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女子教育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dxrcy


#1  女子教育

抗战前的成都女子师范学校(1904-1935年)
1904年 (清光绪三十年)成都陆慎言、陈罗澂开办淑行女塾,它是四川省立成都女子师范学校的肇始。抗战前成都女子师范学校经历了淑行女塾、四川省城女子师范学堂和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三个时期。每一时期的发展都与四川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密切相关,都有自己独有的办学模式和特色,为抗战期间成都女子师范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之基础。
一、陆慎言与淑行女塾的创设
陆慎言先生,字绎之,少年时就读尊经书院。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陆先生乃与徐子休、胡雨岚两先生东渡日本,考察学务,专察其女学之体制及设施。1904年 (清光绪三十年)春陆先生回国后,“与陈罗澂夫人、陆席淑贞夫人私人集资,租江渎庙侧端氏之东庑为校舍,创办女学,是为淑行女塾”。 “招收能识字、能书写的青年妇女和少年女子入堂肄读”,延聘中外女教员,教授四书五经之类课程,标榜以培养贤妻良母为帜志,“时风气锢蔽,女子不肯离家就学,故开学之日,仅有学生七人”,该校为四川省创办最早的女子学堂之一。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淑行女塾更名为“淑行女子中学堂”。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暑期招收师范一班,学生30人左右,限二年毕业。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学校改为公立,由学务公所按年补助款项。1911年(宣统三年)2月,招收简易师范一班,额定学生50名,三年毕业,先习预科一年;3月,陈罗澂之女陈宝琼留日毕业归来开办保育科;秋季,购买后邻荒市官塘一段为附设幼稚园及高初级小学之用,“由是本校校址扩充,班次增加,校务亦蒸蒸日上”。
淑行女塾的教育宗旨、教学模式既具有中国传统私塾的特点,又深受日本教育影响。女塾以培养“贤妻良母”为教育宗旨。陆慎言虽然敢开风气之先,创设女学,然其本质依然是“一个守旧的举人”, “要求女学生恪守女训,讲幽娴贞静,三从四德,头发要梳紧毛辫,不许梳时髦的松三把;衣服要穿长过膝三寸的,不能穿短的;学生上学,轿子一定要拾进院内的大厅上,才准揭开轿帘。总之,一切要遵循封建的道德规范”。淑行女塾创办后,除陆慎言、胡峻等人担任“中学”,开设了家事课程,聘请有日本女教习如加藤峰、今野八重。在课程设置上,按照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学部颁布的《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设修身、教育、国文、算术、地理、历史、图画、裁缝、手工、家政、音乐、卫生、体操等,师范班加心理、生理、教育学、教授、管理法各科。总之,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灌输、家政能力的培养、管教能力的养成作为教学与训练的三大内容。
二、从淑行女塾到省城女子师范学堂
1911年(宣统三年),“淑行女子中学堂”改名为“四川省城女子师范学堂”。该校“创办之初名淑行女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为淑行女子中学堂。嗣改为省城女子师范学堂”。
经过辛亥革命,闭塞的四川社会风气已有所改变,女子接受教育已成为社会时尚。民初省城女子师范学堂已纳入四川教育厅统一管理,学校规模扩大,学生人数增多,1911年(宣统三年)“乃购文庙后街民房为校舍,添办师范预科,并附设小学”,同年吴蜀猷在该校右邻吴氏宗祠后面隙地创办的女子师范学堂学生二班及校舍归并该校。学校设有教室、缝纫室、游戏室、图书室、实验室及操场等。学堂经费由省学务公所开支,1911年(民国元年)决算经费16654元,1913年(民国二年)决算经费24509元,1914年(民国三年)决算经费12420元。
1911年(宣统三年),省城女子师范学堂除原有简易师范科外,增设了女子中学部,并附设女工讲习科、技艺专修科、预科,学生都“由家塾修业考入”,来自四川各地,如成都、荣昌、绵阳、资阳、南溪、合江、巫溪、富顺等地。1908年(宣统元年)-1914年(民国三年)共毕业学生581人。1913年(民国二年)教职员数量增加到近30人。学校设校长、教务、监学主任和监学、教员若干,教职员主要由三类人员组成,一是前清举人、贡生;二是本省高等师范学校毕业;三是本校毕业之优秀生。同时聘请一位日本籍女教员田添女士,教授造花、工艺两科。
1912年(民国元年)教育部公布《师范学校规程》,对师范学校的课程设置和要求作了详细规定,省城女子师范学校民初时课程设置已按《规程》要求,预科所学的科目为修身、读经、国文、习字、外国语、数学、图画、手工、缝纫、乐歌、体操,缝纫;师范科课程为修身、读经、教育、国文、习字、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家事、园艺、缝纫、乐歌、体操、外国语(随意科)、家事园艺及缝纫。学校还重视学生实习。“陆(慎言先生)有民主主义思想,重视新学…… 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教学原则,使学生把学得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得以实践的机会,也很重视学生的课外活动。因此,学校开辟‘学校园’(即种植蔬菜、花卉、果木的园圃)、‘学校林’即(学校附设的林场),开设外语、体育、家事(学习缝纫、中西餐烹饪、调料制作)等课程,也聘请了一些外籍教师来校任课。并制定严格的教学和课外各项活动计划,督其师生切实力行”。学校在管理上由过去封闭式管理开始走向社会,“民国二年(1913年)冬,(女师)开办恳亲会,展览成绩,表演体育,于是痼弊之蜀都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咸知女子教育之重要矣”。
三、军阀混战中的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14-1935年)
1914年(民国三年)春,“省城女子师范学堂”更名为“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防区制时期,在军阀混战中,由于历任校长的苦心经营,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得以缓慢发展,学校校舍已有所扩大,1914年(民国三年)省政府拨红照壁街前清理事府废署为本校分校,1916年(民国五年)冬,政府拨顺河街官地七亩余为学校园,供学生园艺实习之用。学校开设了师范一部、二部和高等师范班、职员练习科,附设有高中、初中,附属小学及幼稚园。
从1914年(民国三年)到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历任校长有八位,他们的姓名、性别、资历及任职时间如下表。

