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 从《红楼梦》中演剧考证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转载] 从《红楼梦》中演剧考证

第一章 从《红楼梦》中演剧考证

纵观《红楼梦》,贾府乃“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每逢岁时节令、人生礼仪、或庆功贺喜之日,都以演戏来助兴,而且在平日谈话中、酒令中、谜语中都以运用戏曲典故、戏曲曲词为妙,故文中涉及到大量的戏曲剧目,这些剧目不仅在刻画人物、叙述故事、表达主题、烘托环境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康乾盛世演剧盛况的真实面貌。

第一节 剧目考证

《红楼梦》中提到的剧目主要是演出剧目和人们在对话当中提及的剧目,其中上演剧目30出,用于对话、酒令、谜语、礼品名称的戏曲剧目有19种之多,分别列表如下:

《红楼梦》中上演剧目列表(1—1):
剧目名称 回次 剧种 出现形式 时间 地点 备注
1、《长生殿·弹词》 第11回 昆曲 家班上演 贾敬寿辰 天香楼 凤姐点戏
2、《长生殿·乞巧》 第18回 昆曲 家班上演 元妃省亲 大观园 元妃点戏
3、《双官诰》 第11回 昆曲 家班上演 贾敬寿辰 天香楼 凤姐点戏
4、《一捧雪·豪宴》 第18回 昆曲 家班上演 元妃省亲 大观园 元妃点戏
5、《邯郸记·仙缘》 第18回 昆曲 家班上演 元妃省亲 大观园 元妃点戏
6、《邯郸记·扫花》 第63回 昆曲 芳官清唱 宝玉生日 怡红院 芳官自选
7、《牡丹亭·还魂》 第11回 昆曲 家班上演 贾敬寿辰 天香楼 凤姐点戏
8、《牡丹亭·离魂》 第18回 昆曲 家班上演 元妃省亲 大观园 元妃点戏
9、《牡丹亭·寻梦》 第54回 昆曲 芳官演唱 元宵节 贾府内 贾母点戏
10、《钗钏记·相约》 第18回 昆曲 龄官上演 元妃省亲 大观园 龄官自选
11、《钗钏记·相骂》 第18回 昆曲 龄官上演 元妃省亲 大观园 龄官自选
12、《丁郎认父》 第19回 弋阳腔 外聘班上演 元霄节里 宁国府 贾珍倡导
13、《黄伯央大摆
阴魂阵》 第19回 弋阳腔 外聘班上演 元霄节里 宁国府 贾珍倡导
14、《孙行者大闹
天宫》 第19回 弋阳腔 外聘班上演 元霄节里 宁国府 贾珍倡导
15、《姜太公斩将
封神》 第19回 弋阳腔 外聘班上演 元霄节里 宁国府 贾珍倡导
16、《西游记》 第22回 昆曲 外聘班上演 宝钗生日 贾母内院 宝钗点
17、《刘二当衣》 第22回 弋阳腔 外聘班上演 宝钗生日 贾母内院 王熙凤点
18、《虎囊弹·山门》 第22回 昆曲 外聘班上演 宝钗生日 贾母内院 宝钗点
19、《白蛇记》 第29回 不确定 道观上演 道观打蘸 清虚观 神前拈戏
20、《满床笏》 第29回 昆曲 道观上演 道观打蘸 清虚观 神前拈戏
21、《南柯梦》 第29回 昆曲 道观上演 道观打蘸 清虚观 神前拈戏
22、《荆钗记·男祭》 第43回 昆曲 上演 凤姐生日 贾府内 黛玉点评
23、《西楼记·楼会》 第53回 昆曲 外聘班上演 正月十五 贾母内院 “赏”戏
24、《八义·观灯》 第54回 昆曲 外聘班上演 正月十五 贾母内院
25、《惠明下书》 第54回 杂剧(昆曲保留) 葵官上演 正月十五 贾母内院 不用抹脸
26《上寿》 第63回 昆曲 芳官上演 宝玉生日 怡红院 芳官清唱
27、《蕊珠记·冥升》 第85回 不确定 外聘班上演 黛玉生日 贾府内
28、《琵琶记·吃糠》 第85回 昆曲 外聘班上演 黛玉生日 贾府内
29、《祝发记·渡江》 第85回 昆曲 外聘班上演 黛玉生日 贾府内
30、《占花魁·受吐》 第93回 昆曲 家班上演
(临安伯府) 亲友宴会 临安伯府内 新聘琪官掌班


