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流派的辉煌和哀伤--越剧篇之二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流派的辉煌和哀伤--越剧篇之二

沪剧流派的辉煌和悲伤是从两位年轻演员开始---一个就是身后才被认可的袁派创始人袁滨忠另一个是他的舞台最佳搭档韩玉敏。韩玉敏演技精湛嗓音独特代表作众多建立了许多舞台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完全是符合流派标准,却至今未被正式认可为韩派。即使韩玉敏女士至今健在仍然宝刀不老活跃在舞台,就是我多次呼吁发扬光大韩派给以正名,却仍然是孤掌难鸣---韩派的称呼一直停留在我的博客文字中。

越剧流派的辉煌和悲伤本应该从比较起来最年轻的流派创始人开始,但在此之前想要先来说两位著名演员。

一位是张云霞。

网络介绍-----

张云霞,女,越剧花旦。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原名陶涤民,祖籍杭州,生于上海。

1935年就读于上海同义中小学。幼年曾拜京剧名票李文奎为师,学“余派”须生戏。1939年在更新舞台代师顶演《乌盆记》和《捉放曹》获得成功,被时人传为“十龄童”。1943年入玉牡丹越剧戏班。1944年至1945年,搭班于皇宫、老闸等戏院,又拜越剧男班艺人刘金玉为师。1946年上半年,参加天红剧团唱三肩花旦,与徐天红合灌了唱片《孝女心》。下半年参加了袁雪芬、范瑞娟领衔的雪声剧团为三肩旦。期间,对新越剧潜心钻研,一丝不苟地学习袁派艺术,并与范派小生胡少鹏搭档,经常上电台演唱袁、范的《梁祝哀史》、《香妃》、《一缕麻》等剧的精彩唱腔,很快在观众中造成影响,被称为“袁派花旦”而崭露头角。继又转入范瑞娟与傅全香为首的东山越艺社,参加了1947年越剧“十姐妹”的义演,在《山河恋》剧中,先饰秋隗,后顶替傅全香饰演戴赢。 1948年参加电影《祥林嫂》的拍摄,扮演柳妈一角。1948年转到少壮越剧团唱二肩旦,1950年10月到芳华越剧团任主要演员,与尹桂芳合作主演了《玉蜻蜓》等剧目。1951年秋进上海实验越剧团任头肩花旦。1952年1月重入少壮越剧团,任头肩花旦兼副团长,与陆锦花合作主演了《琴瑟缘》、《许仙与白娘子》等剧目。继而辍演一年,拜昆曲名家方传芸为师,学昆剧文武旦角艺术,学会了昆剧《游园惊梦》、《贩马记》和《扈家庄》等戏。1954年重返舞台后至1966年,任少壮越剧团团长,主演了数十出古装戏和现代剧。文化大革命后任卢湾越剧团团长,主演了新戏《游龙飞凤》、《金殿让子》和现代剧《相思曲》等。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艺术上开始成熟,戏路开阔,专长花旦,兼擅青衣、刀马旦。注重从生活出发,体验角色性格,表演深入细腻,能够在同类型的角色和相仿的戏剧情境中,做到同中求异塑造人物个性。其演唱用真假嗓结合发声,唱腔从“袁派”脱胎而出,兼蓄“傅派”,并从兄弟艺术中吸取养料,具有清丽委婉、华彩多姿的特色,有“张派”之称。代表作为《李翠英》、《春草》、《貂蝉》。在《辕门斩女》、《孟丽君》、《碧玉簪》、《秦香莲》等剧中,亦有上佳表演,都有唱段被中国唱片社录制成唱片发行。《貂蝉拜月》的唱腔尤其受到行内赞赏。

1957年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历任卢湾区文艺支部主任。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剧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卢湾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卢湾越剧团名誉团长。1960年被聘为上海越剧院学馆兼职老师,1985年应聘到上海市戏曲学校越剧班执教。

弟子有薛桂珍、何赛飞、吴国兰、袁小云、杨学梅、徐琴等。1989年春,上海艺术研究所、上海剧协等12家单位联合为她举办了“张云霞表演艺术研讨(演唱)会”。1990年,记载其艺术道路和表演经验的《张云霞表演艺术》一书,由学林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4年4月18日因血管炎发作去世。

*****************************************************************

介绍很详尽,评介很恰当。

也就不容易添加点啥。要说的是张派这样一个雍容华贵非常正宗的流派至今已经式微,非常可惜。本来要能袁派傅派兼容并蓄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可是硬是给张云霞创立出来了一个新流派——张派。

目前,其代表作几乎绝迹。传人星散,就是最负盛名的何赛飞也早已成为荧屏影屏第一姨太太,不再是那个清丽仗义的小丫头,也不再是新科状元“茅威涛”的正牌太太,听不到“新姑爷新小姐来拜寿”了。

好不容易盼来一个玉卿嫂,到最后因为何赛飞劳累过度,改由方亚芬大放光华。

张派还有希望么?值得怀疑。



是非是我非我
2009-10-25 12:5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