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老上海談老上海(舊文)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海外逸士

#1  老上海談老上海(舊文)

本人出生約半年不到﹐抗日戰爭就爆發了。別說我是掃帚星﹐一出生就給中國人民帶
來災難。在那半年中﹐中國出生之人﹐不在少數﹐難道全體都是掃帚星﹖況且掃帚
星指的是女人。因為按“封神演義”所述﹐姜太公之妻馬氏死後被封為掃帚星。所
以實在不能說男的是掃帚星。男的要算災星也只能算作紫薇星。
       
本人生在上海﹐長在上海﹐真可謂是老上海。現在離開上海已有二十年﹐據說上海
情況已今昔不同。本人離開後從未回國過﹐所以不知現在情況究竟如何。但步入老年﹐
人人都有憶舊懷鄉的情結。所以就來聊聊我記憶中的老上海。
       
本人生於抗日之前﹐懂事之時﹐日寇已佔領了上海。記得當時的國泰電影院(在以
後的淮海中路茂名南路角上)被日軍佔領使用。茂名路口通十三層樓一側被鐵絲架封
鎖住﹐不得入內。這種鐵絲架可活動的﹐一根粗木棍﹐兩端各有木十字﹐上面繞有
帶尖刺的鐵絲。當日本軍車通行時﹐可以移開。記得每家都發身份證﹐連在一起的
是一小格一小格像票證一樣的東西﹐據說是買戶口米時用的。同時每戶人家發一個
警哨﹐輪流出一個人到附近馬路上去站崗。因為我們家也有人去過﹐是個男僕﹐我
還跟著去看﹐見他站在路邊牆旁。最後記得的一件事是一天看見一個日本人坐輛黃
包車在附近停下來。他跳下車來就走。當黃包車伕向他討車費時﹐他給那車伕兩記
耳光﹐打得他鼻子裡流出血來。到現在我記憶中還有這個印象。據大人說日本人曾
在上海市區扔了顆炸彈﹐落在大世界遊樂場前。當時大世界面前有個一樓高的崗亭。
一個印度警察﹐上海人叫紅頭阿三﹐在那裡站崗﹐被炸彈炸得屍體五花飛散。據說
肚腸都掛在崗亭架子上。順便提一下﹐為什麼叫紅頭阿三﹐而不叫黑頭阿四﹑綠頭
阿五呢﹖據大人說﹐因為印度警察頭上都纏著紅布﹐所以叫紅頭。而阿三兩字的出
典是﹐以前那些英國人對印度警察說話時﹐開頭常用“I SAY”﹐上海人聽了以為是
叫他“阿三”﹐一直沿用下來。不知對否﹐立此存照。
       
日軍佔領時期實行燈火管制﹐每戶所有燈上都得套一個黑布罩。燈光不得外泄。窗
玻璃上都貼縱橫紙條﹐怕是有美國飛機來轟炸震碎玻璃時﹐碎玻璃就會黏在一起﹐不掉
下來。

上海當時有個張園﹐好像只存在一個短時期。記得我在四五歲時跟大人一起去玩過。
裡面有小火車﹐還有馬車。其他就不記得了。稍大些﹐還跟大人去過跑狗場。記得大
人票與小人票形狀不一樣﹐大概票價不同吧。跑狗場好像也沒開得很長。跑馬廳我可
沒去過。可能大人以為小孩喜歡看狗跑﹐不喜歡看馬跑﹐所以沒帶我去。
       