注:此表基本按回目中上演的剧目排列,但有个别情况考虑到剧目 相同,便放在一起。

《红楼梦》中对话、酒令、谜语、礼品名称中涉及的戏曲剧目列表(1—2):
剧目名称 回目 剧种 出现
形式 原文 备注
1、《浣纱记》 第11回 昆曲 诗句 “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 戏曲典故
2、《桃源洞》 第11回 杂剧 诗句 “小桥通若耶之溪,曲径接天台之路”。 戏曲典故
3、《装疯》 第22回 传奇 对话 黛玉讽宝玉,“把嘴一撇道:‘安静些看戏吧!还没唱《山门》,你就装疯了’”。 戏曲典故
4、《九莲灯•问路》 第27回 昆曲 对话 王熙凤对李纨笑道:“林之孝两口子,都是锥子扎不出一声来,我成日家说,他们倒是配就了一对夫妻,一个天聋,一个地哑”。 戏曲典故
5、《李逵负荆》 第30回 杂剧 对话 宝玉便笑道:“姐姐通古博今,色色都知道,怎么连这出戏的名儿也不知道,就说了这么一套。这叫做‘负荆请罪’”。 戏曲典故
6、《霸王举鼎》 第39回 不确定 对话 李纨说道:“凤丫头就是个楚霸王,也得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他不是这丫头(平儿),就得这么周到了”。 戏曲典故
7、《白兔记•看瓜》 第39回 昆曲 对话 李纨对平儿道:“…刘智远打天下,就有个瓜精来送盔甲。有个凤丫头,就有个你。…” 戏曲典故
8、《五鬼闹钟馗》 第40回 不确定 行酒令 鸳鸯道:“凑成却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 戏曲故事
9、《琵琶记》 第42回 昆曲 对话 宝钗对黛玉说她家“《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 剧目名
10、《混元盒》 第54回 弋阳腔 对话 秋纹笑道:“外头唱的是《八义》,没唱《混元盒》,那里又跑出‘金华娘娘’来了?”
戏曲典故
11、《续琵琶记》 第54回 昆曲 贾母对众人述说 贾母道:“我像他(湘云)这么大的时候儿,他爷爷有一班小戏,偏有一个弹琴的,凑了《西厢记》的《听琴》,《玉簪记》的《琴挑》,《续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竞成了真的了。比这个更如何?”
贾母回忆过去史府家班演戏
12、《玉簪记·琴挑》 第54回 昆曲 贾母对众人述说 同上 同上
13、《戏彩斑衣》 第54回 不确定 回目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戏曲典故
14、《琵琶记》 第62回 昆曲 对话 香菱、芳官等几人斗草,“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我有《琵琶记》里的枇杷果”。 剧目名
15、《浣纱记》 第70回 昆曲 词句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戏曲典故
16、《百寿图》 第71回 不确定 礼品图案 贾母八十大寿,甄家送一架大屏,一面为十二扇大红缎子刻丝《满床笏》,一面泥金《百寿图》。 戏曲故事
17、《临潼斗宝》
第75回 杂剧 作者叙述 “贾珍居丧,不得游玩,便命贾蓉做局家,约一些纨绔子弟集会寻乐,每日轮流作晚饭之主,天宰猪割羊,屠鹅杀鸡,好似临潼斗宝一般,都要卖弄自己的好厨艺,好烹调”。 戏曲典故
18、《牡丹亭》 多处 昆曲 多种 另列表
19、《西厢记》 多处 杂剧 多种 另列表



20世纪80年初,徐扶明先生《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中对《红楼梦》中提到的剧目已经进行了初步的考证[①],功不可没。但二十多年过去了,戏曲研究界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这就有必要在徐著考证的基础上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考证。由于本文研究角度主要从演剧状况出发,所以下文主要考证《红楼梦》中上演剧目,其它剧目暂不作专门考证。

《乞巧》《弹词》

《红楼梦》第十一回,写凤姐又点了一出戏《弹词》。第十八回,写元春点的第二出戏是《乞巧》。
以上两出戏皆出自洪昇《长生殿》,属清传奇。《今乐考证》著录,清康熙刊本,暖红室重刊本,《曲考》、《曲海目》、《曲目》并见著录[②]。今存稗畦草堂原刊本,《古本戏曲丛刊》五集据以影印;全剧五十出,其中《定情》、《密誓》、《酒楼》、《絮阁》、《惊变》、《埋玉》、《闻铃》、《哭像》、《弹词》诸出,较为盛行。
《长生殿》第二十二出《密誓》,写唐明皇与杨贵妃在七月七日祭牵牛、织女二星,作生死不渝的爱情密誓,舞台演出时分为《鹊桥》《密誓》两出,《昆曲大全》中又将此出称为《乞巧》。《品花宝鉴》第一回中,就描写了戏曲演员袁宝珠“演《鹊桥》、《密誓》、《惊梦》、《寻梦》等曲,艳夺明霞,朗涵仙露。[③]《弹词》为《长生殿》第三十八出,《缀白裘》二集有录,剧演内廷供奉李龟年,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抱琵琶唱曲谋生,无限感慨地弹唱天宝遗事。两出剧有着重要的寓意,正如己卯脂砚斋评本批:“(元妃)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关节、大关键”。[④]《增评补图石头记》在十八回中眉批:“随意几出戏,咸有关键,若乱弹班一味瞎闹,其谁寓目”。[⑤]

