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 《上海生与死》,郑念去了天国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转载] 《上海生与死》,郑念去了天国

《上海生与死》,郑念去了天国



文/林苑中





这个消息虽说是意料中的事情,但对我来说还是很震惊:郑念去了天国。

就在大约半年前,我在网络上偶然见到一本电子书《上海生与死》,我立即被吸引了。起初我以为是一本风花雪月的上海滩的故事,但是不是,读完之后我才发现,我们固有的常识是多么顽固。我花了一个通宵读完,非常震惊。这是我在本年度读到的最震撼的书。这部书可以肯定的说就是她的一本诚实的自传,用英文写就。

《上海生与死》在1987年英美两国出版即轰动一时,库切在《纽约时报》写书评高度评价这本杰作。 “在人的水平上,她的回忆录的最伟大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对自己抵抗心理和身体的压力记录。这种压力可能使大多数人崩溃,而她的抵抗加续到一个重要无比的时刻,在那刻,她手带拷镣,牙龈溃烂,体内不停地大出血,被疑是子宫癌,在这个时刻,她被通知说,由于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她被释放了,可以回去重过以往的日子了。她拒绝了自由:她宁愿待在狱里,她说,直到这个政权向她道歉,并在北京和上海的报纸上公开。她拒绝屈服,直到她被强扭着扔到街头上去。” 同样,我也对书中她在监牢里的那种艰难,坚韧,对抗难以忘怀。库切说这是一本“信息多,充满了勇气的,吸引人的书。”其中至于勇气,吸引力毋庸置疑,说其信息多,完全是因为库切并不知晓书中经历的折磨和苦难是那辈中国人在那个时代的“家常便饭”。

郑念可谓一本书成名天下,当然她成名并不是她的本意,她只是借助文字进行哭诉,去还原她所经历的痛苦,追祭自己的独女。就像重新演练一场酷刑一样,重新在自己身上割肉剔骨,毫无疑问,这样去写的决心是那么绝决,充满高度的勇气。

据说当年她被多次邀请演讲。她现身说法,演讲肯定动人,余英时说:“她讲得非常动人,全场的听众都哭了。”我看的这本电子版正是当年上海一家出版社的译本,且作为内部资料印行的。这是一本几乎和着孤独、血泪和愤怒写就的书。

这个孤老太太一人住在华盛顿的公寓里。从网上得知她是7月份洗浴时候烫伤住院,11月2日不治。享年94岁。据说陈凯歌一直想将此拍成电影,他和台湾制片人徐枫十易其稿,但后来似乎没有结果。我曾经给郑念生前所在的壳牌石油公司去过信希望再版此书,(尽管我那时也知道出版难度,但是我愿意去努力),希望联系到郑念本人,当然也是泥沉大海。

我去过她女儿梅萍在网上的灵堂点过香,就在那天意外的碰见一个当年书中人物的后代也同样在追寻她的踪迹。我本意想通过她联系上郑女士,对方告诉我,她有幸和郑念通过一次电话,老太太的声音在大洋彼岸那边传来,模糊而颤抖。后来她尝试再电话去,就一直没有人接听过,从时间上算来,那应该是郑女士辗转病榻的时候。

从那个时候我就想,这本书应该让更多的人读到。这是一本提醒我们要时刻对抗遗忘之书,一个柔弱不屈的女子写就的坚硬疼痛之书,也是一本理应赢得国人尊敬的一本大书。


转自林宛中博客



是非是我非我
2009-11-10 08:4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胡拉

#2  

这本书当年很震撼的,
后来其他人的“伤痕作品”(英文)很难超越。


2009-11-10 13:5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3  

我的英文水平仅止于阅读,但据我周围所认识的水平高于我的一些朋友都对她的文笔赞不绝口。


先透露一条,我的新婚房就在上海她的第二旧居卧室。当然是临时借用的,仅仅住了还不到一个月。

以后有机会再详谈。


2009-11-10 16:3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胡拉

#4  

她的旧居做新房?那肯定是不错的。
人家可是上层社会,呵呵。
不过,她的书是文革伤痕文学(英语)第一本,
也是比较好看的。


2009-11-10 18:2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纪实录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