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贴:产生“文怀沙”的文化基因同样可怕 (魏英杰)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廖康

#1  转贴:产生“文怀沙”的文化基因同样可怕 (魏英杰)

转贴一篇有深度的文章:

产生“文怀沙”的文化基因同样可怕

魏英杰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小沈阳告诉我们是“人死了,钱还没用完”;本山大叔则认为是“人还没死,钱没了”。我来回答的话,二者皆不是。还有比这更可怕的事情,就是人活了一辈子,到头来却发现,全部的人生都被看作是假的。这样的人生,有和没有已经无甚分别,甚至更糟。

号称“百岁老人”、“国学大师”的文怀沙先生,最近正陷入这样一场人格破产危机之中。以撰述名人传记闻名的作家李辉,近日发文公开质疑文怀沙的真实年龄、生平经历及学术水平。在李辉的笔下,文怀沙成了一名曾以“诈骗、流氓罪”入狱的沽名钓誉之徒,不仅“章太炎弟子”的身份是假的,头上戴的“楚辞泰斗”也是假的,真实水平“至多可抵一名中学教员”。

一个形将朽木的老人,挨了这么重的一块板砖,就算为人所诬陷,恐怕也要感到人生充满无尽的悲凉。因此之故,文怀沙正式回应的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最后一句则为:“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这也许是最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了。但在90%以上网调相信其造假的滔天民意下,这样的回应更像“我欲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我并不准备加入这场论战,实际上也无从找出更多事实和材料来判断是非。我只是感慨,“一个都不宽恕”也许是必要的,这本身就是还原历史真相的一种方式;却不知此刻参与声讨队伍的人们是否也能够想到:假如文怀沙就是李辉笔下的那样一个人,产生“文怀沙”的文化基因不也同样可怕?

人文学术界造假风气向来就有,于今为烈。日前有网友在论坛上曝光“最雷人的一篇论文”:某大学副教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除了将“政治”二字替换为“社会”,从标题到内容几乎全盘抄自另一篇论文。这位学者在一次访谈中,还笑呵呵地声称要“诚信做人嘛”。前一段时间,有朋友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泡图书馆,整出一份《当代著名作家“文革”时期作品大全》,将不少当红作家一网打尽——这些人多少都写过“应命文学”或“歌德文学”。

当然,这些都算不上什么惊天秘闻。真相一直就在那里,不管你愿不愿意去面对。所以,更该思考的是,这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在那样一个年代,也许更多应归罪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在那“特殊的年代”,不仅说真话而不可得,还要逼着你说假话。活在那样的年头,生存的出路就是加入时代的精神动乱和狂欢之中——只有梁漱溟、顾准、陈寅恪等少数文化人,成为罕见的“不合作主义者”。如今呢,恐怕更多也可以看成是一种时代的病征。无论是急功近利的学术体制,抑或浮躁不堪的社会风气,都把知识分子逼入一个“数字化管理”的学术死胡同。为了个人升迁、为了出学术成果,有些人不得不违心地制造学术泡沫,还有些人如鱼得水般地拿着糨糊、剪刀(或复制、粘贴),踏上了学术官僚的庙堂。

而贯穿不同历史时期、制造知识分子虚伪的学术人生的共同文化基因则在于——人格独立精神的匮乏。个人欲追求人格独立而不可得,或者个人并不以人格独立为生命追求,这才是这个文化共同体的致命之伤。事实上,无论生活在动荡年代或和平时期,个人精神和人格总有可能超脱于时代而独立。把一切归罪于时代因素,即便不是逃避,也是一种不尽客观的思考和态度。假如文怀沙真的是一名高龄文化骗子,时代的力量只是驱使他长年不间断表演的一个大背景。否则真的难以解释:一个人居然可以行骗如此多年而不被揭穿。

那些为文怀沙的最终“败露”而狂欢——也许还有少数为之惋惜不已的人,不知有没有想到,总体上的人格缺陷,才是更大的悲剧所在。“我们”和这个“文怀沙”也许一步之遥。甚至,“我们”不过是另一个“文怀沙”。巴金先生提倡“说真话”。有人遗憾,他的顿悟来之太晚。可是,“说真话”至今依然是作为一个人格独立的个体所匮乏的精神品质。因而这在萧乾先生那里,又成了“尽量说真话,坚决不说假话”。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固守这一具有妥协性的做人原则?于是,基本学术和人文底线一再退败,由此衍生的人生座右铭还有“尽量说真话,少说点假话”、“多说点真话,少说点假话”以及“不能说真话,毋宁保持沉默”,等等。而每一个版本最终均指向了人格不独立的归宿。