《双官诰》

第十一回写凤姐立起身来答应了,接过戏单,从头一看,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递过戏单来,说:“现在唱的这《双官诰》完了,再唱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
《双官诰》一名《双冠诰》[⑥],为清代剧作家陈二白所作传奇,他约顺治十八年前在世。《今乐考证》著录,有抄本,二十七出,《夜课》等六出有目无文,可据《缀白裘》等戏曲选本补足,《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据以影印。《新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录》并见著录。剧作本事见李渔《无声戏》中《妻妾败纲常,梅香完节操》。《缀白裘》四集、八集有录。剧演冯瑞(字粦如)为仇家所害,弃家行医。传闻冯瑞之死讯,妻妾俱信以为真,先后改适他人。冯瑞之子冯雄,为侧室所生,被扔下不顾,为冯瑞通房之婢女冯三娘(碧莲)抚养成人。冯瑞后来得到于谦重用,累升至兵部尚书,回乡寻亲方知详情,立碧莲为夫人,冯雄也赶考高中,皇上对其养母封赠诰命。碧莲苦尽甘来受到双份官诰,故曰《双官诰》。
清代舞台上,以《夜课》一出最为动人,贾府所演《双官诰》应是折子戏或正本戏,而非全本,因为后面还点了《还魂》、《弹词》两出折子戏。由于此剧为升官高中的吉利戏,在清代富贵之家颇受欢迎,常常点演,这也是贾府家长维护祖业,教育子女最佳教材。

《豪宴》

第十八回写元妃省亲,贾府演戏,元妃点的第一出便是《豪宴》。
《一捧雪》是明末清初李玉代表作“一人永占”之一,今有郑氏藏明崇祯刊本,《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据以影印,还有清乾隆年间内府抄本,二者题目有别。《今乐考证》、《新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录》并见著录,全剧三十出,写明嘉靖年间权相严嵩之子严世蕃为夺取玉杯“一捧雪”而陷害莫怀古一家事。
《豪宴》为《一捧雪》第五出,因其场面豪华热闹,历来常作为开锣戏演出。剧演严世蕃为莫怀古接风洗尘而设宴,莫怀古以汤勤精于裱褙字画和鉴别古董而荐于严府,宴会上演《中山狼》杂剧侑酒,以“戏中戏”手法,影射日后汤勤忘恩负义的卑劣品行。《红楼梦》中将《豪宴》一出设于此,定有其寓意所在,本文另有叙述,此出不再赘叙。

《扫花》《仙缘》

第十八回,写元妃省亲,点的第三出戏为《仙缘》。
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众人不要芳官唱《上寿》,“芳官只得细细的唱了一只【赏花时】——‘翠凤翎毛扎帚杈,闲踏天门扫落花’”(此为《扫花》中唱词)。
此两出皆出明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之《邯郸梦》,有玉茗堂刊本、明天启朱墨本、柳浪馆刊本、汲古阁刊本等,《今乐考证》、《曲品》、《曲考》、《曲海目》《曲录》均有著录。《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据天启朱墨本影印。《仙缘》为《邯郸梦》第三十出《合仙》,舞台演出本改称《仙圆》,亦称《仙缘》、《八仙拜寿》。剧演卢生拜见八仙被张果老点醒梦境、何仙姑赐帚,劝其扫至“无花无地非为罕,忘帚忘箕不是痴”[⑦]。元妃所点之戏,有大寓意(后文详述)。《扫花》为《邯郸梦》第三出《度世》,舞台演出将其分为《扫花》、《三醉》,剧演何仙姑升入仙班,天门少了扫花仙子,张果老差吕洞宾到凡间度曲一扫花之人。此出为芳官在宝玉生日宴会上所唱,预示宝玉度入空门之意。