那時上海有兩個城隍廟。老城隍廟即現在的城隍廟。附近還有個十殿閻王的立體泥
塑﹐分十個殿﹐有上刀山下油鍋等的塑像。小孩時﹐我當然不懂因果報應﹐只記得很
好玩。九曲橋下湖裡荷花盛開。我家養了一隻綠毛烏龜﹐背上長著綠的毛﹐在水裡
漂動﹐很瀟灑﹐但得餵牠肉絲蝦仁﹐太麻煩﹐所以就放生到荷花池裡。新城隍廟的
具體地點在哪裡﹐記不清了﹐因為49年後就改造掉了。新城隍廟附近當然有不少店﹐
有幾家香燭店﹐還有個關帝廟。關帝者乃三國時蜀中大將關公也。本人自幼多病﹐
外婆將我寄名給關老爺﹐祈求保祐。寄名者算是給關老爺做乾兒子。做了乾兒子﹐
關老爺他老人家能不保祐嗎。據說寄名的人還真不少﹐可以說關老爺的乾兒子遍上
海。關帝廟門口有賣三角小旗﹐糊在一根細竹片上﹐還賣木製的青龍偃月刀﹐刀頭
兩邊各有一條雕出來的龍﹐龍頭前黏著一面很小的鏡子﹐算是月亮。男孩大都買兩
件帶回家去玩。
       
路邊地毯上有金魚和蟋蟀可買。我買過幾條金魚﹐養在圓玻璃缸裡。為了表示對牠
們好﹐我不斷餵牠們飯粒。按說應該餵牠們很小的紅色魚蟲﹐但大人沒空常陪我去買
魚蟲﹐只能餵飯粒。結果有一天﹐金魚凸出的大肚子翻到上面了﹐就像仰睡一樣。
金魚都死了﹐我整天都不開心。大人說金魚不知飢飽﹐餵太多會脹死的。可說我雖
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我不知該不該哭牠們一哭﹐不過我沒哭。男兒有淚不輕
彈嘛。況且也未到真正的傷心處。

那裡的蟋蟀都不是好貨。只是很便宜﹐放在中空的竹節裡﹐一端用小紙團或布團塞住。
有的放在小紙筒裡﹐兩端都摺一下﹐蟋蟀也跑不出來。蟋蟀應該養在專門做的瓦盆
裡﹐但蟋蟀便宜瓦盆貴。大人不會讓孩子買許多盆的。我們只能廢物利用﹐找代替品。
最常用的是香煙罐頭。那時的香煙除了裝在紙盒紙袋裡外﹐還有鋁皮罐裝的。圓圓
的罐子上面有個蓋﹐比香煙高一點。我們在罐底放些泥﹐就把蟋蟀養在裡面﹐用汽
水瓶蓋子﹐反過來當水盂﹐再放些飯粒在裡面。罐子不夠﹐就讓蟋蟀留在竹筒裡養。
有時還給蟋蟀洗澡。蟋蟀會浮在水面上游動。蹩腳的蟋蟀常不肯開牙鬥﹐情願逃﹐
甚至跳出盆外﹐一點也不顧及面子。碰到這種蟋蟀﹐就向上拋三下﹐用手接住﹐再
放進盆裡﹐在牠暈頭轉向時可能會鬥。
       
抗日勝利後第一件記得的事是大遊行。遊行隊伍中依稀記得有軍人馬隊參加。還有
個和平女神﹐站在一輛車上。不記得有其他什麼特色了。以後馬路上就出現些地毯﹐
賣美國救濟物質。我們孩子有興趣的是吃的﹐有一口袋一口袋的軍用食品﹐裡面有
一塊巧克力﹑一封餅乾﹐一小听罐頭牛肉﹐還有可沖成飲料的咖啡粉或橘子粉等﹐
既好吃又便宜。還有開听刀什麼的小玩意兒。至於衣服軍毯等不是孩子感興趣的。

時有美國軍用吉普車在街上開過﹐裡面坐著美國憲兵﹐臂上佩著有MP字樣的袖章。
當時據大人說凡當憲兵的必須身高六英呎。不知實情是否如此。當時市面很繁榮。
我們孩子結伴﹐走不遠就到了繁華的霞飛路﹐後來改名林森中路﹐即現在的淮海中
路。當時路邊有家DDS咖啡館﹐我記得它是因為裡面傳出好聽的音樂﹐49年後改成了一家寄售店。
       