这样一个假冒伪劣横行的学术世界,当然不会因为某些个“文怀沙”被揪出来而停摆。譬如知识界此起彼伏的造神运动,本身就是人格不独立的样本。而无论抬出一尊什么模样的文化大神,都不过是知识分子的一种自我驯服。这样来看,出了一个“文怀沙”确实让人感到可怕;可产生“文怀沙”的文化基因不也同样让人不寒而栗?

当“文怀沙”们人格破产之时,也许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欢声雀跃,还应该有所自我反思——虽然这并不是宽恕“文怀沙”的理由。

□ 观察


2009-2-25 12:4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2  

看看方舟子的文评:

“国学大师”文怀沙的语文水平 

方舟子

本文网址:http://www.backchina.com/news/2009/2/24/30359.html

  “国学大师”文怀沙通过香港某网站发表了亲笔书写的声明,全文不过一百多字,却已尽显“大师”风采。我们来欣赏一下,【】内是我的点评: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按:该成语出自《论语》,原做:“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以鸟比人,所以先说鸟后说人。文 “大师”把成语给掉了个个儿,以人比鸟,“大师”成“大鸟”了?】我诞生于忧患频连之己酉腊月初五【按:“大师”的“诞辰”真是非同凡响,一天之内竟然“ 忧患频连”,真是“大师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即阳历一九一零年一月十五日,其它歧说【按:“大师”自称的“诞辰”是否也是“歧说”之一,不然何来“ 其它”?】,俱不足信。后世史家当以此为据【按:“后世史家”?真以为自己是能被后世历史学家研究的大人物啊。】,无劳辨析,此哀言也;亦善言也。自揆平生碌碌,泰半荒度。堪留赠后贤及我不认识之子孙【按:“大师”认识的子孙就不留赠了?杀熟啊。】,已公开刊布者有【按:“大师”的意思是他还有“内部刊布 ”的著作?】:“正清和”三十三字真经【按:自称一篇33字短文为“真经”,还真有“大师”风范,不,有“教主”风范。】及《四部文明》二百卷(约近一亿四千万言【按:原来“大师”的丰功伟绩就是找钱拉人翻印自己也翻看不过来的古籍,这吓人的一亿四千万言究竟是“约”还是“近”?】)。知我,罪我,有书为证,乌足道?“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如是而已。

  顺便说一下:几年前,偶然在央视上看到一个介绍“国学大师文怀沙”的专题片,很奇怪国内何时冒出这么个国学大师出来,就看了一下,只见“大师”在苏州某处名胜古迹游览,指着古人留下的楹联对当地陪同人员说:这个对联挂反了,根据意思,这个该是上联,这个该是下联……我仔细一看,按他的挂法,下联最后一字成仄声了。原来“大师”自创了对联的规矩。


2009-2-25 14:1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3  

有些评语刻薄,如第一。有些恰当,如第二、第三。“已公开刊布者”,公开两字的确多余。


2009-2-25 14:2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4  

只怕方先生错怪了“文大师”

  作者:游民

  从全文来看,只怕不是出自文大师的亲笔,而是他人代笔的伪作,大师没有
看,也许没有看懂,抑或被文中的恭维之词哄晕了,抑或大师已经灵魂出窍,抑
或……。反正怎么看都不像一个大师之作,甚至可以说不象一个普通人写自己的
东西。

  原因:除了方先生指出的怪异之处外,再补充两点:

  1,“诞生”或者“诞辰”一词很少留给自己用的,一般都是赠给值得尊敬
的他人用的,尤其是死者。“真经”、“二百卷”、“后世史家”、“此善言也”
等词语也是同样。如果自己这么写自己,那么,可以说,连一般常人最起码的谦
逊之意都没有。不可理解!!

