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冬日随笔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寒江月

#1  冬日随笔

冬日随笔

雪后新晴,天空碧蓝,空气清冽。 地上的雪尚未完全融化,树枝上已经缀满芽苞,空气里飘浮着春天的味道。

春天是生的季节,我却想起这几年来用相机纪录的一个特别的地方: 法拉盛公墓。 这座公墓建于1865年,那时的法拉盛还是一片片农田。公墓对面是一座公园。公园尽可能保持天然状态,除了人工开辟的小径,球场和儿童游乐场, 山丘和小湖都保持天然的样子。 公墓却十分人工化, 草地保养得非常好,一年四季草色鲜亮。墓园四时风景如画,春天花团锦簇,夏天绿树如盖,秋天枫叶入火,冬天白雪皑皑。这座墓园绝无斜阳衰草的凄凉恐怖,只让人感到生命的尊严和死亡的庄重。

走进公墓不一定都是来扫墓的, 也有像我这样,喜欢公墓里的安详宁静的人。 我把它当成避尘之处,不时开车到墓园来,把 车泊在大树下,摇下车窗,闭上眼睛,静听风从草尖树叶上走过。常常会看到松鼠从草地上跳到墓碑上, 然后一溜烟窜上树,消失在叶丛里。有几次,大雨天,我开车到墓园去,坐在车里听雨声。那种远离尘嚣的安详寂静,灵魂也被雨水清洗了一遍。 有一次遇到葬礼车队,一行车沉默地缓缓开进公墓,我避让到一边,合十为逝者祈福。下葬的过程中,没有人嚎啕痛哭,更没有人呼天抢地, 一小群穿着黑色衣服的人站在墓坑边, 有的手拿《圣经》,有的手拿一枝玫瑰花,用庄严的沉默送逝者最后一程。

生命观念不同, 死亡观念自然也不同。中国人以感情含蓄著称,在葬礼上却是令人吃惊地感情外露,而一向不吝于流露感情的美国人在葬礼上反而十分含蓄。 中国式的葬礼非常热闹, 美国式的葬礼极端凝重。中国人很不喜欢谈论死亡,美国人提倡在年富力强时就立好遗嘱,把财产分配,葬礼形式等事先做好安排。中国式的葬礼表现生者对逝者的依依不舍,美国式的葬礼用鲜花与回忆来庆祝逝者度过的一生。我对中国葬礼之后的宴会相当不解,宁愿像美国人那样,捐给逝者的家人一点钱,或者遵照丧家的指示,把捐款寄给他们支持的慈善机构。

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中唯一没有来世的宗教,它的最高理想是把生命无限延长。即使得道升天也不忘带上鸡犬,将现世的人生搬到仙山福地,令人疑惑那仙山福地也不过是一个永恒的村庄,村中鸡鸣狗吠声声相闻。或者躲进“洞天”里,“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张爱玲评道,如此,活了一千年其实也就等于活了一天。每想到她这句话,总是忍俊不禁。宗教感比较强的美国,离世也就是回家,回到上帝的家园。美国的葬仪社多称“葬礼之家”,或许是因为有“回家”的隐义吧。

几年前,有朋友从中国南方来, 我带他去这座1865年的老墓园。 时值春末, 墓园里芳草萋萋,鸟飞蝶舞, 春花已落, 绿荫初成。草坪上,一群前来扫墓的人铺开一条大被单,众人席地而坐,打开带来的篮子,拿出食品,就地夜餐。几个孩子在草地上欢笑奔跑。 墓园里洋溢着生的欢欣。 我的朋友在墓园里流连忘返,竟然起了移民之念。 曼哈顿五大道的繁华没有使他动心,这片墓园反而把他吸引,这倒是我始料未及的。


2006-4-19 09:2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杜欣欣

#2  

江月,我说你上那儿疯去了,原来又去墓地了。
“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中唯一没有来世的宗教”所以中国人没有彼岸意识。

另外问你一个相机的问题,你那相机是数码的吗?多大的PIXELS?


2006-4-19 09:4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  

又来了一位散文大师!为力学不过来了。:)

江月,我依你说的,今早照了几张,一会儿看看效果。谢谢。


2006-4-19 09:5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杜欣欣

#4  

嘿嘿,江月的北欧写的很棒,曾在温故第一期刊出。江月贴出来吧。你已经换过银子了。


2006-4-19 09:5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5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杜欣欣 at 2006-4-19 02:49 PM:
江月,我说你上那儿疯去了,原来又去墓地了。
“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中唯一没有来世的宗教”所以中国人没有彼岸意识。

我在science center, 看到黑洞的模型。旁边有个小说明:如果人掉进黑洞,只能一去不复返。

我在想:生命可以继续,但是在另一个空间。这是不是几种宗教的折中?


2006-4-19 09:5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杜欣欣

#6  

为力,江月的剪纸也特棒,我最嫉妒她的剪纸和小蚕的画,背地里嫉妒的压根儿痒。


2006-4-19 09:5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