當時在霞飛路馬思南路口有個霞飛商場﹐佔地面積不大﹐裡面建築像過回字。中間
一簇房﹐店面向外。外面一圈房﹐店面向裡。裡面店倒不少﹐只記得兩家店。一家是
玩的店﹐可打汽槍﹐裡面靠壁豎著一排鐵皮的圖形﹐有動物有人。上面都有一個小
孔﹐汽槍彈打入小孔﹐圖形就會發生變化﹐如獅子的頭會掉下來﹐掛在繩子上的老
鷹會掉下來等。很好玩﹐所以常去看大人打槍。

另一家是舊書店﹐可以租借。我經常省下另用錢去租書看﹐先看了“三國演義”﹑
“水滸傳”及“西遊記”這些打打鬧鬧的書﹐隨後借了許多偵探和武俠小說。其中最
好看的就數“蜀山劍俠傳”。現在沒看過的人就是沒開眼界﹐所以只能吹吹金庸等
書。“西遊記”我也看過不止一遍。作者吳承恩﹐我一直稱之為本家先祖。我在出
版拙著“新西遊記”一書時﹐曾想在扉頁上寫道﹕“謹以此書獻給本家先祖吳公承
恩”。但後來一下忘了。霞飛市場不久就衰落了。
       
在林森中路上﹐馬爾名路東﹐即現在的茂名南路東﹐一條弄堂裡有一家俄國西菜社﹐
其名菜就是羅宋湯。沒開多久就關掉了。以後家裡燒羅宋湯就是從那裡學來的。在馬
思南路口對面也有家西菜社。我最愛吃的冷盆是切片煮的紅菜頭﹐熱菜是悶鴨肫﹐味
道好極了。可惜也沒開長。記不清在現在的雲南路或廣東路一帶﹐有家專賣軟底繡
花女鞋的店。我曾跟我媽去過﹐後來那老闆就來家量尺寸定做了。這家店後來也沒
了。這些短命店就錄以存照。
       
那時的電台裡﹐我喜歡聽三種節目。一種是唱歌﹐聽眾可以點播﹐男聲女聲都有。
只記得有個女的叫白光﹐後來去了香港。他們在電台上推銷一本歌選﹐說所有唱的
歌都從這本歌選上來的﹐當然要點歌也從上面點。我就買了一本。他們唱某首歌時﹐
先說請翻到第幾頁。我就跟著唱。另一種是評彈。一般有這種觀點﹕看從名著改編
成的電影﹐不如看原著好﹐因為電影情節刪了很多﹐看書能欣賞細節。而看書不如
聽書﹐因為說書先生會加上許多有趣的穿插。我聽過兩部書﹐是徐雲志的“三笑”
和楊仁麟的“白蛇傳”。他們繪聲繪色﹐比看書還精彩。還有種就是滑稽﹐可以說
是上海的特產。滑稽兼相聲﹑小品及戲劇之功能。但滑稽的逗笑流於庸俗﹐而相聲
則高雅﹐當然指那時的相聲﹐而不是痕7b在的。在上海﹐滑稽戲要相當受歡迎。越
劇觀眾大都為女士﹐京劇觀眾大都為男士﹐而滑稽劇則男女老少皆看﹐只要你觀劇
的目的是要笑一下。在上海﹐不管書場劇場﹐幕間都有人來兜另食。我最喜歡吃的
是五香熱豆腐乾。差不多半夜時﹐有一檔朱瘦竹的講鬼故事節目﹐有什麼紅毛殭屍
綠毛殭屍。這是我爸愛聽的。朱瘦竹說到鬼出現時﹐聲音也變了﹐還真有點令人毛
骨竦然。說書節目裡﹐除了一般廣告外﹐沒有其他花樣。他的故事節目裡就推銷一
種“淡竹鹽片”。我爸買了幾瓶﹐一片片的﹐早上放一片在熱水裡﹐融化後就是一
杯淡鹽水。

49年五月份﹐只聽得上海郊外炮聲隆隆。不久就見軍隊開進上海。國民黨滾蛋了。共
產黨來了﹐給我第一個印象是小偷都抓進去勞動改造了﹐撬門偷竊也就絕跡。人們基
本上都安排了工作。以前上海的有錢人﹐包括工資較高的買辦經理﹐甚至高級職員﹐
有不止一個老婆。雖然婚姻法規定一夫一妻制﹐但那是歷史遺留問題﹐所以政策是
不告不理。如果有一方告了﹐就判離婚。
       
