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從新詩試圖改革說起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海外逸士

#1  從新詩試圖改革說起

新詩的起源據拙見乃受譯詩的影響。但我讀到最早的譯詩是林紓用古詩形式譯的。缺
點是原意很難扣得確切。後來才有了自由體形式的譯詩﹐當然原意都能譯出來了。
五四後的白話寫作者就用這種自由體形式的每行長短不等的句子寫成詩﹐就成了新
詩。那時的新詩都押韻的。現在的新詩基本不押韻了。這大概也是受了英文詩的影
響。因為英文詩發展到現在也不押韻了。不過押韻問題不是本文討論的內容。
       
新詩究竟如何再發展﹐這是大家正在探索的問題。我們不妨先看看舊體詩是怎樣發
展的。舊體詩自詩經而下﹐也經歷了一些變化。詩經基本上(並非所有的)是押韻的
四言體﹐其韻味古樸。三國時﹐曹氏父子雖然也寫了不少四言詩﹐但其韻味已不及
詩經的古樸。魏晉南北朝時的古風﹐韻味通俗淳厚﹐押韻而並無平仄。有人把寫成
律絕的詩﹐因為平仄不對﹐說成是古風﹐卻不知韻味完全不合古意。這種意圖魚目
混珠之舉﹐說明了對詩體的無知。平仄之律起於唐初而成型於李杜之時。這就是現
在稱為古體詩的詩體。這種詩體雖與古風有字句相同之處﹐但它們的韻味完全不同﹐
不能混為一談。詩是以韻味不同來分類別的﹐不是以字句多少來分的。
       
詞的起始也在此時。李白就有好些詞。不過盛行於宋代。故世稱唐詩宋詞。詩詞之
間的韻味不同﹐恐怕是無人不知的。其間尚有樂府詩體﹐與詩詞也有不同的韻味。由
此可見﹐古代詩體的發展﹐不僅是形式的不同﹐更重要的是韻味的完全不同。
       
現在來看新詩。有人試圖在形式上加以變化﹐但既然已是自由體的長短句﹐再變也
不過變在句子的長短而已﹐實在不能算變。有一時期曾有人仿寫俄國馬雅可夫斯基的
階梯詩﹐不過很快就夭折了。現在也不見有死灰復燃之勢。這種形式上的變化﹐真
是毫無意義﹐就是變成一個字一行﹐也脫不出自由體長短句的大範圍。這叫換湯不
換藥。其新詩之總的韻味還是變不了﹐一點也不能像古代那樣從詩變到詞。
       
於是有人在內容上去求發展﹐用身體來寫詩﹐寫到下半身上去。不過也沒有跳出新
詩的總範疇﹐沒能像詩和詞那樣起著質的變化。現在居然又有人玩了一個新花樣﹐寫
一種自稱為“新古體”的詩。筆者有幸在一個網站上看到一二首﹐完全是新詩的形
式和韻味﹐與古詩完全沒有任何關係﹐真有譁眾取寵之嫌。

要像現在這樣在內容和形式上改革新詩﹐就是再變下去﹐恐怕還是此路不通。所以不
知什麼時候起﹐又有人在新詩題目上玩些新花樣。他們學自以前的足尺加三﹐現在的
賣一送一﹐在寫了一首詩後﹐又寫第二首時﹐叫作外一首。不知這種花樣對新詩的發
展改革究竟有什麼作用﹖真是膚淺幼稚可笑得很。所以到此為止﹐新詩的種種變化
意圖都沒能變出個不同性質的詩體來。而且自五四後新詩開創以來﹐新詩的創作質
量是每況愈下﹐有些所謂的詩居然毫無詩意﹐就那麼分成一行行算是詩了。有些學
寫古詩的人之情況也好不到哪裡。他們不肯下功夫﹐憑著一知半解﹐寫出些不像樣
的詩。最好是自己沒弄懂的東西不要寫﹐免得自暴繡花枕頭中的一包草。
       
實際上有一種叫“新民歌”的詩體倒是一個新發展。它既不同於古體詩﹐也不同於
新詩。典型的就如“工人階級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之類的。寫不來古體詩的人﹐
倒不如學寫這個。而著意於發展新詩體的人﹐也不妨在這方面下點功夫。因為這種
“新民歌”體只是曇花一現﹐現在已沒人在寫它﹐倒是應該讓它來個“文藝復興”
了。



天生我材竟何用﹖
2009-10-28 18:19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诗苑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