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 关系禅与人生的话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蓝蓝

#1  [原创] 关系禅与人生的话题

随着禅文化的再次兴起,参禅的人愈发多了起来,特别是在这个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物欲横流,而心灵越来越空虚。此时,人们渴望有一个心灵抚慰剂来安抚烦躁的心,禅文化由此有了自己的价值,走进了现代人的精神世界里。
      梁启超先生说:“佛教是智信,不是迷信。”
      经常听人说拜佛烧香,那只是形式,任何事物不要太讲究表面的形式主义,每天烧香拜佛,但恰恰不通晓事理,这种形式的拜佛有何用呢?佛教中倡导;以人为善、品格高尚、淡化得失、明事理、心地清净,这大概就是常说的修行吧?
个人认为;参禅是一种精神的境界,佛其实就在心里,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不是说信佛就有佛缘。佛其实就是悟,一个没有悟性的人,再怎么去拜师学佛也不会有所长进。而一个悟性极强的人就会在无形中修行,不在形式上,这就是觉悟人和迷茫人的区别。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一切随缘,缘起缘落,纯属正常,不要把得失和名利看得太重,世界万物没有不变,尘世只是一个瞬间的幻觉,把它当风,或者,当作一颗流星、一朵浮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放下“名利”这个抽象的词,那你就会很轻松。
     “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拥有一颗博爱之心,心底无私天地宽。有的人经常把拥有和占有混为一谈。其实,拥有和占有,有着天壤之别;拥有是一种精神属性,拥有和被拥有者都有属于自己精神与超时空的领域,自由、平等、理解和被理解的延伸。占有是强制,纯粹个人的私有化,自私的合理化。这世上往往聪明人占理,智慧人恰恰拥理。一切是什么?是无限的爱和被爱。这种爱,是人间大爱——仁爱。也是宽阔的视野和美好的精神世界。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面对创伤与痛苦,应该积极和勇敢去面对,“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逃避和自虐都不可取。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有所经历才会有所长进,这种长进就是成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伤;佛教有因果论,儒家有天命论,道家有无为论。相对来说,佛教思想更高一筹。佛教倡导;随遇而安,保持一颗平常心,荣辱不惊。教人慈悲为怀,待人宽容。告诉人们;人生本空,相逢是缘。要用宽容和慈悲的心来包容创伤,这样,创伤便会成为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动力,以创伤的形式回馈给生命,不断磨砺自己,才能更好地成长。
      人生苦短,这句话经常听人挂在嘴边。人生之所以会感觉苦,因为人类有超强的感知能力。
      虽说禅门多样,有五家七宗,但归根结底在引导人们做一个智者,用一种超然达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聪明只是一种对事物的悟性,智慧才是对事物理解的参透。
      忘名利,避纷争,感悟禅理,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禅心亦清净”。

——写于09年8月2日晚


2009-10-8 03:45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冰花

#2  

“。。。。忘名利,避纷争,感悟禅理,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禅心亦清净”。


好!


2009-10-8 19:35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虔谦

#3  

蓝蓝好!谢谢分享。
我的最新认识,就是争取这个争取那个,态度积极是好,但是所争取的种种,其实都不属于我。争取到了,有种欢喜心;争取不到,有种平常心。这两句话是互文见意,即:争取不到,也有那欢喜心在。
欢迎、问候蓝蓝!



我的生命之痛
2009-10-10 16:5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fanghuzhai

#4  

我有几本关于zen的书,英文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参


2009-10-12 22:1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忍忍

#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fanghuzhai at 2009-10-12 07:14 PM:
我有几本关于zen的书,英文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参

小心点,美国的ZEN和中国的ZEN不一样,弄不好走火如魔。


2009-10-12 22:1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6  

同意。争取,要本分地争取。越是瞎争,越争不到。

问好虔谦。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虔谦 at 2009-10-10 05:51 PM:
蓝蓝好!谢谢分享。
我的最新认识,就是争取这个争取那个,态度积极是好,但是所争取的种种,其实都不属于我。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9-10-12 22:2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youming

#7  

说得好;

忘名利,避纷争,感悟禅理,品味人生,修身养性——“禅心亦清净”。


介绍一篇禅理故事

                                                       大师与凡人


  有个信徒问慧海禅师:“您是有名的禅师,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答:“有。”
  信徒问:“是什么呢?”
  
  慧海禅师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禅师答:“当然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不一样呢?”信徒又问。
  慧海禅师说:“他们吃饭的时候总是想着别的事情,不专心吃饭;他们睡觉时也总是做梦,睡不安稳。而我吃饭就是吃饭,什么也不想;我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做梦,所以睡得安稳。这就是我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继续说道:“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他们在利害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了‘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他们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大的障碍,他们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丧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

Sample Text



2009-10-17 00:1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