記得那時上海經常拉響防空警報﹐因為有國民黨飛機飛臨上空﹐但沒聽說有掉炸彈
的事﹐恐怕只是偵察機。可高射炮聲音還能聽到。這是拿國民黨留下的高射炮打國民
黨的飛機。不過也沒聽說有飛機打下來過。不久﹐就再沒國民黨飛機來過。
       
鎮反時記得上海有則消息﹐說有個暗藏特務﹐男扮女裝。為了掩蓋喉結﹐他總是穿
件高領的長旗袍﹐還可掩蓋下面。下面穿著長統玻璃絲襪。他經常深居簡出﹐避免暴
露。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是火眼金睛﹐任何妖魔鬼怪都逃不過。據說鄰居發現
他的腿毛從玻璃絲襪裡穿出來。女的不可能有這麼長的腿毛﹐所以就對他起了懷疑。
總之﹐他被揪了出來。如果他能像現代女士一樣﹐把腿毛剃掉﹐怕就不會那麼快被
揪出來。
       
資本家分為兩類﹕官僚資本家和民族資本家。官僚資本家主要指蔣宋孔陳﹐早就逃
到了台灣。留下來的基本上屬民族資本家。大的民族資本家成了統戰對象。雖說資本
家是靠剝削工人發財的﹐但有趣的是剝削來的錢越多的資本家統戰的級別越高。不
知剝削工人究竟是有罪還是有功﹖在抗美援朝號召捐獻飛機大砲時﹐上海工商界的
捐款是各界人士中最多的。有錢人只能在這方面立功了。公私合營後﹐資本家都成
了半國營企業的工作人員﹐也有做副職領導的﹐如副經理副科長等。職務的高低也
是根據他合營進去時資本的大小而定。
       
在上海南京西路與延安中路之間﹐造了幢中蘇友好大廈﹐據說用沉箱作業法造的﹐
說若干年後﹐地面層會沉到地下。後來中蘇交惡﹐改名為上海展覽館。但外牆有的
地方已有裂縫。這地方以前是猶太人哈同的私宅﹐叫作哈同花園。文革中無事雖然
看過有關哈同的資料﹐但隔了這麼多年﹐已記憶模糊了。哈同怕老婆﹐沒有子女﹐
但乾兒女不少。

在南京路上新華電影院附近有個美術展覽館﹐以前是康樂酒家。小時候還去過那裡參
加了一場婚禮。上海醫藥公司那幢大樓原先是七重天﹐最高層曾是露天夜花園。當時
上海最高的是國際飯店﹐有二十四層。記得小時候跟大人去開房洗澡﹐似乎房裡有個
像閣樓的東西﹐當時我說所以叫國際飯店﹐原來有個閣樓。以後農民進城﹐上國際
飯店吃烤鴨﹐一面吃一面把腳擱在椅子上。有的農民後代還像猴子一樣蹬在椅子上。
不知那裡的服務員有何感想。
       
60年代初發放了許多票證。現在記得的有﹕糧票﹑油票﹑糖票﹑布票﹑肉票﹑煙票﹑
線圈票﹑肥皂票﹑就餐券﹑買化纖織品的專用券﹑過年時發的南貨券﹑煤球卡﹑豆製
品卡﹐還有購糧證﹐過年時憑證安人口買配給年糕。還有給特殊人發的票證﹐如回族
的牛肉票﹐有胃病的人發麵包票等。不知還要遺漏的沒有。糧票分全國糧票和上海
市糧票。有一時期﹐上海人經常拿糧票煙票向近郊農民交換雞蛋或雞等農副產品。
以票易物﹐廢物利用﹐皆大歡喜。記得62年時﹐向農民買雞蛋每隻要五毛錢。其暴
利程度比以前的不法奸商還厲害。
       