《牡丹亭》
涉及《牡丹亭》列表(1—3):
回次 出现形式 备注
第11回 家班上演 贾敬寿辰,凤姐所点之戏之一为《还魂》。
第18回 龄官上演 元妃省亲点的第四出戏为《离魂》。贾蔷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
第54回 芳官上演
(贾母欣赏) 元宵节里,贾母叫芳官唱一出《寻梦》,只用箫和笙笛,余者一概不用。
第23回 回目名称 “牡丹亭艳曲惊芳心”
第23回 演习
(黛玉所听) 黛玉听见梨香院内十二官正在演习戏文《牡丹亭》的《游园》《惊梦》。
第36回 宝玉想听之曲 宝玉想起《牡丹亭》曲子来,想听小旦龄官唱一套“袅晴丝”。《惊梦》中
第40回 酒令引用(黛玉) 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
第51回 宝琴作诗引用 薛宝琴作诗谜《梅花冠怀古》,涉及《牡丹亭》中《写真》《拾画》《圆驾》三出戏。


《牡丹亭》,亦称《还魂记》,为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中最负盛名者。有玉茗堂刊本、文林阁本、石林居士本、明泰昌朱墨本、蒲水斋校勘本、柳浪馆刊本、暖红室刊本等,《古本戏曲丛刊》据朱墨本影印。《今乐考证》、《曲品》、《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目》均有著录。《牡丹亭》第二十出《闹殇》,舞台本称《离魂》,剧演杜丽娘相思成疾而亡,且葬于梅树之下。《游园》、《惊梦》实为《牡丹亭》第十出《惊梦》,舞台本将其分为两出,剧演丽娘游园,目睹春色,牵动春情,梦遇柳春卿(梦梅),两情缱绻,梦醒之后萦思不已。这两出戏不仅在元妃省庆所演,梨香院排演时被黛玉所闻,几近留恋痴迷,还令宝玉所垂涎。

《相骂》《相约》

第十八回,贾蔷“命龄官做《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本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从,定要做《相约》《相骂》二出”。
《钗钏记》属明传奇,月榭主人或曰松江王玉峰作。《今乐考证》著录,清康熙间抄本,大兴傅氏藏,《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据康熙抄本影印。吕天成《曲品》、远山堂《曲品》、《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录》并见著录[⑧]。《曲海总目提要》有此本,云:“明时旧本,不知谁作。”全剧凡三十一出。演皇甫吟、史碧桃为韩时忠诳取钗钏,致生无限波澜。本事出《湖海搜奇》阎自珍与柳鸾英故事。今尚演者,有《相约》、《落园》、《讨钗》、《会审》、《观风》、《赚钗》等出,清人小说《义父节夫皇甫吟钗钏记》,弹词《钗钏记》,皆本传奇而作。
《相约》一出,演史家丫环芸香,请皇甫吟的母亲向其子转达史碧桃的约会;《相骂》一出,舞台本亦称《愤诋》或《讨钗》,演芸香又到皇甫吟家,谴责其接受约会,并收取碧桃所赠的钗钏金银而又不娶亲的行为,皇甫吟母亲则谓其子未曾赴约,未得到钗钏金银,因此两人争吵不休。龄官定要在元妃省亲的场合演这两出戏,正是借丫头敢于和老夫人相骂这一情节来发泄她对贾府的不满。

《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太公斩将封神》

《红楼梦》第十九回,写宁国府里演戏,贾珍请众人看戏,“谁想贾珍这边唱的是《丁郎认父》、《黄伯央大摆阴魂阵》,更有《孙行者打闹天宫》、《姜太公斩将封神》等类的戏文。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内中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闻于巷外”。
庚辰本《红楼梦》批语此皆为弋阳腔剧目。其中《丁郎认父》《孙行者大闹天宫》、《姜太公斩将封神》徐著考证较为翔实[⑨]。《黄伯央大摆阴魂阵》需要补充一下,徐扶明、杨宪益、赵景深、吴新雷等,都对此戏做过考证[⑩]。不仅给《红楼梦》注释解决了一个难题,对中国古代戏剧的研究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考证认为,《黄伯央大摆迷魂阵》,简称《迷魂阵》,黄伯央即黄伯杨,《阴魂阵》作黄伯央,杨、央音相近,辗转而并,当是一人。此戏为清宫廷大戏,是一个独立的连台本戏,清宫戏班演过,见《清升平署志略》。今存有车王府抄本,及光绪年间碧蕖馆抄本(碧蕖馆即北京致文堂)。此剧取材于《元刊全相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卷下[11],剧演黄伯杨是燕将乐毅的师父,布迷魂阵以困齐将孙膑,后鬼谷子下山,助其徒弟孙膑破了阵。听腻了昆腔靡靡之音的贾府观众,抵挡不住当时剧坛大环境的冲击,所以聘请弋阳腔戏班来府中演出,演几出热闹的戏文,真实反映了康乾时期剧坛花雅之争初期昆弋较量的实际状况。