  另:“其它歧说,俱不足信”是第三者语气,用来评价他人的东西。如果是
第一人称,那么这句话不需要(如果真那么说,是在骂人呢!你的生日当然只有
你最清楚,你搞不清楚,或者不说,弄得你的拥趸瞎忙乎。你不感谢也就算了,
还那么说人家。道德水平低哦)。因此,第一人称即使要说,也应该是另一种语
气:昔,诸贤惑,或辨。拙不周,汗颜也,顿首。

  2,文章原意似乎设想用文言文写,至于是哪几百年前的文言文,咱不知道
啊,但是,“我”、“及我不认识”、“我心”、“约近”等近现代词汇与其他
文言文用语,如“自揆平生碌碌”、“乌足道”等混在一起,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这使咱回想起初中时的事情:刚学了一点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朋友之间常常拿这
种“文白夹杂、半文不白”的怪言开玩笑。老先生也这么写,再加上前面一点,
咱猜:莫不是老先生在与世人开国际玩笑?哈哈?!!

  从文先生九十高寿的年龄来看,咱瞎猜,可能是弟子代笔,老板签字(保姆,
也有可能哦)。不可思议的赝品!?如果是大师写的,那么,肯定是洋大师——
获得中国古典文学博士学位的老外!

【方舟子按:文怀沙的声明手迹登于凤凰网,文怀沙并在凤凰卫视念了该声明。】


2009-2-25 14:2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5  

诞生于忧患频连之己酉腊月初五【按:“大师”的“诞辰”真是非同凡响,一天之内--------竟然“ 忧患频连”,真是“大师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即阳历一九一零年一月十五日--------

It seems:

诞生于忧患频连之己酉, 腊月初五......

即阳历一九一零年忧患频连之.

-------文言的何处顿读之造成。


2009-2-25 14:2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周宇


#6  

就是,有自己说自己“诞生”的吗?

一则三十三字真经,一则上亿字巨著,当中竟无他物。从零到无穷大,此君神仙也,非人也,马季的比喻:上嘴唇挨着天,下嘴唇挨着地——吹牛的人还要脸干吗呢。


2009-2-25 15:19
博客   编辑  引用

廖康

#7  

在此之前,我没见过“忧患频连”这么个词语搭配。“战祸频连”见过,“灾难频连”也有,“忧患”不是什么具体的东西,能“频连”吗?而且,要用文言,得说“频仍”。一百多字,错误频连,作者真是不如个中学教员。


2009-2-25 15:2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8  

游民说的是。那篇文不文,白不白的声明,真像我一个学生写的英文:The hand that rocked the cradle kicked the bucket.


2009-2-25 15:4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9  

文李之事,让我想到孔子的道德观,也许并不恰当,因为李辉毕竟不是文家人,但也是一个大家,中国的文人之家。应该为尊者讳吗?应该为长者讳吗?我们中国人有此传统吗?应该保留这个传统吗?“真”在中国文化中究竟有多重要?

孔子在《论语》中的一段话:“叶公子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着,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我党之直者异于中。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其意为:“我的家乡有一个直率的人,父亲偷了别人的羊,儿子就去告发父亲。”孔子说:“我们家乡直率的人和你们家乡不一样,父亲为儿子隐瞒,儿子为父亲隐瞒,直率就在其中体现。”孔子认为父亲偷羊,儿子就应该装聋作哑。儿子包庇父亲偷羊也是正直的行为。因此,孔子的道德就是建立在血统关系的宗法制上,而不是建立在社会公民的平等意识上的。


2009-2-25 15:5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笑雨

#10  

很多时候说别人容易,自己作起来就难了。两个小偷(或者干脆说是苍蝇),一个刚好和自己有私仇,就去抓(打),另一个刚好在某件事上帮过自己,就放他一马,甚至包庇。这在生活中常有的。


2009-2-25 16:4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杨林

#1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笑雨 at 2009-2-25 01:49 PM:
很多时候说别人容易,自己作起来就难了。两个小偷(或者干脆说是苍蝇),一个刚好和自己有私仇,就去抓(打),另一个刚好在某件事上帮过自己,就放他一马,甚至包庇。这在生活中常有的。

抓了一个至少比一个不抓好。另一个留给笑雨抓。


2009-2-25 16:5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12  

大的让文取心抓。


2009-2-25 16:5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笑雨

#13  

不过,要是真的因为私心放走了一个小偷,那对别的小偷,我也没脸去抓。人家会说:难道你抓不抓小偷,不是以他偷不偷东西为准,是以你的私心为准?