上海人海外關係較多﹐所以穿著常學國外的。特別是女士們﹐穿尖頭皮鞋﹐小褲腿
管﹐還留著長波浪頭髮。文革初破四舊時﹐這些都屬封資修的東西。於是紅衛兵上街
的第一天﹐這些人就首當其衝。也虧紅衛兵想得週到﹐身邊帶著剪刀。碰到長波浪
就剪掉﹐或者自動進附近理髮點去剪﹐樣子就會好一點。碰到尖頭皮鞋就脫下來剪
壞﹐只能赤腳回家。碰到小褲腿就從下面往上剪一刀﹐到膝蓋左近為止。但也有出
格的時候。一次﹐一個年青女孩的奇裝異服被扒光﹐只留下胸罩與短內褲。後來碰
到一輛軍車﹐送她回家去了。
       
商店的舊招牌不是敲掉﹐就得用報紙黏蓋起來﹐隨後用紙寫上個新招牌﹐如東方紅
食品店。有人提議要把上海改名“七一城”﹐後來上面沒同意。到貼大字報階段﹐上
海主要街道上﹐如南京路﹑淮海路﹑西藏路上﹐牆和店面櫥窗都被大字報所覆蓋。
做逍遙派如區區者﹐一早出去看大字報﹐可以看到晚上看不完﹐因為不斷有新的覆覆蓋
上去。午飯就在附近店裡隨便吃一點。

就在這種混亂情況下﹐許多舊事物死灰復燃﹐如算命人大肆活動﹐賺些外快。我也請
教過﹐說我終生無有貝之才﹐但有無貝之才。不過既然命運不濟﹐有才也沒用。一天
走過西藏路﹐看見路邊有個五十多歲的人﹐搭起個小桌子﹐像在代客寫信﹐當然沒人
光顧。他自己就在紙上練起字來﹐寫得還挺好的。看來進文史館年紀還太輕。似乎
也有些懷才不遇的樣子。他能兩手同時寫字﹐寫了相同的字﹐居然還寫不同的字﹐
即右手寫上聯﹐左手寫下聯。看來即使書法名家也沒有這種才能。
       
在混亂的情況中﹐居然也有一些小青年拉了一伙人稱霸一方。不過他們只是在青年
人中鬧矛盾打架﹐或者小偷小摸。他們沒有這個氣候學以前的黑社會﹐去收保護費或
敲詐勒索。在同夥中爭風吃醋也在所難免。當時的上體司似乎是專責抓小流氓的。
真正的小流氓碰到他們當然倒霉﹐抓進去打一頓。但有時一男一女晚上在公園裡談
戀愛﹐也被看作是流氓抓進去﹐經過解釋﹐還非得單位去保出來不可。
       
上海總算安定。職員你不去參加武鬥﹐沒有人會打到你頭上來。有一友人去參加造
反﹐我勸他別去。當幾天小頭頭﹐想明白回家了。本人贈他打油詩一首﹕“問君鶴骨
緣何瘦﹐疇昔英姿安在哉﹖今日頹唐君莫笑﹐昨天曾作頭頭來。”
       
文革結束﹐鄧大人找到了一隻會抓老鼠的好貓﹕改革開放。本人就借了改革開放的
西風﹐漂洋過海﹐來到太平洋彼岸插隊落戶﹐並且沒有上調的打算。只是做夢時常會
夢到自己身在上海﹐也算是遊子的潛意識中之懷鄉吧。



天生我材竟何用﹖
2009-11-8 13:56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2  

新城隍庙在延安中路连云路。早就不复存在。但是新城隍庙这个说法依然保留。当然现在的年轻人肯定不会再这样叫。

上世纪八十年代连云路口的羊肉火锅很有名气,要排队。


2009-11-9 10:2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3  

干吗不回去看看呢。毕竟是故乡哦。


2009-11-9 10:2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海外逸士

#4  

賺錢要緊。雖然退休﹐還在上班。


2009-11-9 17:52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5  

辛苦啦,不简单哦。


2009-11-10 09:0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沉醉东风

#6  

"有的農民後代還像猴子一樣蹬在椅子上。"
这句老好笑。  

先生本事蛮大。:)


2009-11-11 01:5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纪实录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