《西游记》

第二十二回,写宝钗过生日演戏,宝钗为逢迎贾母高兴而点了一折《西游记》。
《西游记》,元杂剧作家杨景贤、吴昌龄分别有作,杨作现存《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吴作已佚,《升平宝筏》据此而作。明夏均正亦作传奇《西游记》,《曲海总目提要》有录。明陈龙光有戏文《唐僧西游记》,《南词叙录》、远山堂《曲品》、《曲海总目提要》皆有录。清代舞台昆曲演出《西游记》折子戏皆出于此二,其中《认子》、《胖姑》、《借扇》见《缀白裘》、《与众曲谱》;《北饯》、《回回》见《缀白裘》、《集成曲谱》;《思春》(或作《狐思》)见《纳书楹曲谱》。由于定的是一班新出的小戏,且昆弋两腔俱有,故可推知此出非讲究排场的大本戏,而是家常小戏。宝钗所点之戏便出于上述几折。

《刘二当衣》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凤姐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科诨,便先点了一出,却是《刘二当衣》”。
关于这个出戏,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室的《红楼梦》新校本征求意见稿中,简单地注了四个字:“一出闹剧”。[12]吴新雷先生与胡忌、赵景深共同探讨推论,此戏产生于乾隆年间,属弋阳腔,剧本原名《叩当》,舞台本称《刘二当衣》,剧演穷汉刘二清早就上当铺叩门,但当铺大门尚未启开,他就站在门外,一边等着,一边唱着好几段弋阳腔来消磨时光。宋铁铮指出在《清代伶官传》第一册“增福条”中有《刘二叩当》记载。接着吴书荫、傅雪漪在《红楼梦学刊》对上述考证分别予以驳论,二者认为此剧据明沈采《裴度香山还带记》第十三出《刘二勒债》改编,剧演书生裴度即将赴京赶考,遣老仆裴旺到妻弟刘二当铺典当衣物,不料刘二为富不仁,不仅不当,还将衣物抵为利息,在此过程中,刘二装痴卖傻、插科打诨,唱一些异腔别调来搪塞裴旺。此剧诙谐幽默的舞台表演效果,不仅符合点戏人凤辣子的性格,而且也正合看戏人贾母的趣味。

《虎囊弹·山门》

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贾母内院搭了家常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以此来庆祝,“至上酒席时,贾母又命宝钗点,宝钗点了一出《山门》”。
此出戏出自传奇《虎囊弹》,明末清初剧作家邱园所作,《今乐考证》著录,未见全本,只有六个单出流行,见载于升平署《忠义璇图》底本,《新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录》并见著录。据《曲海总目提要》卷二十七,故事演鲁智深、赵员外、金翠莲事,金、赵二人窝藏智深被告发,赵入狱,金氏为其诉冤,甘愿悬于竿上,弹以虎囊一百,解救赵员外,故为题。
《山门》一出取材于《水浒》第四回《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亦称《醉打山门》,《缀白裘》三集收录。剧演智深大醉归寺,打坏山门一事。《红楼梦》中宝钗提到此戏用【北点绛唇】套,共八支正曲,并赞赏第七支【寄生草】“填的极妙”,因宝玉央告,念了《寄生草》,宝玉听得兴意发作。后因席上吵嘴,宝玉心灰意冷,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萌发了日后宝玉出家之念。此剧今演者只《山亭》一出,即《山门》,京剧有《虎囊弹》正演此事。

《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

第二十九回,贾府众人到清虚观打蘸 ,“贾珍一时来回,‘神前拈了戏,头一本《白蛇记》’……第二本是《满床笏》……第三本是《南柯梦》”。
远山堂《曲品》中有明翁子忠所作传奇《白蛇记》的记录,已佚,此与郑国轩《刘汉卿白蛇记》戏文题材类同。因文中贾珍道:“是汉高祖斩蛇起首的故事”,当为白朴所作杂剧《斩白蛇》,徐著考证翔实,但由于史料的匮乏,暂不能断定此出戏为何腔种。
《满床笏》,亦称《十醋记》,清初范希哲作,《古本戏曲丛刊》五集影印康熙本,三十六出,“湖上李笠翁先生阅定绣刻八种”之一[13]。此剧作为吉庆戏,在封建大家庭颇为盛行。俞樾《春在堂随笔》:“(清代)人家有喜庆事,以梨园侑觞,往往以《笏圆》终之”。[14]《今乐考证》、《曲考》、《曲海目》、《曲录》均有著录,剧演郭子仪七子八婿相聚时朝笏满床,故名《满床笏》。今尚演者有《纳妾》、《卸甲》、《跪门》、《封王》等。
《南柯梦》为明汤显祖《玉茗堂四梦》之一,亦称《南柯记》。《今乐考证》著录,有明万历间玉茗堂刊本、唐振吾刊本,明末柳浪馆刊本,明末汲古阁刊本,明崇祯间沈际飞刊本,陈眉公刊本,闵刊朱墨本,暖红室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本据万历间刊本影印。《曲品》、《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录》并见著录,全剧四十四出。本事源于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演淳于棼入梦招驸马,经历了极富极贵,终究家破势败,醒后彻悟成佛事。
此处所演三剧,当预示贾府家族兴衰史(后作详述)。


