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春節憶兒時(舊文)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海外逸士

#1  春節憶兒時(舊文)

中國人好幸運﹐一年裡可以過兩個年﹐一個公曆年﹐一個農曆年。由於各地習俗不同﹐
過年時的風俗也有些不一樣。現在來到美國﹐除非春節在週末﹐一般無法慶祝﹐連
燒頓好吃的也辦不到。工作太忙了。所以只能回憶一下小時候在上海過春節的情景。


記得大人們說過﹐冬至大如年。所以冬至晚飯是要全家團聚在一起吃的。這恐怕算
是過年活動的開始。冬至那天除了吃頓團圓飯外﹐沒有其他活動。這頓飯很豐盛。
現在只記得有一道菜叫一品鍋﹐是用文火燉出來的。在一隻直徑至少有一尺半的錫
合金平底鍋裡﹐放進全雞全鴨﹐一個蹄胖一塊火腿﹐還有筍和不是綠色的蔬菜﹐因
為我不記得看到裡面有綠色。也沒有黃色的胡蘿蔔。可能那時候胡蘿蔔還上不了桌
面。但有十幾隻棕色的虎皮蛋浮在湯面上。

冬至後到年關前是過年的準備階段﹐把房子的上下裡外都打掃乾淨﹐謂之除塵。隨
後在門上貼一張有“福”字的紅紙。有的人家把“福”字倒貼﹐意為福到。我們家
門上的“福”字沒有倒貼。那個“福”字是我寫的﹐因為我剛在練毛筆字。“福”
字本是“示”字傍﹐我卻寫成了“衣”字傍。家父卻說“福”字多一點﹐很好。我
們還貼了“福”字在灶老爺的神龕上面。那時的上海人貼春聯和年畫的不多。所有
我們家也沒貼。廚子得採購食品儲存起來﹐有的菜要先燒好﹐放在冰櫃裡﹐怕請客
太忙時來不及。送節禮的人也逐漸到來。吃的東西放進貯藏室。其他禮品留在客廳
桌上﹐讓大人晚上回家來時看。還請了個裁縫來家﹐為每個人做新衣服。學校放了
寒假。孩子們在院子裡放爆竹。我口袋裡放了一把小爆竹﹐手裡拿了跟點燃的香﹐
把爆竹的引線用香點燃﹐再向沒人的地方丟出去﹐“啪”的一聲響﹐一路走﹐一路
又點又丟。還有一種摜爆﹐向地面上用力丟去﹐就會爆響。有一種泥團摜爆﹐像粒
指尖大小的泥丸﹐裡面是火藥﹐小孩們放在彈弓上向牆上彈出去﹐也會爆響。有頑
皮的孩子去彈路過的行人。如果彈在人家身上﹐把衣服燒了一個小洞﹐會到家來告
狀﹐就挨打。

吃年夜飯也是家人團聚之時﹐但還得先祭祖宗﹐想來是表示與祖宗一起團聚的意思。
客廳正中掛了祖宗的畫像﹐前面一張紅木方桌﹐桌子上方和左右兩側﹐每邊放上兩
張靠背椅﹐空出的一側桌前綁上塊繡花的紅桌圍﹐前面有隻蒲團﹐可跪在上面叩拜
祖先。桌上供了十碗熱氣騰騰的菜。每個椅子前面的桌上放著一雙筷﹐一杯酒和一
碗飯。在有拜墊一側的桌上點著香和蠟燭。隨後家中自己人按長幼次序跪在拜墊上
叩頭。等香和蠟燭一燒完﹐祭祖完畢﹐就開始吃年夜飯。在祭祖的同時﹐廚房裡在
祭灶老爺。在一個磚灶靠牆的壁上﹐有一個小屋子樣的洞﹐裡面供著灶老爺的畫像。
酒菜都供在畫像前面的灶台上﹐一碗飯上面灑了一層黃糖﹐意思是要黏住灶老爺的
嘴﹐使他在向玉皇大帝彙報時﹐不能說壞話。香燭點完後﹐就把灶老爺的像燒掉﹐
說是上天去了。到了年初頭上﹐再買一張新的畫像放上﹐兩旁還有付對聯﹕“上天
奏好事﹐下界保平安”。