2009-2-25 17:1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胡拉

#1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笑雨 at 2009-2-25 09:49 PM:
很多时候说别人容易,自己作起来就难了。两个小偷(或者干脆说是苍蝇),一个刚好和自己有私仇,就去抓(打),另一个刚好在某件事上帮过自己,就放他一马,甚至包庇。这在生活中常有的。

这个假设很有意思,每个人的立场观点都有由社会背景所支撑的。


2009-2-25 17:2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月满西楼

#15  

这篇文章好,这种为老不尊的骗子,还有人同情,还有人帮着叫冤。的确可窥见“文怀沙”现象的可怕。


2009-2-25 17:2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周宇


#1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月满西楼 at 2009-2-25 03:25 PM:
这篇文章好,这种为老不尊的骗子,还有人同情,还有人帮着叫冤。的确可窥见“文怀沙”现象的可怕。

有人敢信,就有人敢吹。

2004年04月27日,冒充孙中山进行诈骗的王建成被朝阳区检察院批准逮捕。从去年5月至今年3月,王建成和“助手”陈梅英以建设国家重大项目需要资金开发为由,骗取了北京6位八旬老人24万元。“他的模样确实跟孙中山很像!”朝阳检察院批捕处孙伟处长说,2001年,王建成和陈梅英来到北京,先利用“孙中山”的身份,将散落社会的1930至1996年的花旗银行发行的美元低价收购高价兑换。由于欠房租,两人遂想冒充“孙中山”进行诈骗。

  随后,两人找到6名80岁以上的老人。王建成说自己是孙中山,一直在海外生活,今年已经130多岁了。看到别人怀疑时,他就拿出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很多照片及一些历史图片说,1925年他并没有死,当时去了美国,后来又到了台湾,最近为了祖国的建设回到内地。陈梅英则称自己是孙中山的服务人员,一直跟随孙先生几十年。

  见老人们有些相信,王建成说需要大笔资金来启动一些建设项目,因此需要借钱。老人们几天之内就凑齐了24万。王建成还为他们出具借条,保证三个月双倍返还借款,落款名字是“孙逸仙”。


2009-2-25 17:36
博客   编辑  引用

廖康

#17  

不知道我们这些人中有谁读过文怀沙的东西?怎么样?我从来没读过,除了这个错误频连的声明以外。真不知他什么时候变成大师了?


2009-2-25 17:5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胡拉

#18  

本人倒是看过李辉的东四,温和,有限度,这是总体感觉,
他写过一篇<<七七年的高考>>,还有文化老人传记,
跟老年文化名流关系挺好的, 比如黄宗英等,
他还是个比较英俊的文人,呵呵,文人中那么英俊实不多见,
这是多余的话了,只当我没说,要不大家全去找照片了。


2009-2-25 18:1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胡拉

#19  

大家可以看看这篇李辉的文章:

http://mjlsh.usc.cuhk.edu.hk/book.aspx?cid=7&tid=5&pid=311&aid=320

这样吵吵闹闹的,他反正声名鹤起了。


2009-2-25 18:3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20  

李辉的文章和传记都写得不错。


2009-2-25 18:5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21  

给老外讲论语,最难解释的就是孔子的攘羊论。不知大家怎么看?


2009-2-25 19:2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胡拉

#22  

我赞成你的这句话:

“因此,孔子的道德就是建立在血统关系的宗法制上,而不是建立在
社会公民的平等意识上的。”   

中国人的血缘意识太强了,屈法以伸伦理 ,
往好处想,就是家庭观念强,而西方的文化注重平等和法治。


2009-2-25 19:33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23  

意大利人的家庭观念也特强,总是内外有别,没有普遍真理,他们理解孔子。


2009-2-25 19:5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胡拉

#24  

我周围的意大利人好像是这样的,好激动,不冷静,
吵吵嚷嚷,家庭观念强,要小孩,与德国人一比较
就看出差别了。

所以,在中国真正要法治需要走多么漫长的路,
谈何容易。


2009-2-25 19:5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笑言

#2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笑雨 at 2009-2-25 04:49 PM:
很多时候说别人容易,自己作起来就难了。两个小偷(或者干脆说是苍蝇),一个刚好和自己有私仇,就去抓(打),另一个刚好在某件事上帮过自己,就放他一马,甚至包庇。这在生活中常有的。

请问抓的那一个,抓错了吗?放的那一个,又放对了吗?