《荆钗记·男祭》

第四十三回写到,九月初二凤姐生日,“当日演的是《荆钗记》”。四十四回,“黛玉因看到‘男祭’这出上[15],便和宝钗说道:‘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上来做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荆钗记》为元明南戏剧本,据考证系出才人之手,各本所署柯丹邱、李景云、温泉子均非原作者。《古本戏曲丛刊》初集影印明嘉靖姑苏叶氏刻本和万历后期屠赤水评本两种,通行本为《六十种曲》本,四十八出。剧演王十朋与钱玉莲夫妻二人曲折的人生经历。此剧自问世以来,盛演不衰,影响巨大,温州几种《竹枝词》均有叙及,如:“乡评难免口雌黄,演出《荆钗》话短长”;“风鬟袅袅夜来香,艳说《荆钗》枉断肠”等。
《六十种曲》本《荆钗记》第三十出,《祭江》,昆曲又称《女祭》,是王十朋之母在江边祭玉莲,曲中“寻踪觅迹,含泪到江边”可证。第三十五出《时祀》,舞台演出称《男祭》,剧演王十朋告知王母,他梦见玉莲托梦道“十朋,我只与你同忧,不与你同乐”。王母认为是玉莲前来讨祭,十朋便备下祭礼哭祭玉莲,并没提到在江边设祭。《缀白裘》八集中此两出均有录。戏曲选集《醉怡情》收《时祀》却更名为《祭江》,可能是艺人作家们在传抄改编过程中混淆所致。李渔《比目鱼》第二十八出《巧合》,谭楚玉点《王十朋祭江》,其中【折桂令】曲云:“我那妻呵,你当初在此投江,我今日还在此设祭”,
贾府上演《祭江》,定是在江边,以至黛玉看了《祭江》发出一番议论,影射宝玉跑到水仙庵去祭祀金钏儿。曹雪芹“借题发挥”的创作手法,无声处意到笔随,不得不令后人惊叹。

《西楼记·楼会》

第五十三回,贾府元霄家宴,“此时唱的《西楼会》,正是这出将完,于叔夜赌气去了,那文豹便发科诨道:‘你赌气去了。恰好今日正月十五日,荣国府里老祖宗家宴,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
《西楼会》为清代剧作家袁于令所作传奇,《今乐考证》著录,远山堂《曲品》、《传奇品》、《新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目》并见著录,现有明剑啸阁刊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据以影印,明刻《陈继儒批评西楼记》、明读书坊刻《恬云阁西楼记》、汲古阁刊本、清宁我斋刊巾箱本及六十种曲本。凡四十出,剑啸阁本题《西楼梦》,相传是作者自况身世之作,“袁” 即剧中主人公“于鹃”二字的反切,剧演御史公子解元于鹃(叔夜)与西楼名妓穆素微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
此剧第八出《病晤》,舞台本称《楼会》,见《缀白裘》五集,剧演于鹃所填【楚江情】一曲,深受穆素微喜爱,于鹃见到穆所书【楚江情】花笺并领悟穆之意,即去西楼相会,穆扶病出见,为歌【楚江情】,约百年偕好。此时书僮文豹来,催于鹃去速去会文,于穆二人恋恋不舍而别。
此剧在文中的精妙之处在于,“文豹”的即兴科诨大受奖赏。可见贾府家班的小演员们为了逢迎主子们的开心,不仅要“才艺双绝”,而且还要有随机应变的本领。不时的来一些小的科诨,以取悦主人。