民国三年到民国二十四年历任校长一览表
姓名        别号        性别        籍贯        资历        任职时间
陆慎言        绎之        男        华阳        前清举人,曾赴日考察学务        1904年8月-1923年9月
杨若堃        伯钦        男        渠县        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校长        1923年9月-1925年1月
胡淑光        淑光        女        广安        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        1925年1月-1928年7月
唐南熏        萃芳        男        奉节        国立北京大学毕业        1928年7月-1929年7月
周沣        子高        男        成都        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任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及成都县立中学校长        1929年7月-1930年6月
张缉        敬熙        男        西昌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务主任        1930年6月-1931年5月
龙守贤        帮俊        男        垫江        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法学士,曾任川东师范学校及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校长        1931年5月-1934年8月
郭凤鸣                女        泸县        天津南开大学毕业        1934年8月-1935年8月
   八任校长主政期间,传承了省城女子师范学校的办学传统,进一步厘清女子师范学校办学之宗旨,延揽优秀人才,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办学特色渐趋鲜明,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在吾川女校中,当首屈一指”。面对四川防区制时期政局动荡的形势,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使各项事业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第一,结合师范学校之实际,制定了《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学则》(1926年)。《学则》规定“本校师、中均照三三制办理,新师范前三年为前期师范,后三年为后期师范,中学前三年为初级中学,后三年为高级中学,每三年为一结束”,“后期师范及高中采用分科制”。 “凡志愿入学者须有下列资格:(1)品行端正,身体健全,口齿明暸者;(2)现未婚嫁,并能于未毕业不婚嫁者;(3)年岁自十二岁至十八岁;(4)新制六年小学毕业或七年小学毕业及有同等学力者”。学生入学都须经“体格检查、常识测验、国语试验、算术试验、英文试验和本国史地及理科试验”。
第二,课程的近代化水平随时代变迁逐渐提高。课程设置是教育宗旨的具体体现和实现途径。民国初年,修身、缝纫、图画、手工、家事园艺、乐歌、体操等占课时近一半。1930年 (民国十九年)11月教育部颁订《高级中学师范科暂行课程标准》,对师范学校的必修、选修科目及学分分布作了规定,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各科课程与授课均按教育部颁行的课程标准中有关科目课程与周授课学时制定,教学中封建性质的、强调女德的内容,如四书五经、女训等,已被完全取消,反映近代科学的课程内容明显增加,从而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
第三,师资队伍中接受新式教育的教员渐趋增多。教员基本上都是学有专长的,有毕业于不同国家不同学校的,其中以留英、留美、留日的占大多数,如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宏文师范学院;也有从本省和国内其它新式学校毕业的,如:四川高等师范学堂、成都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中央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北京大学等;还有从旧式书院毕业的和举人出身的,这部分的比例已逐渐缩小,到抗战前已没有。还有四川大学等校老师兼职的。著名学者向楚、李劼人等都曾在该校任教。
    在防区制时期军阀混战的动荡岁月里,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教学逐步向着有计划有目的的方向前进,教学水平得到社会认可,为四川以致西南地区培养了大批中小学女教师。1914-1935年成都女子师范学校共计毕业21班,571人。当时四川各地女子学校、女子师范学校校长,教职员大多为本校毕业,“本校声誉亦洋溢乎全川矣”。


2009-4-3 01:32
博客   编辑  引用

dxrcy


#2  抗战前的成都女子师范学校(1904-1935年)

抗战前的成都女子师范学校(1904-1935年)


2009-4-3 01:33
博客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