这个世界还有是非尺度吗?


2009-2-25 23:01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26  

看看文家弟子是怎么说的:

  24日,文门弟子赵缺在其博客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李辉质疑文怀沙”事件的种种疑点及真相浅析》的文章,一一回应了李辉对文怀沙的质疑。以下为赵缺博文摘编。

  在李辉先生的文章中,我看到了几个疑点,于此,一一提出,并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

  考证文老年龄 感受李辉苦心

  为了证实文怀沙先生的真实年龄,李辉先生列举了三处证据:1、中国国家话剧院记录:1921年1月15日;2、人民文学出版社花名册:1922年;3、1963年劳教记录:43岁。

  从文怀沙先生之子文斯先生所发表的声明中,我们了解到,20世纪40年代,在解放区登记的时候,为了和新婚妻子更为般配,轻狂不羁的文怀沙先生信手在年龄一栏填上了“1920年出生”。那么,为什么文怀沙先生的年龄,后来又会经过两次修改,而且越改越小呢?

  文怀沙先生一直声称自己属鸡,他将自己的年龄小报了10岁,可是1920年却是猴年,于是,之后又改成了1921年。好笑的是,文怀沙是阳历1 月、阴历腊月出生的,1921年1月,仍然还是猴年,因此,便又改成了1922年。当1922年出生的文怀沙兄重逢1916年出生的林北丽妹时,其尴尬可想而知。屡遭尴尬,最终,文怀沙先生只好将自己的年龄改回到1910年。

  时至今日,文老年龄最有力的证人,如聂绀弩、卞之琳、林北丽已纷纷谢世,这时,忽然有人站出来,拿着一些只可供人谈笑的陈年资料,来质疑文老的年龄,个中玄机,颇为耐人寻味。

  为什么李辉先生在质疑文怀沙先生的时候,首先就要拿年龄来做文章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应该是为了证实以下推测:

  1、文怀沙先生是冒牌的章太炎“私淑弟子”。

  分析:稍有传统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私淑弟子”并不需要老师亲自言传身教,也不需要得到某种资质上的认可。文怀沙先生自称“章太炎私淑弟子 ”,只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学术渊源以及对太炎先生的景仰而已。譬如,有一位青年诗人自称“李太白私淑弟子”,按照李辉先生的逻辑,他岂不是要把年龄改大 1000多岁?

  2、文怀沙先生所创作的五言绝句(滴滴更丝丝,江楼听雨时。一灯红豆小,此夕最相思)未曾得到过柳亚子先生的赞赏。

  分析:文怀沙先生的这首绝句作于1938年,如果他真的出生于1922年,那么,当时也已经十七八岁(应为十六七岁,编者注),李辉先生认为,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所写的诗歌不可能得到名家赞赏。读罢李辉先生的这番奇论,我才发现,原来神童诗人骆宾王、少年英雄夏完淳他们所写的东西不是诗(至少不是好诗)。

  3、文怀沙先生虚报年龄,是为了“大做商业广告”、“欺骗消费者”。

  分析:20世纪80年代初,文怀沙先生已向公众宣称自己出生于1910年,难道从那时起,他就准备在二三十年之后,借着“百岁老人”的头衔,“大做商业广告”?

  考证文老入狱缘由 见识李辉搜证手段

  20世纪60年代,文怀沙先生为什么会入狱?李辉先生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是:文怀沙自称是右派,之后因写藏头诗取笑江青,从而被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但根据他的考证,文怀沙是因“诈骗、流氓罪”而入狱。

  文怀沙先生讽刺江青的藏头诗,是1974年狱中所作,应与60年代入狱之事无关。但李辉先生的说法,我却有几个疑问:

  1、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奸污十几名妇女,以当时的国情,应该将罪大恶极的文怀沙就地处决。怎么可能只是将他“劳教一年”,然后才“正式拘留”?

  2、作为一名普通的报社编辑,我不明白,李辉先生究竟通过什么样的渠道,将一位老人46年前的档案资料调查得如此详细,连劳教号都一五一十地写了出来!我不知道,这是否侵害了公民隐私?是否违背了职业操守?是否丧失了道德底线?是否触犯了国家法规?