《八义·观灯》《琵琶记·吃糠》
此二出戏徐著较为详备,此出不作补充。


《西厢记》
《红楼梦》中上演、引用、化用《西厢记》情况(1—4):
《红楼梦》回次 出现形式 《红楼梦》中原文 《西厢记》中原文 《西厢记》折次[16]
第二十三回 回目名称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第二十三回 宝玉将自己和黛玉作比张生和莺莺 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 小子多愁多病身,怎当他倾国倾城貌。 第一本第四折P27页
第二十三回 黛玉骂宝玉 呸!原来也是个‘银洋镴枪头’。 呸!你是个银洋镴枪头。(红娘骂张生) 第四本第二折P91页
第二十三回 黛玉深层领悟戏词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 第一本楔子P7页
第二十六回 黛玉自叹 每日家情思睡昏昏。 每日价情思睡昏昏。 第二本第一折P31页
第二十六回 宝玉与紫鹃打趣 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你叠被铺床。 若共他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叫他叠被铺床。 第一本第二折P16页
第三十五回 黛玉触景生情 幽僻处,可有行人?点苍苔,白露泠泠。 幽僻处可有行人,点苍苔白露泠泠。 第二本第二折P42页
第四十回 黛玉将《西厢记》戏词引入酒令 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纱窗外定有红娘报。 第一本第四折P25页
第四十九回 宝黛交谈中宝玉道 孟光接了梁鸿案 更做道孟光接了梁鸿案 第三本第二折P69页
第四十九回 宝玉道宝钗与黛玉间矛盾化解 小孩儿家口没遮拦。 小孩儿家口没遮拦。 第三本第二折P65页
第五十一回 薛宝琴新编怀古诗(诗作) 《蒲东寺怀古》
第五十四回 葵官上演 《惠明下书》
第五十四回 贾母述说 “…凑了《西厢记》的《听琴》…”
第六十二回 探春对薛姨妈道 恭敬不如从命 恭敬不如从命 第二本第二折P45页
第六十三回 岫烟品妙玉 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 第二本楔子P36页
第八十七回 黛玉看了宝钗的书信道 惺惺惜惺惺 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第一本第三折P23页



从以上列表可以看出,《红楼梦》中上演《西厢记》与宝黛所看《西厢记》并非一种,据庄一拂《古本戏曲存目汇考》记录,有关“西厢”题材的剧作有: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杂剧、李景云《崔莺莺西厢记》戏文、李日华《南调西厢记》传奇、高忠元《南西厢》传奇、王基《西厢后传》传奇[17]。五十四回贾府在元宵节让葵官上演的《惠明下书》当为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中楔子,《缀白裘》二集有录,是昆曲常演的杂剧剧目。此回贾母所述史府家班曾演出《听琴》当为李日华《南调西厢记》第十九出《琴心写恨》,但舞台本有所改动。宝黛所读、所用的当为王实甫《西厢记》,据列表中对应的原文可以看出。所以贾府舞台所演“西厢”与宝黛之间言及“西厢”,从风格、语言、思想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可以看出,康乾时期人们对不同的“西厢”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

《上寿》

第六十三回,写宝玉过生日,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于是大家吃酒,芳官便唱:‘寿筵开出风光好……’众人都到:‘快打回去!这会子很不用你来上寿,拣你极好的唱来’”。
《缀白裘》初集《牧羊记·庆寿》中【山花子】:“寿筵开出风光好……”唱词[18],便是芳官所唱。《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此剧出于宋元无名氏《苏武牧羊记》,亦称《白雁记》,《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有录。但《缀白裘》八集中《上寿》剔除有关苏武情节,改为八仙上寿,为昆曲上演剧目,其中亦有芳官所唱。有关“八仙庆寿”的作品,朱有燉曾作《瑶池会八仙庆寿》,傅山曾作《八仙庆寿》。庆寿演剧历史悠久,只是在不同的时代,演剧的方式及其内容有所变化而已,这几种庆寿戏,是研究庆寿演戏的重要的史料。

《蕊珠记·冥升》

第八十五回写黛玉生日贾府演戏,第三出演的是新打的《蕊珠宫》里的《冥升》。
元代庾吉甫写过《蕊珠宫》杂剧,曹、尤二本《录鬼薄》,全称作《秋月蕊珠宫》,天一阁抄本及正音谱均仅见简称。[19]明清两代戏曲剧目中,尚未见有《蕊珠宫》。严敦易先生对《蕊珠宫》作过考证,据《雍熙乐府》卷十四【商调集贤宾】收“想双亲眼中血泪滴”一套记载看,与《蕊珠宫》有着紧密的关系,认为此为董永与织女的故事,或属李文蔚的《风雪推车记》的内容,或属庾吉甫《蕊珠宫》杂剧一折,但难免牵强附会。杜世杰先生对《冥升》进行过考释,但主要从嫦娥影射董妃、或黛玉的角度出发[20]。徐扶明先生认为《蕊珠宫》为高鹗虚拟的一出戏,来影射黛玉的命运结局,似乎有一定的道理,毕竟艺术真实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虚拟。

《祝发记·渡江》

第八十五回写黛玉生日贾府演戏,第五出是达摩带着徒弟过江回去。
《祝发记》为明代剧作家张凤翼所作传奇,全名《徐孝克孝义祝发记》。《今乐考证》著录,吕天成《曲品》、《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目》并见著录,现存明万历间金陵富春堂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初集据以影印,万历金陵继志斋刊本、万历虎轩刊本。本事源自《南史·徐擒传》,略加赠饰。共二十八出,剧演徐孝克卖妻祝发孝养事。
此剧第二十四出《达摩折芦渡江》,舞台本称《渡江》,见《纳书楹曲谱》正集,剧演高僧达摩大师折芦苇作舟,渡江而去。此为高鹗续作,当为寓意宝玉度入空门之意。