除夕晚上﹐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是放那種大的二響爆竹和焰火﹐那時候我們叫花筒﹐紙
筒裡會放出火花來的。有種大的爆竹﹐點燃後﹐在地面上響一下﹐就升上了半空﹐
隨後再響一下。接下來是守歲﹐但這是大人們的事。小孩還得睡覺。倒也不一定是
大人強制去睡﹐到時眼皮不爭氣﹐粘到了一起﹐就自動去睡了。年初一醒來﹐先摸
枕頭底下有沒有壓歲錢。紅封袋裡放幾塊銀洋﹐或者是幾個一兩小的金銀元寶。這
是老規矩。被子上早就蓋好了新衣。起身後穿上新衣﹐先去向長輩拜年﹐然後吃糖
年糕湯﹐甜甜蜜蜜﹐高高興興。但我更喜歡吃油煎糖年糕﹐把切成一片片很薄的糖
年糕放在油鍋裡﹐煎得脆脆的﹐比下在水裡的更好吃。在客廳的桌子上﹐中間放個
裡面分格的銀果盤﹐放各種糖果﹐包括做成金幣狀的巧克力。靠四角的位置上有四
個高腳銀盆子﹐上面放水果﹐有切成一段段的甘蔗﹐長度和盆子的直徑一樣﹐用紅
紙條裹起來﹐表示節節高﹐步步高﹔再有蘋果橘子。在兩個銀盆子之間﹐還有車光
玻璃的盆子﹐裝糖蓮子等蜜餞和西瓜籽葵瓜籽南瓜籽等。拜年的來客中﹐如屬長輩﹐
我還得去叩頭賀年﹐當然少不了一份壓歲錢。年過完後﹐壓歲錢都上繳﹐說是存起
來﹐大時給我作學費。有爸媽的晚輩來拜年時﹐也得給他們壓歲錢。佣人給每位賀
客送上元寶茶。這不是金銀元寶﹐而是青橄欖﹐放在瓷製的有蓋茶碗的蓋上﹐再放
一個在托底上。一般客人拜下年就走﹐因為還要去別家拜年。佣人就把那碗茶拿回
廚房去﹐有新客人來時﹐再拿出來。按道理﹐新客人來應該沏碗新茶﹐但因為從來
沒人喝這碗茶﹐所以佣人也懶得換。我爸媽當然不會過問這種小事。連我看在眼裡﹐
也沒興趣向爸媽打小報告。對坐得時間長一點的客人﹐佣人再送上一碗銀耳蓮子羹。
賀客走時﹐會在茶碗底下壓上一個紅封袋﹐叫茶封﹐是給佣人的。過完年分給所有
的佣人。春節期間﹐家裡經常請客﹐高朋滿座。但小孩不能上桌﹐另在一室獨吃﹐聽
著大人們姆戰之聲﹐也感到節日的歡樂。姆戰在上海叫“划拳”。對戰的兩人各用
一手伸出手指﹐各猜雙方共伸出多少手指。伸出拳頭算零。雙方口中還要叫數字﹐
但並不只叫一﹐二﹐三等。我記得當時大人是這麼叫的﹕一向恭喜(意為“一向發
財”)﹐兩相好合﹐三元及第﹐四季發財﹐五子登科﹐六六順利﹐七巧﹐八仙過海﹐
九九歸元﹐十全十美。猜對的人是贏家﹐輸家喝酒。有時用套杯喝﹐約有十個杯成
一套﹐小的套放在大的裡。最小的比啤酒瓶的蓋子大不了多少。最大的比一般吃飯
的碗大一點。從小喝到大﹐一局完成。換人再來。有時我站在邊上看一會兒﹐覺得
挺好玩的。等大人不在時﹐我拿出這套杯來倒入冰汽水﹐一個人從小的喝到大的﹐
感到肚子鼓鼓的。有客人時﹐吃罷晚飯﹐還要打麻將﹐常玩個通宵。佣人輪班侍候﹐
整個夜裡要吃兩三頓宵夜。不然的話﹐準餓得頭昏眼花﹐哪還有精力玩通宵。我第
二天起來﹐客人正在離開﹐都是一張張疲勞的隔夜臉。

過年氣氛一直延續到元宵節後。元宵也是我的生日。記得一個元宵日﹐大人家中有應
酬﹐讓汽車伕帶我去逛城隍廟﹐買回一盞紙做的兔子燈﹐下面有四個輪子。到了晚
上﹐點上蠟燭﹐我骨碌碌地拉著走﹐一不小心﹐兔子摔跤﹐燒了起來﹐好不心痛﹐
可是我沒哭﹐因為在收音機裡聽說書先生講過﹕“丈夫有淚不輕彈”。他沒說“大
丈夫”﹐想來包括我這個“小丈夫”。況且大人答應再給我買一個。在我十歲那年
生日﹐因為是元宵﹐大人藉機請了客﹐說是給我慶祝生日﹐但我可不是這次請客的
中心人物。我還是算作小孩而在別室吃飯。不像我女兒在美國做生日﹐大家把她捧
鳳凰似地當作主角。我也忘了當時收到過什麼生日禮物。元宵也是燈節。當時正月
十三叫上燈夜﹐我們從城隍廟那裡買來好些燈﹐在家裡掛起來﹐有鳳凰燈﹐白象燈﹐
獅子燈等﹐裡面都點上蠟燭。一直到正月十八晚上﹐叫落燈夜﹐才把燈都收起來﹐
可以明年再用。元宵夜是燈節的高潮。除了看燈﹐還要吃湯圓。我家做湯圓的粉是
豆沙色的﹐據說每年有人從家鄉帶上來給我們﹐叫蘿萁粉。有的地方還興打燈謎﹐
把謎條貼在燈上。我們家裡可沒有燈謎﹐也沒人有興趣打。



天生我材竟何用﹖
2009-7-17 17:24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纪实录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