  从李辉先生的另一个资料来源——“当代文人语录”之上,我发现了他在列举证据之时,运用了一些常人不易察觉的手段。

  李辉先生在论证文怀沙先生入狱原因时,曾列举了文学青年徐晋如的一篇博文为证。文曰:“又谓其在狱中拒入梁效,且报以诗云……此诗每句第六字连读,则为‘龟主江青’也。据云至今悬于文家书房。然此事纯系文氏自造,即古史辨学派所谓层累之历史也。”

  许多读者可能不知道,引文之中所省略的文字,包含着文怀沙先生更重要的“罪名”,现将徐晋如对文怀沙先生的诬蔑之词补上,并做一下分析。

  徐晋如诬蔑文怀沙先生至今色心不死,曾将某女诗人的半裸照片放置枕边,并兴奋不已。

  分析:这个谣言不只很烂,而且还抄袭!让我想起了某美女赠李敖裸照的桥段。况且,文怀沙枕头边上的事,徐晋如又从何得知?

  徐晋如是一个为求出名,不择手段的年轻人。他的事迹曾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可是李辉先生却引用他的文章。这让我不得不对李辉先生的举证手法产生了疑惑。

  徐晋如的谣言,有的是恶俗可笑,一眼就能看穿的,有的是真假难辨,一时无法认证的。而李辉先生在举证之时,却删除了难以混淆视听的谣言,留下了足以蒙蔽读者的文字!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

  李辉先生在质疑了文怀沙先生的年龄、人格之后,便开始列举一大串“名人名言”,来证实文怀沙先生的学养之低。所举之人,有的是已经过世的名家,有的是近年来不太得志的文人。如果打倒一个文怀沙,能够让更多的失意文人站起来,我举双手表示赞成。

  只不过,文怀沙先生的著作尚在,究竟如何,还是让读者、后人自己去评判吧!

http://www.hljnews.cn/xw_whyl/system/2009/02/26/010307856.shtml


2009-2-26 02:2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27  

茅盾曾称文怀沙“为人浮薄”

在李之柔打理的文怀沙官方网站上,文怀沙的“大事年表”详细记录了这位老人的文化行踪。年表中,文怀沙除了在1947年写过一本《鲁迅旧诗新诠》、1950年代前期参与了楚辞翻译之外,并没有更多的学术成果,诗作也只有少数的几首。

  至于《鲁迅旧诗新诠》这部书,一直被文怀沙及其追随者称为“鲁迅旧诗研究的开山之作”,也曾受到茅盾的质疑。茅盾曾在1977年致信给鲁迅研究专家王德厚说:“《新诠》"引"中所谓"此书初稿甫成,承茅盾先生改正错误之处甚多云云",不是事实。1947年5月后我从苏联回上海,旋即赴香港。文怀沙为人浮薄,我们都避之。”茅盾更说:“我大胆猜度,这是个妄人,写这本《新诠》为了骗人,却在"引"及"按"中故意拉入一些文艺界人以示其交游之广阔,也是为了骗人。”为此,文怀沙助手李之柔曾作文回击。

  在文怀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其两大学术亮点,受到学者的质疑远比称赞多许多。而对文怀沙之所以著述偏少,与文怀沙亲近的崔自墨则认为是“述而不作”,意即只说不写。
【来源: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2009-2-26 02:2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周宇


#28  

“述而不作”,说那么文雅,还不就是天桥的把式,干说不练。名利心这么重,如果真有点墨水,还舍得不写下来?看不上那种人。


2009-2-26 02:32
博客   编辑  引用

廖康

#29  

不管是以前造假,还是现在造假,总之文怀沙就自己的年龄造过假。正式文件上,包括他的身份证和护照都表明他不到90岁,与他最近的声明差10岁。一笔糊涂账。在不以求是求真为意的社会里长大的人中,仍然有人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要是个种地的,也没人跟他较真了,偏偏是个国学“大师”。仅管如此,李辉更关心的,更希望改变的,是近年来媒体不负责任的吹捧风气。


2009-2-26 03:0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杨林

#3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廖康 at 2009-2-26 12:09 AM:
……李辉更关心的,更希望改变的,是近年来媒体不负责任的吹捧风气。

宝林说了,要改变媒体,就应该和媒体去斗,而不应该揪住文怀沙的个案(大意如此)。只是宝林没有告诉我们,离开个案,如何去和媒体斗?除非李辉有HJT的权力,能告诉媒体登什么样的东西?