《占花魁·受吐》

第九十三回,写蒋玉函演《占花魁》,“扮了秦小官(秦钟),伏侍花魁醉后神情,把那种怜香惜玉的意思,做得极情尽致,以后对饮对唱,缠绵缱绻”。
《占花魁》是明末清初李玉代表作“一人永占”之一,今有《古本戏曲丛刊》三集据明崇祯间大兴傅氏刊本影印、清初刻本及乾隆十二年(1734)重刻宝研斋藏本。《今乐考证》、《新传奇品》、《曲考》、《曲海目》、《曲录》并见著录,共二十八出。剧演卖油郎秦钟独占名妓王美娘(花魁娘子)事,故名。此剧源于《醒世恒言》中《卖油郎独占花魁》,但内容颇多不同。
此出所演为《占花魁》第二十二出《种缘》,舞台本称《受吐》,《缀白裘》十集卷四载有本出,名为《种情》、《醉归》。演秦钟初次入妓院,从深夜到天亮照顾花魁,用心真挚,体贴入微,最终博取花魁的信任。
《红楼梦》中此出戏最专一的观众莫非宝玉,由剧中卖油郎秦钟可联系到和宝玉有着密切关系的两个同性人物,一为已故的可卿之弟(秦钟),一为扮演者蒋玉函。卖油郎为表,秦钟与蒋玉函二人合为里。以至宝玉“只把两支眼睛独射在秦小官身上”,“宝玉的神魂都唱的飘荡了”。曹雪芹“以戏代笔”,微妙地展现了宝玉在久别重温故人时的忘我神情。
通过整理,我们对《红楼梦》中所上演的剧目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从剧种角度看,有昆曲、弋阳、高腔、梆子腔等。从戏班性质看,有商业戏班、家班。其中商业戏班或昆班、或昆弋两腔俱有的,或专门从事弋阳腔表演,或昆、弋、高腔、梆子兼备;而家班主要以昆班为主。




--------------------------------------------------------------------------------

[1] 廖奔、刘彦君《中国戏曲发展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106页。
[2] 杨懋建《都门纪略·词场门·序》,收入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72辑总716号,徐永年增辑,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年版,第349-350页。
[3] 转引自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4月第2版,第887页。
[4] 详见吴新雷、宋铁铮《<刘二当衣>是一出什么样的戏》,《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1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222页;傅雪漪《刘二当衣》考,《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2辑,第75页;吴书荫《也谈刘二当衣》,《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3辑,第306页。
[5]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4月第2版,第884~885页。


[①] 详见徐扶明著《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中《〈红楼梦〉中戏曲剧目汇考》一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84年版。
[②] 庄一拂主编《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P1269页。
[③] 陈森《品花宝鉴》,洪江标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P4页。
[④] 曹雪芹《百家汇评本〈红楼梦〉》,陈文新、王炜辑评,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114页。
[⑤] 转引自徐扶明《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12月第1版,第29页。
[⑥] 洪惟助主编《昆曲辞典》,台湾: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出版中华民国九十五年版, P118页。
[⑦] 黄竹三、冯俊杰编《六十种曲评注》
[⑧] 《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全三册),庄一拂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⑨] 《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P65~68页。
[⑩] 徐扶明考证见《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P65页。吴新雷考证详见《〈黄伯央大摆阴魂阵〉的出处和内容》,《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P65页。
[11] 《元刊全相平话·七国春秋平话》卷下,可参见1955年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58一77页。
[12] 《<刘二当衣>是一出什么样的戏》,《红楼梦学刊》,一九七九年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P222页。
[13]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编《中国曲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版,P491页。
[14] 俞樾《春在堂随笔》
[15] 男祭——《红楼梦》庚辰本为“祭江”。
[16] 表中《西厢记》原文参考元·王实甫《西厢记》,翁敏华评点本,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17] 庄一拂《古本戏曲存目汇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版,分别见181页,15页,824页,1365页,1407页。
[18] 《牧羊记·庆寿》,见《缀白裘》初集,清·钱德苍编选,汪协如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册,第2页。
[19] 严敦易《元剧斟疑》(下),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573~577页。
[20] 详见杜世杰《红楼梦考释》,北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5年3月版,第254~256页。

(作者:王潞伟 来源:戏剧研究——国内第一家戏剧研究学术网站)



是非是我非我
2009-9-22 08:2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