
第一卷 剧本·京昆卷
 暴风雨(京剧独角戏·代自序)
 古优传奇(京剧)
 西施归越(京剧)
 宝莲灯(京剧)
 班昭(昆剧)
 一片桃花红(青春昆制)
 李慧娘(京剧独角戏)
 卷后语
 图说半生缘(图1-图14)
第二卷 剧本·地方戏卷
 韩信之死(淮剧)
 金龙与蜉蝣(淮剧)
 西楚霸王(淮剧)
 典妻(甬剧)
 孔雀东南飞(黄梅戏)
 凤山行(豫剧)
 李亚仙(川剧)
 杨贵妃(秦腔)
 卷后语

***********************************************

谈“戏”爱说罗怀臻


www.zjol.com.cn  2005年09月21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无缘和罗怀臻相识,真正知道他的大名是2003年10月在杭州东坡剧院观摩宁波甬剧《典妻》那个晚上。数年之后,又一次目睹了他的戏艺活动:那是国家财政首批用于抢救昆曲艺术的1000万基金首次启用,由浙江昆剧团承办的全国昆剧编剧培训班在杭开班,上海艺术创作中心著名编剧罗怀臻应邀前来讲课。他西湖论剧,慷慨陈词,就“戏剧文学精神的回归”为话题,在杭州整整论说了两天……。

  其人如戏

  罗怀臻原名罗淮赠,出生于江苏淮阴。四岁那年他被父亲正式过继给了异乡的伯父,从江苏淮阴寄居到了河南许昌。

  13岁,正逢锣鼓喧天、万岁震耳的那个年代。但他远离闹世,默默地走进邻居家的书斋博览群书,其中对他影响最深的是雨果的《九三年》、钱彩的《说岳全传》和曹禺的《雷雨》三本书。

  到了70年代,他考入淮阴县淮剧团当演员。天赋聪慧,平时喜欢抄抄写写,剧团的流动生涯正好让他施展才华,成为团内一个义务代客写信的“笔师”。那些老人还记得,他的那支生花妙笔,常使团内同事的家庭争吵因他的代写之信而平息,邻里纠纷闹事因他的这封信而冰消雪化,更让人赞叹的是经他润色的情书,更是弹无虚发,动人心弦。

  罗怀臻代客写信写多了,一不小心便踏进了写剧本的门槛。初生牛犊不怕虎,激情满怀的他倒也成功了两三部。后来他上“电大”,再考入“上戏”。毕业那年他创作的那本《古优传奇》,是他迈向戏剧创作成功的关键一步。此后,又陆续写了《真假驸马》《风月秦淮》等。在历史剧创作的长河中,他似乎永远没有题材枯竭的时候。从第一部发表的京剧剧本《古优传奇》到轰动全国剧坛的淮剧《金龙与蜉游》,使他的创作水准达到颠峰。一霎时罗怀臻成了梨园内外翘指品谈的人物,在当时的上海滩更有“说戏必谈罗怀臻”之风。

  《典妻》幕后

  在去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宁波甬剧《典妻》荣获文华大奖。出于好奇,许多人都想了解罗怀臻和《典妻》幕后的故事。

  罗怀臻人缘蛮好,人在上海但和宁波常有交往,宁波甬剧团里有他的不少知音同道。每当他的戏名扬南北,甬剧的朋友总想能得到关照,于是罗怀臻决意为甬剧打造一戏。罗怀臻创作极为严谨,深知剧种与土壤、演员与舞台的关系,若离开上述二说,剧本便会失去生机。后来他从作家柔石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得到创作灵感,况且柔石本人也是宁波籍作家,在小说中运用了不少宁波的地方语言。以宁波甬剧来表现宁波人过去的一段生活,这是“天人合一”,这是最为恰当的一个题材了,于是他决定以此题材为宁波甬剧团写个剧本。

  2001年5月,宁波市文化局、宁波市甬剧团邀请罗怀臻来宁波,双方议定将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改编为甬剧《典妻》。

  8月,罗怀臻赴柔石故乡宁海采风;10月讨论通过《典妻》剧本初稿,并商定约请以曹其敬为导演的主创班子进入二度创作。为了更原汁原味的体现乡土气息,演员们远离城市,隐入深山体验生活,力争较好地在《典妻》中保全甬剧的“戏魂”,这个“戏魂”是其它任何剧种不可替代的。

  2002年9月,甬剧《典妻》在宁海剧院举行纪念柔石诞辰100周年演出;11月《典妻》入选上海第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典妻》在上海大放异彩,上座爆满,好评如潮,那赞美的言语丝毫不弱于参加艺术节的任何一个戏剧品种,各家媒体的评价几乎众口一词:“小剧种,大转型”!上海多少年来原本是宁波甬剧的市场,这一次《典妻》又在上海为宁波打出了一张崭新的名片。时隔几十年,甬剧又一次在上海扬眉吐气了!

  《典妻》成了罗怀臻戏剧文学创作路上竖起的一个里程碑。2004年7月1日,中国戏曲学会在宁波为甬剧《典妻》颁发被誉为全国戏曲最高专家奖的“中国戏曲学会奖”。

  “永不消失”

  正值罗怀臻风头正健之时,商海大潮奔涌而来。这一股热风也向着罗怀臻的窗口吹来,有人要和他组建一个影视公司,也有人想高薪聘他去当传媒公司的老总……。那时的他已届不惑之年,他会不会在这商潮的诱惑下而迷失自己的目标呢?在这十字路口,一个历史人物班昭对他迎面走来,他与班昭进行了“思想碰撞”,再次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罗怀臻从班昭身上看到了一种“文人操守”的品质内涵,通过《班昭》的创作,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境,于是他铁了心,永不放弃他那如梦如痴的追求。昆剧《班昭》首演于2001年,新戏一面世就以其精良的制作、深邃的意境、华美的服饰、精湛的演技征服了观众,荣获了第14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

  可能是痴迷,更因为是热爱,这位已至天命之年的当代著名剧作家,有句话让人回味了好几天:“中国的戏曲,他契合了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只要中国人在,戏曲就永远不会消失……。”

  在这“永不消失”之中,罗怀臻树起了自己的“丰碑”:近20年中他创作完成的戏曲作品多达20部,如淮剧《金龙与蜉蝣》《西楚霸王》;京剧《西施归越》《宝莲灯》;越剧《真假驸马》《梅龙镇》《李清照》;昆剧《班昭》《一片桃花红》;汉剧《柳如是》;黄梅戏《孔雀东南飞》《长恨歌》;甬剧《典妻》等等。

  纵观中国近年来戏剧文学创作之路,罗怀臻走得最宽、最远、最长、最好,他博采众家,独树其峰。

在浙江举办的昆剧培训班上讲演

《班昭》剧照(一)

《班昭》剧照(二)

《金龙与蜉蝣》剧照

《典妻》剧照

罗怀臻(右)杭州留影

《典妻》剧照

文化部全国昆剧编剧培训班开班仪式

  文化部全国昆剧编剧培训班结业典礼

来源: 浙江在线  作者: 阿潘 鲍晨



是非是我非我
2010-1-14 15:3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