2009-2-26 03:5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31  

把李辉打假当作比造假更大的恶来议论,还要求人家这样那样,正是产生“文怀沙”的文化基因之一。文怀沙个案没什么,他那两下子大家也都看见了,实在不配什么大师称号,这里诸位好像只有梦冉声称仰慕。但是我们从对造假的态度可知,假的东西还真有市场。假可以假年老而大行其道。那恶呢?毛老头的大恶主要是老年时犯的吧?他人已死了,就不该再议了吗?


2009-2-26 13:0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32  

我从来不愿意跟什么人论战,但喜欢与思想、观念交锋。这场争论反映的文化基因和氛围让我感兴趣。


2009-2-26 14:0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程宝林

#33  

本来不想回康兄的帖,但看了上帖,觉得驳斥得很有理,也很有力,不由得赞一声。赞同我,或驳斥我,只要有力量,我的感谢和佩服是完全一样的。辩驳的艺术,就是要让对方无话可说。康兄最后一问,差点达到这个效果。

对毛晚年之大恶,要一议再议。李辉写胡风,就起到了议毛之恶的良好作用,我由此知李辉之名,并有敬意。议毛,是议其政治品德对国家民族之害;议文,试的却是道德人品问题,且是40年前旧事。就算文今日“招摇撞骗”,如何招摇撞骗?从李之自述,我们就可以看出,都是媒体千里迢迢来找文怀沙,李辉还多次阻挠呢!所以,我说要从媒体自身反省。文老头,只要他现在没有“猥亵奸污妇女”,他主编四部文明,有何不可?但将资金投给他的人和部门,要对书的质量负责。反对拿道德说事,反对以人品论人,这是我一贯的,且不会改变的主张,也是我来美国后的精神新生。


2009-2-26 14:04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杨林

#3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廖康 at 2009-2-26 11:01 AM:
我从来不愿意跟什么人论战,但喜欢与思想、观念交锋。这场争论反映的文化基因和氛围让我感兴趣。

我也是一样。我很少记得跟谁吵过,只记得为何吵过。


2009-2-26 14: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杨林

#3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程宝林 at 2009-2-26 11:04 AM:
文老头,只要他现在没有“猥亵奸污妇女”,他主编四部文明,有何不可?但将资金投给他的人和部门,要对书的质量负责。反对拿道德说事,反对以人品论人,这是我一贯的,且不会改变的主张,也是我来美国后的精神新生。

让这种无德之人去主编四部文明?不要也罢!交给了谁主编,谁就对书负责。你让“资金投给他的人和部门”如何对书的质量负责?愿闻高见。
你的骨子里还是儒家的以德治国,而不是以法治国。


2009-2-26 14:1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笑雨

#3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笑言 at 2009-2-26 04:01 AM:

请问抓的那一个,抓错了吗?放的那一个,又放对了吗?

这个世界还有是非尺度吗?

从我在几条线的帖子里,您难道没有看出,我正是批判这种现象吗?
一个小偷该不该抓,只取决于他是不是小偷,而不能取决于抓小偷者的私心。如果是以私心决定抓还是不抓,那这个人比小偷更可恶。--这是我的感觉。

我说的只是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在这里是独立于这场文李之争的。


2009-2-26 14:2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笑言

#3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笑雨 at 2009-2-26 02:21 PM:


从我在几条线的帖子里,您难道没有看出,我正是批判这种现象吗?
一个小偷该不该抓,只取决于他是不是小偷,而不能取决于抓小偷者的私心。如果是以私心决定抓还是不抓,那这个人比小偷更可恶。--这是我的感觉..

看来我们在抓小偷和放小偷的看法上是一致的

不愿意多说什么了,免得连带被删。别人引用原文就是为了有据可查,如果网管连引文也删,让人面对改得面目全非的文章无的放矢,那只好不在这里发言了。


2009-2-26 14:59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38  

伊甸除去“人身攻击、揭隐私”,绝对实行言论自由化。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笑言 at 2009-2-26 14:59:
不愿意多说什么了,免得连带被删。别人引用原文就是为了有据可查,如果网管连引文也删,让人面对改得面目全非的文章无的放矢,那只好不在这里发言了。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9-2-26 18:4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纪实录 下一主题 »